孔子思想的傳播學詮釋

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湖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崔煉農  頁數(shù):209  
Tag標簽:無  

前言

  《岳麓新聞傳播學論叢》在“十一五”的開局之年面世了,首批推出的多是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中青年骨干教師近幾年在科學研究過程中對某方面問題潛心研究的成果?! 《嗄陙?,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始終堅持以教學、科研為中心,一方面深化教學改革,著力提高教學質量,不斷實踐著多年摸索和總結的“新聞傳播學4321教育學創(chuàng)新模式”,即堅持四大理念(基礎、實踐、能力、素質);提高三種能力(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施兩化工程(實踐教學課程化、課堂教學實踐化);保持實踐教學四年不斷線一以貫之,努力培養(yǎng)高質量的新聞傳播人才。另一方面,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岳麓新聞傳播學論叢》編輯出版的初衷,可以說就是為推動科研開辟的一個園地,或者說是提供的一個平臺?! ‘斎?,作為《岳麓新聞傳播學論叢》,絕不是某一個問題或某一種方法系列研究成果的展示,而是應該包容著內容和方法的多樣性,因此,首批列入《岳麓新聞傳播學論叢》或以后選入《岳麓新聞傳播學論叢》的,都應該是既有基礎研究的,也有應用對策研究的;既有運用定性或定量方法的,也有運用定性定量結合或其他什么方法的??傊?,只要是學科自身發(fā)展的、現(xiàn)實關注的,既可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新性、時代性,又能體現(xiàn)出積累性、歷史傳承性的研究所得,都可以展示在《岳麓新聞傳播學論叢》這個平臺上。

內容概要

  《孔子思想的傳播學詮釋》共分5個章節(jié),從傳播學角度深入研究了孔子思想,并從普遍的社會交換理念此角度進一步解讀孔子言論。具體內容包括孔子從政經(jīng)歷的傳播學考察、“仁者”的政治傳播學、“智者”的實用宣傳術等?!犊鬃铀枷氲膫鞑W詮釋》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崔煉農,1962年生,湖南南縣人,文學博士。2004年入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工作,現(xiàn)為湖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中國新聞傳播史;中國古代政治傳播與宗教傳播;中國古代音樂文獻學與音樂文學。已在《中國音樂學》《文學遺產》《文史》《北京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

書籍目錄

代序 孔子在那個“智慧如春”“欲望如夏”的時代題記緒論第一章 孔子從政經(jīng)歷的傳播學考察第一節(jié) “委吏”,負責地方驛站物資監(jiān)管與配送第二節(jié) “司空”,職掌全國驛路建設與維護第三節(jié) 從政經(jīng)歷對孔子思想產生深遠的影響一、從傳播的角度討論語言問題二、從傳播的角度觀察社會生活三、從傳播的角度思考文化傳播現(xiàn)象四、從傳播的角度考察國家政治第二章 “仁者”的政治傳播學(一)第一節(jié) 為政以德,關鍵是“德”的流布第二節(jié) “德”的傳播過程,就是“仁”的實現(xiàn)過程一、在人間進行“德”的傳播,君子必須研究“人”二、在人間進行“德”的傳播,君子必須為政以“德”三、修己成“德”的過程也是“德”的傳播過程第三章 “仁者”的政治傳播學(二)第一節(jié) “化”:追求同化效應的傳播行為一、“化”需要掌握話語權,需要取得社會地位來掌控話語權二、“化”必須“成名”,必須“安身取譽三、”化“就是用”行“來勸化,其最高境界是”無言“四、”化“必須考慮傳播環(huán)境,根據(jù)環(huán)境選擇傳播方式第二節(jié) “政”:追求同化效應的傳播管理一、“庶-富-教-使”是君子洽國的施政路線圖二、“舉善而教不能”是君子行政的關鍵舉措第三節(jié) “禮”:確定言行規(guī)范的傳播尺度一、“禮”的作用重在教化,重在君子之德的傳播二、“禮”是防范道德過失的堤坊,一種傳播區(qū)界的設定三、“禮”囊括一切社會關系,并給予明確的分類和標志,構成一整套傳播符號體系四、“禮”是人們“視聽言動”必須遵守的普遍規(guī)范,是一種“制中”的傳播尺度五、“禮”將社會關系條理化、穩(wěn)固化,從而建構出一種超穩(wěn)定的傳播秩序六、“禮”“政”互融,完成教化的使命第四節(jié) “刑”:強制言行入軌的傳播控制一、“刑”必須確?!盎薄皩А钡膫鞑バЧ皇苤旅膿p害二、“刑”以“禮”為依歸, “教而后刑”才能從源頭杜絕“惡(德)”的傳播三、“刑”為罰, “禮”為法;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正是“禮”的體現(xiàn)四、“刑”本身不是目的,是君子“以德化人”不得已為之的手段第四章 “智者”的實用宣傳術第一節(jié) 正確使用語言一、充分認識言說與修辭的傳播效果二、掌握語言傳播的主要規(guī)律三、熟悉談說技巧第二節(jié) 用心參與交流一、選擇合適的傳播對象二、有針對性地進行勸服第三節(jié) 認真進行宣傳一、利用宗教傳統(tǒng)進行政治策劃,即“神道設教”二、掌握分寸,謹慎保持沉默三、正視傳播過程中的變異因素四、當仁不讓,誨人不倦第五章 君子的社會交換論第一節(jié) “仁”“義”:付出與獲得的因果律一、“德”,是先民對付出與獲得因果律的善性提煉二、“義”,是人類對社會交換中因果律的正確反映三、“仁”,是君子對“先事后得”因果律的身體力行第二節(jié) “忠”“恕”:給予與回饋的正平衡一、“恕”是“仁”的必由之路,是推己及人,是正確的給予與回饋二、“恕”是“直”的高級層次,是給予與回饋的自然平衡第三節(jié) “禮”“政”:“施”與“報”的道德約束一、內修“恕”道,外遵“禮”制二、以“政”教“孝”,以“順”報“德”第四節(jié) “博施”與別“報”,基于傳播效果的選擇一、不求回報的“施”與“博施”,是圣人之行二、有針對性的回報,是對“施”的鼓勵和制約三、有等差的回報,是君子因時制宜的選擇結論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第五章,作者試圖發(fā)掘孔子思想的深層邏輯基礎。通過對孔子思想基本范疇的深層話語分析,作者發(fā)現(xiàn),對事物因果關系作明確的闡釋是孔子言論中最主要的話語模式,其中所反映出的主體內容是當時社會交換的復雜情形?!暗隆薄叭省薄傲x”“信”等范疇,均以付出與獲得的因果律為其語義基礎,“忠”“恕”“直”“孝”等范疇,均以給予與回饋的平衡律為其語義基礎?!暗隆⒍Y、政、刑”的行政方略,無不遵守君子道德“施”與“報”對等的平衡原則。作者因此認為,人際傳播過程中社會交換的規(guī)律,即付出與獲得的因果律,“施”與“報”的平衡律構成了孔子思想的深層邏輯基礎。孔子因而主張,君子基于傳播效果的考慮,應該“博施”,即合“禮”地實行廣博的施與;應該別“報”,即考慮他人施與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有等差地予以回報。  總括全書,作者突破了前輩學者僅以“仁”或“禮”作為孔子思想核心來討論各基本范疇之間關系的習慣思路。轉而采用話語分析的方法,深入孔子思想各基本范疇的語義內部,將其中一以貫之的“施”“報”關系作為線索,發(fā)掘出孔子思想的深層邏輯基礎。“施”“報”關系反映的是人際傳播領域里的社會交換問題,我們理解其為孔子政治傳播學的基石。本書之所以選擇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fā)來研究孔子思想,其內在依據(jù)主要就在于此。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孔子思想的傳播學詮釋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