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孫偉科  頁數(shù):216  

內(nèi)容概要

  藝術批評者不是法官,但是必須在評價藝術作品的時候講出情理并且講得合情合理,所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心服口服。因此,批評者既要顧及到作者的原意,也要從文本出發(fā);既要尊重歷史,也要尊重當代讀者。這就使藝術批評變成一種非常細致而又專業(yè)化的工作。生活里,我們都有這樣的民主權利,表達對某一種作品或好或壞的主觀判斷,但要說出它為什么好或為什么不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如果沒有對某一門藝術歷史的了解,你的判斷往往是錯誤的。你可以說你喜歡或不喜歡,但卻沒有能力判斷它是優(yōu)秀的還是失敗的,是創(chuàng)新還是模仿?! ∮捎谒囆g批評的難度,所以在浮躁的、商業(yè)原則無孔不入的時代,藝術批評缺位了、缺席了、扭曲了。面目全非的藝術批評被人們疑惑為就是做廣告、裝潢門面、引(誤)導消費?! ∵@就回到了開始的那個問題:藝術理論和藝術批評有什么用?  對于人們的衣食住行而言,藝術無用。但是,我們的古人早就說過:無用之用乃有至用!要想獲得健康的精神食糧,藝術理論制定著達到合格與優(yōu)秀的標準,藝術批評掌握著“美的尺度”的合理運用?! ≡谖覀冞@個崇尚“酷”的時代里,還流行著矯情、偽飾虛張、乖僻、殘忍、血腥、引誘、感官刺激、背叛以及背叛后的快感,它們與崇高、英雄、正義、優(yōu)美愛情和浩然之氣、慷慨之氣、藝術的美感無緣。因此,我覺得在當代藝術中滲透著一股“以丑為美”的洶涌洪流。當人們不屬于談美的時候,或者把藝術的審美本質(zhì)論丑化為、簡單化為形式主義或唯美主義的時候,認為美會狹隘化藝術、脆弱化藝術、娛樂化藝術的時候,我卻要不合時宜地說:審美是藝術的向度。即藝術的審美性和審美價值是藝術的未來方向、經(jīng)緯交織的維度?! ‘斀袼囆g的發(fā)展,如滾滾洪流,浩浩蕩蕩,茫無涯際又潮起潮落,有噴薄的朝霞,也有蕭蕭的落葉。榮枯之間,凸顯著嚴峻的法度面孔,而又有誰能參透這無情裁決背后的奧秘?

作者簡介

孫偉科,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歷任云南藝術學院教授、《云南藝術學院學報》常務副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教授等,曾有《藝術與審美——藝術美學論集》、《藝術美學導論》出版,發(fā)表學術論文90余篇,研究領域涉及藝術學、美學、現(xiàn)代文學、紅學等。多次榮獲各種社會科學科研獎與文學評論獎。

書籍目錄

杏壇拈花(總序)自序藝術評論集 藝術批評的當代課題 審美評價的現(xiàn)代意義 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民族化問題 “文學是人學”的理論循環(huán) 審美追求:感官化還是感性化? 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問題的理論思考 藝術美學在20世紀的中國的確立與發(fā)展 提升藝術學科,滿足藝術教育發(fā)展的時代需求——在“藝術學學科定位與學科發(fā)展”全國藝術理論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魯迅的多元化闡釋與政治學解讀 文化發(fā)展的均衡論與國家文化主權——孟曉駟著《文化經(jīng)濟學思維:物質(zhì)與文化均衡發(fā)展分析》讀后感 轉(zhuǎn)型時期美學思想研究的學術啟示——評金雅的《梁啟超美學思想研究》 促進文藝生產(chǎn)與消費的良性循環(huán)《紅樓夢》嘗試集 主題預設•敘事張力•意圖轉(zhuǎn)移 審美現(xiàn)代性與《紅樓夢》的意蘊闡釋 《紅樓夢》與詩性智慧 評“流言家”的紅學 《紅樓夢》是什么——從劉心武的電視講座說起 《紅樓夢》中的石頭神話 《紅樓夢》的2005年 紅樓二尤 關于襲人形象的評價問題 紅學中人物評價的方法論評析 1954年的紅學風景線——讀孫玉明的《紅學:1954》有感 紅學研究中一般方法與特殊方法之間的關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審美評價的現(xiàn)代意義美學評價的有效與失效新時期以來,為了對抗以往文藝政治化和將藝術哲學化、認識論化的傾向,人們提出了藝術的審美本質(zhì)與對藝術的美的評價問題。一時間,美學經(jīng)過十幾年的沉寂,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們都記得1979年以后,結合著馬克思的(1844年哲學政治經(jīng)濟學手稿》的研究,所形成的美學熱,一度將審美看成是藝術的、毋庸置疑的天然本質(zhì)。把藝術看成是審美現(xiàn)象,把藝術的目的定義為是為滿足人們審美需要服務的這一認識,逐步深入人心。是的,一個時期藝術創(chuàng)作,出現(xiàn)了形式實驗、文化尋根、人性展示、精神探秘、夢境描繪等傾向的作品,藝術思潮向人道主義和表現(xiàn)主義靠攏。毋庸諱言,在這一前提下,藝術狀況掙脫了種種清規(guī)戒律的束縛,藝術表現(xiàn)的廣度和藝術發(fā)展的繁榮呈現(xiàn)前所未有的快速演進與展開的勢頭。在這種情況下,漸漸地人們形成了這樣一種認識:似乎擺脫了政治依附的作品就是審美的作品,有形式創(chuàng)新的作品就是美學的作品。美的規(guī)定成為藝術的最高規(guī)定和最本質(zhì)規(guī)定。20世紀80年代,沒有人懷疑這種提法,甚至當有人批評這種提法時,馬上就會被懷疑為是極左主義的信徒。其實,從歷史來看,猜疑美與藝術合二為一的關系,甚至不承認二者之間天然相連的關系,這種懷疑與觀點早已存在了。在1954年英國出版的《藝術的真諦》中,作者赫·里德認為:美是存在于我們感性知覺里諸形式關系的整一性。里德從形式主義的觀點來看待美,得出結論說“無論我們是從歷史角度(藝術的沿革),還是從社會學角度(目前世界各地現(xiàn)存的藝術形態(tài))來看這個問題,我們都將會發(fā)現(xiàn)藝術無論在過去還是現(xiàn)在,常常是一件不美的東西”。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審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