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服飾文化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東華大學(xué)  作者:馮盈之  頁數(shù):186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漢字產(chǎn)生于殷周時代,具有獨特的文化形態(tài)和深厚的歷史積淀。漢字是中華民族先人憑著自己對客觀事物的直觀認(rèn)識,攝取自然萬物和人類自身的種種現(xiàn)象,概括加工而成的文字。根據(jù)學(xué)者研究,漢字起源于圖畫,經(jīng)長時期演變才形成文字。因而,它的構(gòu)形富于圖像性。中國是舉世聞名的紡織、服裝大國,很早就有了紡織服裝業(yè)。從現(xiàn)有的出土實物來看,1930年在北京周口店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時代的骨針長約82毫米,通體磨光,針尾有鉆透的針孔,從針孔的粗細(xì)可以推斷先民們對原材料的劈分工藝已到了相當(dāng)精細(xì)的程度了;針頭也非常尖銳,完全可以穿透獸皮而縫制衣物;用來聯(lián)結(jié)獸皮衣物的則是被初步搓卷過的繩子。據(jù)考,紡起源于舊石器時代的制繩,到新石器時代已有陶紡輪;織起源于織席、結(jié)網(wǎng),河姆渡文化中已有原始腰機(jī)和引緯工具。1927年,在山西出土的半個蠶繭,說明在4,700年前,先民就懂得養(yǎng)蠶、繅絲、織績。古代紡織、服裝文化在古漢字中有生動的映象。“麻”,金文字形,是個會意字。上部是“廠”,表示屋檐形,其內(nèi)不是“林”字,而是掛著的一縷一縷的纖麻,曬干才能用?!墩f文解字·麻部》:“麻與林同。人所治,在屋下。”《說文解字·林部》:“林,葩之總名也。林之為言微也,微纖為功。象形。”“林”字像麻桿密立之形,本為野生,后來才為人工種植。麻的本義,就是可做繩索的大麻。如《管子·牧民》:“養(yǎng)桑麻,育六畜,則民富?!睋?jù)史書記載,4,000多年前,中國大麻的種植已遍及全國,大麻生產(chǎn)在古代社會占有重要地位,用途十分廣泛。粗大麻衣稱為布衣,長期為低層百姓和軍隊所用,以致“布衣”成了庶民的代名詞。周代植麻已經(jīng)相當(dāng)普遍,《史記·周本紀(jì)》記載:“好種樹麻菽”。麻纖維須捻合成線,便于上機(jī)織布。捻線的工序工序叫“績”,績是先將植物莖皮劈成極細(xì)長的纖維,然后逐根拈接。這是高度技巧的手藝。“績”所用的工具一般是紡專?!墩f文解字·寸部》:“專,紡專?!奔坠俏摹皩!弊旨聪裼檬中D(zhuǎn)紡磚的形狀。專的本義是紡墜,紡專是我國最早的紡紗工具。紡墜紡線要轉(zhuǎn)動,所以加“車”旁,寫作“轉(zhuǎn)”。中國是最早植桑、養(yǎng)蠶、繅絲的國家。甲骨文“桑”字像桑樹形,上部為樹冠,下部有樹根;到了周代,采桑養(yǎng)蠶已是常見農(nóng)活。據(jù)統(tǒng)計,1,000條蠶從蟻蠶到吐絲作繭,需吃約20千克的桑葉,才能吐500克的絲。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主要是通過甲骨文和較早的幾種文字形態(tài),對漢字獨具的象形特點及其悠久的歷史進(jìn)行研究,了解古代紡織、服裝文化的早期狀態(tài)。體例上主要通過對比較典型的文字進(jìn)行研究,形成系列短文?!吧掀被旧弦韵笮挝淖譃榛A(chǔ)(包括個別會意字),以甲骨文、金文形體為主,考察古代服飾的原始形態(tài),如“玉”、“絲”、“巾”。 “下篇”則介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用義項,推究其服飾內(nèi)容,如“的”還有“紅點面飾”的意思;并介紹一些非常用字,這些字反映了傳統(tǒng)服飾特色,如“釧”。整體配有相關(guān)圖案。

書籍目錄

序體例說明上篇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dāng)家——麻:紡麻績線10,000年 將仲子兮,無逾我墻,無折我樹“?!薄#悍N桑養(yǎng)蠶開啟華夏文明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絲:古代服飾文化的代表 滕王高閣臨江諸,佩“玉”鳴鸞罷歌舞——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衣:圣主垂衣人倫建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帶:束縛與裝飾的統(tǒng)一 五花馬,千金“裘”——裘:榮華富貴話裘皮 一“蓑(suo)”煙雨任平生——蓑:最早的雨衣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甲:戰(zhàn)士的護(hù)身衣 莫問別來多少苦,低頭看取白髭“須”——須:陽剛男子話“須眉”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fa)”征夫淚——發(fā):絲絲縷縷見真情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文:胸前刻的花紋 “美”人天上落,龍塞始應(yīng)春——美:美麗從“頭”起始 村寒自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嬰:用貝做成的項鏈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巾:女兒的心事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冕:最尊貴的禮冠 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bian)”如星——弁:最古老的朝冠 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悄頭——帽:護(hù)頂?shù)囊隆〕唷笆校╢u)”在股,邪幅在下——市:原始生殖崇拜的遺制 纖纖靜女,“經(jīng)”之絡(luò)之——經(jīng):“經(jīng)”正而后緯成 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zuo)”嫁衣裳——作:伯余初作衣 八月載績,載“玄”載黃——玄:上衣如天 帝高陽之苗“裔”兮——裔:飄飛的衣裾 三十侍中郎,四十“?!背蔷印獙#鹤钤嫉募徔椆ぞ摺≠n汝玄衣“黹(zhi)”純——黹:賞心悅目話刺繡下篇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fēng)存——冠:禮之始也 滿搦(nuo)宮腰纖細(xì),年紀(jì)方當(dāng)“笄(ji)”歲——笄:有女已長成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副:“高貴”的假發(fā) 行搖云髻花“鈿”節(jié),應(yīng)似霓裳趁管弦——鈿:落英繽紛的古代時尚 其崇如墉,其比如“櫛”——櫛:發(fā)梳綽約 尊前柏葉休隨酒,“勝”里金花巧耐寒——勝:剪彩為飾 遺簪墮“珥”,珠翠縱橫——珥:“不欲使人忘聽”的耳飾 捐余“塊”兮江中,遺余佩兮澧浦——塊:我國最古老的玉制裝飾品 銀“釧(chuan)”金釵來負(fù)水,長刀短笠去燒畬——釧:愛情信物緊纏繞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一一扇:才子佳人的佩飾 貽我青銅“鏡”,結(jié)我紅羅裾——鏡:生死不渝照我心 腰間雙綺帶,夢為同心“結(jié)”——結(jié):富有東方神韻的飾品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黛:畫眉的青色顏料 珥明珰之迢迢,照雙“的(di)”以發(fā)姿——的:流逝的美麗紅點 寶“襪(m6)”菊衣單,蕉花密露寒——襪:mo與wa的區(qū)別 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霞)帔:古代女子的人生理想 我覯之子,“袞(gun)”衣繡裳——袞:古代天子、王公的禮服(龍袍) 直饒紫“綬(shou)”金章貴,未肯輕輕博換伊——綬:權(quán)力、身份的象征 誰解曲韻“衷(zhong)”情——衷:訴不盡浪漫情懷 從“禱(ku)”到“裨(kun)”——禱:“褲”的歷史 腳著謝公“屐(ji)”,身登青云梯——屐:“足下”情深 赤芾金“舄(xi)”,會同有繹——舄:古時最尊貴的鞋 屨(ju)賤“踴”貴——踴:一種“特殊”的鞋子 不須歐家管城子,鏤象雕犀作袍“?。╭ia)”——恰:相傳為曹操創(chuàng)制的帽子 七月鳴(貝鳥)(ju),八月載“績”——績:“成績”由此來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練:七天七夜造就的美麗 君子至止,“錦”衣狐裘——錦:像金銀一樣華麗、高貴的織物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綾:“天上取樣人間織”的精品 青出于“藍(lán)”而勝于藍(lán)——藍(lán):最早的植物染料 織成云外雁行斜,“染”作江南春水淺——染:七色由此來 綠兮衣兮,綠衣“黃”里——黃:榮耀、至尊的服色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紫:從偏見到傲慢[附錄]《說文解字》“糸部”絲綢文化探析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后記

“中國的文化保存在語言中”,這是陳寅恪先生說過的。身處“紡織、服裝學(xué)院”,又為中文專業(yè),總要做一點相關(guān)的事,就是如何宣揚服飾文化。從語言文學(xué)開始,推尋傳統(tǒng)服飾文化,是研究的基礎(chǔ)工作,也是基本途徑。我的老師們——季學(xué)源、賀圣謨,為《中國服飾文學(xué)作品選》花費了大量精力;本人也于2007年編著了《服飾成語導(dǎo)讀》。這次試圖從文字的角度研究,應(yīng)該也是有“利”可圖的。從思想到行動只有短短大半年時間,一頭鉆到“字”堆里,進(jìn)行“考古”,收獲很多。當(dāng)然越沉下去,越感到自己的淺陋,更感到需做的事情還有很多,需要學(xué)習(xí)的更多。整個過程中,還得到了許多幫助。賀圣謨老師為我辦到《甲骨文字典》,并給予許多教導(dǎo)。在此一并感謝。成書比較匆忙,肯定有疏漏之處,敬請指正。

編輯推薦

《漢字與服飾文化》由東華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漢字與服飾文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內(nèi)容很好,簡介。
  •   想深入了解一下中國文字和中國服飾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看一下
  •   感覺很一般化。沒有獨特的新見解。這本書說到的,別的文字書也說到了。
  •   書的質(zhì)量一般,要是圖片更清晰一點就好了。
  •   書很輕,O(∩_∩)O好!??!
  •   不知是作者之故還是出版社之故,通篇看不到一個甲骨文/金文/篆書形體,讀來如云里霧里,本來應(yīng)該是一本好書,就這樣被糟蹋了,可惜!
  •   我拿到的這本書質(zhì)量還可以,但就內(nèi)容而言也過于簡略了。
  •   我媽說這本書講解的非常系統(tǒng),而且很有趣,說一定要買一本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