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犯文化

出版時間:2009-9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作者:胡野秋  頁數(shù):24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冒犯文化》是胡野秋以公共知識分子的良心,對當下塵土飛揚的文化現(xiàn)象的批判,一個個酷評漫議條分縷析,一針見血、拍案叫絕、犀利有趣?! 『扒锏奈淖衷谟腥?、機智、批判的外表下包裹著淵博的儒雅氣象和縝密的理性思維,往往發(fā)人所未能言、人所不敢言,在帶給讀者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之余,還催人省思,給人啟迪。

作者簡介

  胡野秋,文化學者,作家。20世紀60年代生于安徽蕪湖。曾供職于《中國青年報》,多次獲國家級新聞獎,包括“中國新聞獎”、“全國好新聞一等獎”等新聞界最高獎。后南下深圳,供職于《深圳特區(qū)報》,并參與創(chuàng)辦《影視雙周刊》雜志,任副社長、總編輯。 長期從事文化戰(zhàn)略、文化產(chǎn)業(yè)及傳媒研究,同時任鳳凰衛(wèi)視《縱橫中國》總策劃, 《鳳凰影響力》、《筑夢天下》策劃人。在多家報刊開設個人隨筆專欄。出版有《胡腔野調》、 《作家日》等著作。

書籍目錄

卷上 文化真相金庸的黃昏戀拒絕戴套我做“星期五”門,還是陷阱歷史這個小姑娘張愛玲的一熱再熱誰有資格規(guī)范漢字經(jīng)典的被流放《紅樓夢》怎么讀犯賤文化之種種大師時代遠去山寨無文化把月亮還給中秋母親節(jié)哪天好所有的藝術品都在尋找愛人有一類書是毒藥“抄女”初長成詭異的大師又到清明祭孔時孔子的被綁架腦袋發(fā)霉文化的“顯規(guī)則”再說“顯規(guī)則”三說“顯規(guī)則”口水淹死小沈陽七千年前的碎片世界奇跡也靠海選對《人文解碼》的再解碼歷史需要證明卷中 話題時代丑聞也是生產(chǎn)力功夫熊貓與趙氏思維遺產(chǎn)風波正成為超女事件懷舊與遺憾并存的《天安門》明星真能跨國找到愛嗎饒了本山大叔娛樂,向死而生想起南京編劇的憤怒寬容爛片失控的劉躍進廣電總局已成“嫌人馬大姐”文人觸電七夕節(jié)與姐弟戀深圳的“阿伽門農(nóng)”點評三部大片奔往快樂青歌賽的三要三不要兩個文化冠軍比周瑜小氣的央視馮小剛的回歸半部好戲賞梅蘭話劇不冬眠深圳的“小劇場元年”扎堆的藝術展歷史劇的血腥氣明星的幸福歌入戲太深防腸斷娛樂中的意外卷下 東鱗西爪我和讀書論壇身體也是文化八百年前男和女中國教育病了活在歲月中的文字標志的魅惑家務經(jīng)濟學糟蹋詩歌詩歌還沒死透繼續(xù)呼吸等待泥牛歸來人生如球四年一次的抽筋人生何處不烏龍男兒當自強偷樂盛夏無冷門孤獨性別足球城中村不該亡遙想功夫選秀年滲透展去年今日待在家里得失皆印我的第一份工跋

章節(jié)摘錄

  卷上 文化真相  金庸的黃昏戀  金大俠加入作協(xié)了,文壇騷然。人們像突然發(fā)現(xiàn)了一場黃昏戀,開始為這貌似懸殊的婚姻擔憂起來?! ∑鋵嵾@本沒什么稀奇的,金老以武俠起家,哪個主角到頭來不都歸屬名門望派。有個令狐沖自由散漫,被逐出華山派師門,立刻就做了恒山派掌門,有段時間實在無法在正派立足,便歸了日月神教,成了三教九流的盟主。一天也沒閑著。就連楊過這樣的孤兒,不也拜了古墓派小龍女為師,而且演繹出轟轟烈烈的師生戀嗎?至于郭靖、蕭峰更是離不開丐幫。最不濟的韋小寶,天天混吃混喝,最后還是棄暗投明做了天地會的香主,儼然一個臥底?! {啥只讓小說主角放火,不讓小說¨乍者點燈?這么些年來,金庸老先生一直在尋找回歸正統(tǒng)的路,從十多年前出任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到榮獲大紫荊勛章,再到八十。高齡攻讀劍橋博士,一直想從過去的神壇走下來,食點人間煙火。不能算錯。錯就錯在我們原都把金老當成了神,一直以為他視功名如糞土、金錢如草芥?! 」P者有幸?guī)状魏徒鹄弦娺^面,陪他老人家吃過飯,還不知天高地厚地和老爺子交換過書,感覺這實在是一個可愛的老頭,雖然感覺和當年夜讀金文時的想像有大不同,但一個陌生的神和一個熟悉的人比起來,我還是喜歡這個人?! 『芏嗳硕荚谟嬎憬鹄虾妥鲄f(xié)之間,究竟是誰先向對方拋了媚眼,究竟是誰占了便宜,各執(zhí)一端的人們,都振振有詞地為自己的論點增加論據(jù),但都忘了一點,每個人都只能是自己,而不會是另一個人。  當然,換句話說,如果我是金大俠,我肯定不會加入作協(xié)。不但不加入這個協(xié)會,連所有的協(xié)會都不參加。以此證明我是牛人。  正因為如此,我不是金大俠,我做不成金大俠。我們都做不成金大俠?! ∫牢覍鸫髠b作淺薄地推斷的邏輯,再來揣測一下中國作協(xié),也挺有意思?! ∮泻芏嗳藨嵢恢赋?,作協(xié)中有宋祖德和郭敬明之類,言下之意,金老一不小心掉進的作協(xié)是個泥潭。實際上中國作協(xié)是一個組織,只要是一個組織,就要發(fā)展會員,天經(jīng)地義。發(fā)展的會員中當然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男有女,有丑有俊,但不能因為組織內成色有異,就認為組織不純潔了。過去我們一直是以“純潔”來衡量組織的,因此我們習慣于一個組織只講一種語言,一個組織只做一個動作,一個組織只有一種思維,像奧威爾的《動物莊園》那樣,最后只有一頭叫“拿破侖同志”的豬是正確的。那種純潔的組織現(xiàn)在看來,倒是怪異的?! ∮写魏屯樵诮稚献呗罚匆妼γ孀哌^一對男女,女人臉部扭曲,五官幾乎挪位,而親熱地挽著她的男子是個標準的帥哥,同伴對我說,那個女的太可怕了,怎么偏偏就釣上個俊男?我看了一眼,確實有點不太協(xié)調,但我對同伴說,你對他們并不了解,他們之間一定有我們不知道的故事,他們在一起不是為了別人看的。正如一把鎖和一把鑰匙,不是擺設,是為了開啟的。  所以金庸盡可以選擇中國作協(xié),中國作協(xié)也盡可以選擇金庸,只要沒有誰逼著誰就好。更何況這跟婚姻一樣,覺得不合適還可以離婚。童話大王鄭淵潔不正鬧著退出北京作協(xié)嗎?  進進退退,退退進進,有進有退,有退有進。作協(xié)還是一潭活水。假如哪天徹底進不去,或者進去退不出來,那才不好玩呢。  拒絕戴套  看到這個題目,可能讓人誤以為涉黃,其實這里說的“套”,不是人在床上戴的那個,而是書在貨架上戴的那個。雖然外形有些像,但實在是兩碼事?! 〔恢獜哪奶炱穑袊臅紜少F起來,紛紛帶起了塑料“套子”,也有人調侃地稱為“雨披”。起先只是在貴重的畫冊上穿,現(xiàn)在大有向所有書籍蔓延的趨勢。剛去了香港書展,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國內的書籍和海外的書籍放在一起,這怪異的區(qū)別就出來了。大陸這邊滿是帶套的,國外的基本沒有,港臺的除了畫冊之類也鮮見。最有諷刺意味的是,國內有一本闡述環(huán)保理念的書《崩潰》,也用上了塑料封套,由于采用難以降解的塑封包裝而招致香港環(huán)保人士的當場質疑?! ∪ツ晡覀儑页雠_了“限塑令”,超市的白色污染被遏制了。但現(xiàn)在隨著文化產(chǎn)業(yè)的“逆勢而上”,這種白色污染也借文化的名義“逆勢”死灰復燃了。過去包蘿卜青菜的東西,現(xiàn)在包起書籍,不知道是塑料的增值,還是書籍的貶值?! ∽骷耶吺缑艟椭毖裕骸八鼈儠Νh(huán)境造成持續(xù)的影響。塵風刮起的時候,它們成為骯臟的白旗,掛上樹梢。鋪排在泥土里,100年無法融化。”她當時在給讀者簽名,這邊在簽,那邊是工作人員在手忙腳亂地幫她撕塑料皮,2000本書簽完,200,0個“套子”和“雨披”聚成一座白色的垃圾山,她是對著這座小山感慨的。評論家、出版家解璽璋也對此痛批,他認為雖然從保護書的角度來說有丁點好處,但塑封一拆,就沒有一點用處了,“從保護環(huán)境的角度來說,諸多無奈不能成為使用‘雨披’的理由”?! ∑鋵?,我倒不想在一個上綱上線的“環(huán)?!眴栴}上做文章,我只是就書論書?! ∽x書人都知道,買書的時候東翻翻、西翻翻本是一種樂趣,正是因為這種一書在手的“質感”,才讓他們走進書店,不然大可上網(wǎng)讀書了。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有時候拿起書無意中翻到中間的某一頁,一段文字打動了你,你買下了它。如果沒有這種東翻西翻的過程,就沒有買書的結果,當然更沒有買書的樂趣。清朝有個倒霉鬼叫徐駿寫了一句“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掉了腦袋,但留下詩句。可見古人是把“翻書”當作“讀書”的代名詞在用?! ‖F(xiàn)在的書店里,有越來越多的書被戴上套子,讀者們只能霧里看花,憑著感覺買書,除了重版書和名著以外,其它書的命運可想而知。這也是為什么我國每年出版品種都達20多萬種,德國一年只出版新書7萬多種,但中國的出版業(yè)產(chǎn)值只有德國的三分之一。  我們的出版社老總都在為“起印一萬冊”而發(fā)愁,他們算計了一切,卻越算丟得越多。因為他們以“社”為本,卻始終不肯以“讀者”為本。他們的理由是,讀者會把書翻舊,破損率會高。其實自古以來,書都是這么翻的,名著也是在翻書中流傳下來的。據(jù)我所知,真正翻得很舊很破的書,八成是很暢銷的書,這一點破損率是承受得起的。何況每本書都多花一角錢帶上套,那不也是成本嗎?  中國的出版業(yè)很有意思,它們總是不能在國際書業(yè)占個位置,卻總是創(chuàng)造一些怪異的特例,創(chuàng)造過“豪華書”,創(chuàng)造過“家裝書”,現(xiàn)在又創(chuàng)造出“套中書”。其實在多媒體閱讀時代,紙本閱讀已經(jīng)岌岌可危了,假如再這么拒絕讀者、折騰讀者,恐怕離自我消滅不遠了。  我們當然知道,最終要靠全民的文明程度提高,到那時候,書就徹底不用帶套了。可是我們的出版社、書商如果不率先文明起來,而是消極適應蒙昧,那我們就撐不到全民文明的那一天。  我做“星期五”  前日去“尚書吧”,見到吧里著名的“店小二”掃紅,剛坐下,她走過來劈頭問一句,你來啦,今天是星期五嗎?我一愣,然后與她一起笑?! 呒t之所以把我和星期五這么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主要是緣于我從去年下半年至今,每個星期五的晚上,都要在中心書城主持一檔“深圳晚八點”的文學對話,和深圳內內外外的作家們對話。所謂對話,其實也就是聊天,相當于扯閑談,當然都是圍繞文學扯開來。  而每次“晚八點”之前,又往往陪著作家們逛逛書城,逛著逛著,就到了24小時書店,累了就到尚書吧坐下來喝茶。以至于我的生物鐘和星期五對上節(jié)律了?! ∠胂脒@段周五時光,確實挺開心,每周都和一位作家對談,仿佛古人等待遠方友人來訪。我想,在這個忙忙碌碌的城市,如此閑淡卻頻繁地會友,好像除我以外,怕也不多?! ∽骷抑杏行┦熳R多年,有些神交已久,有些素未謀面,但基本上都是一見如故,三兩句話就對上“暗號”?! ⌒瞧谖宓膶υ掚m然不熱鬧,但也不冷清,恰好是文學應有的氛圍。我和作家坐于茶幾兩側,對面還有一兩百文學愛好者,足矣。大家談論寫作、閱讀、生活,反正是始終有話?!  ?/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冒犯文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