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朱萬曙 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9-08出版) 作者:朱萬曙 編 頁數(shù):258
前言
數(shù)年前,我受學界友人的委托,籌劃一個項目,名為“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即組約多位學者,從當前學術發(fā)展的高度,充分吸收前人和現(xiàn)代的研究成果,選擇古代有價值、有代表性的詩文別集和詩文評著作,以提要體裁,一一加以介紹和評議。經(jīng)過幾年辛苦編撰,已大體就緒,正值清華大學于2008年春建立“中國古典文獻研究中心”,我正就職于此中心,即與合作的學者商議,將《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以下簡稱《名著提要》)列入《清華古典文獻研究叢刊》,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提要是我國傳統(tǒng)目錄學的一個組成部分,目錄著作則一直受到古今學者的重視。清代著名學者王鳴盛在其《十七史商榷》中就強調:“目錄之學,學中第一緊要事,必從此問途,方能得其門而人?!保ň硪弧妒酚浖夥职耸怼罚┎⒁敃r學者金榜的話說:“不通《漢藝文志》,不可以讀天下書。藝文志者,學問之眉目,著述之門戶也?!保ň矶稘h書藝文志考證錄》)而目錄著作,一般分書目和提要,提要即自西漢劉向《別錄》開始,當時稱為“敘錄”?!皵洝钡膬热?,除著錄書名、篇目及讎校原委外,主要是記述著者生平,說明書名含義及書之性質,考辨書之真?zhèn)?,論述其價值與學術源流。這可以說是我國目錄學中“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優(yōu)良傳統(tǒng)的開端。也正因為此,上一世紀著名史學家范文瀾在其《中國通史簡編》第二編中,就將劉向《別錄》與司馬遷《史記》并提,認為“在史學史上是輝煌的成就”。但此后很長時期,官修的正史《經(jīng)籍志》、《藝文志》,有時僅有一兩句小注,并未有《別錄》體例的提要。自南宋晁公武撰《郡齋讀書志》起,至明代一些私人藏書目錄,則連續(xù)出現(xiàn)提要,但大致也較簡略,并只偏重于版本著錄。真正從學術角度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傳統(tǒng)典籍作提要的,是清乾隆時由紀昀主持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當時參加《四庫全書》提要初稿撰寫的,多為第一流名家,他們發(fā)揮各自的專長,以義理與考據(jù)相結合,對各書考訂其異同,辨別其得失。故清季張之洞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讀一過,即略知學術門徑矣?!保ㄒ娖渌盾嚽踯幷Z》)即使如近現(xiàn)代學者余嘉錫對《四庫提要》中的缺失多加指正,但他在所著《四庫提要辨證》一書的序錄中,仍明確自承:“余之略知學問門徑,實受《提要》之賜?!苯嗄陙恚覀児诺湮膶W界,則又從學術史的角度,探討《四庫提要》的文學觀念流變與理論批評原則。如有認為《四庫全書》對杜甫詩集的選錄及評論,是清中葉對杜詩學的一次總結和檢討;也有從歷朝詞籍提要中探索當時學者對詞的發(fā)展規(guī)律及詞學思想、詞學風格的認識;更有一些論著,就文體學對《四庫提要》作系統(tǒng)的評述。
內容概要
《古籍研究2008卷·下(總第54期)》主要包括了《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總序》、論道教類書《無上秘要》的價值、齊召南《漢書考證》綜論、清初《近思錄》傳播的學術思考、讀《屈賦微》、論沈謙《詞韻》的詞史意義、《四庫全書》對朝鮮朝后期文學發(fā)展的影響、《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隋前錄文補闕、論丁佛言的古陶文研究、淺析金文同義連用現(xiàn)象、略說《左傳》中的“情”字、“小臣系”玉戚銘文補正、“侮”字歸部及其相關問題考論、從王梵志詩韻看唐初中原方音等眾多內容。
書籍目錄
《中國古代詩文名著提要·總序》論道教類書《無上秘要》的價值齊召南《漢書考證》綜論清初《近思錄》傳播的學術思考讀《屈賦微》論沈謙《詞韻》的詞史意義《四庫全書》對朝鮮朝后期文學發(fā)展的影響《新出魏晉南北朝墓志疏證》隋前錄文補闕論丁佛言的古陶文研究淺析金文同義連用現(xiàn)象略說《左傳》中的“情”字“小臣系”玉戚銘文補正“侮”字歸部及其相關問題考論從王梵志詩韻看唐初中原方音《韻鏡校本と廣韻索引》求疵《道行船若經(jīng)》與《大明度經(jīng)》的對比研究文津閣《四庫全書》本《樊川集》版本優(yōu)劣談——以《四部叢刊·攀川文集》本為參照唐代“大手筆”作家現(xiàn)存文章著錄匯考杜詩異文辨析歐陽修《詩本義》的注釋學成就《大藏經(jīng)》所見柳宗元資料輯述《全元文》補目300篇輯錄體目錄中的“匯輯”思想探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分類二題趙善括散文考陳子龍等編《唐詩選》小考論宋初詞風的轉變——以題材考察為中心譚獻與浙西詞派程夢星和《儒林外史》中的商人形象莊濯江史記三家注辨證徽州契約文書校讀釋例《清真集校注》疑義舉正《高僧傳》校點辨疑賈至年譜已佚無名氏雜劇《郭桓盜官糧》創(chuàng)作時、地及作者推考趙執(zhí)信和天津張霖、張?zhí)垢缸踊A工程,嘉惠學林一評《徽學研究資料輯刊》國外漢學家研究桐城派的重要成果——戴廷杰和他的《戴名世年譜》唐代歷史與文學互動研究的集成之作——評胡可先《唐代重大歷史事件與文學研究》《唐宋文學文獻研究叢稿》讀后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三、清初《近思錄》白文本的傳刻,為人們提供了研讀程朱理學的精善讀本現(xiàn)存清初《近思錄》白文本,主要有呂氏家塾讀本、御兒呂氏寶誥堂刻《朱子遺書》本。自明中葉以來,王陽明心學泛濫,朱學式微。清初呂留良①認為王陽明等“皆朱子之罪人,孔子之賊人也”,“某平生無他識,自初讀書,即篤信朱子之學,至于今老而病,且將死矣,終不敢有毫發(fā)之疑,真所謂賓賓然守一先生之言者也”.。他在提倡、傳播朱子學方面確實發(fā)揮著先導作用。同時代的王宏撰曾贊頌道:“近時崇正學,尊先儒,有功于世道人心者,呂晚村也?!雹诓家聦W者呂留良的尊朱辟王對當時士風起到了扭轉作用,他講程朱之學,反復強調做人的根本,要在“去處取就,辭受交接處”下工夫,立足現(xiàn)實,經(jīng)世致用。在程朱學說的傳播方面,除自己著書立說外,還創(chuàng)辦天蓋樓刻局,與當時的理學家張履祥一起編刻程朱遺書。呂氏家族經(jīng)營的刻書業(yè),先后刻印過《二程全書》、《朱子遺書》、《朱子語類》、《近思錄》等。盡管清雍正年間文字獄使呂留良著述遭封殺,但是作為朱子學的傳播者呂留良,在其生前和身后確實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所刻書籍多崇程朱學說,為清初讀者提供了研讀程朱思想的精善讀本,其功不可沒。例如,呂留良“呂氏家塾讀本”《近思錄》十四卷,從牌記看是呂氏家塾讀本中的一種,原本供給“家塾”子弟讀書之用。之所以流布到社會,成為世人喜愛的讀本,這其中既有呂氏在當時士子中的影響因素,也與時代風尚相關。一方面程朱之學在朝廷推動、學者敬仰之下,逐漸形成了尊崇朱子學的思潮;另一方面,朱子學興盛的同時又助長了《近思錄》之類書籍的廣泛流布。且呂氏家坊刻本刻印精美,自然受時人青睞,也為后世藏家所喜愛。至今呂氏家塾讀本《近思錄》至少還有4部存世。清初除此白文本較流行外,御兒呂氏寶誥堂刊《朱子遺書》本《近思錄》也同期面世,存世刻本較多?!吨熳舆z書》刻本牌記為“御兒呂氏寶誥堂重刻白鹿洞原本”,其中收錄的《近思錄》當是重刻白鹿洞原本。盡管呂留良詩文案異常嚴酷,但那時的呂氏刊本尚有若干保存至今,不能不承認呂留良案之前他家的刻本《近思錄》傳播甚廣,即使在后來遭禁之時,藏者仍能以敬仰之心暗藏并流布于后人,可謂朱子學之幸也。因而,錢穆評道:“晚村推奉朱子”,“以發(fā)明朱學為務”,“卓然流輩之上”,“不愧清初講學一大師”。
編輯推薦
《古籍研究2008卷·下(總第54期)》受全國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員會資助指導。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