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 出版社:安徽大學出版社 作者:趙志輝 頁數(shù):224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羅斯福外交思想研究》對羅斯福外交思想的研究試圖回答三個問題:(1)羅斯福外交思想的來源;(2)羅斯福的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3)羅斯福外交思想的主要內容?!读_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重點探討第三個方面的內容?!读_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1933年,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上任之際,美國社會正面臨空前的危機。國內的經濟大蕭條不僅嚴重削弱了美國經濟的基礎,甚至危及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制度;國際上,法西斯主義日益崛起,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和平。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關頭,羅斯福實行了大規(guī)模的新政改革措施,成功領導美國人民度過了經濟危機,完善了美國工業(yè)社會,推進了美國現(xiàn)代化進程。在對外關系上,羅斯福領導美國不但擺脫了孤立主義的糾纏,而且站在反法西斯國家一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羅斯福在領導美國人民贏得戰(zhàn)爭的同時,又把國內新政改革的目標和措施推廣到世界,力圖按照美國的價值觀重建國際秩序,塑造美國主宰下的戰(zhàn)后世界。但像眾多的政治家一樣,羅斯福歷史功績雖然不斷受到人們的頌揚,但其外交政策的一些方面也備受批評與指責,從而使他成為最受爭議的美國總統(tǒng)之一。
作者簡介
趙志輝,安徽省淮南市人,1965年生,歷史學教授,博士。2001年獲南京大學世界史專業(yè)博士學位,2003年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博士后流動站出站。其間在淮北煤炭師范學院歷史系、科研處和人文社會科學處從事教學及科研管理工作,被評選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8年調入浙江師范大學工作,為人文學院歷史學系系主任。在《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美國研究》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主持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戰(zhàn)時美國的中國大國地位政策思想研究”(07BSS017)和安徽省精品課程《世界現(xiàn)當代史》,曾兩次獲得安徽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論文類三等獎。
書籍目錄
序第一章 羅斯福外交史學述評 一 早期研究:一致論時期(4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二 新現(xiàn)實主義和新左派的崛起(60年代初~70年代中期) 三 新一致論的出現(xiàn)(70年代中期~80年代初) 四 “新保守史學”的興起及其論戰(zhàn)(80年代) 五 冷戰(zhàn)后時期 六 國內研究現(xiàn)狀第二章 羅斯福外交思想的來源 一 羅斯福早年對外交的興趣 二 馬漢和西奧多·羅斯福的信徒 三 威爾遜與羅斯福的理想主義 四 西方自由主義傳統(tǒng)對羅斯福的影響第三章 羅斯福的思想和性格特征 一 羅斯福:目標論者 二 羅斯福:務實的理想主義政治家 三 羅斯福:改革家 四 羅斯福:人道主義者 五 羅斯福:樂觀主義者第四章 國際睦鄰思想 一 睦鄰思想的淵源和背景 二 睦鄰思想的形成與它的全球性 三 羅斯福睦鄰思想的內容 四 實現(xiàn)國際睦鄰的措施 五 結論第五章 反法西斯主義思想 一 反法西斯主義既是羅斯福的軍事目標,也是其政治目標 二 羅斯福對法西斯的看法 三 不妥協(xié)和平與無條件投降 四 清算軍國主義和摩根索計劃第六章 世界裁軍思想 一 早期的軍國主義思想 二 裁軍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 三 戰(zhàn)時裁軍思想的變化 四 羅斯福主張裁軍的原因 五 結論第七章 反殖民主義思想 一 羅斯福反殖民主義的外交史學 二 羅斯福的反殖民主義思想 三 羅斯福反殖民主義的原因和制約因素 四 結論第八章 國際新政思想 一 國際新政的思想基礎和目標 二 國際新政思想的主要內容 三 國際新政改革的指導原則 四 結論第九章 集體安全思想 一 二戰(zhàn)前羅斯福的集體安全思想——羅斯福對國際聯(lián)盟看法的演變 二 戰(zhàn)時羅斯福的集體安全思想——大國警察制思想的形成和演變 三 羅斯福將四大國列為警察的原因 四 結論第十章 羅斯福的對華思想 一 羅斯福的中國情結 二 羅斯福的中國大國地位思想 三 羅斯福眼中的蔣介石 四 羅斯福對中共的看法 五 結論結束語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成立某種形式的國際托管機構,來管理這些島嶼和屬地。莫洛托夫回答說“他并不懷疑,總統(tǒng)關于托管的原則也會受到莫斯科的歡迎”。①羅斯福認為,托管制思想大大優(yōu)于國聯(lián)的委任統(tǒng)治制度,因為托管制主要由國家共管,托管國要受到國際社會的監(jiān)督,而委任統(tǒng)治制讓管理國幾乎完全控制了托管地,國聯(lián)的監(jiān)督作用甚微。總統(tǒng)最初提出的托管地范圍只包括對盟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殖民地如日本委任統(tǒng)治的島嶼和其他太平洋地區(qū)的殖民地包括英國和法國殖民地馬來亞、新加坡和印度支那等。而可以擔任托管國責任的只有美、英、蘇、中幾個大國,并由它們共同組成的委員會負責監(jiān)督托管事務。1943年以后,羅斯福把他的托管制思想所涉及的地域范圍大大增加了,幾乎包括在軸心國附近對盟國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所有地區(qū),即使像新喀里多尼亞(NewCaledornia)和達喀爾(Dakar)這樣的地區(qū)也不例外。在德黑蘭會議期間,他說服斯大林接受了他的思想,但他并沒有同丘吉爾討論此事,因為丘吉爾懷疑他的托管制把大英帝國的部分領土也包括在內。此后,羅斯福開始把他的托管制原則推廣到世界各地所有的殖民地。例如,托管制應該適用于那些因宗主國沒有能力實行管理的島嶼和殖民地;也適用于國聯(lián)原有的委任統(tǒng)治地。羅斯福認為,在委任統(tǒng)治制度下,有一種強烈的趨向是,委任統(tǒng)治國家認為它們也被同時賦予了主權,因此,更好的辦法就是幾個國家共同托管而不只是一個國家。托管制也同樣適用于強大的歐洲國家占有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由于歐洲國家不可能長期占領,而且那里的人民暫時還沒有自治的準備,因此托管是最好的辦法。羅斯福認為,像法屬摩洛哥這樣的保護國就應該被納入托管范圍。摩爾人正在鬧事,因為他們認為,法國把摩洛哥看作是殖民地,“他們不想再忍受剝削”。因此,由法國、英國、美國三個國家共同托管將是更好的辦法。無論如何,他不認為,“一個摩爾人占90%的地區(qū)要永遠受法國人的控制”。
后記
奉獻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書是在我的博士后出站報告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我對美國外交思想史的研究源于在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我的導師李慶余教授為我們開設了美國外交思想史課程,李先生對美國外交思想史的把握相當?shù)轿?,其講授也十分精辟,從此我對美國外交思想史的興趣日漸濃厚。在我撰寫博士論文《從開羅設想到雅爾塔體系——美國的中國大國地位政策的演變》過程中,我便從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對華外交思想和蔣介石的對美外交思想入手,研究美國在抗戰(zhàn)時期對中國大國地位政策的演變以及中國的反應。博士論文完成后,我對羅斯福外交思想有了大致的了解,但并不全面。正因為此,我產生了繼續(xù)研究下去的念頭,開始申請進入博士后流動站以便進一步深造。非常幸運的是,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的徐藍教授爽快地接納了我的申請,使我得以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專門研究羅斯福的外交思想。經過兩年的研讀,我完成了《羅斯福外交思想研究》出站研究報告。慚愧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我的這份出站報告至今才得以出版。本書付梓之際,我首先要感謝的是我在博士后流動站的合作導師徐藍教授。在兩年的研究期間,徐老師對我的研究課題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加以悉心的指導。徐老師工作十分繁忙而又辛苦,但在我研究過程中,每當遇到難題,我還是不得不一次次地打擾她,而她總是在耐心地聽取我的意見后,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指出我寫作過程中的一些不足。尤其是徐老師樂觀開朗的性情時時感染著我,讓我感受到學術研究的甘甜。
編輯推薦
《羅斯福外交思想研究》對羅斯福外交思想的研究試圖回答三個問題:(1)羅斯福外交思想的來源;(2)羅斯福的思想特征和性格特征;(3)羅斯福外交思想的主要內容?!读_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重點探討第三個方面的內容?!读_斯福外交思想研究》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的人員參考閱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