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學教研文集

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作者:白振聲  頁數:616  

前言

  走上民族學教學與研究這條道,并非我初始的夢想,在邁人大學門檻之前,對民族學這門學科幾乎一無所知。1959年高中畢業(yè),我是懷著對民族的好奇和對歷史學的興趣考入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的。入學后,該系史志一體的專業(yè)設置,強大的師資力量,諸多名師們各自的學術專長與人格魅力,以及濃厚的討論式的學術空氣,立即對學生們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被納入歷史學科下的民族學,也逐漸使我了解,進而喜愛。其實,民族學是一門以民族及其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科學。按照該學科的理論,文化是民族的內涵,它包含了民族的生產生活、物質創(chuàng)造、社群組織、制度結構,以及道德禮儀、文學藝術、習俗信仰等人類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而民族又是一個歷史范疇,有其產生、發(fā)展、演變的動態(tài)過程和規(guī)律性。因此,民族學與歷史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于是,既有歷史學課,重點是中國各民族的歷史;又有民族志課,特別是中國民族志,便是當時該系所設置的核心課程?! ?964年本科畢業(yè)后,有幸留系任教。但由于“五反”、“四清”等一連串的政治運動和兩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以及“五七”干校勞動鍛煉,業(yè)務幾近荒廢。重拾教學與研究工作是在20世紀70年代前期。起初,因歷史系暫不招生,我被調到政治系從事行政兼教學工作,為適應該系的專業(yè)特點,我在承擔了部分歷史課的同時,選擇了對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及經濟史的研究。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后,民族學得以恢復。1982年我被林耀華先生招回,協(xié)助他從事民族學系的籌建工作,直到1983年民族學系正式招收第一屆本科生,我的民族學教學與科研才由此伴隨著瑣碎繁雜的行政工作重新起步。在此后的時間里,根據教學需要和對學科理論與實踐的不斷追求,陸續(xù)完成了一些教材、教參、辭書的編寫和科研論文、調研報告等的寫作,至今林林總總,已逾數百萬字,但仔細審視,卻難說有什么精品。盡管如此,它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四十余年間在民族學教研之路上不輟耕耘的經歷與結果?,F(xiàn)選擇部分篇章輯集出版,若能對后學們的研究有所啟示,也就十分欣慰了。

內容概要

  《民族學教研文集》按內容分為三編。第一編為民族學理論研究。主要有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理論的基本觀點、主要特色、傳承與發(fā)展狀況的闡釋與評介,對民族學分支學科的歷史民族學就學科定位、研究目標與基本內容等的探討,對民族學田野調查方法與方法論的理解與介紹等。關于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及相關理論,當今的學術界仍存歧義。不過基于某些原因,國內學界并未展開過充分的討論,有的只是回避或在不同場域對它的含蓄批評,其理論的張顯度甚至不如在西方。應該承認,任何學科理論,都是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的,民族學理論亦無例外。同時,不同派別的理論似乎又都有它們的時段性和時代特征。不過有些理論卻是時光隧道的穿越者,如以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為哲學基礎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因為其探求并尊重人類社會文化的發(fā)展規(guī)律而生命長青。第二編為民族文化研究。民族學是一門以民族及其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科學,文化是民族學研究的核心內容。出于教學與科研工作的需要,多年來陸續(xù)寫了一些有關文化概念、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的歷史與現(xiàn)狀,以及民族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等方面的文章,本編是由其中部分篇章組成。第三編為民族經濟研究。關注少數民族,關注民族發(fā)展與社會變遷,關注民族群體生計方式與經濟生活的特點與演變,是中國民族學的特點之一?;趯W業(yè)傳承和授業(yè)需要,我曾從事過一段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和經濟史的研究?,F(xiàn)僅選出9篇列于本編。其中5篇是關于中國少數民族經濟史的研究,4篇是涉及包括少數民族經濟發(fā)展中的生態(tài)調適、產業(yè)結構調整等現(xiàn)實問題的研究。

作者簡介

  白振聲,滿族,寧夏銀川市人,1940年10月23日生。1964年畢業(yè)于中央民族學院歷史系,并留校任教?,F(xiàn)為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985工程”民族發(fā)展與民族關系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國民族學學會常務理事、《辭?!肪幬瘯瘑T與分科主編。長期從事民族學、民族史和民族經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新疆近代政治社會史略》(主編)、《民族學理論與方法》(主編之一)、(合著)、《中國民族概論》(合著)等著作10余部,論文《歷史民族學芻議》、《談馬克思主義兩種生產理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剖析》、《辛亥革命在新疆》、《論民族地區(qū)經濟建設中的生態(tài)問題》等40余篇。是國務院頒發(fā)的“為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書籍目錄

第一編 民族學理論研究馬克思主義民族學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剖析談馬克思主義的“兩種生產”理論歷史民族學芻議文化·民族與民族學民族學文化研究的意義中國的民族識別工作民族學田野調查方法《北極民族學考察筆記》序第二編 民族文化研究論文化與民族關系少數民族對中國文化的貢獻文化——山區(qū)民族發(fā)展中的重大課題民族現(xiàn)代化與禁忌習俗論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教育與科技問題淺析民族節(jié)日文化的特點與社會功能薩滿教概說新疆民族歷史文化研究中的實物史料概覽近代新疆歷史文物流失問題評述維吾爾族風俗志中華民族·塔吉克族中華民族·土族《中國民族百科全書》(第7卷)序《新疆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序《論木蘭秋獼文化》序第三編 民族經濟研究少數民族古代社會經濟發(fā)展概況中國少數民族社會經濟的歷史演變清代維吾爾族封建農奴制經濟的演變茶馬互市西夏社會經濟及其在中國經濟史中的地位論民族地區(qū)經濟建設中的生態(tài)問題對外開放與我國民族地區(qū)的繁榮發(fā)展我國民族地區(qū)橫向經濟聯(lián)合淺議呼倫貝爾盟經濟發(fā)展綜合調查附 錄

章節(jié)摘錄

  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剖析  (1988年)  馬克思主義民族學,是指以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為指導思想的民族學理論體系。從20世紀20年代起,在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和革命勝利后的社會主義中國,馬克思主義民族學都獲得過巨大的發(fā)展,它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學說,為宏揚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為推動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合作與社會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 ∪欢?0世紀前期的數十年間,西方民族學相繼出現(xiàn)的幾個較大學派,如美國歷史學派、種族心理學派、德奧傳播學派、法國社會年鑒學派、英國功能學派等,對馬克思主義皆持反對態(tài)度,因而也反對馬克思主義民族學,有的甚至否認馬克思主義與民族學的關系。但是,20世紀中葉,情況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由于整個西方思想界掀起了一般重視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熱潮,民族學界也深受影響,于是一系列形形色色的“馬克思主義民族學”學派和思潮相繼出現(xiàn)。研究這段歷史現(xiàn)象的原因,剖析各種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的理論特征與實質,對我們全面闡述民族學發(fā)展史,正確認識并維護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理論體系的完整性與科學性,應不無裨益。一、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產生的歷史時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民族學是現(xiàn)代“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的組成部分。何為“西方馬克思主義”?一般認為,它是指現(xiàn)代西方社會出現(xiàn)的一股打著“重新解釋”、“修改”、“補充”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旗號的資產階級社會思潮。該思潮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初期,從60年代起,廣泛流行于西方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爆發(fā)于歐洲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使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陷入深重的危機。這場危機導致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出現(xiàn)了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在十月革命影響下,1918—1923年,德國、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等國相繼爆發(fā)了革命和起義。但是,這些國家的革命不久都相繼失敗,資本主義世界開始進入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時代;而十月革命后的蘇聯(lián),則受到帝國主義的聯(lián)合包圍與封鎖,陷入處境孤立、國內經濟生活極度困難的境地。與此同時,第三國際所屬歐洲各國共產黨所推行的“布爾什維克化”政策措施,也碰到了嚴重挫折。面對此種形勢,德國、匈牙利、意大利等國共產黨內少數反對派對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觀點及社會主義蘇聯(lián)所實施的一些方針政策提出了異議。他們以“左”的面目出現(xiàn),既反對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路線,又批評第三國際路線和本國共產黨追隨蘇聯(lián)共產黨的內外政策。他們希望總結歐洲各國革命的經驗教訓,探索與列寧主義不同的適合西方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他們強調要重新研究馬克思的思想,以便“改造”、“發(fā)展”馬克思主義。這股思想后來便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 ?929年,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爆發(fā)了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工人大批失業(yè),階級矛盾日益加劇。面對人民群眾的反抗,各國反動勢力以野蠻、殘暴的手段進行鎮(zhèn)壓,他們解散了一切工人的自治組織,將虛偽的民主面紗全部撕盡。在這個恐怖的災難性時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矛頭,由原來對第三國際轉向了對法西斯主義,他們的理論也由先前的“左翼馬克思主義”轉向了人道主義、人性論和非共產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其理論主要是以馬克思早期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為經典,從人道主義和人性論出發(fā),對資本主義社會企圖從經濟、政治、法律、心理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批判。在這一批判中,德國的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承擔起了重要的引人注目的角色。由于它集中了社會學、民族學、哲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各學科的學者,建立了共同的“批判的社會理論”,以致在“西方馬克思主義”內部,形成了著名的“法蘭克福學派”?! 〉诙问澜绱髴?zhàn)以后,“西方馬克思主義”廣泛流行并形成高潮,除前述法蘭克福學派外,還出現(xiàn)了以法國的薩特為代表的“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以阿爾都塞為代表的“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以意大利的德拉·沃爾培為代表的“實證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等等。此種局面的出現(xiàn)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法西斯主義遭到了歷史性懲罰,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得以建立,亞、非、拉等地民族解放運動不斷高漲。長期遭受殖民統(tǒng)治的國家紛紛獨立,帝國主義的殖民主義體系全面崩潰,人民革命運動和進步力量迅速發(fā)展。所有這些,都不斷改變著國際及各國內部的政治力量對比。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震動了世界,而戰(zhàn)后的科技革命和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也給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結構帶來了新的變化。隨著資本的集中和壟斷性的增強,中產階級大量分化、破產;而隨著勞動者等生產力科技含量的提高,大量屬于中間階層的知識分子淪為雇傭勞動者。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變化發(fā)展及其難以克服的弊病,西方社會的一些人企圖到馬克思主義里面來尋找出路。然而,這些人由于對社會主義的現(xiàn)實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缺乏正確理解,這些不正確的理解結合他們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從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民族學教研文集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