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0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 作者:胡振華 編 頁數:553
Tag標簽:無
前言
《中亞東干學研究》是一部比較全面地介紹東干及東干學的著作。由于東干族就是居住在中亞的回族,本想用“中亞回族研究”這一書名,但這一部分境外的回族在中亞各國都被稱作“東干”,“東干”是他們的法定族稱,為了尊重中亞各國政府公布的民族稱謂,我們便把本書定名為《中亞東干學研究》。東干族是19世紀下半葉我國西北地區(qū)回民起義失敗后分三批被迫遷移到中亞去的回族農民的后裔。十月革命后,1924年蘇聯進行民族識別和民族劃界時其民族名稱被定為“東于”,但本民族仍自稱“回回”或“中原人”,現在居住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約五萬人、吉爾吉斯共和國五萬多人、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四五千人,共有十一萬多人。迄今他們仍保留著一百多年前的漢語陜西話和甘肅話、我國西北地區(qū)流傳的民間文學和民間藝術以及傳統(tǒng)的習俗。形成于上個世紀50年代的中亞東干學是對東干族的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宗教、民俗等各方面進行研究的一門新興學科。前蘇聯、德國、澳大利亞、奧地利、日本及獨立后的中亞各國都有專家學者進行東干學研究,在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還設有研究所一級的東干研究機構,現在叫東干學一漢學研究中心。我國對東干族的研究起步較晚,但也做出了成績。我們出版和發(fā)表了一些有關東干學的專著、論文及用漢字轉寫出版了一些東干族文學作品,也培養(yǎng)出了幾位研究東干學的博士、碩士。我國東干學的研究不僅在學術上填補了空白,而且也增進了我國各族人民與中亞有關國家人民之間的傳統(tǒng)友誼。
內容概要
《中亞東干學研究》是一部比較全面地介紹東干及東干學的著作。由于東干族就是居住在中亞的回族,本想用“中亞回族研究”這一書名,但這一部分境外的回族在中亞各國都被稱作“東干”,“東干”是他們的法定族稱,為了尊重中亞各國政府公布的民族稱謂,我們便把《中亞東干學研究》定名為《中亞東干學研究》。 東干族是19世紀下半葉我國西北地區(qū)回民起義失敗后分三批被迫遷移到中亞去的回族農民的后裔。十月革命后,1924年蘇聯進行民族識別和民族劃界時其民族名稱被定為“東于”,但本民族仍自稱“回回”或“中原人”,現在居住在中亞的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約五萬人、吉爾吉斯共和國五萬多人、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四五千人,共有十一萬多人。迄今他們仍保留著一百多年前的漢語陜西話和甘肅話、我國西北地區(qū)流傳的民間文學和民間藝術以及傳統(tǒng)的習俗。
作者簡介
胡振華,回族,回回名穆哈買德,1931年出生于山東省青島市,現為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干學研究所所長、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歐駐社會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亞友好協(xié)會顧問、中國突厥語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伊斯蘭教協(xié)會委員、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榮譽院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貢獻專家。從教迄今已56年,一直從事柯爾克孜語言文化和中亞民族語言文化教學研究工作,在國內外多次獲獎,曾榮獲吉爾吉斯總統(tǒng)頒發(fā)的“瑪納斯”三級勛章。著作有: 《中國回族》、《當代回族文藝家辭典》、《伊犁維吾爾民歌》、《柯爾克孜諺語》、《高昌館課》(明代文獻,??北荆ⅰ陡卟^雜字》(明代文獻,??北荆ⅰ稘h柯簡明詞典》、《柯爾克孜語言簡志》、 《(瑪納斯)第一部片段》(柯、漢、曰對照,日本出版)、《柯爾克孜語教程》、《柯爾克孜語讀本》(英文,美國出版)、《柯爾克孜語言文化研究》、《民族文化研究文集》、《中亞五國志》等;曾多次應邀出國講學交流。
書籍目錄
第一部分 我的東干學情結 第一次聽講和講述東干文課 在中國與東干親人們見面 第一次應邀去中亞與東干親人交流 在中國熱情接待穆哈買德·蘇尚洛通訊院士 與東干親人們的交往越來越密切 在中國培養(yǎng)研究東于學的人才 中央民族大學建立東干學研究所第二部分 當代東干族知名人物 雅斯爾·十娃子——東干族書面文學的奠基人 吉爾吉斯共和國的東干學大師穆哈買德·蘇尚洛 東干族小說家阿爾里·阿爾不都 馬斯利亞諾夫的雜技家族 東干語言學家穆哈買德·胡賽佐維奇·依瑪佐夫 賈瑪勒·卡里莫夫——第一位東干族數學教授 穆哈買德·烏瑪爾·潘沙耶夫一一第一位東干族畫家 國家劇院總經理葉辛·依斯瑪依勞夫 功勛教練亞歷山大·胡賽音諾維奇·沃依諾夫 功勛醫(yī)生依斯哈爾·豐洛爾教授 東干族鑄造專家拉什德·巴基勞夫 東干族宗教活動家盧格瑪爾·哈吉·古阿胡諾夫 優(yōu)秀的農場主席穆哈買德·薩里哈爾 語言學家胡賽音·布呷佐夫教授 東干族醫(yī)生世家 當選過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的東干人 熱心公益的實業(yè)家納賽爾·依斯瑪佐維奇·穆薩耶夫 奧瑪爾·王舒的善行 榮獲“蘇聯人民演員”稱號的藝術家胡賽音·穆赫塔勞多 海塔洪·塔什勞夫和他的接班人 吉爾吉斯共和國最佳柔道運動員第三部分東干學研究 東干、東干語、東干學研究 在祖先的土地上 中亞東干族學者和作家詩人 穆哈買德·蘇尚洛與東干學 我和東干族著名詩人雅斯爾·十娃子 我和東干族歷史學家依里雅斯·優(yōu)蘇波夫 東干族學習和使用語言文字的問題 中亞東干族文學 中亞東干族的名字 中亞東干族與中國回族文化之比較研究 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研究會第二屆國際學術研討會——中亞東干雙語國際研討會在京舉行 中亞東干語的語言學價值 試析中亞東干語中的借詞 中亞東干學人新著簡介 中亞東干人與吉爾吉斯人的雙語教學研究 日本著名語言學家橋本萬太郎對東干語研究情況 永遠留在心中的美好回憶——紀念東干族作家阿爾里·阿爾不都 永久的紀念 親情和友情的紀念——《中亞東干人的歷史與文化》譯者前記 東干文化與東干作家文學漫談——《蘇聯東干族小說散文選》譯后記 《東干族形成發(fā)展史》后記 正確評價白彥虎 東干族英雄馬三成與蘇俄三年內戰(zhàn) 《東干文化研究》序第四部分 漢語普通話東干語常用詞附錄后記
章節(jié)摘錄
1998年2月22日穆哈買德·蘇尚洛通訊院士因心臟病突發(fā)逝世,無論從哪方面講,都是一個重大損失!我們聞訊后非常悲痛。他轉贈給我的紀念馬三成·馬呷孜先烈的那塊手表也成了我紀念穆哈買德·蘇尚洛的遺物了!1999年3月30日,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經過對科研成果等材料的評審,通過投票選舉我為外籍的榮譽院士。我們駐吉爾吉斯共和國大使館接到吉方照會,通知我于8月10日前去比什凱克領取院士證書。國家民委領導按照我大使館的要求讓我和我夫人按時動身前去領院士證書。8月10日上午,吉爾吉斯共和國國家科學院隆重舉行了頒發(fā)院士證書的儀式。儀式后,科學院東干學分部的全體人員和來自各單位的東干親人再次舉行了祝賀會,祝賀我也為中亞的東干人贏得了榮譽。祝賀會后,我在穆哈買德·依瑪佐夫和冬臘兒等人的陪同下趕赴農村穆哈買德·蘇尚洛的墳墓前誦經,接“都瓦”悼念這位相識了近50年的良師益友。2000年、2001年、2002年,我多次應邀赴吉爾吉斯斯坦開會或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或作為國家民委代表團顧問前去比什凱克,我都抽空去穆哈買德·蘇尚洛的遺孀阿依霞嫂子的住處看望,并追思穆哈買德·蘇尚洛為中蘇、中吉友好事業(yè)所作出的貢獻。2002年5月,我又去比什凱克,是去接受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統(tǒng)頒發(fā)的“瑪納斯”三級功勛勛章。為了適應我國學者與中亞東干學者交流形勢的發(fā)展,為了實現穆哈買德·蘇尚洛建議我們在中國培養(yǎng)研究東干學人才的美好遺愿,在我國國內興起了“東干學熱”的情況下,中央民族大學于1999年建立東干學研究所,轄屬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由胡振華任所長,王振忠任副所長。
后記
我編完這部《中亞東干學研究》書稿要交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的這一天,正好是2009年4月25日,這是費孝通先生逝世4周年的日子,也是恩師馬學良教授逝世10周年(1999.14.4)的日子,不禁使我回憶起和他們在一起的歲月及他們言傳身教對我的影響。這里,我只舉費先生的一個例子:1953年1月我剛從中央民族學院語文系維吾爾語專業(yè)提前畢業(yè)不久,當時擔任中央民族學院副院長的費孝通先生通知我參加他主持的云南省卡瓦(后改稱“佤”)族的調研工作,據說是向政府提供中緬劃界的建議。他分配給我的任務是記錄及整理訪談內容。后來,我看到在中央民族學院研究部印出的一本研究文集中登載了費先生撰寫的有關卡瓦族的調查報告。在文章的注釋中還提到我參加了這一工作。馬學良先生也是這樣,他也從不忘記別人的勞動。他們的身教使我非常感動,并使我永久地記住了“不要忘記與你一起工作過的人”,“不要忘記曾經幫助或協(xié)助過你的人”。從那時起,從費先生、馬先生身教中學到的這種精神成了我的座右銘!我認為,實踐費先生、馬先生的教誨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我主編的《中亞東干學研究》這部書稿,反映了我們這些年來與中亞東干親人交流的情況和我國研究東干學的情況,這是在許多領導同志、許多專家學者和許多中亞東干親人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結出的成果。早在上一世紀50年代,中央民族學院的費孝通副院長、語文系主任、恩師馬學良教授為了培養(yǎng)我,讓我跟蘇聯專家學習,我才開始學到了一些有關東干學的知識。國家民委和中央民族學院的領導在1989年中蘇關系剛剛解凍時就派我和我夫人穆淑惠去蘇聯調查研究東干人與東干語。
編輯推薦
《中亞東干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