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一線

出版時間:2007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央視新聞評論部  頁數(shù):294  
Tag標簽:無  

前言

阿爾泰學(xué)是建立在語言學(xué)基礎(chǔ)上的國際性學(xué)科。在18世紀前半葉,已經(jīng)有學(xué)者注意到今天稱之為突厥語族、蒙古語族、滿一通古斯語族的諸語言之間存在著某些共同性。經(jīng)過近兩個世紀的探索,由芬蘭學(xué)者蘭斯鐵提出阿爾泰語假說,認為以上諸語言彼此同源,它們來自原始的共同阿爾泰語,從而為阿爾泰學(xué)的建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自蘭斯鐵的阿爾泰語系假說以來,阿爾泰學(xué)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種成績的取得始終伴隨著主張和反對阿爾泰理論的激烈爭論。同阿爾泰語系假說相對的理論認為,被稱作阿爾泰語系的諸語言之間之所以存在著共同性,是因為這些語言相互接觸、彼此影響的結(jié)果?;蛟S阿爾泰學(xué)假說是永遠無法得到證明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阿爾泰語系假說為研究者提供了一個討論的平臺和一個對話的空間。無論認為阿爾泰語系諸語言的共同性是因為它們來自共同的原始阿爾泰語,抑或是因為語言接觸和語言影響所致,學(xué)者們之間的討論和對話都在推動著對這些語言的研究不斷深入,使我們對阿爾泰語系諸語言不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然而,學(xué)者們圍繞著阿爾泰語系假說所展開的爭論始終是在語言學(xué)領(lǐng)域展開的,他們所關(guān)心的更多的是語言自身的規(guī)律:出發(fā)點是語言,歸結(jié)點仍然是語言。

內(nèi)容概要

中央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中心新聞評論部承擔著林林總總十四個欄目,在每天的大部分重要時段里,都有他們的節(jié)目在陪伴著你,告訴你他們所知道的和你想知道的幾乎所有。而《新聞一線》就是其中一檔黃金新聞欄目。本書為我們呈現(xiàn)的就是這一品牌欄目的書面形式。

作者簡介

梁建增,現(xiàn)任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主任?!督裹c訪談》、《東方時空》、《新聞?wù){(diào)查》、《實話實說》總制片人,中國廣播電視學(xué)會評論委員會秘書長;高級記者。1984年畢業(yè)于北京廣播學(xué)院,獲文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1990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xué),獲法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

書籍目錄

01 麻風村聯(lián)想 敬一丹02 競爭才能敬業(yè) 張羽03 聽“法音” 張泉靈04 50米以外的硬幣 趙海燕05 我們維和去 李小萌06 利誘 范銘07 八卦一次又如何 張士峰08 《決策者說》:來自決策層的聲音 沈冰09 遠離現(xiàn)場的制作初體驗 謝琳10 用事實說話 劉慶生11 向愛潑斯坦致敬——小記者寫給當了一輩子記者的老人的話 王英澤 陳潔12 失落的村莊——馬家?guī)X 范云環(huán)13 抽絲剝繭看“皇馬” 梁達14 三進疫區(qū) 張自力15 歌聲嘹亮 胡蓉16 心禍 郝俊英17 用耳朵控制攝像機 王瑞濤18 缺席 鄭宇紅19 玻璃少年——寫在《“壞”孩子的天空》播出之后 鄧蕾20 永遠的記憶 曹紅晨21 帳篷就是家了——九江地震采訪紀實 田云華22 娜娜的右腳 隋笑梅23 想像《360度》 莊永志24 陪《360度》過滿月 于晴25 風波背后的“花邊”新聞 張潔26 一個人和一條鐵路 李衛(wèi)華27 生和死的疑問 胡珩28 頂級普洱茶?! 張俊泓29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陳晨30 從懷疑到信任——《一個上訪釘子戶的變遷》編導(dǎo)后記 陳杰杏31 舒可心和他的“五月花號”《人物新周刊》鹿宇明32 春節(jié)是個“劫” 姚丹陽33 不能“結(jié)婚” 只好“作弊” 曲長纓34 記者的天職 李小榮35 金有樹之死 金輝36 練就采訪的真功夫 辛欣37 無懺悔則無寬恕無真相則無和解——余祥林案采訪手記之一 沈亞川38 被忽略的和被傷害的——佘祥林案采訪手記之二 沈亞川39 《目擊醫(yī)藥回扣》引出的思考 曲長纓40 天津西堤頭采訪隨想 李娟41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藥》采訪手記 徐娜42 暴力取證法不容 喬亞美43 好米藏在糠里頭 趙永勤44 “黑幕”下的思考 趙仲偉45 難采的“亂”事 劉濤46 穩(wěn)準,不一定要狠 車黎47 虎口脫險 翟樹杰48 和“大師”過招 王小龍49 我是這樣積累“寶藏”的 樊馨蔓50 關(guān)于《2004中國日記》 呂志家51 2004的非正常記憶 李瑾52 《中國日記》的新嘗試 項先中53 拿學(xué)問逗樂子 張繼宏54 我們的《西岸觀察》 李潔55 觀《觀察“兩會”》 孫杰56 大題小做——觀察“巖松兩會觀察” 楊紅57 劉淇做客“兩會”客廳 李學(xué)鵬58 與《坐床十年》相伴的七十余天 弋楊59 你回家,我忙活兒 李錦60 走進中南海 李雪蓮61 望歸 張龍62 在那段日子里 張磊63 “神五神六”的六天 劉雪松64 北斗七星高 康銳65 真實生活真實體驗 ——“小崔會客”之安徽篇體驗?zāi)繐粲?張曉明66 車禍,一個夸張的玩笑 劉愛民67 我的兩個攝像兄弟 張文華68 游園驚夢 李靜69 難忘的蒙羅維亞之夜 劉波70 考!考!考!——中心組責編們的命 崔辛雨71 到終點,我們?nèi)栽诒寂?董方永72 話語權(quán)的另一半 柴靜73 青草,你為什么喧嘩? 柴靜74 宿命 孫金嶺75 革命與請客吃飯 孫金嶺76 歌聲中的長征 陳真77 一位打工者的追求 張鵬78 為了忘卻的記憶 張欣79 想起“戰(zhàn)靈” 李冰琦80 故宮航拍記 趙微81 盛開在心中的花 于晴

章節(jié)摘錄

春人和狩獵鄂溫克人崇拜火,已經(jīng)成了他們?nèi)粘I畹膬?nèi)容和年節(jié)儀式。平時吃飯、喝酒之前都要祭火,先往火中投一些酒肉,說些祝福的話,然后才能吃飯。每年臘月二十三要祭拜火神,即送火神上天。儀式是向篝火叩頭,以祈禱幸福。年三十的午夜,也要先敬火神。即先給“斜仁柱”外東邊的篝火磕頭,再給西邊的篝火磕頭,同時往篝火中投放獸肉(狍子肉)和酒以敬獻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全家幸福。客人來拜年時,也須先向火神叩頭。顯示了火神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滿族也曾有拜火的歷史。滿族有“托阿恩都里”(漢意即火神)的神話故事,傳說是他盜來天上真火給了人間。人間原來沒有火,真火存在天上。每年秋季阿布凱恩都里(天神)率八部天神巡視人間時,會把天火帶來,讓人們享受一天,然后就又帶回天上。除了這一天,人們都過著沒有火的日子。有個叫托阿的人;聰明勇敢,勇力過人,被天神看中后招到天上專門看管天火庫。他從人間來,最知道沒有火的苦難,遂趁天神巡視人間,舉行天火大會之際,盜得一葫蘆火種帶回了人間。田鼠告知天神,托阿被抓回天,火種也被收回。是后在喜鵲的幫助下,得以逃脫。他又去盜火被發(fā)現(xiàn),天神罰他在天上打石頭。他利用這個機會又把盜得的火種,分別裝到石頭里,送到人間。教人們打石取火。于是人間又有了火。而天神卻始終不知道人間的火是從哪里來的。從那以后,人們感謝托阿,每年春、秋兩季都要祭祀他①。

后記

本書是應(yīng)阿爾泰學(xué)研究叢書編委會之邀所寫。從文化的視角審視民族歷史,是本人一直感興趣的課題,感謝叢書主編畢枵先生給了我這個難得的機會。將宗教演變與民族歷史結(jié)合起來考察,無論是對動態(tài)宗教的把握,還是對民族歷史的深入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畢竟歷史和宗教屬于不同的學(xué)術(shù)領(lǐng)域,由于學(xué)識的局限,書中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歡迎讀者或同仁不吝賜教。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我的朋友們給予了極大的幫助。定宜莊女士將自己所有的相關(guān)書籍無私地提供給我,并在百忙中擠出時間為我審稿;劉小萌先生則為本書的體例和撰寫方法提供過極好的建議;我的老師陳梧桐先生也在百忙中審讀了書稿;李桂芝教授還為我提供了金代的相關(guān)資料。借本書出版之機,向以上各位老師和朋友一并表示真誠謝意。

編輯推薦

敬一丹 讓我看重的是,在拍攝過程中,我們攝制組全體有一種共同的傾向,對不同的人、對不同的事、對各種說法,幾乎都能交換一個會意的眼神,這使得拍攝中的一個個細節(jié)都順暢和諧。我喜歡并珍惜這種感覺。 柴靜 我是一個記者,《新聞?wù){(diào)查》的口號是"探尋事實真相",真相來自探尋,來自我們自身對世界的認識。而這個過程中.平衡是我們的責任。那么,什么是道德責任? 今天的少年人,仍然像我當年.功課上整整齊齊地抄著作業(yè),作文題目年年是《難忘的一天》,不知道時事,不討論時事,不關(guān)心松花江的水污染,不了解什么礦難.不清楚自己班里的干部選舉和自己有什么關(guān)系…… 文化,都由一個一個的人組成。而文化的生命力來自于這一個個的人是否有獨立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判斷的能力。 阿丘 魅力是要找到折射點才能綻放的。中央電視臺新聞節(jié)目中心新聞評論部承擔著林林總總十四個欄目,在每天的大部分重要時段里,都有他們的節(jié)目在陪伴著你,告訴你他們所知道的和你想知道的幾乎所有。而《新聞一線》就是其中一檔黃金新聞欄目。 《新聞一線》為該欄目的書面表現(xiàn)形式,內(nèi)容包含有:麻風村聯(lián)想,競爭才能敬業(yè),50米民外的硬幣,我們維和去,利誘,遠離現(xiàn)場的制作初體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新聞一線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作為從業(yè)人員,新聞專業(yè)的書不咋有用,但大家的體會有共鳴.所以這本書不錯。
  •   本來就很喜歡這本書...央視的寫得很是不錯
  •   圈外人閱讀或者初學(xué)者閱讀都很愉快!
  •   書中大多是一些記者和主持人的心路歷程,娛樂一下可以,但是沒太有實用學(xué)習的價值。個人認為,基本上屬于央視記者們的自吹自擂,而且文筆也很一般,鮮見有精辟幽默之作。
  •   讀此書的過程,是讀真事,識真人,悟真理,感真情的過程,一本求真的好書.
  •   我不是傳媒人,所以還看不出什么來,只是了解了記者(純做新聞的)真的很辛苦,而且有些危險,當故事看還不錯。
  •   書很不錯,看了后了解到了愈多新聞背后的東西,看了后深受感動,值得一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