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中借代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鄭州大學出版社  作者:羅贊,杜芳 著  頁數(shù):135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認知語言學的語言觀為其基本理論導向,旨在通過對英語語言中借代現(xiàn)象認知理據(jù)的分析,證明語言不是一個自足的體系,語言結構和語言規(guī)律是人類認知活動的反映。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即不干預研究對象,在已有材料基礎上進行研究,而后運用其研究結果來分析更多同性質(zhì)的研究對象,以期進一步論證其結果。從認識論的角度,本文的研究過程符合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辯證的認識過程。    本書共分五部分。第一章為導論。主要包括文章的理論導向、寫作意圖、研究方法、語料來源及基本結構。    第二章主要討論修辭性借代。借代一直是修辭學家的研究課題,其淵源可追溯至亞里士多德。從修辭學的角度,借代是語言的技巧性應用,為了追求某種表達效果而故意偏離語言常規(guī)的使用規(guī)則。但語言中諸多的借代例子表明,借代與人們的日常經(jīng)驗密切相關;借代關系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而非任意的;借代的使用往往是人們理解事物的一種方式。對于借代的上述特點,傳統(tǒng)的借代理論便顯得捉襟見肘。因此,對借代的本質(zhì)進行認知性分析,探尋其發(fā)生理據(jù)是必要的。    第三章重點分析借代的認知理據(jù)。首先,借代中進行替換的是概念而非名稱。這是人們認知能力的體現(xiàn)。蘭蓋克(1999:171)指出:人們具有被稱為指稱點現(xiàn)象的認知方式,即思維從一個概念導向另一個概念。人們往往用一個概念為參照點來接近另一概念。這種基本認知方式的作用過程常常不為人們所意識到。在借代中,人們使用一個概念(工具概念)來接近另一個概念(目標概念),正是這種認知方式的反映。兩個概念之所以能形成借代關系源于人們心理的某些特征。第一是因為人們大腦中的ICM具有心理上的整體性。ICM是某一方面各種經(jīng)驗心理表征的集合,它是人們認知世界的基本途徑,易被整體感知。因此其中一個因素的激活可帶動整個認知模式。第二是人們的記憶系統(tǒng)的激活擴散模型。在記憶儲存的網(wǎng)絡中,一個概念的激發(fā)會沿著知識網(wǎng)絡傳至下一個相鄰的概念。第三是心理顯著度問題。突顯度高的實體概念更容易被感知、被加工,具有更高的心理可及性。在認知因素之外,還有一些主觀因素,如交際的需求也同樣影響概念的突顯程度。通過這些分析可得知借代的認知理據(jù)。由于工具概念較目標概念顯著度高,因而更容易被感知,在感知時較易被選作參照點。因為兩個概念共存于一個ICM,因此一個概念的激活會帶動另一個概念的激活。這是借代產(chǎn)生的根本原因。所有這些認知的、心理的因素形成了一種具有特色的認知方式(沈家煊,1999:4)。為了敘述方便,我們稱之為借代模式。語言中的借代正是這種認知方式的體現(xiàn)。本章還以ICM為基本框架分析了兩種最基本的借代關系。    第四章主要探討語言中的各種借代現(xiàn)象。借代模式廣泛地影響著語言的使用,既有歷時性的,也有共時性的。修辭性借代只是其體現(xiàn)方式之一。這種認知模式在語義、語法、語用等各個層面影響語言的運作。例如一詞多義現(xiàn)象,詞類活用現(xiàn)象,間接言語行為現(xiàn)象等。它們在本質(zhì)上同修辭性借代是相同的,都是人們借代認知方式的體現(xiàn)。這進一步證明了人們認知活動對語言的影響。同時,從認知的角度分析了習慣性借代和創(chuàng)新性借代的區(qū)別。    第五章是本書的結論部分??偠灾?,我們可以說,修辭性借代不僅是一種語言技巧,更是人們認知方式的反映。這種認知方式直接地影響著語言的應用,這證明了認知與語言的關系。語言不是一個自足的體系,它受認知規(guī)律支配,語言現(xiàn)象都有其認知理據(jù)。此項研究對于了解認知規(guī)律及語言本質(zhì)都具有積極意義。

書籍目錄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is Research  1.2  Intention of this Study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Sources  1.4  The General Structure of This BookChapter 2  Toward Metonymy as a Figure of Speech  2.1  Rhetoric View on Metonymy    2.1.1  The Origin of Metonymy    2.1.2  The Definition of Metonymy    2.1.3  The Occurrence of Metonymy    2.1.4  The Rhetoric Function of Metonymy  2.2  Reconsideration of Metonymy    2.2.1  Metonymy Based on Experience    2.2.2  The Systematic Nature of Metonymies    2.2.3  Metonymy as a Way for Understanding  2.3  Implication  2.4  ConclusionChapter 3  Cognitive Analysis to Metonymy  3.1  The Substitution of Concepts in Metonymy  3.2  The Cognitive Mode of Metonymy    3.2.1  Langacker's Reference Point Theory    3.2.2  Metonymy as a Reference Point Phenomenon  3.3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 of Metonymy    3.3.1  Cognitive Models as Wholes in Psychology    3.3.2  Activation Spreading Model    3.3.3  Salience    3.3.4  Typology of Metonymic Relations  3.4  ConclusionChapter 4  Metonymy in Language  4.1  The Prevalence of Metonymy in Language  4.2  Metonymy and Polysemy    4.2.1  Polysemous Categories and Meaning Chains    4.2.2  Metonymy as a Process of Meaning Extension  4.3  Metonymy on Semantic Level    4.3.1  Metonymy in Everyday Dialogue    4.3.2  Metonymy in Tautology    4.3.3  Metonymy in Irony  4.4  Metonymy on Grammatical Level    4.4.1  Metonymy in Be + Adj./NP Structure    4.4.2  Metonymy in Passive Sentences    4.4.3  Metonymy in Noun/Verb Conversion  4.5  Metonymy on Pragmatic Level  4.6  Conventional and Novel Metonymy     4.6.1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se of Target Concepts    4.6.2  Overriding Factors  4.7  ConclusionChapter 5  Conclusion and Speculation  5.1  Conclusion  5.2  Open QuestionsBibliography

編輯推薦

  《英語中借代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以認知語言學的語言觀為其基本理論導向,旨在通過對英語語言中借代現(xiàn)象認知理據(jù)的分析,證明語言不是一個自足的體系,語言結構和語言規(guī)律是人類認知活動的反映。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即不干預研究對象,在已有材料基礎上進行研究,而后運用其研究結果來分析更多同性質(zhì)的研究對象,以期進一步論證其結果。從認識論的角度,本文的研究過程符合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辯證的認識過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英語中借代現(xiàn)象的認知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本書乃是一本碩士論文,可在CNKI上以作者名字為主題搜索,未經(jīng)大的修改竟由鄭州大學出版!內(nèi)容不便多做恭維,公平地說,買這本書純屬浪費!
  •   樓上意見很對,浪費錢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