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戲劇文化沖突

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  作者:陳吉德  頁數:317  
Tag標簽:無  

前言

公元1998年。21世紀的鐘聲,已經在人們的心頭敲響。踩在新世紀的門坎上,我校領導立足于建設教學科研型的新型一流師范大學的高度,經多次研究決定,匯集本校歷史上以及當今知名教授的學術著作,編輯出版《隨園文庫》;選擇頗見功力的青年教學研究人員的力作,編輯出版《青年學者文叢》;資助出版若干本校教師編寫的優(yōu)秀教材。這項舉措,受到了全校廣大師生的歡迎。為保證這三個系列圖書的出版,由學校和校出版社共同出資,設立了“南京師范大學出版資助金”,成立了以校長為主任委員的“南京師范大學出版資助金管理委員會”,其職能機構為“南京師范大學出版資助金管理辦公室”。同時,還專門成立了由數十位高水平專家學者組成的《隨園文庫》編輯委員會,以保證《隨園文庫》、《青年學者文叢》這兩套叢書的學術質量。教材資助項目,則直接由出版資助金管理委員會把關。

內容概要

關于文化沖突,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塞繆爾•亨廷頓的觀點頗有影響。他把世界格局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東方主要是儒教文化圈,歐美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圈,中亞、阿拉伯地區(qū)主要是伊斯蘭教文化圈。他認為,各文化圈之間的沖突將取代意識形態(tài)和其他形式的沖突,成為左右未來全球政治的最主要沖突。他說:“全世界的人在更大程度上依據文化界限來區(qū)分自己,意味著文化集團之間的沖突越來越重要;文明是最廣泛的文化實體;因此不同文明集團之間的沖突就成為全球政治的中心?!彼⑶翌A言,儒教國家同伊斯蘭教國家的結合將是西方世界面臨的頭號威脅。顯然,亨廷頓的“沖突論”抹上了濃濃的政治色彩。其實,文化沖突的概念并不像亨廷頓所理解的那樣狹隘。它是指不同性質、不同類型的文化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由于各自功能、價值觀念的差異而形成的各種沖撞、對抗或者交融等現象。    文化沖突產生的原因復雜多樣,有的是時代差異造成的。也就是說,某一時期總有自己的主導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由于出現了新的文化,原有的文化不能再對個體產生有效的規(guī)范,于是新文化與舊文化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沖突,沖突的本質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

作者簡介

陳吉德,1968年12月生,安徽省鳳陽縣人。1986年畢業(yè)于鳳陽師范學校,1998年取得山東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yè)碩士學位,2002年取得南京大學戲劇戲曲學專業(yè)博士學位?,F為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江蘇省傳媒藝術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主要從事影視、戲劇藝術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獨立發(fā)表論文,評論,隨筆100余篇,已經或正在完成國家級課題2項、省部級課題2項.校級課題2項。出版專著《中國當代先鋒戲?。?979—2000》(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年版)、《影視編劇藝術》(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版)。另有合著3部。曾獲第3屆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三等獎、第16屆田漢戲劇評論三等獎、第18屆田漢戲劇評論一等獎。2004年獲“南京師范大學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稱號。2006年獲“南京師范大學中青年學術帶頭人”稱號。

書籍目錄

總序  導論 作為文化的中國當代戲劇 一 文化沖突釋義 二 中國當代文化沖突 三 中國當代戲劇文化沖突第一章  中國當代戲劇中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作為沖突主景的傳統文化 第三節(jié) 作為沖突主景的現代文化 第四節(jié)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激烈沖突 第五節(jié)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沖突中的女性形象 第六節(jié)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沖突中的家庭形象 第七節(jié) 悄然回潮的樣板戲第二章  中國當代戲劇中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沖突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本土文化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外來文化的影響 第四節(jié)  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激烈沖突 第五節(jié)  中國當代戲劇的尋根意識第三章  中國當代戲劇中官方文化與民間文化的沖突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中國當代戲劇中的官方文化 第三節(jié)  中國當代戲劇中的民間文化 第四節(jié)  中國當代偉人劇的三種模式 第五節(jié) 中國當代戲劇中的知青形象第四章  中國當代戲劇中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沖突 第一節(jié) 概述 第二節(jié)  中國當代戲劇中的精英文化 第三節(jié)  中國當代戲劇中的大眾文化結語  中國當代戲劇文化沖突的現代性闡釋 一 成就 二 不足參考文獻跋 學術與幻想

章節(jié)摘錄

二 中國當代文化沖突經過10年“文革”之后,狂亂不已的中國終于冷靜下來,理智地打開國門,這恰似一位狂醉的酒徒在酒醒之后終于找到了回家的路。于是,政治改革,經濟改革,整個社會出現了明顯的轉型。此時,文化問題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以至于形成了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熱。據悉,整個80年代出版的文化研究論著數以千計,而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間只有《中國文化史要論》一部。①到了90年代,文化熱中的一部分思潮又演變成了國學熱。在這兩次文化熱中,各種文化思潮競相出現,相互撞擊,從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深刻的、全方位的文化沖突”。②其沖突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續(xù)性,唯其如此,當新的文化思潮出現,二者就會形成沖突。任何社會的發(fā)展都會出現這樣的沖突。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沖突早在洋務運動時期就被迫開始了,之后此起彼伏,或隱或顯。在新時期的大幕開啟后,二者的沖突再次成為令人矚目的文化景致。誕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新儒學到了80年代開始復興。在新儒家們看來,中國社會要想獲得發(fā)展,必須從傳統儒學中尋求動力。他們認為,仁學作為儒學的核心,可以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物質提供一種獨特的文化價值理想。先秦的“愛”、宋明的“生”、近代的“通”,是其發(fā)展的三個重要階段。到了今天,“愛”、“生”、“通”再加上“誠”,構成新的仁學體系,就可能解決中國當今社會的道德建設、民主政治、經濟發(fā)展等諸多問題,比如信仰失范、社會失信、人文精神失落、經濟失衡、知識失值、政治失調等。他們認為,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的現代化進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儒學來實現的,①因此,中國社會只要坐上“儒學”的戰(zhàn)車,就一定會勇往直前。這股思潮源自海外,主要代表有杜維明、劉述先、唐端正、李杜、黃振華、蔡仁厚、王邦雄等人,之后引起中國大陸一部分學者的共鳴。到了90年代,隨著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南巡講話,1993年亨廷頓發(fā)表《文明的沖突》,1993年秋天中國失去舉辦2000年奧運會的機會,國人民族主義情緒日益高漲,于是新儒學進一步演變成新文化保守主義,或日當代文化保守主義?!拔幕J刂髁x一般來說,是文化激進主義的對立面,新文化保守主義之所以稱為‘新’,就在于它不僅一般地反對20世紀中葉‘文革’時期所謂‘破四舊’‘立四新’的文化激進主義,同時特別抵制20世紀后期‘文化熱’中的文化激進主義,因此,新文化保守主義與一般的文化保守主義既有‘同’也有‘異’。‘同’表現為維護傳統,‘異’表現為重點反對現當代中國的文化激進主義,這則是新文化保守主義的要義所在?!雹賴鴮W熱此時開始形成。耐人尋味的是作為五四新文化重鎮(zhèn)的北京大學此次率先“發(fā)熱”。1993年5月,由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國學研究》創(chuàng)刊。同年10月,北大社團開展了“國學月”活動,季羨林、張岱年等著名學者登臺開講,引起強烈反響。與此同時,《中國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中國文化研究》、《道家文化研究》、《原道》、《原學》、《東方文化》等刊物先后問世,《國學叢書》、《國學大師叢書》、《現代新儒家輯要叢書》、《現代新儒家研究叢書》、《中國近現代思想家思想論道叢書》、《20世紀國學叢書》競相登場,《四庫全書》等古籍整理出版。國學研究者強調文化研究的傳統功底,倡導傳統人文精神,反對市場經濟體制建立過程中的趨利性和工具理性,反對民族虛無主義,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但是,當他們與“后現代”、“后殖民”、“新左派”聯姻,對世界未來文化格局做出預言時,卻表現出非理性的民族主義情懷?!霸趶娏业拿褡逯髁x情緒之下,他們往往從極度的民族自卑感一躍而為盲目的民族自大狂。

編輯推薦

《中國當代戲劇文化沖突(1978-2000)》: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藝術科學規(guī)劃課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當代戲劇文化沖突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