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 作者:楊啟亮,李如密 主編 頁數(shù):235 字數(shù):348000
內容概要
本書為《課程與教學評論》的第1輯。全書共分七個部分對課程與教學論作了深入的研究。內容包括: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實踐定位;論教育妥協(xié);新課程中普通高中教學制度改革的實踐與反思;教學文化及其變遷機制;關于學生學習類型學的探討等。本書內容豐富,論述透徹,具有很強的可讀性。
書籍目錄
(一) 困惑的思考:在素質教育與考試競爭之間(二) 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實踐定位 教育走進自然 論教育妥協(xié)(三) 當代課程改革:方法的局限與癥結 躍進、漸進,抑或折中? ——試論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應然取向 學校成為課程管理主體的課程論意蘊 教師參與課程領導:分析與建議 成績排名的課程與教學制度知識依據(jù)及矛盾 ——兼學校為什么盛行成績排名的知識視角解答 新課程中普通高中教學制度改革的實踐與反思 山東省新課程高考透視與思考(四) 試論教學的生存論基礎 創(chuàng)造性的人文蘊涵與教學 尋求意義:有效教學的入學根基 教學文化及其變遷機制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學研究”進展 ——以楊啟亮先生的教學研究為例 課程改革中的教學變革:若干困境與現(xiàn)實選擇 課例研究:走向實踐性理論的創(chuàng)生 拓展、深化與超越:教學理論研究范式反思(五) 關于學生學習類型學的探討 旨在減負、增效的提升學習力的研究和實驗 當代兒童學習的信息環(huán)境及其教學論意涵(六) 構建和諧共生的師與生 ——生態(tài)型師生關系定位與研究 成全自己:轉變一種教師成長目的觀 自然理性:新教學文化呼喚的教師專業(yè)精神(七) 中國大陸、香港與臺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比較與省思 近年來臺灣中小學教育改革的政策動向及其問題 市民社會與澳門課程變革機制的理論反思 澳門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政策分析與展望
章節(jié)摘錄
?。ㄒ唬├Щ蟮乃伎迹涸谒刭|教育與考試競爭之問 摘 要:人們把素質教育解讀成一種與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把考試競爭簡單概括為“應試教育”,是人為地制造了一種兩難困境,讓誤解它的人們愈加誤解。在素質教育和考試競爭之間,有幾個樸素淺顯的問題需要思考:我們到底該如何理解基礎教育,素質教育,考試競爭?而我們對素質教育誤解的癥結在于把目標解釋成了教育內容,這與我們誤解全面發(fā)展教育是一樣的問題。而理解素質教育的關鍵不是教育什么,而是教育的普適性素質目標是什么,這是個教育目標觀念轉換問題。所以素質教育與考試競爭之間不存在非此即彼的關系,“轉軌”之說不合邏輯,它與考試競爭中的如何考試、如何競爭、競爭什么之間是亦此亦彼相輔相成的關系?! £P鍵詞:基礎教育 素質教育 考試競爭 一、問題:素質教育和考試競爭之間的困惑 十幾年的素質教育搞下來,誰也說不清素質教育是什么了。搞理論的人習慣在書齋里海闊天空,還熱衷于滿世界地尋找高深的學問,把誰都可以明白的道理說得玄乎其玄,原本是個常用詞語的“素質”,原本通俗易懂的“素質教育”(注重素質或者以提高人的素質為目標的教育),如今成了一種與以往的教育根本不同的全新事物。為了重建與重構這種全新的教育,我們十幾年來一直在不斷地批判以往的教育或傳統(tǒng)教育,并且把它高度概括為“應試教育”,它不是新事物,而是需要以“轉軌”的辦法淘汰的舊事物,人們依據(jù)自己的實踐智慧,普遍地把它解讀為“應對考試競爭的教育”?,F(xiàn)實是怎樣的呢?應對考試競爭的勢頭未減,而且還在愈演愈烈,因此,所謂以往的教育或傳統(tǒng)教育,其實就是現(xiàn)實存在著的教育,而且這種教育不需要滿世界找學問來解釋合理性,也不需要掩飾,因為全社會都在實實在在地維護它、支持它。那么,生活在現(xiàn)實中的教育實踐者,既然掙不脫考試競爭,也就不容易弄懂素質教育的真諦了,因為對他們而言,向素質教育“轉軌”絕不像理論家們紙上談兵那樣輕松,“轉軌”意味著教育這列機車需要改道,他們就像是鐵路上的扳道工,面對的是呼嘯而來的列車,承擔的是生死攸關的責任,怎么能不困惑?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