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9 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薛冰 頁數(shù):27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今天來寫一本關(guān)于南京這樣城市的書,其困難不是材料太少,恰恰相反,而是材料太多——前人關(guān)于南京的歷史與文化已經(jīng)說過那么多的話,無論學(xué)力或文采,作者都很難說比他們更強。作者的優(yōu)勢或許只在于,首先,作者有幸在南京居住的時間更長,無意問成了她在20世紀后半葉發(fā)展變化的見證人。而這半個世紀,正是南京發(fā)生翻天覆地巨變的半個世紀,尤其是最后10年,南京從一個古風(fēng)猶存的歷史文化名城,急劇蛻變?yōu)橐粋€失去個性的所謂現(xiàn)代化大都市。 其次,作者是作為這個城市所不在意的一個普通市民長期生活在其中,各種過客眼中的繽紛和浪漫,對于作者來說是不存在的;作者有幸得以從內(nèi)部解讀這個城市,因而看到了這個城市更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底蘊,促使作者去思索這種種變遷背后的深層文化依據(jù)?! 〉谌髡哂行易x到了前輩學(xué)人和當代文人有關(guān)這個城市的各種文字。這些文字的優(yōu)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們?yōu)樽髡咛峁┝艘粋€個或真或幻的參照系,使作者在解讀這個城市的同時,也能解讀前人對于這個城市的解讀。簡單地說,今天重讀這些記述和解讀,已可以較為清楚地看出前人所想確立和抹去的都是些什么;而他們的努力中,究竟有哪些在歷史中站住了腳,哪些已被或正在被歷史無情地抹去。由此也可想見,今人對于南京所做所言的一切,究竟能有多少會為歷史所接納。
書籍目錄
序一代宏圖開建業(yè)雄才偉略建明都金陵景物圖詠秦淮溯源槳聲燈影秦淮煙月白鷺芳洲赤石磯下市井風(fēng)物散落郊原的六朝瑰寶南唐的孑遺明太祖陵和清圣祖碑東郊的風(fēng)景(上)東郊的風(fēng)景(下)舊街新路從漢王府到總統(tǒng)府民國建筑博物館園林六朝變放眼豁蒙樓城西佳山水園中輕喜劇瞻園古今談佳趣說莫愁吳頭楚尾南京人一江春水向東流《治隆唐宋》明太祖失蹤的皇帝秦淮八艷芥予園外活李漁蹤跡隨園虛妄的天堂神話琉璃塔與成板鴨南 的舊書與文玩水木清華龍蟠里小卷阿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人們常說建筑是凝固的音樂,像南京這樣的歷史文化名城,就應(yīng)該是一 首雄渾的交響樂。構(gòu)成這首樂曲的音符,便是歷史的長河流經(jīng)這一片古老的 土地時,灑落下的那一朵朵瑰麗的浪花。從理論上說,是城市的文化精髓, 決定著城市的建筑風(fēng)貌;而在實踐上,則正是建筑風(fēng)貌的積淀、發(fā)展和變異 ,反過來不斷豐富著城市的文化精魂。 時間造就了空間。正是一代代建筑的層累,鑲嵌成了今天的南京城,也 結(jié)構(gòu)出了南京文化的獨特載體與鮮明表征?! 〔贿^,究竟哪些建筑能夠成為歷史積淀,往往又似乎為偶然因素所左右 。 偶然之中有必然。比如說,城市的某些構(gòu)成部分,毀棄了,也就永遠地 被遺忘了;而有的建筑,就曾不斷地被重建,有的景觀,就曾不斷地被修復(fù) ——即使不被修復(fù)或重建,也會深深地銘刻在城市的地圖上和人們的心靈中 ,甚至成為城市的徽記! 南京的辟邪,是一種例證。它將天人關(guān)系固化為一種生動的物象?! ∧暇┑拈L干里,是另一種例證。人們記得長干里,多半不是因為這里曾 經(jīng)有過一座越城,而是因為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滋生過中國早期的商業(yè)繁榮,以 及在此基礎(chǔ)上孕育出的市民文化。這無疑是那r個時代的新潮,所以唐人的 詩歌中,長干里幾乎成了南京的代詞! 這大約也就是城市建筑與時代文明相關(guān)聯(lián)的兩種形態(tài)?! ≌f南京的城,自然應(yīng)從越城開始?! 〗ㄓ诠?72年的越城,距今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了。越城是越王勾 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一舉滅掉吳國之后建造的,據(jù)說建造者就是那位 與舊日情人西施始終瓜葛不清的大謀士范蠡,他曾經(jīng)率軍在此駐扎過一段時 間,所以越城又叫“范蠡城”。這使南京城從一開始就醞釀著一種不宜深究 的基調(diào):它并非由南京人所建造,而是出白外來的占領(lǐng)軍之手;即使是外來 的占領(lǐng)軍,在雄心勃勃的報國復(fù)仇的外衣之下,骨子里隱約著的卻又是曖昧 不明的桃色意味。 關(guān)于越城,還有一個浪漫的傳說,說有越女嫁江南國主為妃,以其地卑 濕,運越土筑臺以居。詩人因有作《越臺曲》者,曲云:“玉顏如花越王女 ,自小嬌癡不歌舞。嫁作江南國主妃,日夜思歸淚如雨。江南江北梅子黃, 潮頭夜?jié)q秦淮江。江邊雨多地卑濕,旋筑高臺待曉妝。千艘命載越中土,喜 見越人仍越語。人生腳踏鄉(xiāng)土難,無復(fù)歸心越中去。高臺何易傾,曲池變復(fù) 平。越姬一去向千載,不見此臺空有名?!睂⑦@個傳說與史實對照來看,其 中的意蘊是頗耐人尋味的。 至于在此之先,公元前495年左右,傳說吳王夫差在今南京城西朝天官 后冶山上為鑄劍所建的“冶城”,準確地說,當是一個官營的冶煉作坊;稱 其為“城”,相當于今人把鋼廠夸張地稱為“鋼城”。所以盡管南京人通?! ∠矚g以歷史悠久為自豪,一般也不會去討這20多年的便宜。當然更深層的兇 素,是今天南京人對吳文化的疏離,也早已不亞于越文化?! ≡匠堑奈恢?,大致在今天秦淮河南岸,雨花臺與長干橋之問的一片高地 上,直到明清之際,遺跡猶存,人稱“越臺”。應(yīng)該指出的是,越城的周長 只不過“二里八十步”,實在更像一個駐軍的據(jù)點,也就是本來意義上的“ 城”。在越城時代,真正的“老南京”們并不住在“城”里,而是住在“城 ”外的秦淮河兩岸,從而在那里形成了南京最早的“市”。住在“城”里的 則是外來的占領(lǐng)軍——越國的士兵。 越城并沒有能如越王所想像的,成為攻打楚國的前哨陣地。到了公元前 333年,楚威王熊商大展“熊”威,滅亡了越國,南京地區(qū)又成了楚國的勢 力范圍。因為有過這樣一番拉鋸,南京的地理位置才被人稱作“吳頭楚尾” 正是楚國在今南京城西清涼山上修筑的“金陵邑”,開始和后來的南京 城沾上了邊。
編輯推薦
作者用自己的嘴說自己的活,從內(nèi)部解讀南京這個城市,看到南京更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底蘊,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我的南京”。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