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7-6 出版社:體育大學 作者:楊翼 頁數:146
內容概要
一個多世紀以來,運動性疲勞的機理及其消除方法的研究一直是運動員、教練員以及運動醫(yī)學工作者非常關注的問題。常言道,沒有疲勞就沒有訓練,沒有恢復就沒有提高,可見科學的恢復對運動員大運動量訓練效果的顯現是十分必要的。多年來,運動醫(yī)學研究者孜孜不斷地探詢運動性疲勞的發(fā)生機理以及消除疲勞的有效手段,希望為提高訓練效果和運動成績服務?! 吨袊w育博士文叢:穴位離子導入消除運動性疲勞的機理研究》作者在充分考慮運動訓練實際的前提下,根據中醫(yī)內病外治的原理,利用中醫(yī)藥的獨特優(yōu)勢,將針灸穴位療法與現代透皮給藥融合在一起,進行了消除疲勞的實驗研究。通過動物和人體實驗證實這種方法具有消除疲勞的效果,而且方便無創(chuàng),避免了運動員對針灸的恐懼心理,適合在訓練中應用。
作者簡介
楊翼,女,1973年9月出生,浙江寧波人,中共黨員,醫(yī)學博士。現任武漢體育學院運動醫(yī)學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生部副主任。1996年畢業(yè)于成都體育學院運動醫(yī)學系中醫(yī)骨傷專業(yè),獲醫(yī)學學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武漢體育學院運動醫(yī)學專業(yè),獲醫(yī)學碩士學位,同年留校任運動醫(yī)學專業(yè)教師;2004年畢業(yè)于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針灸學專業(yè),獲醫(yī)學博士學位。2002年起經考核被列入學校優(yōu)秀師資梯隊。2004年9月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前往美國馬里蘭大學功能基因實驗室做訪問學者一年。迄今為止出版專著1部,參編、參譯著作5部,主持和參與省部級課題4項,在國內外期刊上發(fā)表論文30余篇。其中論文《Influences of Acupoint Iontophoresis on Myocardial PKC Expression after Endurance Training》于2004年8月參加雅典第28屆奧林匹克體育科學大會獲國際倦育科學學會發(fā)展獎(ICSSPE Development Award,全球共10人)。
書籍目錄
1 概述1.1 關于運動性疲勞1.2 關于穴位離子導入法1.3 皮艇運動項目簡介1.4 參考文獻2 研究內容2.1 實驗一 穴位皮電刺激對鼠耐力訓練體能的影響2.2 實驗二 穴位離子導入對耐力訓練大鼠心臟結構的影響2.3 實驗三 穴位離子導入對耐力訓練大鼠內分泌功能的影響2.4 實驗四 穴位離子導入對耐力訓練大鼠心肌蛋白激酶C表達的影響2.5 實驗五 穴位離子導入對選手級皮艇運動員運動能力的影響2.6 實驗六 穴位離子導入對選手級皮艇運動員心肺功能的影響2.7 實驗七 穴位離子導入對選手級皮艇運動員內分泌功能的影響3 機制探討3.1 心臟源性運動性疲勞發(fā)生機制的探討3.2 穴位離子導入消除運動性疲勞的機制探討3.3 不足之處4 研究現狀與展望4.1 運動性疲勞的研究進展4.2 中醫(yī)藥消除運動性疲勞的現狀及思考4.3 常用強心中藥4.4 中西合璧提高運動水平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中醫(yī)對疲勞的認識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素問·調經篇》說:“陰虛生內熱,奈何·岐伯日:有所勞倦,形氣衰少,谷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而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素問·舉痛論篇》說:“勞則氣耗,勞則喘息汗出,內外皆越,故氣耗矣。”《素問·上古天真論》又說:“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敝赋鋈粜蝿诙牖騽诶圻^度都能導致氣耗而虛。這些論述,闡明了疲勞或勞倦等證耗損精氣以致氣陰兩虧、陰虛生內熱的發(fā)生機理,也揭示了疲勞與形體、精氣以及肺、脾、腎等臟腑功能的密切關系,充分體現了中醫(yī)的整體觀念。 “疲勞”一詞最早見于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一書,書中明確地把因疲勞引起的證候與“虛勞病”同類論述。之后,日本名醫(yī)丹波元簡在《金貴玉函要略輯文》中指出,“勞則必勞其精血也”。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把疲勞證候也放在《虛勞候》條目的五勞六極七傷中論述。認為五勞者,為志勞、思勞、心勞、憂勞、瘦勞(《千金方》中稱為“疲勞”),又為肺勞、肝勞、心勞、脾勞、腎勞。巢氏的論述,進一步明確提出了神志(疲)勞和臟腑(疲)勞的概念。在書中巢氏還指出了這些虛勞證候是由血氣、精髓虛竭、脾胃氣弱或腎氣不足、或陰不足、陽有余等原因引起的。此書對后世醫(yī)學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唐·孫思邈《備急千急要方·補腎第八》在五勞中有“疲勞”之論。唐以后的醫(yī)家都把疲勞證候放在“虛勞證”或“傷勞倦”中論述,還有“大勞”、“小勞”之分。明·綺石在《理虛元鑒》中指出虛勞的病因病機主要是精血不足,水不濟火。《類證治裁》中還有“凡虛損起于脾胃,窮必及腎”的記載。明·李東垣明確指出,飲食勞倦傷為內傷不足之證,不足之中又當分飲食傷為有余,勞倦傷為不足。李氏在《脾胃論》中說:“形體勞役則脾病,……脾病則下流乘腎,此陰陽虛之證。”明·王肯堂《證治準繩》說:“脾主四肢,若勞力辛苦,傷其四肢,則根本竭矣。或因飲食不調,或專因勞力過度,或飲食不調之后加之勞力過度,或勞力過度之后繼以不調,故皆謂之內傷元氣不足之證,而宜用補藥也?!庇纱丝梢?,在“天人相應”、整體觀念和陰陽、藏象、經絡、衛(wèi)氣營血學說等基礎理論的指導下,中醫(yī)較深刻地揭示了“疲勞”的機理和本質,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 ?/pre>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