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2 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作者:李應華 頁數(shù):136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中小學音樂知識文庫”系列之一,能為廣大愛好音樂的中小學生及其教師,在獲取音樂知識,進而在更深領略音樂藝術妙處、熱愛音樂藝術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并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
本書在內(nèi)容編排上圖文并茂,增強直觀性和可看性;文字上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并盡可能生動有趣,使得讀者好讀、愛讀,從而能真正起到傳播音樂知識的作用。
書籍目錄
學會聽交響音樂
交響曲的形式
海頓的《驚愕交響曲》
莫扎特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序曲
莫扎特的《第四十交響曲》
貝多芬的《哀格蒙特序曲》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
韋伯的歌劇《自由射手》序曲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響曲》
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序曲
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
李斯特和他的交響詩《前奏曲》
瓦格納的歌劇序曲《紐倫堡的名歌手》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
斯美塔那的《沃爾塔瓦河》
德沃夏克的《新大陸交響曲》
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交響曲》
馬勒的《第四交響曲》
理查·施特勞斯的《梯爾的惡作劇》
德彪西的《牧神午后序曲》
章節(jié)摘錄
交響曲的形式在西方音樂上千年的歷史發(fā)展中,交響曲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它作為一種大型的器樂套曲形式,經(jīng)歷了好幾百年的發(fā)展是許多音樂家不斷創(chuàng)作、實踐和探索的結晶在古代和中世紀的歐洲,器樂是同歌唱、舞蹈結合在一起的,吹、拉、彈各種樂器基本上是在為“唱”起著伴奏的作用后來,一種或幾種樂器獨立地奏起了歌唱的旋律,它起初是簡單的、對聲樂的模仿,之后就具備更多的器樂特性,盡管它們那時篇幅還不太長,也并不復雜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器樂音樂有了飛速的發(fā)展,形成了自己較為獨立的形式。多種樂器的合奏形式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時興開來,17世紀產(chǎn)生于意大利、爾后遍及歐洲的新音樂體裁--歌劇,為器樂合奏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除去劇中為歌唱伴奏以外,在歌劇開始前,有獨立的器樂合奏作為引子(序曲);在劇中間,也有器樂合奏作為間奏。在交響樂發(fā)展史上,歌劇序曲就成為交響套曲的雛型,它的包含速度對比的多段落結構,與后來的交響曲結構近似。當時最流行的“意大利式”歌劇序曲,速度結構是快、慢、快,而“法國式”歌劇序曲則是慢、快、慢。前者的第二個快速段落又常采用舞曲形式同一時期,其他的器樂獨奏或重奏形式(如小提琴、大提琴、古鋼琴等),也具備了這種多段性和舞曲性,這些器樂曲由不同速度、節(jié)拍等手法形成的性質(zhì)各異的音樂段落構成。比如意大利作曲家塔蒂尼寫的著名小提琴曲《魔鬼的顫音》,用的是當時流行的器樂曲形式--三重奏鳴曲,它的幾個不同段落包括了小廣板、強有力的快板、莊嚴的速度、活躍的快板及慢板等速度和表情。而用各種各樣的流行舞曲體裁來進行創(chuàng)作更是當時作曲家所喜愛的方式,或為舞臺上的芭蕾舞伴奏,或作為獨立的器樂曲,如小步舞曲(Menuet)、回旋曲(Rondeau)、布列舞曲(Bourree)等,都成了器樂曲的形式名稱法國作曲家?guī)觳刺m用17、18世紀歐洲最流行的古鋼琴創(chuàng)作的古典組曲,就是由速度、節(jié)拍、性質(zhì)不盡相同的各國舞曲(德國的阿勒曼德舞曲、法國的庫朗特舞曲、意大利的薩拉班德舞曲等)結構而成,這些舞曲的結構和性質(zhì),后來被交響套曲形式所包容總之,各種多段結構的器樂曲形式對交響套曲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當時人們稱這些序曲和器樂曲為“sinfonia”,即后來對交響曲的定名。18世紀中葉,歌劇序曲開始從劇院搬到音樂廳單獨演奏,一時間,歐洲掀起了創(chuàng)作與演奏sinfonia,這種獨立的管弦樂曲的風潮。巴赫的兒子,北德樂派的K-P-E.巴赫和波希米亞的曼海姆樂派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創(chuàng)作的交響曲雖然并不規(guī)范,但在樂章之間的對比、樂章內(nèi)部的發(fā)展手法等方面,成為古典交響曲的先聲。曼海姆樂派的樂隊以編制規(guī)模完備、演奏水平不同凡響而享譽歐洲。當時有位音樂學者這樣描述道:“世上的樂隊沒有比曼海姆的樂隊演奏得更好的,它的‘強音’有如雷鳴,它的‘漸強’有如瀑布,它的‘漸弱’有如向遠處潺潺流去的明澈小川,它的‘輕音’有如春天的私語?!边@些成功的演出,激起歐洲各國作曲家創(chuàng)作交響曲的欲望,并提供了大量實踐的機會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