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作者:廖乃雄 頁數(shù):202
前言
乃雄發(fā)愿為其先德,亦即先兄青主立傳。但是首先碰到的難題就是對他早年的生活知之極少,因為乃雄呱呱墜地的時候青主已屆不惑之年,雖然平時聽他父母閑話家常,多少聽到過一些事情,但是隨意閑聊總不免有些零碎。因此,我有責任就我所知比較詳細地說個明白。當然,我所提供的材料,特別是他早年的材料,也有些是別人說的,幸好說的人都只是實話實說,沒有故意加油加醋,也沒有為自己編造、借以抬高身價的東西,所以是比較可靠的。為了積存這些材料,于是打開錄音機,讓我口若懸河地說了好幾個半天。既然青主早年的行事基本上是我提供的,乃雄建議這本關于青主生平的作品標明是我倆叔侄的合著,他還動手這樣寫起來。待我看過之后,覺得書中一會兒是“輔叔云”,一會兒是“乃雄云”,覺得有些松散,于是倚老賣老,大筆一揮,把兩個名字刪掉,換成作者一人的口氣,這樣讀起來就比較緊湊了。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回憶錄。人類的每一個成員都只能在一定的、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內(nèi)存在,這是無可抗拒和改變的,但人的業(yè)績與精神卻有可能遠遠超過這一限度,這正是人類精神文化傳承的一種奇跡。青主是一位典型的“雜家”,而如今卻首先以作曲家的身份出現(xiàn)于辭書之中,似乎有些奇特,因為從事音樂的經(jīng)歷在他一生中實際上只是一段短暫的插曲而已。即使作為作曲家,他的業(yè)績應當說首先是以一位詩人作曲家而傳世(參見本書的附錄)。為此,在
書籍目錄
卷前語執(zhí)筆者的話(一)故里神游(二)不平凡的童年與少年(1893-1910)(三)在“老黃埔”陸軍小學堂(1910-1911)(四)有功民國,赴德留學(1911-1922)(五)北伐戰(zhàn)爭與“清黨”時期(1922-1928)(六)亡命樂壇,著書立說(1928-1931)(七)天馬行空的航空與戰(zhàn)爭歲月(1931-1945)(八)抗戰(zhàn)勝利后走上講臺(1945-1949)(九)解放后重返講壇(1949-1957)(十)蘇州退休和上海病逝(1957-1959)附錄:從物我、今古、中外的交匯與沖突看青主
章節(jié)摘錄
(一)故里神游步出惠州火車站,站在車站廣場上,面對著三層迂回、盤旋的立交橋和一棟棟高聳入云的大樓,使人難以置信這就是九百年前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謫居過兩年七個月的惠州,即我家的故鄉(xiāng)廣東惠州。因為根據(jù)我半個多世紀前一直聽父親青主反復敘說所得取的深刻印象,惠州乃是幽靜、古樸、山明水秀的城市,而現(xiàn)在卻使人仿佛置身于廣州、香港一般。時代的巨輪碾平了各種城市的差異,現(xiàn)代的文明磨損了民族民間文化的特征,至少從表面上看來,可惜已是如此。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又令人感到振奮:祖國現(xiàn)代化的步伐確實正以神速在前進,從我們故鄉(xiāng)面貌的驟變也可以追尋到它的足跡。我們祖輩的老家在當年惠州府城,門前有一片小湖,名為秀水湖,如今仍能找到故居的遺址。在如今的惠州,姓廖的只有約三干人口,遠不及黃、李、陳、張等大姓??墒窃?0世紀初,廖姓人家在當?shù)貐s遐邇聞名,當時寫信只要寫上“惠州府城秀水湖進士第”即可收到,因為廖氏系書香人家,康熙年間已為有廖貞而掛上了“進士第”的匾額。這塊匾額直到抗戰(zhàn)前仍掛在廖家的門上,抗戰(zhàn)期間才被日本侵略軍的飛機炸毀。1942年2月7日,日本侵略者無緣無故地將這一代民宅燒毀,充分暴露其兇殘的本性。日本人放的狂火只燒剩下廖氏故宅的客廳,祖父計百公(1873——1942)即被活活地燒死。這一慘痛的事件至今仍是我們廖家刻骨銘心的深仇大恨。
編輯推薦
《憶青主:詩人作曲家的一生》由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