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7 出版社:合肥工業(yè)大學出版社 作者:汪青松,鐘玉海 主編 頁數:228
內容概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產生的現(xiàn)實依據是什么?為什么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發(fā)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要點有哪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題是什么?……本書以問答的形式介紹了中國特色社會注意理論體系的基本知識。
書籍目錄
上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與發(fā)展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產生背景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發(fā)展中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 一、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路線 二、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屬性 三、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 四、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 五、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任務 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戰(zhàn)略 七、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動力 八、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外開放 九、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十、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 十一、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十二、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 十三、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統(tǒng)一 十四、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和國際戰(zhàn)略 十五、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依靠力量 十六、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防和軍隊建設 十七、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力量和執(zhí)政黨建設 十八、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目的下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特征與地位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邏輯結構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特征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歷史地位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涵與發(fā)展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內涵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念是怎樣提出的? 胡錦濤總書記2007年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念。這既是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總結,又是一系列概念邏輯演變的必然。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1979年3月21日,鄧小平在會見以馬爾科姆·麥克唐納為團長的英中文化協(xié)會執(zhí)行委員會代表團時提出了“中國式的四個現(xiàn)代化”的概念。1979年3月30日,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鄧小平又講到:“現(xiàn)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道路?!袊降默F(xiàn)代化,必須從中國的特點出發(fā)。”“中國式的現(xiàn)代化”實際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初表述。同年9月,黨的十一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強調:“我們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認真研究經濟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努力走出一條適合我國情況和特點的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道路。” 1981年6月,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重大歷史問題的決議》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蓖?1月17日,鄧小平會見美國財政部長唐納德·里甘時又使用了“中國式的社會主義”這個概念。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