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用核輻射物理學

出版時間:2005-2  出版社:蘇州大學出版社  作者:魏志勇 主編  頁數:317  

內容概要

全書共分十六章,主要內容分為三大部分:核物理、核探測技術及核技術的醫(yī)學應用。本書較全面地描述了原子結構,原子核的基本性質,放射性及核衰變規(guī)律,核反應,核電子學,核探測器,射線與物質相互作用,實驗數據處理和分析,核輻射探測器,a、β和γ射線測量,放射性核素顯像,臟器功能測定,醫(yī)學生物活度測量,核醫(yī)學圖像和數據處理,核分析技術,中子的性質及中子測量等。    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核物理、核探測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及核技術在醫(yī)學領域的應用。內容由淺入深,力求簡明易懂。常用的專業(yè)術語給出了相應的英文名稱。    本書適用于放射醫(yī)學、核醫(yī)學專業(yè)的本科生;也可供放射生物、放射性測量、醫(yī)學物理、生物醫(yī)學工程及核技術應用等方向的學生作為選用教材或參考書;此外還可用于從事核醫(yī)學、放射醫(yī)學、同位素應用和輻射防護及其他核技術應用等方面的科研人員,從事放射治療、診斷方面的醫(yī)師和相關領域工作人員作為參考用書。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性質  第一節(jié) 原子結構    一、原子學說    二、原子質量及單位  第二節(jié) 盧瑟福散射及原子的核式模型    一、盧瑟福散射實驗    二、原子的核式模型  第三節(jié) 原子發(fā)光及波爾理論    一、原子光譜的實驗規(guī)律    二、玻爾氫原子理論    三、玻爾軌道與氫原子光譜     四、氫原子的能級  第四節(jié) 橢圓軌道及空間量子化    一、電子的橢圓運動軌道    二、空間量子化    三、玻爾理論的局限性  第五節(jié) 原子角動量、自旋和磁矩    一、角動量耦合和原子的角動量    二、原子的磁矩    三、電子的自旋  第六節(jié) 電子殼層與元素周期率    一、元素周期率    二、泡利不相容原理    三、電子殼層與元素周期率  第七節(jié) X射線和俄歇電子    一、X射線的產生    二、軔致輻射    三、特征X射線    四、莫塞萊定律    五、俄歇電子第二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質 一、原子核的組成  二、原子核的電荷  三、原子核的質量  四、原子核的半徑  第二節(jié) 原子核的穩(wěn)定性    一、β穩(wěn)定線      二、原子核的幻數  第三節(jié) 原子核的自旋、磁矩和核磁共振    一、原子核的角動量    二、原子核的磁矩    三、核磁共振  第四節(jié) 核力的主要性質及核勢    一、核力的主要性質    二、原子核的相互作用勢  第五節(jié) 原子核的結合能    一、相對論質量能量關系    二、原子核的質量虧損和結合能    三、原子核的比結合能特性  第六節(jié) 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和結合能半經驗公式    一、原子核的液滴模型    二、原子核結合能的半經驗公式第三章  放射性核素的衰變規(guī)律  第一節(jié) a衰變    一、a衰變的衰變方程    二、a衰變的條件    三、a衰變中的動能分配      四、核衰變綱圖  第二節(jié) β衰變    一、β一衰變    二、β衰變    三、軌道電子俘獲  第三節(jié) γ躍遷和內轉換    一、γ躍遷      二、內轉換  第四節(jié) 穆斯堡爾(Mossbauer)效應    一、穆斯堡爾原理    二、超精細結構分裂    三、穆斯堡爾譜應用 ……第四章 原子核反應及放射性核素制備第五章 放射性測量中的數據分析處理第六章 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第七章 基本的核輻射探測器第八章 基本的核電子學儀器第九章 a、β放射性測量第十章 γ射性的活度測量和能量測量第十一章 中子物理第十二章 醫(yī)學生物活度測量與輻射防護儀器第十三章 臟器功能測定儀器第十四章 放射性核素顯像儀器第十五章 核醫(yī)學圖像與數據處理系統(tǒng)第十六章 核分析方法附錄 基本物理學常數參考文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醫(yī)用核輻射物理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只能作為了解基礎知識的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