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紀錄片史論

出版時間:2005-6  出版社:中國傳媒  作者:何蘇六  頁數(shù):223  
Tag標簽:無  

前言

  ——中國電視記錄片史的一種解讀方式1在本書中,作者把中國電視紀錄片從誕生的1958年起到2004年近半個世紀的發(fā)展歷程,分為四個時期,即政治化紀錄片時期(1958~1977);人文化紀錄片時期(1978~1992):平民化紀錄片時期(1993~1998);社會化紀錄片時期(1999~2004)。采用政治化、人文化、平民化和社會化這幾個詞作為對應各個時期中國電視紀錄片的基本特征,是對多種因素的一種綜合描述。這些因素中有的是紀錄片本體因素,有的則是與之相關的社會環(huán)境的因素。不同因素產(chǎn)生的多種力量所形成的最終合力,影響并引領中國電視紀錄片的走向。對于與社會關系特別密切的中國電視紀錄片的解讀,全方位地來考慮其內(nèi)部和外部的各種因素及其關系是必要的。包括紀錄片本體方面的語言、形態(tài)、敘事方法以及作為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政治、思潮、技術和市場等等。盡量把多種因素結合起來,以探尋中國電視紀錄片發(fā)展的邏輯脈絡的思路,既是本書寫作的思想軌跡,也是本書行文的結構方式。書寫歷史經(jīng)常是一種追述,從一個個結果當中去探尋、發(fā)掘促成歷史走向的原因。在行文當中盡可能地力求客觀、全面、科學,但由于在中國電視紀錄片的發(fā)展過程中它與社會、政治、經(jīng)濟、技術之間

內(nèi)容概要

中國電視紀錄片近50年的歷程,是一個個回歸過程。由政治回歸到人性;由虛幻的英雄回歸到生活中的個人;由空洞的說教回歸到真實的記錄;由邊緣回歸到社會現(xiàn)實;由個人化的行為回歸到社會化的責任,等等。一步步都是對于紀錄片本體和本性的探尋和歸依。   本書根據(jù)風格、類型、功能等彼此關聯(lián)映照的多種環(huán)境因素,把近50年的中國電視紀錄片分為四個不同時期。雖然各個時期都有各自的明顯特征,相互之間卻也不乏勾連。在近50年的時間里,中國紀錄片從政治化逐步演變到社會化,其間可以解讀、值得解讀的內(nèi)容很多。不過,其發(fā)展的總的軌跡是一個從國家工具形態(tài)逐步演變?yōu)榇蟊娒浇樾螒B(tài),從政治產(chǎn)品演變?yōu)槲幕a(chǎn)品,從國內(nèi)走向國際,從民族走向世界,從個人行為走向社會行為的過程。

書籍目錄

緒論——中國電視紀錄片史的一種解讀方式第一篇 政治化紀錄片時期(1958-1977) 1 1958年:烙印 2 新聞紀錄片時代 3 定調(diào):政治化主導 4 國家話語權 5 責任意識放大,主體意識缺失 6 題材集中雷同,風格老套單一 7 聲畫剝離 8 灌輸 9 放映環(huán)境混雜,傳播收效甚微 10 案例解讀之一:《收租院》 11 國際紀錄片與中國第二篇 人文化紀錄片時期(1978-1992) 1 1978年:‘原動力 2 電視媒介的大眾化 3 第一次轉型:人文觀念的確立 4 技術因素與紀實語言 5 “民族精神”成為主題表征 6 群體化話語 7 多種樣式紛呈 8 系列化播出與角色換位 9 案例解讀之二:“地方臺50分鐘” 10 案例解讀之三:《話說長江》 11 案例解讀之四:《望長城》  12 國際紀錄片與中國第三篇 平民化紀錄片時期(1993-1998) 1 1993年:分立 2 第二次轉型:百姓意識與平民視角 3 個人化話語 4 “人”成為主題表征 5 題材小型邊緣化 6 紀實成為主導 7 淡化觀念表達 8 虛化現(xiàn)實背景 9 回歸本性與國際化方向 10 群落現(xiàn)象與個人小作坊 11 民間創(chuàng)作群體 12 不同訴求之紀錄片欄目 13 紀錄片之“獨立” 14 案例解讀之五:康健寧 15 案例解讀之六:“紀錄片編輯室”  16 國際紀錄片與中國第四篇 社會化紀錄片時期:(1999-2004)結語:回歸與對應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篇:政治化記錄片時期(1958-1977)  源起于中國的1958年的中國電視,不僅是由于當時國際政治關系形勢所迫,而且也是國內(nèi)“大躍進”運動催產(chǎn)的結果,并非順勢而生。因此,雖說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媒體的一個新紀元,卻并不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當時根據(jù)政治需要,憑著革命熱情創(chuàng)建北京電視臺,實際上從技術、設備到人員、資金,諸多條件都不成熟。非健康、非常態(tài)的環(huán)境給中國電視這個新生兒刻下的烙印,花了許多年的時間才慢慢撫平。隨中國電視出現(xiàn)而產(chǎn)生的中國電視紀錄片,其情形也大致相仿?! ”M管起初以至此后很長的時間里,北京電視臺都很少有真正的電視紀錄片。但是以其開播伊始,紀錄片或者準紀錄片的節(jié)目就開始出現(xiàn),并占據(jù)相當?shù)谋戎?。其中絕大部分是兄弟單位或友邦國家援助的電影膠片。開播第一天的節(jié)目播出記錄,大致體現(xiàn)了當時的境況:1958年5月1日19:00,北京電視臺開始實驗性廣播;19:15,播出了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制的第一部紀錄影片《到農(nóng)村去》,片長10分鐘;19:50,播出由莫斯科科學普及電影制片廠攝制的科教紀錄影片《電視》?! ∑鋵?,這一時期電視新聞和紀錄片之間的界限比較含糊,拍攝手法和節(jié)目形態(tài)基本上沒什么區(qū)別,只有長短之分。因此,重要的、需要多點篇幅的題材,自然就成了紀錄片。這一時期的紀錄片主要以報道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為主,還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記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外事活動?! 〈_定將這兩方面作為重點,是宣傳的需要。這一時期的宣傳主要還是針對國外。在受到西方國家封鎖的情況下,紀錄影片成了打開這堵墻的極其重要的工具,這與紀錄片的品性有關。當時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想了解中國,而紀錄影片應該是最直接可靠的。這也是在那樣的國際政治環(huán)境下,日本、英國等友好國家之所以還保持與中國的電視臺建立定期交換專題紀錄片節(jié)目機制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他們所需要的主要是影像素材。除了送片子出去,還有請人來國內(nèi)直接拍攝的,這在當時應該算是很務實也很果敢的策略。因為,“立足北京,面向世界”,是這個時期電視臺存在的現(xiàn)實。  由于特殊的政治氣候,國家對這一時期的紀錄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而宣傳成為頭等重要的功能。然而由于缺少宣傳的經(jīng)驗、不熟悉宣傳的策略,加上受前蘇聯(lián)的政論性紀錄片觀念的影響,造成這一時期的紀錄片多是空洞無物、浮夸做作。哪怕是人物紀錄片,也毫無人性可言,宣傳效果不盡人意。如果說聲畫剝離有技術條件不足的客觀原因的話,灌輸式的方式完全是觀念的問題。當然,在那個時期,出現(xiàn)這樣的觀念是一種必然?! ∽鳛橹袊娨暭o錄片的首批工作者,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開創(chuàng)如此復雜的事業(yè),他們的敬業(yè)和犧牲精神可以想見。這一時期的新聞和紀錄片產(chǎn)量很高,比例也高,因此被稱為“新聞紀錄片時代”。這一時期在北京電視臺播出的紀錄影片近500部(集),且多由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攝制。P1-3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電視紀錄片史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有關紀錄片的書不多,本書可以梳理中國紀錄片的發(fā)展歷程,有利于了解中國紀錄片的整體面貌與歷史。
  •   了解了中國紀錄片的發(fā)展歷程,更好的懂得了紀錄片
  •   個人覺得這本書是目前寫紀錄片史里最好的一本橫向的比較研究和縱向的本體研究都談的比較透徹
  •   很不錯,希望對我有幫助
  •   這是一本值得推介的書,讀后對中國紀錄片的概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知道有哪些是必看的片子,明白了中國記錄片人的成長歷程。更可貴的是,這本書寫得有激情,有思想的火花。但是,這本書有不少章節(jié)讀起來感覺“水分”比較大,畢竟是從一篇博士論文硬硬地“豐滿”成了一本書,所以有不少地方有內(nèi)容重復的情況。但是總體評價,這本書還是值得多讀幾遍的。
  •   書不錯,但是字數(shù)少,價錢就顯得貴了。
  •   課本啊。不喜歡這種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