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9-1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作者:沃林格 頁數(shù):181 字數(shù):105000 譯者:張堅,周剛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哥特形式論》的基譯本,作者用這種一般的藝術理論來解釋哥特藝術,是現(xiàn)代藝術批評中最具啟發(fā)性的論文之一。在對以前所有哥特藝術批評標準的批評方法,它有首創(chuàng)性,因而也是依照一種推想而產(chǎn)生的有關哥特藝術的再評價。這種推想,作為其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還包括了作者的對哥特藝術真切、直觀的感知或愉悅的體驗——這里并不僅僅是社會的和經(jīng)濟的狀態(tài),而是指哥特人,他的世界與意志的一般的精神性渴望。哥特在這個意義上就成為一個具有廣泛意義的詞匯。確實,沃林格爾教授在藝術理論方面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貢獻之一就是在哥特藝術與一般的哥特精神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這篇論文不僅僅是一本心理分析的著作,它還是一部富于想象力與洞察力的著作。不但中世紀的外在現(xiàn)實,而且它的宗教與知識生活都在針對著我們理解力的情況下得到了創(chuàng)造和闡釋。拉斯金是我們所熟悉的一位作家,他在描述哥特藝術魅力方面成就最為突出,沃林格爾教授所做的則要超過這一點:他從哥特藝術時代的觀點出發(fā)來解釋哥特藝術魅力。哥特藝術不再是旅行家、考古學家的浪漫主義式的偏好,它取得了作為歐洲文化發(fā)展史中一個偉大時代的位置。
作者簡介
威廉·沃林格爾,德國現(xiàn)代藝術史家,早年在佛萊堡、柏林和慕尼黑等地學習藝術史,1908年完成博士論文《抽象與移情》,1911年出版《哥特形式論》,兩部著作奠定了沃林格爾在西方現(xiàn)代藝術史學界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沃林格爾在波恩大學任教,撰寫了《埃及藝術》和《希臘
書籍目錄
序第四版和第五版前言第六至第十二版前言本版前言中譯本引言第一章 歷史的方法第二章 藝術與美學第三章 作為人類心理學的藝術科學第四章 原始的人第五章 古典的人第六章 東方的人第七章 早期北方裝飾中潛在的哥特式第八章 北方線條無盡的旋律第九章 從動物裝飾到荷爾拜因第十章 表現(xiàn)性哥特式世界的超驗主義第十一章 北方的宗教情感第十二章 古典建筑的原則第十三章 哥特式建筑的原則第十四章 哥特式形式意志的盛衰第十五章 羅馬式風格第十六章 從古典建筑觀念中解放的開端第十七章 純哥特式的完全解放第十八章 天主教堂的內(nèi)部結構第十九章 教學的外在結構第二十章 經(jīng)院主義的心理學第二十一章 神秘主義的心理學第二十二章 個體與個性沃林格爾的主要學術著作譯名對照表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第一章 歷史的方法 歷史學家以他掌握的史料來重構過去時代的精神,這種熱切的努力如果采用了不適當?shù)姆椒?,那么至多不過是一種實驗罷了。因為我們無論怎樣讓人信服地使自己走向一種確實的客觀性,歷史知識的闡釋總是伴隨著主觀的自我和他所處時代的限定。把我們從所處時代的條件中解脫出來,在主觀上進入到過去歲月的情景中,并能夠在思想和靈魂上與過去時代達到真正的一致,這樣的事是永遠不會成功的。以所有我們形成概念、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而言,我們被嚴格地限制在我們知性的范圍內(nèi),而這種知性本身則是由時代的條件所支配的。歷史的探索者愈具有辨識力,愈是敏銳,那么,他就愈加要不斷地承受來自知識盲從的周期性的侵襲。這就是所有歷史的真相,我們毋寧是從我們的偏見出發(fā),而不是從當時的出發(fā)點來理解和贊賞過去的事件的。 對于那些天真的歷史寫實主義倡導者而言,類似于這樣的疑問根本不存在。他們毫無顧忌地為每一個時代制造屬于他們時代的絕對理論,從他們對歷史知識的知性感悟的限制中導引出一種相應歷史的假象?!斑@些天真的歷史學家用當時普遍流行的觀點來衡量所有過去的觀念,并把這稱為‘客觀’。在他們看來,這里存在著所有真理的界標;他們的任務就是使過去契合于現(xiàn)在的瑣碎。只要不接受這些作為衡量標準的普遍意見,那么,其書寫歷史的方法就會被他們貼上‘主觀’的標簽?!保岵桑?歷史學家要想從僅僅是發(fā)現(xiàn)和編排歷史事實的習慣中走出來,而實現(xiàn)對這些事實的闡釋,經(jīng)驗主義和歸納是不夠的。在這個階段,他必須憑依他的綜合預見能力。從他所掌握的沒有生命的歷史材料中,著手推斷有形材料所依存的無形條件。這是一種在未知領域里的推斷或探索,由于是未知的,因而,除了依靠直覺外,并沒有任何保障。 誰敢于在這個無法得到確證的領域里進行探索?誰敢表明他進行推斷或探索的權利?每個對歷史寫實主義弊端深有感觸的人都將會這樣做,每個感覺到在下述兩者之間作抉擇之艱難的人也會這樣做,這兩者就是:要么滿足于所謂客觀真理虛假的確定性,而這種客觀真理實際只是通過一種片面的和主觀化的對事實的強制獲得的;要么就是放棄這種純屬表面的安定感,對遭受輕視的推斷性思考作重新體認,這種思考至少可以賦予他以一種良好的意識,使他感覺到,就人性的可能性而言,他是可以從與生俱來的、互相關聯(lián)的觀念陳規(guī)中脫離出來,變得明白事理,并進而達到他的作為人的世俗性局限的極點。依從于兩極對立的壓力,他將會更傾向基于原創(chuàng)的推斷性思考和由此而來的有意識的不確定性,而不是那種只在表面上顯得客觀的方法的實質(zhì)上的不確定性。 我們自然不能把推斷與人為的臆測、奇思幻想混淆在一起。這里,我們的推斷確實只意味著這樣一些寬泛地架構歷史的實驗,那是從我們追求知識的本能中被激發(fā)出來的。
編輯推薦
《學院叢書:哥特形式論》作者用這種一船的藝術理論來解釋哥特藝術,是現(xiàn)代藝術批評中最具啟發(fā)性的論文之一。在對以前所有哥特藝術批評標準的批評方面,它有首創(chuàng)性,因而也是依照一種推想而產(chǎn)生的有關哥特藝術的再評價。此書不僅僅是一本心理分析的著作,它還是一部富于想象力與洞察力的著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