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3 出版社: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 作者:[英] 卡爾·波普爾 頁數(shù):560 譯者:傅季重,紀樹立,周昌忠,蔣弋為
Tag標簽:無
前言
組成這本書的文章和講演各不相同,但都論及一個十分簡單的論,題,即我們能夠從我們的錯誤中學習。它們形成了一個關(guān)于知識[knowledge]及其增長的理論。這是一個理性的理論,它規(guī)定理性論證的適度的但卻重要的作用,即批判我們在嘗試解決問題時常犯的錯誤。它還是個經(jīng)驗的理論,規(guī)定我們的觀察的同樣適度和幾乎同樣重要的作用即檢驗,通過檢驗可能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雖然這個理論強調(diào)了我們的易錯性,但它并不屈從于懷疑論[scepticism],因為它也強調(diào)了知識能夠增長、科學能夠進步的事實,而這正是因為我們能夠從我們的錯誤中學習。知識,特別是我們的科學知識,是通過未經(jīng)證明的(和不可證明的)預言,通過猜測,通過對我們問題的嘗試性解決,通過猜想而進步的。這些猜想受批判的控制;就是說,由包括嚴格批判檢驗在內(nèi)的嘗試的反駁來控制。猜想可能經(jīng)受住這些檢驗而幸存;但它們決不可能得到肯定的證明:既不能確證它們確實為真,甚至也不能確證它們是“或然的”(在概率演算的意義上)。對我們猜想的批判極為重要:通過指出我們的錯誤,使我們理解我們正試圖解決的那個問題的困難。就這樣我們越來越熟悉我們的問題,并可能提出越來越成熟的解決:對一個理論的反駁——即對問題的任何認真的嘗試性解決的反駁——始終是使我們接近真理的前進的一步。正是這樣我們能夠從我們的錯誤中學習。
內(nèi)容概要
《猜想與反駁(科學知識的增長)》就科學哲學問題進行研究,作者論述了哲學問題的本質(zhì)及其科學根源、關(guān)于人類知識的三種觀點、關(guān)于一種理性的傳統(tǒng)理論等問題。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卡爾·波普爾 編者:范景中
書籍目錄
序言第二版序言第三版序言致謝導 論論知識和無知的來源猜 想1 科學:猜想和反駁附錄科學哲學的若干問題2 哲學問題的本質(zhì)及其科學根源3 關(guān)于人類知識的三種觀點1.伽利略的科學和對它的新背叛2.利害攸關(guān)的問題3.第一種觀點:終極的對本質(zhì)的解釋4.第二種觀點:理論是工具5.對工具主義觀點的批判6.第三種觀點:猜想、真理和實在4 關(guān)于一種理性的傳統(tǒng)理論5 回到前蘇格拉底哲學家附錄歷史上的猜想和赫拉克利特論變化6 談貝克萊是馬赫和愛因斯坦的先驅(qū)7 康德的批判和宇宙學1.康德和啟蒙運動2.康德的牛頓宇宙學3.批判和宇宙學問題4.空間和時間5.康德的哥白尼革命6.自主性原則8 論科學和形而上學的地位1.康德和經(jīng)驗邏輯2.哲學理論的不可反駁性問題9 邏輯演算和算術(shù)演算為什么可應用于實在10 真理、合理性和科學知識增長1.知識的增長:理論和問題2.客觀真理論:合乎事實3.真理和內(nèi)容:逼真性與或然性的對4.背景知識和科學增長5.知識增長的三個要求附錄 可能錯誤但形式上卻高度或然的非經(jīng)驗陳述反 駁11 科學與形而上學的分界1.引言2.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3.卡爾納普最早的無意義理論4.卡爾納普和科學語言5.可檢驗性和意義6.概率和歸納12 語言和身一心問題1.引言2.語言的四種主要功能3.一組命題4.機器論證5.命名的因果理論6.相互作用7.結(jié)論13 身-心問題評注14 日常語言中的自我涉及和意義15 辯證法是什么?1.對辯證法的解釋2.黑格爾的辯證法3.黑格爾以后的辯證法16 社會科學中的預測和預言17 公眾輿論和自由主義原則1.公眾輿論的神話2.公眾輿論的危險3.自由主義原則:一組命題4.關(guān)于自由討論的自由主義理論5.公眾輿論的形式6.一些實際問題:新聞審查和宣傳壟斷7.政治事例簡表8.總結(jié)18 烏托邦和暴力19 我們時代的歷史:一個樂觀主義者的觀點20 人文主義和理性補 遺若干技術(shù)性的注釋1.經(jīng)驗內(nèi)容2.概率和檢驗的嚴格性3.逼真性4.數(shù)值的例子5.人造語言對形式化語言6.對逼真性的一個歷史注釋(1964)7.對逼真性的進一步看法(1968)8.對前蘇格拉底哲學家尤其是對巴門尼德的進一步評注(1968)9.前蘇格拉底哲學:統(tǒng)一性還是新穎性?(1968)10.由馬克?吐溫給出的一個反對天真經(jīng)驗主義的論據(jù)(1989)箴言索引人名索引主題索引新版說明
章節(jié)摘錄
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和巴門尼德[Parmenides]提出的正是這兩個要求。赫拉克利特似乎以先知自命,他“口若懸河,……受神的支配”,這神就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宙斯[Zeus](DK,B92,32;參見93,41,64,50)。至于巴門尼德,我們幾乎可以說,他是荷馬或赫西俄德同笛卡爾之間的缺失環(huán)節(jié)。他的指路明星和靈感源泉是女神荻克[thegoddessDike],赫拉克利特(DK,B28)說她是真理的守護神。巴門尼德說她是真理鑰匙的保護者和掌管者,他的所有知識的源泉。不過,巴門尼德和笛卡爾兩人的共同點不僅僅是神的真理學說。例如,巴門尼德的真理保證神告訴他,為了區(qū)分真理和謬誤,他必須只依賴理智,而不能依賴視覺、聽覺和味覺。(參見赫拉克利特,B54,123;88和126,暗示了不可觀察的變化[change]產(chǎn)生可觀察的對立物。)甚至他的物理理論(像笛卡爾一樣,他也把它建立在他的理智主義知識理論之上)的原理也同笛卡爾所采納的相同:虛空[void]是不可能的,世界必然是充滿的[necessaryfullnessoftheworld]。在柏拉圖的《伊安篇》中,把神之靈感——詩人的神之沖動和神之真的知[to knowledge]源泉或起源截然區(qū)分開來。(《斐德羅篇》中尤其從259e起進一步闡發(fā)了這個問題;在275b—c中,正像哈羅德?徹尼斯『HamldChernis]向我指出的,柏拉圖甚至堅持區(qū)分起源問題和真理問題。)柏拉圖承認詩人有靈感,但否認他們所說的事實知識有神性的權(quán)威。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書評組成這本書的文章和講演各不相同,但都論及一個十分簡單的論vii題,即我們能夠從我們的錯誤中學習。它們形成了一個關(guān)于知識[knowledge]及其增長的理論。這是一個理性的理論,它規(guī)定理性論證的適度的但卻重要的作用,即批判我們在嘗試解決問題時常犯的錯誤。它還是個經(jīng)驗的理論,規(guī)定我們的觀察的同樣適度和幾乎同樣重要的作用即檢驗,通過檢驗可能有助于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雖然這個理論強調(diào)了我們的易錯性,但它并不屈從于懷疑論[scepticism],因為它也強調(diào)了知識能夠增長、科學能夠進步的事實,而這正是因為我們能夠從我們的錯誤中學習。 知識,特別是我們的科學知識,是通過未經(jīng)證明的(和不可證明的)預言,通過猜測,通過對我們問題的嘗試性解決,通過猜想而進步的。這些猜想受批判的控制;就是說,由包括嚴格批判檢驗在內(nèi)的嘗試的反駁來控制。猜想可能經(jīng)受住這些檢驗而幸存;但它們決不可能得到肯定的證明:既不能確證它們確實為真,甚至也不能確證它們是“或然的”(在概率演算的意義上)。對我們猜想的批判極為重要:通過指出我們的錯誤,使我們理解我們正試圖解決的那個問題的困難。就這樣我們越來越熟悉我們的問題,并可能提出越來越成熟的解決:對一個理論的反駁——即對問題的任何認真的嘗試性解決的反駁——始終是使我們接近真理的前進的一步。正是這樣我們能夠從我們的錯誤中學習。 由于從我們的錯誤中學習,我們的知識在增長,盡管我們決不可能知道——即決不確實地知道。既然我們的知識能夠增長,就沒有任何理由對理性感到失望。既然我們決不可能確實地知道,就不可能存在有權(quán)聲稱是權(quán)威的權(quán)威,有權(quán)為我們的知識沾沾自喜或者自命不凡的權(quán)威。 在我們的理論中,那些證明對于批判有強大抵抗力的理論,以及那些在某一時刻在我們看來比其他已知理論更接近真理的理論,連同對這些理論的檢驗的報道,可以描述為那個時代的“科學”。既然沒有一個理論能肯定地得到證明,所以實質(zhì)上是它們的批判性和不斷進步性——對它們聲稱比各個競爭的理論更好地解決我們的問題我們可進行辯論這個事實——構(gòu)成了科學的合理性。 簡而言之,這是本書提出的基本論點,它適用于許多主題,從哲學viii問題、自然科學史和社會科學史問題到歷史和政治問題。 我依靠我的中心論點來統(tǒng)一本書,又依靠我的論題的多樣性使某些篇章銜接上的重疊可為人接受。我已修訂、增訂和重寫了它們中的大部分,但我遏止自己沒有改動這些演講和廣播講話的特色。祛除演講者那種講敘故事的語調(diào)是很容易的。但是,我想,我的讀者寧愿接受這種語調(diào),而不愿感到他們沒有被作者當作知音。我保留了少許重復,這樣本書每一章都能獨立成篇。 作為對預期中的評論者的一個提示,我也收入了一篇評論——一篇嚴格批判性的評論;它構(gòu)成本書的最后一章,并且包含了本書其他地方?jīng)]有提到的我的論證的一個必要部分。我沒有收入那些預先假定讀者熟諳邏輯、概率論等領(lǐng)域?qū)iT知識的論文。但在“補遺”里,我放進了一些專門的注釋,對于那些恰好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人,它們可能是有用的?!把a遺”和正文中的四章是初次在這里發(fā)表的。 為了避免誤解,我想澄清一下,我使用的“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1iberalism]等術(shù)語始終是在它們現(xiàn)在仍在英國普遍使用的那種意義上使用的(但在美國或許不是這樣使用):說一個自由主義者,我不是指一個同情任何一個政黨的人,而只是指一個珍視個人自由和懂得一切形式的權(quán)力和權(quán)威所蘊藏的危險的人。 K.R.P. 1962年春于加利福尼亞,伯克利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