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10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朱麗亞·T.伍德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探討了傳播和文化是如何影響人的性別定位的。全書理論與鮮活的個案相結合,由淺入深,寓理論論述于生動活潑的案例旁證之中。原書在美國出版后好評如潮,迅速暢銷全美。書中探討了性別化的家庭動態(tài)、家庭暴力中的性別問題、性別化的學校教育等多個熱點問題,展示了大量有關性別傳播理論和最新研究資料,并對日常生活中的性別傳播作出了獨到的分析。 本書既拓展了傳播研究領域,也開拓了一種新的社會文化研究視野,是高校傳播學、社會學及相關專業(yè)師生、研究者和關注自身社會價值的廣大讀者值得一讀的好書。
作者簡介
朱麗亞·T·伍德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Lineberger人文學教授和傳播系教授,主講性別、傳播、文化及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課程并從事相關研究。在其執(zhí)教生涯中,朱麗亞·T·伍德一共出版了15本著作,編輯出版了70余篇文章及書稿篇章,并多次在學術會議上宣讀論文。她先后9次因教學成績卓著而獲獎,12次因學術成就而獲獎。
書籍目錄
序言第一部分 概念基礎 第1章 性別、文化與傳播研究 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性別、文化與傳播研究 性別在轉型期的意義 性別、文化與傳播之間的關系 小結 討論題 第2章 性別形成的理論視角 性別的理論視角 性別的生物學理論 性別的人際理論 性別的文化理論 小結 討論題 第3章 語藝對性別的影響:美國女性運動 美國女性運動的三次浪潮 美國女性運動的第一次浪潮 美國女性運動的第二次浪潮 美國女性運動的第三次浪潮 小結 討論題 第4章 語藝對性別的影響:美國男性運動 支持女性主義者男性運動 男權主義運動 反女性主義運動:反挫 小結 討論題 第5章 性別化的言語傳播 言語傳播體現(xiàn)有關性別的文化觀念 性別化的傳播:言語傳播的男性風格和女性風格 小結 討論題 第6章 性別化的非言語傳播 非言語傳播的功能 非言語傳播的類型 性別化的非言語傳播中的文化價值觀 小結 討論題第二部分 現(xiàn)實中的性別化傳播 第7章 性別化的家庭力量 第8章 性別化的親密關系 第9章 性別化的教育:學校中的傳播 第10章 性別化的組織傳播 第11章 性別化的媒體 第12章 性別化的權力和暴力結事語 回顧和期盼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書摘文化 文化由結構和行為組成,通過證明某種價值觀、期望、意義和行為模式的正當性,反映并維護某種社會秩序。由于性別是文化生活的核心,因此,某一特定社會的性別觀念從一系列社會結構和行為中得到體現(xiàn)和推動。 構成社會的主要行為之一是傳播(Weedon,1987)。我們人人都身處傳播之中,交流傳遞性別觀念,并努力說服我們這就是男性和女性正當、合理的行為。翻開一本雜志,我們看到一個美貌、性感的女郎陪伴在成功男人的身邊;打開電視機,我們看到黃金時段的節(jié)目中,丈夫在談論重大商業(yè)事務,而妻子則忙于準備晚餐;從電視節(jié)目中間插播的廣告中,我們看到女人在清潔馬桶和廚房地板,而男人正享受和朋友打完一場籃球賽后的樂趣;出去用餐,服務員會把賬單遞給男人;一群男女共同參加志愿者活動,領導權會落到其中一個男人手中;職業(yè)婦女享有產(chǎn)假,而她們的丈夫則無產(chǎn)假可言。以上種種,都傳遞了我們的社會特有的性別觀念。 想一想還有其他維護西方世界性別觀念的文化習俗。女性婚后放棄父姓、采用夫姓這一習俗雖然不像過去那么普遍,但還仍然長盛不衰。這傳遞著一種信息,即社會不是根據(jù)女性的個人身份,而是根據(jù)她與男性的關系來定義女性的。在家庭中同樣有許多習俗強化著性別觀念。父母一般會給兒子更多的寬容和行動自由,這樣實際上就鼓勵了男性的獨立性和女性的依賴性;女兒經(jīng)常被教育要操持家務和照顧年幼的弟弟妹妹,這樣就強化了女性關心家人、照顧家庭的觀念。這些以及其他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習俗,都符合當前社會的性別觀念,并指導著我們如何去做一個男人或女人。 社會認可的意義也可以通過社會公共機構得到傳播。這些社會公共機構具有宣傳、反映、維護性別文化觀念的作用。例如,學校經(jīng)常強化已經(jīng)建立的性別規(guī)范。研究表明,有些老師傾向于鼓勵女學生依賴、靜默、順從,而對她們強烈的自信表示不贊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老師一般會因為男學生的獨立、自信和活躍而獎勵他們(Krupnick,1985;Sadker&Sadker,1984)。此外,還有研究表明,老師更傾向于鼓勵男學生修讀數(shù)學課程(Caplan & Caplan,1997:Catsambis,1999;Sandler,2004)。而且,老師和咨詢顧問都傾向于培養(yǎng)男學生的事業(yè)心,但不太鼓勵女學生如此(Sandier & Hall,1986;Wood & Lenze,1991a)。 另一種維護性別意識形態(tài)的社會公共機構是司法制度。直到近年,妻子才能控告丈夫對其犯有“強奸罪”,因為性交曾一直被認為是“丈夫的權利”。而認為女性是照顧兒童的第一人選的司法觀念則限制了男性的權利。由于這種司法觀念,人們推定,一旦夫妻離婚,妻子理應擁有孩子的監(jiān)護權。因此,為人父者很難取得孩子的監(jiān)護權,即使他更懂得照顧孩子或者擁有更好的養(yǎng)育條件也無濟于事。 西方文化以及眾多其他文化,在許多方面都有父權制的烙印?!案笝嘀啤币馕吨案赣H的統(tǒng)治”。父權制文化中的意識形態(tài)、結構和習俗都由男性建立。由于美國受到男性的操縱,從歷史角度來看,美國所反映的視角和優(yōu)先權都是男性的視角和優(yōu)先權。例如,在美國早期歷史中,女性被視為財產(chǎn),這當然符合男性的利益。同樣,從男性的觀點來看,反對婚內強奸的法案是毫無必要的。不過,美國文化中的某些父權制傾向和習俗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失了。 通過其組織和習俗,尤其是交際慣例,社會規(guī)定了女性和男性的正當、合理行為,并維護相關觀念。由于強化性別觀念的信息充斥我們的日常生活,大多數(shù)人都很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這些信息是否真的合理、正常。這些信息就像我們呼吸的空氣,無處不在,因此我們往往視之為理所當然,沒有絲毫疑心。學會思考性別(以及其他事物)的文化規(guī)范,將賦予你為人的能力。這種思考可令你進一步認識到文化期望的任意性,并進一步意識到并非所有文化期望都可取,這樣一來,你在選擇自己的行動方案和個人身份時將會享有更多的自由。P12-13
編輯推薦
本書所涉及的研究為性別、文化與傳播三者之間的關系,揭示性別怎樣影響個人的傳播活動以及傳播活動怎樣影響關于女人和男人的文化觀念。其研究主題既拓展了傳播學研究領域,也開拓了一種新的社會文化研究視野,是高校傳播學、社會學及相關專業(yè)師生、研究者和關注自身社會價值的廣大讀者值得一讀的好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