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4 出版社: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作者:吳紹熙 編 頁數(shù):587
內容概要
與皮膚病關系較密切的微量元素有哪些?皮膚的分泌作用和排泄作用的基礎是什么?皮膚黑素如何代謝?皮膚結締組織如何代謝?表皮細胞因子有哪些?淋巴細胞與皮膚病的關系怎樣?常用的免疫治療方法有哪些?……本書以問答的形式介紹了皮膚科主治醫(yī)生應該掌握的基本知識。
作者簡介
吳紹熙,男,主任醫(yī)師,享受政府津貼專家。1950年任解放軍二軍血吸蟲病防治隊南翔分隊秘書隊員;1951年任志愿軍滬志愿手術隊隊員;1951~1955年在上海醫(yī)學院內科學院任住院醫(yī)師及主治醫(yī)師;1958年至今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任主治醫(yī)師、副研究員及研究員。先后任中醫(yī)科主任、真菌室主任等,并兼任揚州大學醫(yī)學院、青島大學醫(yī)學院教授等。任《中華皮膚科雜志》、《臨床皮膚科雜志》、《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科雜志》、《新醫(yī)學》、《中級醫(yī)刊》雜志副主編、常務編委及《中國皮膚性病雜志》、《中國麻風性病雜志》、《美中皮膚科雜志》、《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等編委。先后任ISt{AM中國分會主席、中國微生物學會、中國菌物學會、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皮膚科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及主任、顧問等職。博士生導師。1992年起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編和參編《真菌病學》、《現(xiàn)代真菌病診斷治療學》、《現(xiàn)代醫(yī)學真菌檢驗手冊》、《皮膚性病診斷治療指南》、《皮膚病學及性病學》、《臨床皮膚病學》等十余部專著。
書籍目錄
1.與皮膚病關系較密切的微量元素有哪些?2.皮膚的屏障作用和吸收作用有何意義?3.皮膚的分泌作用和排泄作用的基礎是什么?4.皮膚如何調節(jié)體溫?5.皮膚癢感的受體有哪些?6.引起瘙癢的藥理性介質有哪些?7.引起瘙癢的機制是什么?8.瘙癢與哪些因素有關?9.毛發(fā)和甲的生理特征是什么?10.表皮角化過程及其調節(jié)特點有哪些? 11.皮膚黑素如何代謝? 12.皮膚結締組織如何代謝? 13.與皮膚病有關的介質主要有哪些? 14.皮膚和免疫的關系怎樣? 15.什么是朗格漢斯細胞? 16.什么是Thy-1+樹突狀細胞? 17.角質形成細胞有哪些功能? 18.表皮基底膜的超微結構如何? 19.表皮細胞因子有哪些? 20.免疫與皮膚病的關系怎樣? 21.嗜酸粒細胞與皮膚病的關系怎樣? 22.嗜堿粒細胞與皮膚病的關系怎樣? 23.肥大細胞與皮膚病的關系怎樣? 24.淋巴細胞與皮膚病的關系怎樣? 25.與變態(tài)反應和免疫密切相關的皮膚病有哪些? 26.常用的免疫治療方法有哪些? 27.遺傳病的診斷有哪些內容? 28.常用遺傳病治療方法有哪些? 29.抗真菌藥物如何分類? 30.抗麻風藥物如何分類? ……
章節(jié)摘錄
與皮膚病關系較密切的微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主要參與酶系統(tǒng)的催化功能,或與酶分子的特定部位結合形成該酶的活性部分即金屬酶,或是在酶的催化過程中起必要的輔助作用。與皮膚病有較密切關系的微量元素有鋅、銅、鐵、硒等。(1)鋅正常血清鋅值范圍:8.4-23i.zmol/L。遺傳性腸道吸收鋅障礙所引起的腸病性肢端皮炎是微量元素與皮膚病有重要關系的最好例子。鋅對生物體有廣泛而重要的作用,它是細胞生長和繁殖以及某些酶活性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已知人體有70余種酶與它有關,其中比較重要的如碳酸酐酶、羧酞酶、乳酸脫氫酶、堿性磷酸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皮膚中鋅的含量約占人體總含量的1/5,因此,皮膚是對缺鋅表現(xiàn)得最為敏感的器官之一。角蛋白的合成,特別是指甲、毛發(fā)上硬角蛋白的合成最容易受到鋅離子缺乏的影響。人如果缺鋅,很快就會引起部分或完全脫發(fā),失去甲板,進而影響到皮膚角蛋白的合成,出現(xiàn)角化不全,同時也會影響創(chuàng)傷愈合及黑素形成。鋅的缺乏也會引起一系列免疫功能障礙,如IL一2和自然殺傷細胞的減少,免疫應答和巨噬細胞功能降低等,從而使機體抗病能力降低。與鋅缺乏有關系的皮膚病有腸病性肢端皮炎、痤瘡、銀屑病、禿發(fā)、皮膚慢陛潰瘍、黏膜扁平苔蘚、天皰瘡和皰疹樣皮炎等。(2)銅正常血銅范圍:l9.8±2.8i上mol/L(原子吸收光譜法)。銅與機體氧化代謝有重要關系,如95%的血清銅與0/.l一球蛋白結合,稱為血漿銅藍蛋白,或稱血清銅氧化酶,其余5%的血清銅構成組織銅(肝、紅細胞、骨髓和腦)和銅酶。
編輯推薦
《皮膚科主治醫(yī)生635問(第2版)》由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