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年2月1日 出版社:第1版 (2004年2月1日) 作者:孫偉科 頁數(shù):259
內容概要
“新世紀高等院校藝術專業(yè)基礎教材”、云南藝術學院和云南大學出版社聯(lián)手推出的“新世紀高等院校藝術專業(yè)基礎教材”包含了《藝術美學導論》、《民族藝術學》、《藝術概論》、《設計藝術概論》、《美術概論》、《中學美術教材教法》、《藝術心理學》、《藝術管理學》,以及綜合云南民族民間藝術的《云南民族民間美術史》《云南民族民間舞蹈史》等。這套系列教材既吸收了數(shù)十年我國藝術理論的成果,又融合了寫書者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并十分注重切合藝術類學生的特點來編寫,因此有很強的教學針對性,這在藝術基礎理論教材的編撰上,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可貴的探索。該套系列教材適應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新需求,可說是彌補了我國藝術教育中的重大缺憾。
書籍目錄
寄語行者(代序)緒論一、藝術美學的提出與定位二、藝術美學在美學架構中的位置三、藝術美學的歷史任務第一章 美學視野下的藝術觀——藝術觀的理論考察與審美本質的假設一、藝術觀泛論二、20世紀四種藝術定義的理論考察三、美學視野下的藝術觀第二章 藝術的審美表現(xiàn)力一、藝術的真實性與假定性 二、藝術的思想性與情感性 三、藝術的抽象性與具象性 四、藝術的典型性與意象性第三章 藝術的審美價值論一、藝術與美的關系二、藝術作品的審美性與審美價值三、藝術審美價值的遇合性、生成性、歷史性第四章 藝術的美感層次論一、美感問題泛論二、藝術作品美感層次三、不同藝術類型美感追求的互逆性第五章 藝術創(chuàng)造動力學的解釋一、求知欲——真理追求的特殊形式二、意志論——道德感與心理補償三、愛美欲——唯美主義的信仰四、實踐論——藝術掌握世界的方式第六章 藝術闡釋論——藝術闡釋的四種模式一、以作者為中心的闡釋模式二、以文本為中心的闡釋模式三、以讀者為中心的闡釋模式四、以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關系為中心的闡釋模式五、關于藝術闡釋的觀念辯證第七章 藝術研究中的社會學方法一、藝術社會學在實證主義思潮中的困境二、馬克思主義美學視野中的藝術社會學三、藝術社會學的逆向維度第八章 藝術批評與美感傳達一、藝術批評的主觀條件與闡釋作用二、藝術批評對作品的美感傳達與矛盾結構的發(fā)現(xiàn)三、藝術批評與藝術理論的互動關系第九章 藝術教育與藝術觀一、藝術觀教育與世界觀、人生觀的教育密切相關二、“私人化”創(chuàng)作所帶來的藝術作品普遍審美價值的喪失三、在清醒的歷史意識、自審意識、超越意識中確立科學的現(xiàn)代藝術觀附錄一:蘇珊·朗格的舞蹈美學思想附錄二:舞蹈藝術:“不可言說”的“言說”參考書目后記
編輯推薦
“新世紀高等院校藝術專業(yè)基礎教材”:云南藝術學院和云南大學出版社聯(lián)手推出的“新世紀高等院校藝術專業(yè)基礎教材”包含了《藝術美學導論》、《民族藝術學》、《藝術概論》、《設計藝術概論》、《美術概論》、《中學美術教材教法》、《藝術心理學》、《藝術管理學》,以及綜合云南民族民間藝術的《云南民族民間美術史》《云南民族民間舞蹈史》等。這套系列教材既吸收了數(shù)十年我國藝術理論的成果,又融合了寫書者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并十分注重切合藝術類學生的特點來編寫,因此有很強的教學針對性,這在藝術基礎理論教材的編撰上,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可貴的探索。該套系列教材適應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新需求,可說是彌補了我國藝術教育中的重大缺憾。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