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4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作者:葉濤 頁數:215
Tag標簽:無
前言
“民俗”是某個地域、族群或國家里一般民眾的生活方式的總稱,民俗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但民俗的基本特征是超越世代、綿延不絕的社會與文化傳承。民俗學正是研究此類民間傳承文化及民眾生活方式與形態(tài)的一門社會人文學科。在像我們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文字傳統(tǒng)發(fā)達、族群眾多、地域性的生活文化多有差異、各民族和各地域的民眾的民俗文化創(chuàng)造及其累積非常豐富的國度里,民俗學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它不僅應該且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能與國語、國史、中國文學、中國哲學和中國考古學等“國學”相提并論的“新國學”之一,而且,還應成為中國人民在現時代實現“文化自覺”,繼承民俗傳統(tǒng)(包括“移風易俗”的傳統(tǒng)),發(fā)掘、發(fā)現和發(fā)展我們國家新的文化創(chuàng)造活力的一種基本途徑。現代民俗學自從1918年在北京大學起源以來,它在中國至今已經有了80多年的歷史。尤其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中國民俗學恢復重建以來,它便逐漸走上了一條迅速和健康的發(fā)展之路,迄今它已經在中國的社會及人文學科的知識體系里獲得了相當重要的位置。與此同時,伴隨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民眾生活方式的變遷、適應和再創(chuàng)造,當然,還有整個社會人文學科之知識體系的新的發(fā)展和進步,都促使中國民俗學面臨許多新的發(fā)展機遇,也面臨許多緊迫的學術及實踐性的課題。
內容概要
《中華民族俗叢書》的策劃、構想和編輯思路,大體上基于以下幾個考慮: 一是“小題大做”。相對于某些有失宏觀浮泛的民俗學著述而言,本叢書的選題主要突出了“大題小作”的特色,即圍繞某個具體的問題展開深入的實證探討,其目的乃是為了促成和推進嚴謹實證的民俗學的學風,提升中國民俗學研究的專業(yè)水準。 二是提倡“專題研究”。本叢書的策劃者、設計者及作者們大都傾向于認為,相對于通論性的概述介紹和和民俗事象的一般性羅列及簡單歸納而言,中國民俗學的學術發(fā)展應該逐漸被推進到“專題研究”和“地域研究”的新階段。所謂“專題研究”,就是針對某些民俗事象,動員一切可能的方法及資料,對其進行全面、系統(tǒng)和深入的追究,從而徹底深化研究者對某個或某類民俗事象的認識。所謂“地域研究”,則是將某一特定地域的民間傳承文化和民族生活方式視為一個整體,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實地調查、詳細記錄和分析研究。顯然,基于專題民俗研究和地域民俗研究而分別產生的“專題民俗志”和“地域民俗志”的成熟和大量積累,有可能既是中國民俗學學術發(fā)展進程中難以回避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中國民俗學學術成果之表現形式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品類。
書籍目錄
一、搶婚風俗:一個似乎說不清的課題 (一)“婚姻”釋義的困惑 (二)搶婚風俗爭鳴錄二、搶婚風俗也該有個起源 (一)搶婚風俗的孕育 (二)兩性完全顛倒的時代風雨 (三)搶婚風俗:成長于貧瘠的土地三、重新構筑搶婚條件、特征和模式 (一)歷史哺育出繪紜的搶婚條件 (二)搶婚、偷親、私奔及其他 (三)并非雜亂無章的搶婚風俗四、搶婚風俗種種 (一)試金石:暴力與交換原則 (二)完全、部分、虛擬與消失的神韻五、搶婚:又一片萬紫千紅 (一)“搶姑娘”與“偷女婿”的交響 (二)被搶女性的悲哀與抗爭 (三)原始愛情的悲劇六、搶婚“化石”所引起的思考 (一)無情歷史女神凱旋車 (二)一塊埋藏于地下的稀世珍寶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傣族的搶婚與納西族的搶婚有著共同之處。傣族搶婚“男方的人只須把帶來的銅錢邊逃邊拋散在地面,追趕的人,也便邊追邊爭著拾銅錢,終于讓男家勝利地搶著女郎歸去”??梢?,兩者的作用是相同的,表明男方的彩禮已經在搶婚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了。扶此,搶劫婚暴力充分發(fā)揮遇到了彩禮的抑制,暴力的部分發(fā)揮——交換原則部分被否定型搶婚也成為那些無力籌措高額聘禮男子達到完婚目的的手段。第三種類型,暴力虛擬發(fā)揮——交換原則被部分否定型。這種類型的搶婚在近代眾多民族中曾廣泛地存在過,即是屬于被眾多學者稱之為“假裝用搶婚暴力把新娘從他的親屬手里搶過來”或“新娘及其所屬人等,與新娘的家族,相互為‘模擬斗爭’”①一類的搶婚。此類搶婚,因是以往的男子確實用暴力從別的部落為自己搶劫妻子的那類原生態(tài)搶劫婚的遺跡,從而受到眾多的學者的注意而把其列為重點研究對象。但是,令人不解的是,至今也沒有人能對這種搶婚所造成的婚姻交換原則被部分否定予以較全面的回答。在談到暴力虛擬發(fā)揮型搶婚發(fā)生的原因時,各類資料所涉及到的無外乎有以下幾種:一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建立感情后,但是女方父母執(zhí)意不允而不能完婚者;二是男女雙方自由戀愛建立感情后,由于聘禮較多,男方一時無力籌措而以搶婚方式完成結婚;三是男女兩家已同意聯姻,或困于女家貧窮而無錢陪嫁女兒,或困于聘請媒人的高額費用,或困于土司批準的刁難等原因而采取搶婚方式完成結婚;四是男女雙方已同意結婚,佯搶僅是男女結婚典禮中象征性的一環(huán)。
后記
近十多年來,民俗學在我國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民俗學的調查和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不僅有多部介紹普及民俗學基礎知識的理論書籍問世,而且以薈萃民俗事象為主的各類讀物也屢見不鮮,尤其是有關民俗事象的探微考證文章更是充斥于報刊與雜志。這種現狀,令人既喜又憂。喜的是,在前輩專家學者的大力呼吁倡導下,民俗學終于以一門獨立學科的姿態(tài)出現在學林之中,不僅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而且在社會上也形成了“民俗熱”。如今,“民俗”和“民俗學”再不是陌生的名詞而為人們所不知不曉。憂的是,在這股“民俗熱”浪潮的沖擊下,作為專業(yè)民俗學工作者應該如何把握住自己,怎樣才能夠立足于民俗學發(fā)展的當前計劃和長遠目標,切實為民俗學的學科建設做一點扎扎實實的工作??v觀近幾年民俗學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似乎有一種許多學科都向民俗學滲透的學術研究趨向。這種現象的出現,一方面是由于民俗內容本身所具有的綜合性和多功能的特點所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民俗學至今仍是一塊尚未得到充分開發(fā)的處女地,在這個領域里大有施展身手的余地。多學科向民俗學領域的滲透給當前民俗學研究帶來了生機,拓寬了民俗學研究的領域,填補了民俗學研究的諸多空白。
編輯推薦
《搶婚》是由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