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4-1 出版社:湖南大學出版社 作者:田衛(wèi)平 編 頁數(shù):133
內容概要
在包括設計藝術教育課程體系的改革尚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進行的情況下,在高等教育尚未進行超前的大刀闊斧式的改革舉措之下,通過教材的建設去使課程內容與社會實際需要相結合,做到與時俱進,去對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適,我們有理由認為這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特別是在當前各種教材、教科書,甚至所謂的專著泛濫的情況下,這樣做尤有必要和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正是鑒于此,由湖南大學出版社組織了全國近三十所院校設計藝術專業(yè)的專家、學者歷時近兩年編撰了這套教材。其目的主要在于通過這套教材的編撰發(fā)行,推進設計藝術學的健康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此目的,先后兩次組織專家進行論證,確定教材的種類,試圖建立一個符合時代發(fā)展和學科完善的教材體系,在反復推敲的基礎上,確立了26種教材為設計藝術基礎教材。 這套教材在內容上力圖突出三個特色:鮮明的設計觀——體現(xiàn)設計的現(xiàn)代特點和市場化、國際化趨勢;強烈的時代感——最新的理念、最新的內容、最新的資料和實例;突出的實用性——體現(xiàn)設計專業(yè)的實踐性、實用性特點,注重教學需要。
書籍目錄
1 史前美術 1.0 概況 1.1 舊石器時代的美術及美術起源 1.2 新石器時代藝術2 夏商周美術 2.0 概況 2.1 青銅工藝 2.2 繪畫與雕塑3 秦漢美術 3.0 概況 3.1 繪畫 3.2 雕塑與工藝美術4 晉魏南北朝美術 4.0概況 4.1 繪畫 4.2 敦煌壁畫及新疆石窟壁畫 4.3 雕塑及工藝美術5 隋唐美術 5.0 概況 5.1 繪畫 5.2 雕塑及工藝美術6 五代十周及兩宋時期美術 6.0 概況 6.1 五代十國的繪畫 6.2 北宋繪畫 6.3 南宋繪畫 6.4 遼、金和西夏繪畫 6.5 雕塑及工藝美術7 元代美術 7.0 概況 7.1 元代繪畫 7.2 元代的雕塑及工藝美術8 明清美術 8.0 概況 8.1 明代繪畫 8.2 清代繪畫 8.3 明清時代的雕塑 8.4 明清時代的其他畫種和工藝美術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3.1概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平滅六國,建立了一個統(tǒng)一的大帝國,推動了歷史的進程。但秦的統(tǒng)治過于殘暴,在較短的時間內就為農民起義所推翻。又經過楚漢戰(zhàn)爭,公元前206年西漢建立。西漢建立之初經濟殘破,百廢待興,統(tǒng)治者實行休生養(yǎng)息的政策恢復生產,到漢武帝時代國力達到全盛。武帝擴土開疆,大興造作,漢代自身的藝術面貌在此時形成。西漢末,外戚王莽篡位,隨后被農民起義推翻。豪強地主劉秀乘機重建漢帝國,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為黃巾農民起義所瓦解,形成三國的割據局面。 秦漢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強盛時期,加強了與西方國家的往來,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漢代提倡儒學,融合了神仙思想形成讖緯學說。在儒家孝道的影響下,藝術中流行“孝子”題材,還盛行厚葬,造成了墓室藝術的發(fā)達。 這一時期的藝術,大體還未脫離功利藝術的范疇。藝術創(chuàng)作的目的不外是為統(tǒng)治階層歌功頌德,成教化,助人倫,是道德倫理宣傳的工具,是炫示富貴的手段,是現(xiàn)世繁華景象、優(yōu)裕生活的再現(xiàn),是神仙思想的載體。 3.2繪畫 中國秦漢(西漢、東漢)時期繪畫,在戰(zhàn)國藝術的基礎上,隨著政權的日益鞏固,社會經濟的繁榮和發(fā)展,而呈現(xiàn)出新的面貌。戰(zhàn)國時期帶有鮮明地域特征的不同藝術風貌在此融合,形成雄渾博大、昂揚騰躍的時代新風。同時在對外交流中,不斷吸收域外藝術的因素。因此,秦漢繪畫在題材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及技法方面,均較戰(zhàn)國繪畫有了巨大的豐富、提高和拓展,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景象,成為中國繪畫史上的第一個發(fā)展高潮。這一時期的繪畫遺存,已經不是戰(zhàn)國時期占主要地位的青銅器、漆器上的裝飾性繪畫,而是宮殿壁畫、墓室壁畫及畫像石、畫像磚等。
編輯推薦
《高等院校設計藝術基礎教材:中國美術史(第2版)》由湖南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