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生活社會學

出版時間:2001-9  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云杉  頁數(shù):40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我們懷著興奮、不安與期盼的心情,把這套《教育社會學》叢書奉獻給新世紀的讀者。     我們確實很興奮!     我們的興奮不為別的,就為我們自己多少也為中國教育社會學的發(fā)展作出了一點努力。     如同我國許多社會科學學科一樣,我國的教育社會學也經歷了一個艱難曲折的發(fā)展過程。我國的教育社會學起步并不算太晚。早在1922年,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陶孟和先生就出版了我國第一本較為系統(tǒng)地論述教育與社會之關系的著作《社會與教育》;在其后至1949年的27年間,諸多學者或翻譯、或著述、或開課,都為創(chuàng)建教育社會學這門學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但戰(zhàn)火頻仍、國破民亂的社會狀況雖可催發(fā)出一些揭露與吶喊的優(yōu)秀文學作品,也能刺激某些人文學科的發(fā)展,卻難以在總體上為社會學科的發(fā)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因此,這一時期的我國教育社會學既未能像西方教育社會學的初創(chuàng)時期那樣,完成在制度上確立獨立學科地位的全部過程,也未能對教育社會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與我國教育中的諸多社會學問題進行實實在在的研究。至于1949年之后的一段時間,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我國大陸的教育社會學不僅未能得到發(fā)展,甚至連生存權利也被徹底剝奪,教學與研究完全中斷——整整30年呵。要知道,這30年可是西方教育社會學群雄四起、迅速發(fā)展的30年呵!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們便不得不進行教育社會學發(fā)展史上迄今聞所未聞的所謂“學科重建”。由于專業(yè)人員的匱乏、研究經費的短缺以及學術精神的萎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們常常感到這一學科重建工作的舉步維艱……     中國大陸的教育社會學學科重建工作基本上是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的。盡管這一重建工作存有諸多不如人意之處,但我們的研究隊伍、尤其是經過專業(yè)訓練的中青年研究隊伍畢竟在逐漸壯大,我們的研究領域畢竟在逐漸擴展,我們的研究水平也畢竟在逐漸提高。中國大陸的教育社會學終于從初始時的以學科概論性研究為主、分支領域性研究為輔的狀況,逐步轉變?yōu)楹髞淼囊詫W科概論性研究與分支領域性研究并重的局面;直到發(fā)展為現(xiàn)今的以分支領域性研究為主、學科概論性研究為輔的格局。中國大陸的教育社會學學者中終于有一批人能對教育社會學的特定分支領域進行專門的、較為深入的系列化研究,并撰寫出專著。

作者簡介

劉云杉,1968年出生于四川綿陽。1990年畢業(yè)于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獲教育學碩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獲教育學博士學位。1999年夏天赴臺臺灣大學訪學?,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全國教育社會學專業(yè)委員會會員。
研究方向為教育社會學。在教師社會學、課程社會學、課堂教學社會學以及相關的知識社會學、教育學研究方法等論域(領域)有所用心。先后在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8篇,并有數(shù)篇被人大復印資料傳載。在《課堂教學社會學》、《課程社會學》等專著中撰寫有關章節(jié)近7萬字。

書籍目錄

總序 第一章 走入日常生活的教育社會學     第一節(jié) 研究的理論背景     一、實證主義的局限     一、回歸日常生活     第二節(jié) 研究的方法論     一、新教育社會學的探索     二、人種志研究的嘗試     第三節(jié) 研究的途徑     一、研究的緣起     二、研究的過程     三、王體的浮現(xiàn)     四、幾點說明 第二章 制度所搭設的日常生活     第一節(jié) 失諧的“家園”     一、制度化社會的內涵     二、祛魁的世界     三、匿名化的個人     第二節(jié) 失樂的“樂園”     一、受教育者     二、制度化的學習     三、學習化社會     第三節(jié) 失真的“真實”     一、知識的類型     二、語言所筑就的家園     三、迷宮中的人 第三章 民間知識中的日常生活     第一節(jié) 時間觀     一、綿延的時間     二、放達的生命感     三、后象征的文化特征     第二節(jié) 空間觀     一、封閉的空間     二、穩(wěn)定的收獲     第三節(jié) 成效觀     一、愚公與西西弗斯     二、夸父與小猴子     第四節(jié) 人我觀     一、狐貍     二、狼 …… 第四章 制度規(guī)范中的日常生活 第五章 學校中的日常生活 第六章 日常生活中的具形化前臺 第七章 日常生活中的無形化前臺 第八章 日常生活中的后臺 第九章 日常情境中的課堂教學 第十章 學校日常生活中的例外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中的個人 第十二章 讓我成為自己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學校生活社會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6條)

 
 

  •   作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的一個系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在于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的與眾不同。作者從敘事的角度闡釋了教育的現(xiàn)象和問題,這種視角直接觸及到人的心靈,而且使得以往我們所接觸到的枯燥的教育學知識變得生動起來。。。。教育學的研究需要新的方法,也非常需要新的氣息,這本書值得一讀,正在于此。
  •   教育學與社會學的結合,對于從事教育的人需要認真一讀
  •   教育社會學方面的一本好書,質量非常好,值得一讀。
  •   這是作者的博士論文,寫的很有意思。以生動的女性視角和富于古典氣息的文筆,向我們展示社會學角度下的學校生活。值得一看。
  •   自己學了社會學,這本書確實還不錯。
  •   學校生活社會學的重要參考書
  •   很好,很不錯!!用社會學的視角看校園生活,很有新意?。?/li>
  •   對教育見解別樣,思維獨特,讓我們知道,怎樣才算真正的教育,如何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人才!
  •   學校是我們生活學習的地方,以前我把一切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可是,本書的作者確實是一名比較專業(yè)的教育者,從這本書中可以看出,理所當然的背后卻是一門我們沒有深究的學問.本來這本書就是老師推薦的,讀了覺得很不錯.
  •   還沒有細讀,看了一點,挺好
  •   書籍質量不錯,文字清晰,紙張也好。
  •   作者的博士論文,還是下了一番功夫,很有啟發(fā)性
  •   想不到教學理論的書可以這樣來閱讀,讀起來不累。
  •   不懂啊
  •   還沒開始看,但是拿到手之后,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其中的理論東西太多,不是我喜歡的以實例為主的那類圖書,希望理論能與眾不同。
  •   細化到了學校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細致,實例較多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