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1 出版社:上海外教 作者:梁傳寶,高寧 頁數:519 字數:425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概述部分簡明扼要地闡述翻譯的基本原理、介紹日漢翻譯的歷史和語境在翻譯中的重要性。第一和第二單元分別介紹詞語和句子的翻譯方法,通過分析日譯漢的實例來展示運用翻譯方法的實際情形。由于這兩個單元是日漢翻譯教學的基礎,所以講解相對比其他單元詳細一些。第三單元對不大容易把握的幾種日語常用表達形式進行歸納,并對翻譯方法進行探討。第四和第五單元主要探討各種文體的翻譯,由于翻譯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以課文除對各類文體翻譯的要點作簡要提示外,主要列舉實例,以實例來說明問題。第五單元文學文體翻譯部分,列舉了難易程度不同的實例,使用時可有所選擇。另外,為了便于教學,分析對比類的練習和部分改錯練習等沒有附參考譯文。
書籍目錄
概述
第一單元 詞語的翻譯
第二單元 句子的翻譯
第三單元 常用表達形式的翻譯
第四單元 實用文體的翻譯
第五單元 文學文體的翻譯
練習參考答案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環(huán)節(jié)和第二環(huán)節(jié)雖有先后之分,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是相互交錯的。在完成初步譯稿進行校對時,兩個環(huán)節(jié)就更難截然分開了。翻譯的條件翻譯的條件亦即譯者應具備的條件。翻譯的條件根據翻譯的程序,也分為兩個方面。首先是解析原文方面的條件:要求譯者具有扎實的原作語言功底,具有與原文內容有關的知識,熟悉原文內容的背景;翻譯文學作品,則還需具有能把握作品情感、意境的文學素養(yǎng)。如果缺乏有關知識,對原文內容的背景不熟悉,在動手翻譯之前,應充分做好諸如查閱有關資料的前期準備工作。其次是組織譯文方面的條件:要求譯者具有扎實的譯文語言功底,能得心應手地準確地組織起復現原文全部信息的譯文。另外,還有兩個條件也是很重要的。一是對原文作者和譯文讀者高度負責的精神,對原作的理解不能似懂非懂,對譯文的表達不能似是而非。二是掌握一定數量的各類工具書和參考書,再出色的譯者也不可能無所不知,應勤翻辭典多查資料,成功的譯作往往得力于有效地使用工具書。
后記
1992年11月底,我的恩師周明先生術后不久便為了撰寫回憶錄來到天津,馬不停蹄走訪完幾位歷史老人后,又風塵仆仆趕往北京。在南開園,僅住了一宿。是夜,先生問起我的工作,后來又說及上海外國語大學準備修訂他主編的《日漢翻譯教程》一事。當我告訴先生已給梁傳寶先生寄去樣稿,并通過審查,應邀參加編著時,先生十分高興,特別囑咐我要放開手干,不要有什么顧慮。1993年元旦后,我去上外大,與梁傳寶先生、吳緒筑先生討論修訂方案。至今印象最深的是大家對翻譯的認識極其相近,都認為“翻譯教程的研究對象是相對獨立、相對完整的一篇或一段文章,而不是個別零碎的詞句”,并特別強調語境在翻譯學中的意義。至于具體的編著方針,大概可以用十六個字來概括,即“重點突出、要點不忘、疏而不漏、引而不發(fā)”。其中最難把握的便是“引而不發(fā)”四個字。關鍵是“引”到什么程度為好。大家認為不同的單元、不同的章節(jié),“引”的程度雖然有所不同,但總體來說,應該堅持簡潔為本的原則,盡量把“發(fā)”讓給任課教師,搞活課堂教學?;亟蚝?,我便按照這個方針動筆編著第一、第二單元。10月里初稿完成。不久,便開始按照梁先生、吳先生的意見著手修改。梁先生當時身任上外大日語系主任,十分繁忙,他所承擔的部分一時無法按既定時間表完成。1995年我在德國期間,還同梁先生通信數封,商討教程的編著、出版事宜。
編輯推薦
《新編日漢翻譯教程》是由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