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轉(zhuǎn)折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山西經(jīng)濟出版社  作者:天佑  頁數(shù):273  字數(shù):170000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明何以亡,清何以興,其道其理,若顯若隱。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次遠征 一、遼軍多名將,李家一棵松 二、千里奔襲,威震朝鮮 三、一個民族的剽悍崛起 四、二次出山,養(yǎng)虎為患第二章 一個神話的破滅  一、七大恨告天  二、撫順之戰(zhàn)  三、山雨欲來風滿樓  四、薩爾滸大戰(zhàn)第三章 傳首九邊 一、明宮三案與閹黨專政 二、“熊蠻子”的定遼大計 三、遼沈淪陷 四、悲劇才剛剛開始第四章 一場意外的勝利  一、重整遼東危局  二、攘外必先安內(nèi)  三、孤城一片,臣心似海  四、努爾哈赤之死第五章 皇太極挨了當頭一棒 一、后金的兩只拳頭 二、再次敗給了袁崇煥 三、皇太極新政 四、成功突破了封鎖線第六章 一次大膽的炒冷飯 一、崇禎皇帝的中興夢 二、皇太極的一著妙手 三、紫禁城聽到了炮聲 四、從袁崇煥之死看崇禎皇帝第七章 大凌河,一次決戰(zhàn)前的演習(xí) 一、大凌河城 二、這一次,皇太極學(xué)乖了 三、祖大壽的抉擇 四、建立大清第八章 仙境中傳來了炮聲 一、寧遠城的大炮  二、毛文龍之死  三、師夷長技  四、精銳倒戈第九章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搏 一、陜北一把火 二、洪瘋子的鍘刀 三、兩個賭徒的孤注一擲 四、祖大壽降了,洪承疇也降了第十章 1644,歷史由此轉(zhuǎn)彎 一、煤山一聲嘆 二、沖冠一怒為紅顏 三、關(guān)寧鐵騎,誰與爭鋒 四、李白成到底敗給了誰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次遠征  萬歷二十年(1592年)初夏的某個清晨,天才蒙蒙亮,北京城里便響起了一串急促的馬蹄聲。老百姓們驚訝地抬起頭,看著馬背上風塵仆仆的軍士,不禁想到:莫非邊關(guān)又出事了?自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來,明朝的皇帝們便擔起了“天子守邊”的重任,二百年來北京城也多次充當了戰(zhàn)爭的第一線,盡管每一次都能化險為夷,可城中的人們還是對戰(zhàn)爭格外的敏感,只是不知道這一回又是“九邊”中的哪個軍鎮(zhèn)遭了侵擾。  隨著軍報的到來,兵部、工部、戶部,這些與打仗相關(guān)的國家機構(gòu)很快被動員起來,各部堂官們不敢耽擱,很快把消息報給了內(nèi)閣,內(nèi)閣也不敢滯留,立刻把戰(zhàn)爭的消息呈報給了皇帝?!  百量芷廴颂酰 眲偟蕉⒅甑娜f歷皇帝拍案而起,讓他感到憤怒的不是蒙古,不是西南,而是在他爺爺嘉靖年間騷擾中國幾十年、現(xiàn)在又死灰復(fù)燃的日本,那個叫豐臣秀吉的該死的倭首!  與軍報一起送來的還有朝鮮求救國書,這一次倭寇的目標不是大明朝的東南沿海,而是位于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朝鮮,那個幾百年來處處學(xué)習(xí)中國、恭敬順從的李氏朝鮮。但是與侵擾中國時的小股騷擾不同,這一次倭寇出動了十萬以上的大軍,幾乎是以傾國之力進犯朝鮮,其心更大,其勢更強!  皇帝震怒,這一仗勢在必行——閣員大臣們在心里想。可日本打的是朝鮮,即使出兵,這一仗怎么打,幾時打,派多少軍隊參戰(zhàn),用什么樣的戰(zhàn)術(shù),從何處調(diào)兵,動用多少糧草軍械,派誰為統(tǒng)帥,打到什么程度,希望打出一個什么樣的結(jié)果來,是把倭寇趕回大海,還是適可而止以戰(zhàn)求和,如何答復(fù)朝鮮……這些問題皇帝不會去想,全都要大臣們?nèi)ド逃懼\劃,所以皇帝一怒,真正著急的卻是閣員大臣們?!  熬团衫钊缢扇グ?!”幾天后,萬歷皇帝終于給了大臣們一顆定心丸,這短短一句話,里面實在是包含了太多的含義:對這些在官場上混跡了幾十年的大臣們來說,皇帝的一句話,就足以讓他們制訂出一整套作戰(zhàn)方略來;對朝鮮的使臣而言,“李如松”三個字,便是大明皇帝最大的信義、最大的承諾……  一、遼軍多名將,李家一棵松  李如松何許人也,為什么他會得到萬歷皇帝的欽點,為什么朝鮮使臣也對他如雷貫耳?在講李如松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當時明朝和遼東的情況。  嘉靖皇帝死后,長子裕王朱載厘順利繼位,是為隆慶皇帝。隆慶皇帝寬仁敦厚,他沒有嘉靖那樣聰明的天資,甚至有些懈怠,但正是由于他的“懶惰”,才使得嘉靖給他留下的徐階、高拱、張居正等人能夠一任接著一任地將朝局和政務(wù)維持得井然有序,也使得跨越兩個皇帝、歷時近二十年的“隆萬改革”能夠順利地過渡和延續(xù)。張居正改革給明朝帶來了中興的氣象,然而這番中興氣象隨著他的死而逐漸散去,不過改革留下的家底還在,明朝的國力也不算弱,三十歲的萬歷皇帝對政務(wù)還有興趣,國家的官僚機構(gòu)也還在較為正常地運轉(zhuǎn),所以對于日本侵略朝鮮,當時的大明朝廷還能及時作出反應(yīng)并且能夠承擔戰(zhàn)爭所帶來的龐大負擔?! ∠胍獞?yīng)付一場戰(zhàn)爭,光有朝廷遠遠不夠,關(guān)鍵是要有一支拿得出手的勁旅,在冷兵器(明軍多火器,但還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熱兵器)時代,更需要有一位杰出的大將來指揮戰(zhàn)爭,這兩個條件,明朝恰好也具備了,不能不說是豐臣秀吉的不幸?! 〖尉赋量艿牟粩嗲謹_使得明朝在幾十年的戰(zhàn)爭中出現(xiàn)了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等一批能征善戰(zhàn)的名將,尤其是戚繼光,他以募兵和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的方式練出來的浙軍(又稱戚家軍)是當時訓(xùn)練水平最高、戰(zhàn)術(shù)能力最強的勁旅。倭寇之患基本消除后,戚繼光所部奉命北調(diào),與另一位名將譚綸一起主持大修長城,訓(xùn)練邊軍,使得整個北部邊防為之一振。隆慶朝時,明朝在遼東又出現(xiàn)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將李成梁?! ∶麑⒗畛闪骸 ±畛闪海?526~1615年),字汝契,與戚繼光和譚綸不同的是,李成梁是土生土長的鐵嶺人,據(jù)《明史》記載,李成梁的祖父李英是朝鮮人,后歸附明朝,任職鐵嶺衛(wèi)指揮僉事。明朝實行武官世襲制,然而到了李成梁這一代,由于家道中落,李成梁連去北京承襲官職的錢都沒有,到了中年還只是個相當于秀才級別的“諸生”。李成梁的命運在他四十歲那年發(fā)生改變——嘉靖四十五年(1566),遼東巡撫御史見李成梁才華出眾,便資助他進京承襲職位。李成梁沒有放過這個機會,擔任軍職后任險山參將,屢建戰(zhàn)功,于隆慶元年(1567年)進副總兵官,協(xié)守遼陽。隆慶四年(1570)升任遼東總兵,駐守廣寧,開始了他近乎傳奇的后半生?! 穆c到萬歷前期,明朝在北部和遼東的邊事都取得了很大成績。北部的安定主要得益于俺答封貢和戚繼光鎮(zhèn)薊,數(shù)十年里幾乎沒有大的戰(zhàn)事發(fā)生,而遼東則是戰(zhàn)事不斷,蒙古韃靼察哈爾部多次進犯遼東,但明朝仍在遼東取得了一系列軍事勝利,其中起到最關(guān)鍵作用的便是遼東總兵李成梁。  李成梁到任后,堅決貫徹張居正“飭武備、信賞罰、選兵將”的政策,大力整頓軍務(wù),募集壯士練兵,在抗擊蒙古、女真各部侵擾的戰(zhàn)斗中屢建奇功,張居正“將軍超距稱雄略,制勝從來在廟謨”的詩句寫的便是李成梁。萬歷初期,李成梁率軍攻滅建州女真首領(lǐng)王呆(努爾哈赤的外公)、子阿臺部,數(shù)次大敗察哈爾部酋長土蠻、泰寧部酋長速把亥;還用計斬殺海西葉赫部首領(lǐng)清佳、楊吉,并收其子侄為防御建州部新興領(lǐng)袖努爾哈赤的牽制力量。在明末將吏貪懦、邊備廢弛的情況下,李成梁在出鎮(zhèn)遼東的三十年間,先后獲得十次大捷,被稱為“邊帥武功之盛,兩百年來所未有?!薄 ±畛闪呵昂髢纱稳芜|東總兵,第一次是二十二年,第二次是八年,前后共計三十年。但是隨著功績和名望的增長,李成梁在鎮(zhèn)遼期間因功而驕、奢侈無度,肆意侵吞國家軍貲、馬價、鹽課、市賞,還拿私吞的錢財珍寶賄賂朝中太監(jiān)和大臣作為后臺,甚至妄殺平民虛報戰(zhàn)功,終于在萬歷十九年(1591)十一月(也就是在日本入侵朝鮮前不久)被言官彈劾,就此罷官。  我們想,如果李成梁沒有被罷官,那么以他的戰(zhàn)功和資歷,這次援朝之戰(zhàn)的主帥幾乎非他莫屬,也可能是應(yīng)了“盛極而衰”的老話,靠遼東立下無數(shù)戰(zhàn)功的李成梁卻沒有機會前去離遼東最近的朝鮮指揮作戰(zhàn),這可能也是這位老將一生中最大的遺憾吧。  根據(jù)《明史?李成梁傳》記載,在首次鎮(zhèn)遼的二十二年中,李成梁所立戰(zhàn)功主要有:  隆慶五年(1571),李成梁大敗土蠻于卓山,并乘勝直搗土蠻部老巢,斬部長二人,斬首五百八十余級?! ∪f歷二年(1574),李成梁率軍攻破建州女真王呆,先后斬首一千一百余級,毀其營壘而還。  萬歷三年(1575),敗土蠻于長勇堡;其冬,敗土蠻各部聯(lián)軍二萬余騎于平虜堡,斬首千余?! ∪f歷六年(1578)正月,破土蠻速把亥部,出塞二百里,搗破土蠻劈山大營,獲首級四百三十級?! ∪f歷六年(1578)十二月,李成梁率軍奔襲圜山,破土蠻速把亥聯(lián)軍,斬首八百四十,獲馬千二百匹?! ∪f歷七年(1579)十月,土蠻速把亥率四萬騎再次犯邊,被戚繼光率軍擊退;李成梁出塞二百余里,于紅土城外大敗土蠻,斬首四百七十級。  萬歷八年(1580)三月,土蠻一千余騎入境擄掠,被李成梁率部擊敗,被斬七百五十余級?! ∪f歷九年(1581)正月,土蠻聯(lián)軍十萬進攻廣寧,李成梁率輕騎從大寧堡出塞四百余里,大破土蠻騎兵?! ∪f歷十年(1582)三月,土蠻速把亥犯義州,李成梁率軍設(shè)伏鎮(zhèn)夷堡,擊殺為害遼東二十年的土蠻首領(lǐng)速把亥。  萬歷十一年(1583)初,李成梁出塞,敗建州女真阿臺(王呆之子)于曹子谷,斬首千余,獲馬五百,后攻破古勒塞,射死阿臺,梟首二千三百,消滅了建州女真王呆部。  萬歷十三年(1583)二月,李成梁率軍在沈陽城外大敗由速把亥之子把兔兒率領(lǐng)的數(shù)萬土蠻聯(lián)軍,斬首八百余?! ∪f歷十四年(1586),李成梁率軍與三萬土蠻聯(lián)軍在可可毋林展開激戰(zhàn),斬首九百余?! ∪f歷十六年(1586)五月,李成梁率師攻打海西女真卜寨部,斬首五百余級,卜寨請降。  一系列的戰(zhàn)斗不僅讓李成梁成為遼東乃至明朝赫赫有名的大將,也給了隨他一同作戰(zhàn)的李家兄弟子侄立功升官的機會:李成梁的弟弟李成材官至都督指揮同知,李成檳官至清河副總兵,李成用官至指揮僉事;他的兒子李如松官至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李如柏官至將軍右軍都督府右都督,李如楨官至遼東總兵官都督同知,李如樟官至東西延綏總兵官,李如梅官至湖廣延綏總兵官;他的侄李如楠官至開原參將,李如桂官至沈陽參將,李如梧官至清河參將,李如橘官至指揮僉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公元1619年,即萬歷四十七年,薩爾滸等處的戰(zhàn)役,結(jié)束了明帝國在遼東的軍事優(yōu)勢。滿民族因之抬頭,其后成為明王朝的勁敵。這一戰(zhàn)役,就其激烈程度,以及其決定性的作用而言,應(yīng)該在中國軍事史上占有顯著地位。  ——黃仁宇  明朝何以亡?清朝何以興?其道其理,亦顯亦隱。一個人、一個群體、一支軍隊、一個民族,其興衰、其成敗,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卻都可以從中找到我們自己需要的結(jié)論和答案、經(jīng)驗和教訓(xùn)、思考和啟迪、聰明和智慧?!    惓缒辍 〈竺魍醭療o可奈何地走向滅亡,而且亡在一個頗想有作為的皇帝手上。不僅明朝的遺老遺少,甚至清朝的順治皇帝,都扼腕嘆息。其悲劇性就在于,并非亡國之君的朱由檢演繹了一幕亡國的悲劇?!  畼渲?/pre>

編輯推薦

  看來,1619年遼東戰(zhàn)役在一周內(nèi),以奇怪的方式?jīng)Q定了以后幾代中國人的命運,但實際上,這已醞釀了多年;可以說,它是明王朝的官僚制度及其日常運轉(zhuǎn)所招致的不可避免的結(jié)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歷史的轉(zhuǎn)折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