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女兒教進世界名校

出版時間:2012-4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梁旅珠  頁數(shù):224  
Tag標簽:無  

前言

女兒來自斯坦福的一封信    2011年5月底,在女兒于珺赴美讀書將滿一年之際,我寫了一封短信給她,問她這一年的大學新鮮人生活,跟期待中一樣嗎?可有什么感想?    平常的于珺惜字如金,不論是應答或寫信都很簡短,但我這次的問題似乎是直接問到她心坎里了,意外收到洋洋灑灑的一大篇回復?;蛟S正好在期末考前,可以看出她前半段雖然很努力地用中文回信,后面一半還是匆促地用英文打完。我從中摘錄如下:    唯一跟期待一樣的,就是知道會很精彩?;蛟S應該說,“知道會很精彩”是我唯一的期待,因為所有其他的細節(jié),在沒有來之前都太難想象。    學校的照顧、自我的期許和同學的互相勉勵,讓每天生活都滿滿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一種成長、一種享受。走在比度假村還美的校園里,無比幸福!由于住在SLE宿舍,在餐桌上、房間、交誼廳,甚至廁所內,無論是關于未來,關于盧梭、弗洛伊德、馬克思及《古蘭經(jīng)》,哪里都能參與或聽到很有深度的談話。    能夠跟世界各地來的精英住在一起,隨時隨地體驗文化沖擊,是一種享受。    能夠跟一群很有理想的朋友一起學習成長,是一種享受。    知道學校里有很多身為世界權威的教授,只要我發(fā)一封電子郵件求見,就會立刻抽空指導我,是一種享受。    能夠在來到斯坦福的第一個學期,就跟喬治·克魯尼講到話握到手,還合影留念,是一種驚喜。    學校提供的學習機會多到讓學生覺得,不論怎么選擇都有所損失,是一種奢侈。    多睡一個小時,都會覺得可能錯過了學校生活的精彩,或浪費了什么,是一種幸福。(雖然我知道你一定會說,睡眠不足實在不是一種好現(xiàn)象?。?   Most important of all,you can find home in each other,among your dorm/club friends,students at Stanford,and the community as a whole.  So there is an event called“Spotlight On”in our dorm.People rake turns,two per week,to tell their life stories in the lounge and other students can ask questions.I remember 1 was asked.“What’S your best memory at Stanford?”I said,“There are no best memories here at Stanford,because every moment is a bestmemory!”(翻譯如下)    最重要的是,小至室友、社團同學,大至整個學校都給人歸屬感,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獨一無二的家。    宿舍里每周都會舉辦一個名叫“Spotlight On”(聚焦人物)的活動,每次兩個人,到交誼廳和宿舍與同學分享個人的成長故事,并接受大家“身家調查”及“嚴格拷問”。還記得輪到我時,有人問我:“你在斯坦福,到目前為止最美好的回憶是什么?”我說:“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太珍貴美好,以至于我在斯坦福找不出所謂最美好的回憶!”    于珺信中提到的SLE(Structured Liberal Education),是斯坦福大學專為大一新鮮人安排的組合性人文科學課程,將大學四年必修,包括文學、哲學和藝術等所有人文課程集中整合,并提供寫作能力的加強訓練。學生要經(jīng)過申請審核,才有機會進入這個名額相當少的program,每周有固定的討論會與活動。入選的學生必須住在指定的宿舍內,同住的還有專屬的教授和助教學姐,讓課程與生活更緊密結合。比起分散個別選修的人文課程,SLE提供了整合的授課內容,更多更深入的討論和練習機會,也代表了學校非常重視的一種觀點,那就是不論主修哪個學術領域的大學生,都應該要先具備相當?shù)娜宋乃仞B(yǎng)。    于珺一直在中文學習系統(tǒng)中成長,初到美國就選擇參與這樣的課程,挑戰(zhàn)性很高。不過她爸爸和我還是鼓勵她爭取這個難得的機會,因為我們希望她了解,進了大學之后,尤其是在如此自由多元又無限寬廣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成績與分數(shù)不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課堂之外,從人、從事、從環(huán)境,都可以是最好的學習。    一年以來,關于繁忙的課業(yè)和社團活動,我沒聽她抱怨過半旬,或嘁過一聲累。對身邊來自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同儕,她沒有透露過一絲忌妒或嫌怨,我聽到的總是對同學優(yōu)異表現(xiàn)的贊嘆和朋友間的生活趣事。能夠養(yǎng)出這樣一個樂在學習又懂得欣賞別人的孩子,而不是一個一心只想踩過別人的競爭機器,我對上蒼的厚愛心存感謝。對我來說,她將來能成就什么樣的表現(xiàn)一點也不重要,因為我對她的人生期待只有平安健康、生活快樂與心靈富足……而這些,我相信她已經(jīng)有能力去追求與達成。    2009年12月,于珺還在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后簡稱北一女)讀高三時,就比一般正常申請程序提早申請上了斯坦福大學,因而上了報紙。4月初,她更因為申請上前七志愿美國大學的百分百命中率(斯坦福、哈佛、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賓州大學)而受到媒體青睞。雖然我不是教育專家,但似乎很多人對我教育孩子的方式感興趣,有許多家出版社因而找上門來,連親友們都鼓勵我出書和大家分享我的經(jīng)驗。    或許因為兒女課業(yè)行為表現(xiàn)向來不錯,朋友們觀察我這媽媽好像當?shù)煤茌p松,即使三天兩頭出國,小孩都自動自發(fā)不用管,早在兩個孩子上初中以后,就開始有出版社找我出親子教育書。當時我總是玩笑回說:“我不夠資格吧?女兒還沒上北一女呢!”四年前女兒考上北一女,我只好換個推托借口對出版社說:“不好吧,我的孩子還沒上臺大、哈佛啦!”    其實,對出書猶豫的真正原因,是我覺得關于教養(yǎng),本來就是很個人的事。不同的環(huán)境,各異的條件,獨一無二的孩子……我行得通的方法,別人不見得適用。我不是教育專家,不希望善意的經(jīng)驗分享最后被誤會為自以為是、大言不慚,更不希望單純的家庭生活因此公開。    帶孩子,每個人都是從沒有經(jīng)驗的第一次開始。即使生第二個、第三個,之前的教養(yǎng)經(jīng)驗也不見得合適,所以整個教養(yǎng)過程對做父母的來說,其實是一個不斷學習與應用、觀察與修正的過程?;仡^來看,旁人或許以為我很有計劃地從小培養(yǎng),但其實并非事事都在算計之中。我深深了解做父母的對孩子未知的未來總是有很多的擔憂與焦慮。    不論站在人生的哪個時間點,往前看,我們都有種種的期待與不安;回顧時,也總有很多的欣慰或反省。即使去年姐姐申請出好成績,今年陪著弟弟走同樣的一段過程,不一樣的孩子,不同的時空環(huán)境,還是會有許多差別。終于,我說服自己回顧并寫下近二十年的人生故事,因為我相信自己經(jīng)驗的分享,并不是展示給讀者一個用來復制的模式,而是提供一個參考樣本,協(xié)助大家思索,并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于珺的好表現(xiàn)得到了大家的關注,但實際上我們倆都知道,比起真正天資聰穎的孩子,她其實非常平凡、普通,只不過她的運氣比較好,不足為外人道的小小努力,就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回報。雖然,許多人有興趣的重點,在于想了解如何讓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如何栽培出類拔萃的精英,但我更急切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孩子生活教育與觀念養(yǎng)成上的付出與用心,以及滿滿的收獲。    天才和第一名的人生真的值得羨慕嗎?一個天賦異稟的人不一定能成為人生的智者。比起一個生活在別人的掌聲與期待中,不凡卻寂寞的佼佼者,我寧愿我的孩子有正常的成熟期,讓生活交織著滿溢的友情,以及從努力付出所得到的富足與回饋;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平凡踏實地從學習中得到智慧,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幸??鞓?。

內容概要

  很多父母望子成龍,但又希望能培養(yǎng)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如方法不當,不僅孩子一事無成,還毀滅了和諧的親子關系。作者梁旅珠培養(yǎng)的女兒被世界7所名校爭相錄取,一時,梁旅珠被臺灣各大媒體報道,大家都好奇怎樣才能教出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梁旅珠在這本書中,首度完整披露她的教養(yǎng)觀。從女兒出生起,除了愛與安全感,她最嚴苛要求的是生活教育,而且完全沒有妥協(xié)空間。
  生活教育包括人格教養(yǎng)、價值觀。對梁旅珠而言,生活教育就像一塊沃土,當你將沃土整理好,無論你播灑什么種子,都會美麗綻放,結出豐盈果實。
  
于是,女兒讀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她讓女兒借著練習毛筆字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小學三年級時,她教女兒做計劃表及畫重點;小學四年級,女兒記筆記;小學五年級,女兒做復習表、訂目標……這些,完全事半功倍。至今,樂在學習的女兒,更是交出一張最令人激賞的成績單。梁旅珠除了“從小開始”、“先緊后松”、“想在前面”的教養(yǎng)哲學,她最想提醒父母,教養(yǎng)無法速成,沒有秘方,時間、耐心以及堅持,是最必要的付出。

作者簡介

  北一女、臺大外文系畢業(yè),留學美國賓州大學,曾主持臺灣第一個自制旅游節(jié)目《世界真奇妙》,獲得新聞局金鐘獎。從小功課優(yōu)異、表現(xiàn)不凡的她,在教養(yǎng)孩子上,也令人驚艷,不但女兒是哈佛、斯坦福等七大名校爭相優(yōu)先錄取的對象,兒子也于2011年進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目前擔任明曜親子館負責人、呈熙文教基金會執(zhí)行長,曾出版《浮世的繪:我和我的那些日本朋友們》、《日本夢幻名宿:溫泉、美食、建筑的美好旅行》、《Kuli好狗命-A
Queen's Dog》。

書籍目錄

把我最珍貴的資產(chǎn)──時間,給孩子
 第一節(jié) 我為什么自己帶孩子
 第二節(jié) 我的零歲教養(yǎng)
 第三節(jié) 父母的教育分工
 第四節(jié) 不容妥協(xié)的教育堅持
 第五節(jié) 寫字,讓孩子養(yǎng)成好的學習態(tài)度
 第六節(jié) 《阿信》,我的最后一出連續(xù)劇
 第七節(jié) 發(fā)現(xiàn)孩子的天生氣質
 第八節(jié) 親子過招──提出孩子愿意接受的建議
第二章 小學一年級,就讓孩子養(yǎng)成專注、堅持的讀書習慣
 第一節(jié) 孩子愈小,陪讀時間愈多
 第二節(jié) 小學一年級,就把習慣養(yǎng)好
 第三節(jié) 怎樣才能把書念好──從生活教育做起
 第四節(jié) 怎樣才能把書念好──專注
 第五節(jié) 怎樣才能把書念好──堅持
 第六節(jié) 樂在學習
 第七節(jié) 女兒從來不上補習班
 第八節(jié) 計算機與網(wǎng)絡
 第九節(jié) 才藝課
 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我自己
 超完美體罰
 贊美與
培養(yǎng)女兒的幽默感
梳頭發(fā)的親密時光
培養(yǎng)孩子獨立,從小事起
培養(yǎng)孩子獨立,安全第一
教養(yǎng)比才能更重要
溺愛會成害
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提早讓孩子學會別人永遠拿不走的能力
鼓勵孩子走一條最辛苦的路
美國的夏令營收獲
以身作則的價值觀
教養(yǎng),預防勝于治療
媽媽的媽媽的味道
老師難為
教養(yǎng),必須投入時間與專注
旅行,創(chuàng)造你和孩子的回憶
教養(yǎng)意見不同時,如何與長輩溝通
第十節(jié) 學會放手
附 錄 美國七大頂尖名校錄取通知書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章小學一年級,就讓孩子養(yǎng)成專注、堅持的讀書習慣第一節(jié)   孩子愈小,陪讀時間愈多孩子剛入小學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建立讀書習慣和觀念的黃金期。兩年不論是寫功課,還是考試,我都帶著他們一起走過所有的細節(jié),一起檢討,一起研究改進的方法,然后鼓勵他們繼續(xù)追求更好的表現(xiàn)。借由這樣的過程,我讓孩子明白,在媽媽心目中,怎樣才叫全力以赴,習慣以后,就會成為他們自我要求的標準。一位朋友談到剛上中學三年級的女兒,頗為憂慮。她說:“怎么辦?我看女兒整晚晃來晃去,念書態(tài)度懶懶散散,花好多時間上網(wǎng)聊天、看電影,常常拖到三更半夜才睡。叫她用功一點、時間的利用更有效率些,她竟回我說,她覺得自己已經(jīng)夠用功了!我們母女對‘用功’的定義,標準怎么會差那么多?”現(xiàn)在的孩子缺乏目標我們這一代的家長,只要回想起當年聯(lián)考前沖刺是怎么拼的,多數(shù)人都有二十世紀版的懸梁刺股故事想拿出來激勵兒心,很不幸的是,孩子們對父母古早的勵志故事通常沒什么興趣。我們所謂的“好好用功”,真的是從早到晚全神貫注、分秒必爭,但一對照現(xiàn)在許多孩子邊念書邊上網(wǎng)的散漫情況,毫無自我鞭策的動力,心里難免嘀咕。類似的親子溝通困擾,多數(shù)家庭都會有,就好像叫孩子整理雜亂不堪的房間,孩子卻頂一句“我覺得很干凈啊”回來……在不同的層面交流,當然不會有交集?,F(xiàn)代家庭孩子生得少,不管家境優(yōu)不優(yōu)渥,通常都能得到父母的全心關注,盡力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各類資源送到眼前,所以現(xiàn)在的孩子普遍欠缺真心想要追求的目標和努力的動力。尤其到了青少年期,生活習慣已然養(yǎng)成,各種觀念也逐漸成形,如果父母到這個時候,才發(fā)現(xiàn)“各自表述”難以忍受,想要同步觀念,為時已晚矣。這也就是我在孩子小學一、二年級時,花兩年時間陪讀、盯功課的原因。剛入小學,是建立學習觀念的黃金期孩子剛入學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建立讀書習慣和觀念的黃金期。那兩年不論是寫功課,還是考試,我都帶著他們一起走過所有的細節(jié),一起檢討,一起研究改進的方法,然后鼓勵他們繼續(xù)追求更好的表現(xiàn)。借由這樣的過程,我讓孩子明白,在媽媽心目中,怎樣才叫全力以赴,習慣以后,就會成為他們自我要求的標準。我曾聽到一些事業(yè)有成,但學歷不盡理想,或小時候不大認真念書的人說:“念書有什么用?成績一點也不重要,看我不是好好的。”我不贊成這種說法。入社會以后是完全不同性質的競賽,有更復雜的游戲規(guī)則;人生的成就本來就還需要靠機遇與離開學校后的持續(xù)努力,成績、學歷的確與未來的成就表現(xiàn)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但我認為,就培養(yǎng)正向人生態(tài)度的目標來看,父母親還是應該鼓勵孩子努力追求成績表現(xiàn)。一個人的一生有將近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念書,在這么長的一段時間里,成績是生活中經(jīng)常要面對的學習成果檢驗報告,可以是大多數(shù)成就感的來源,我們當然要盡力避免它成為挫折的淵藪。孩子上初中以后,我常常跟他們分享一種觀念:人的一輩子,念書是少數(shù)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事,不需要靠別人,運氣的成分也很低。人生大多數(shù)的事,包括人際關系、職場、婚姻等等,我們都會受限于環(huán)境條件,更受制于許多其他的人,這些因素都是我們無法操控的。因此,在念書的過程中,你完全可以驗證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得到成就感,為什么不把握機會好好努力呢!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最佳表現(xiàn)”當然,追求成績表現(xiàn)絕不是一味地要孩子當?shù)谝幻?,更不該只重視分?shù)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我們自己也要認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我鼓勵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現(xiàn)”?!案约焊傎悺钡挠^念必須從小灌輸,讓孩子了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數(shù)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點,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應有的表現(xiàn)就是最棒的。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念書當作借口,但努力過后發(fā)現(xiàn)不善于讀書,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我希望這能延續(xù)為他們未來的做事態(tài)度,因為沒有一個成年人可以永遠只選自己愛做的事情做。從課業(yè)中,學習處理問題與困難那該怎樣找出自己最佳表現(xiàn)的標準呢?求學的過程本來就會被劃分為很多階段,最粗略的分法當然是小學、初中、高中……每一個階段的開始,都是一次必須重新設定的時間點。小學一年級是第一次,就像搬新家到新環(huán)境,我非常謹慎地牽著孩子的手走一趟認識路線,找出基準點,然后以這個基準來自我要求。不是拿成績來檢測我們的孩子需要多做幾本測驗卷,還是去哪里補習,而是拿成績來觀察小孩的做事態(tài)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數(shù)學老是不及格,我們要分辨究竟是不夠努力,還是努力之后依然沒有起色,有沒有找出補救的方法等等。把它當成一個失敗的經(jīng)驗,一種不易克服的困難,然后想辦法去處理,這就是訓練。我比較擔心孩子的不是他們成績好不好,而是有沒有養(yǎng)成自我要求的態(tài)度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業(yè),除了努力,也需放下得失心于珺學齡前的表現(xiàn)并不突出,因為她很安靜,不愛講話,沒有一位幼兒園老師跟我說過她是資優(yōu)或outstanding的小孩。弟弟就很不一樣,因為反應快又活潑,常常給人很聰明的感覺。其實聰不聰明,每個孩子的長處和表現(xiàn)方式不一樣。有些小孩思路清晰,若再加上口齒伶俐,看起來就很聰明;有些小孩很會觀察思考,但不一定善于表達。兩個孩子和我的運氣都很好,小學階段的第一次考驗,就有不錯的結果,孩子很容易建立起自信心。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于珺只在一年級拿過一次段考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她總是班上的第一名。上中學的第一次考試,則讓她體會到拿第一不再那么容易,不過她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所以不會有自我認知錯誤造成的情緒問題。我自己念北一女,臺大外文系(當年乙組的第一志愿),以前在一個又一個的階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階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經(jīng)驗,所以一再提醒她,對自己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數(shù),只要肯下堅持的讀書習慣功夫持續(xù)努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真實世界是會發(fā)生的。成績不好,我們做父母的難免失落,但要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父母的態(tài)度造成孩子的壓力。兒女上初中和高中的第一次段考,我已不再過問他們應付課業(yè)的方式,全部交給他們自己執(zhí)行,不過我卻要提醒他們好好拼,看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因為這牽涉到未來三年對自己的認知和計劃的安排。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若不在頂尖,只是證明自己不是少數(shù)的天才,而是像多數(shù)人一樣的“正常人”,不用怨嘆,也不必自暴自棄。持續(xù)好的學習態(tài)度,修正標準和應對方式就好了,因為確實學到自己下個階段的學業(yè)或將來入社會所需要的知識和能力,才是受教育的真正目的。

編輯推薦

《我把女兒教進世界名?!肪庉嬐扑]:風靡臺灣的臺灣版《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女兒被哈佛、耶魯、斯坦福、麻省理工、普林斯頓、哥倫比亞、賓州大學7大名校爭相錄取!創(chuàng)造華人常春藤錄取記錄!打破臺灣地區(qū)北一女百年創(chuàng)校紀錄,刷新臺灣教養(yǎng)史上的紀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我把女兒教進世界名校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70條)

 
 

  •   有一句俗語說:生孩子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的確,生孩子很容易,生下來以后的養(yǎng)育才是父母面臨的最大課題!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無法回頭重來。很多父母望子成龍,但又希望能培養(yǎng)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如方法不當,不僅孩子一事無成,還毀滅了和諧的親子關系。當你的孩子尚如一張白紙的時候,你給了他什么樣的成長之路?你是否有想過,是你,塑造了一個現(xiàn)在的他(她)?!
    作者的女兒被世界7所名校爭相錄取,一時被臺灣各大媒體報道,大家都好奇怎樣才能教出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作者的答案是“教養(yǎng)無法速成,沒有秘方,時間、耐心以及堅持,是最必要的付出”。 在這本書中,作者完整披露她的教養(yǎng)觀。生活教育包括人格教養(yǎng)、價值觀。生活教育就像一塊沃土,當你將沃土整理好,無論你播灑什么種子,都會美麗綻放,結出豐盈果實。作者在女兒讀小學一、二年級開始,讓女兒借著練習毛筆字養(yǎng)成認真、負責的學習態(tài)度;小學三年級時,她教女兒做計劃表及畫重點;小學四年級,女兒記筆記;小學五年級,女兒做復習表、訂目標…… ……所有所有的這些都告訴我們,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所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都要具備科學育兒的素養(yǎng)和堅持付出的耐心!
  •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無法回頭重來。當你的孩子尚如一張白紙的時候,你給了他什么樣的成長之路?你是否有想過,是你,塑造了一個現(xiàn)在的他(她)?!當你苦口婆心希冀孩子能考一百分的時候,你有沒有自問過:我自己是否是個一百分的媽媽?
    毫無疑問,你一定是極具愛心的媽媽或者賢妻良母,但是并不是所有愛心媽媽都是懂得科學教養(yǎng)的一百分媽媽。

    “我都是為你好”和”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這樣老生常談的答案,已無
    法解答孩子心中的疑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可憐父母心背后,是從幼兒園開始到大學期間的所有培育過程。而你就是那個雕刻時光的設計師!

    無論從學業(yè)、性格、情商、習慣、甚至身高、游戲與安全,本書做了一個全面的應對,本書的媽媽幾乎把教養(yǎng)孩子當成了一門人生主修課,而這也成了她最大的職業(yè)。事實證明,這門課她修得高分,因為在她長年細心而科學的調教之下,女兒取得了令所有父母都羨慕的好成績——被哈佛在內的七所名校同時錄??!

    養(yǎng)女如此,夫復何求?而這成功的背后,則有教練級的家長。當上媽媽比較容易,成為專業(yè)的媽媽則絕非易事。所以,
  •   以前讀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那本書的作者講的是順應孩子的天性,父母不能對孩子管教太嚴厲要注重方式方法,由著孩子看連續(xù)劇,幫孩子寫作業(yè),所幸她的孩子自制力比較好。這本書的作者和我類似,為了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會采取嚴厲的方式。這兩位媽媽很幸運都是管教出了優(yōu)秀的女兒,可是如果對淘氣的兒子我更傾向于于珺媽媽,我相信孩子長大了會理解媽媽的苦心。
  •   本書事無巨細枚舉了數(shù)十年來所有媽媽可能不同階段面臨的孩子難題,親子過招,小到幽默感的培養(yǎng),大到網(wǎng)游的杜絕,都是硬仗!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一些媽媽的誤區(qū),亮出了自己的教養(yǎng)思路。諸如:

    孩子當然會變……想想看小小的身體忽然抽高,男女不同的生理變化,暴走的賀爾蒙在他們臉上留下難看的青春疤痕,對人生的掌握想從被動轉為主動,內心的波濤洶涌可想而知,做父母的要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腳步跟上變化,才不會陷入可能持續(xù)數(shù)年的痛苦對抗中。
    孩子有了良好的習慣與態(tài)度,我們就不會變成嘮叨的父母,身為一個母親,謹言慎行之外,小心選擇所有活動,就是期勉自己成為一個好的模仿對象。
    一個健康的新生兒到這個世界上,就像一張白紙一樣,并沒有帶來任何”習慣”。父母,或者是養(yǎng)育者,才是那個選擇并決定讓孩子養(yǎng)成哪些習慣的人!
  •   這位女兒被7所高校同時錄取的成功媽媽,用自己成功鉆研專職媽媽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女兒成為全面發(fā)展優(yōu)等生的細節(jié)與教育觀,沒有說教,沒有懸虛,全部都是“拿來主義”便可使用的應對策略。
    沒錯,就算天上掉好運下來,還得要有那個本事去接。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媽媽洗腦教科書,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先讓媽媽贏在教養(yǎng)思維上。而你,就是自己孩子的那面鏡子。
    愛的靶心,有時也會打偏方向,愛的洋溢,有時也會成為負面的力量,因為,愛,有時也會說謊。
  •   這類狀元媽媽育兒經(jīng)的書很多,本來抱著看一本開開眼即可的心態(tài)隨便挑挑買來看的,沒想到卻發(fā)現(xiàn)真的是一本很不錯的書。書中講述了作者從孩子聲明之初一直到升入美國名校的養(yǎng)育教育思想和指導原則,同時也不乏很多自己育兒與孩子學習成長的真實案例。然而,這本書并沒有以往一些書中的那種過于自滿的情緒與言辭。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孩子驕傲之情溢于言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因為這的確是為人父母一生中非常輝煌的成就之一,然而作者的心態(tài)卻很平和,因為孩子的成才是父母多年來真實生活、堅持付出的應有回報。書中講述的都是大道,是最根本、最通用,也是最實用的育兒道理,但是如果你只想從書中學會如何編制學習輔導計劃表,期望從中找到每天應該讀幾本書、背幾篇課文、學哪些才藝等具體問題的答案的話,建議你還是另選其他書籍吧,這本書不適合。這是一本適合經(jīng)常翻閱,值得多年留存的經(jīng)典作品,很親民、很實用。強烈推薦。
  •   非常好的一本書,不是泛泛而談,有自己教育孩子的一套方法。為人父母都應該去看看,書中的重點不是把女兒教進了世界名校,而是一系列的育人方法。很棒~
  •   本書事無巨細枚舉了數(shù)十年來所有媽媽可能不同階段面臨的孩子難題,親子過招,小到幽默感的培養(yǎng),大到網(wǎng)游的杜絕,都是硬仗!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出了一些媽媽的誤區(qū),亮出了自己的教養(yǎng)思路。諸如:
    孩子當然會變……想想看小小的身體忽然抽高,男女不同的生理變化,暴走的賀爾蒙在他們臉上留下難看的青春疤痕,對人生的掌握想從被動轉為主動,內心的波濤洶涌可想而知,做父母的要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腳步跟上變化,才不會陷入可能持續(xù)數(shù)年的痛苦對抗中。
    孩子有了良好的習慣與態(tài)度,我們就不會變成嘮叨的父母,身為一個母親,謹言慎行之外,小心選擇所有活動,就是期勉自己成為一個好的模仿對象。
  •   女兒正在上一年級,這本書對我來說太及時了。拿到書后一口氣讀完,感觸很深。雖然作者有很多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是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而且有一些方法值得我們這些有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家長們借鑒和實施的。建議這些家長們好好學習一下關于孩子好習慣的養(yǎng)成方法上。
  •   在書店看到這本書,書中第一章有寫她女兒從斯坦福給作者的信,描述了斯坦福學生對學習的向往和珍惜,教授多學生的尊重和呵護,很讓人振奮。以前我一直固執(zhí)的認為孩子的價值觀需要讀完大學才能夠穩(wěn)定下來,所以堅持一定要在國內讀本科,這本書讓我更理性的去看待西方教育。
  •   我女兒小學五年級,周日收到的書,今天看了后有的方法可以立刻使用,孩子在學前班的和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更適用。
  •   書中的母親本身就是一個名人,可以細心的從書中挑出對我們現(xiàn)實中教育孩子有針對性的,例如,我覺得書中提到要女兒學習毛筆字,就很有用,練習毛筆字可以培養(yǎng)孩子多方面的品質!對孩子以后也會有用的。
  •   不一定非的把女兒教進名校,只是想這樣成功的媽媽一定在對待女兒的態(tài)度上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我還沒有看,相信一定能學到東西。
  •   讀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再讀這本,感覺后者雖然沒有前者書厚,但是內容卻更飽滿。前者當然寫得也不錯,但我基本給定位為教育上小學孩子的教科書,鄉(xiāng)土氣息弄,比較死板,很有應試特色,我反正是耐著性子當任務看完的。這本就不一樣,比較清新,能讓我一口氣讀下來,其中的教育理念貫穿全書,并不僅僅是如何讓孩子提高分數(shù)如何聽話這么簡單,更強調了生活習慣,自我規(guī)劃等我認為更重要的東西,對于要把孩子送去國外念大學的家長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
  •   孩子正上幼兒園,真希望這本書能對我跟我的女兒有怕幫助,咱不說哈佛吧,也整個理想的學校也好啊,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還重要。
  •   這本書看得差不多了,也很有感觸,媽媽們可以從中借鑒好多:1、孩子小時候的才藝培養(yǎng);2、自立、自理能力的鍛煉;3、學習態(tài)度問題,端正了就不再煩惱;4、上學后錯誤試題的整理和歸納匯總;5、媽媽是人生最好的老師,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缺點,因材施教; 最后我很慶幸我的寶貝還只有4周歲,我要好好培養(yǎng)教育她;書每看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有那么一次你執(zhí)行的比較徹底,下一個成功的就有可能是你的孩子,我要學習,我要當榜樣,教孩子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推薦圖書“小狗錢錢”關于孩子理財?shù)臅?,里面第一本中提到記錄每天成長的“成功日記”是很值得媽媽借鑒的,鼓勵孩子是給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動力;
  •   這書太棒了。但是作者的女兒也很聽話,有一些經(jīng)驗還是值得學習的。買的時候孩子還在低年級,不過發(fā)現(xiàn)到了高年級之后,孩子已經(jīng)主動會計劃了。不過書中的建議還是值得學習的,我從讀完之后就有心的讓孩子定學習計劃,不過可能要求的還不夠細。
  •   很喜歡這本書,元旦的前一天收到的,目前已經(jīng)從到到位看了三四遍,還在看。每晚睡前必看的,準備把它看爛,爛熟于心!真是一本好說,已經(jīng)推薦給周圍的媽媽朋友了。有了孩子以后一直擔心她將來的學習問題,因為自己高中以后就覺得學習比較吃力,上了大學就徹底不想學習了,有了這本書豆苗將來一定不會像媽媽那樣厭學的。哈哈,因為媽媽現(xiàn)在就把最寶貴的時間給了寶寶呀~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呀,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的習慣都要從小養(yǎng)好。寫字,這個要從娃娃捉好,當年爺爺就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年年的春聯(lián)都出自他的手......媽媽要和豆苗一起進步,媽媽也在學習~
  •   我把女兒教進世界名校 很喜歡,學習中
  •   我把女兒教進世界名校內容不多,主要講的是人生觀,價值觀,總結出的方法論可以借鑒
  •   很有實戰(zhàn)價值,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孩子小時看,這本孩子上小學看,很不錯,做筆記
  •   這本書注重生活教育,我非常贊同作者教育孩子的觀點,包括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給與引導和幫助,作者媽媽是那么的用心,真是個好媽媽。好書。
  •   其實父母親能做的,就是運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與判斷力,協(xié)助孩子隨著年齡成長,提升高度、放寬視野,為自己的未來做判斷并勾畫藍圖,然后在孩子堅持努力的過程中和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支持。

    每個人的家庭環(huán)境、條件、需求和期待都不同,對于目標的設定和藍圖的規(guī)劃當然也不一樣,但是協(xié)助孩子厘清讀書學習的目的并找出目標,就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之一,這絕對比參考一百本K書技巧還有用。
  •   非常好的家教指導,與<<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樣,一直是我反復閱讀,不斷學習的良書,建議孩子剛上小學開始看這本書
  •   能把我的女兒送進世界名校,就更好了
  •   生養(yǎng)之后,教養(yǎng)更重。對孩子最根本也最巨大的影響力,其實從胎兒細胞形成的那一刻起,老天就已經(jīng)把它交給了孩子的母親。 但是,讀書、學習和練習,在未達到“從學習中得到快樂”的境界前,無一不辛苦。而這,幾乎是每位媽媽的難題。
    而這本書的作者,真是一位智慧的媽媽??赐陼?,耳目一新,學到了很多東西。非常受益!
  •   很不錯,以前網(wǎng)購基本都是淘寶,這次因為是兒子學校老師要求買的這本書,怕淘寶的不是正版,特意選了當當,意料之外的驚喜:既有發(fā)票,又可以貨到付款,發(fā)貨速度又超快;頭天下午4點多買的,第二天上午10點都就到了。書是正版的,跟新華書店的一樣。另外,推薦一下,這本書內容確實很好,不只是有女兒的父母,有兒子的父母也一樣可以借鑒啊!
  •   我拿到這本書,一口氣看完,覺得真好,受益匪淺啊。一直對教育孩子很迷茫,看到人家成功的例子,心里有了一點想法,有了一點計劃,雖然我這個媽媽跟作者不能相比,但是我相信只要踏實,認真,我兒子也會不錯的,我會把我最寶貴的時間全部給孩子,堅持作者的到吃甘蔗理論。
  •   一本非常好的書,我仔細拜讀過了,書名說是教育女兒,其實作者說的是孩子的教育,她強調孩子小時,規(guī)矩的設定和實施是很重要的,我比較認同這一點。
  •   有啟發(fā)。作者對女兒很嚴厲。和其他一些教育專家說的觀點相反。給我的啟發(fā)是性格無好壞之分,無論什么性格的孩子都可以成材。教育的路不止一條,無論是嚴厲的還是寬容的教育,孩子都可以成材
  •   作者的經(jīng)驗值得學習,父母是決定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好觀念的人......
  •   希望對我和孩子有幫助。現(xiàn)在教養(yǎng)一個孩子太難了,孩子動不動摞擔子,不合作。家長完全束手無策。只有借助成功家長的經(jīng)驗了。
  •   為人父母實屬不易,要做個盡職盡責,與孩子心靈相通的好父母更是難上加難。

    要培養(yǎng)出一個出色的孩子那比登天還難
  •   教養(yǎng)很重要,尤其是孩子小時候。謝謝作者給大家一個全新的視角思考親子間的關系。
  •   書里有一個和諧的家庭,執(zhí)著、嚴格的母親,和孩子談大事的父親,這些本身就更容易育出成功的孩子。書里許多觀點值得借鑒,比如,對孩子的嚴厲與責罰不能摻入自己的情緒;對待孩子做事情要重過程輕結果等等。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國際頂尖的大學,但所有的父母都愿意為孩子付出全部的努力。本書可以用來參考,父母們不妨讀一下。
  •   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孩子,如何教養(yǎng)孩子,筆者確實有見地。值得一讀。
  •   之前我一直在看臺版的此書,愛不釋手。
    主要是它告訴我了許多實用又實際的教子經(jīng)驗。這兩年我一直在關注兒子的教育,市面上好的育兒書我基本上都看過,但這位媽媽書上的話更能入我心。這是一位心胸和視野超凡的媽媽,給了我許多人生啟迪。
    因為此書內容好,我一直在盼望大陸的引進版,這次買了兩本,自己留一本,送朋友一本。
    本來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能引進此書,讓更多學齡前和低年級孩子的媽媽受益,我們應該感謝它,
    但書拿到后,失望啊,主要是我潛意識里在拿它和臺版比了。
    這本書的臺版,紙張好,排版異常講究,書拿在手中是在品味;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把它做成了一本拿在手中仿佛是拿一本盜版的書,紙張粗糙,照片也不那么清晰,排版沒用心,給人的感覺就想趕快出書賺錢。
    盡管這樣,我還是要把它推薦給學齡前和低年級孩子的媽媽,我們不買書,我們買字吧,這些字真的能讓我們提前裝備好,和我們的孩子一起更好的前行。
  •   希望將來也把自己的孩子教進名校
  •   現(xiàn)在對孩子的培養(yǎng)可以說是每個父母最大的課題,培養(yǎng)孩子關鍵是方法,此書不錯,可以學習學習
  •   一收到書,就迫不及待打開來看了,因為寒假要去做家教,為了更好地教給孩子一些學習方法,所以買了這類的書來看,挺不錯的。
  •   已經(jīng)讀了快一半,覺得這個媽媽的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很好,比如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這點確實很重要,還有很多理念我都很認可,強烈推薦給有孩子的人看。
  •   我喜歡我家的女兒也要去哈佛之類的學校讀書,之所以,我想這本書一定是不錯的
  •   看完本書,很羨慕作者的生活理念,親子關系,教育方式,決定跟著學習,好好培養(yǎng)孩子。
  •   無意中在李岑的講課中 知道了梁旅珠 決定拜讀一下
  •   上次聽到有一位母親說關于她把女兒送到名牌大學后,我一直想買來看看人家是怎么教育的,所以買來準備看一看,哈!
  •   這本書是買給朋友的,她很愛她的女兒,早就想要這樣一本書了,拿到手后她便迫不及待的看起來,看得出她是真心喜歡。
  •   換作以前,我看到類似名校標題的書比較反感,似乎是作秀,難道考上名校就一定是優(yōu)秀?但是朋友告訴我,這本書看后的心得,洋洋灑灑幾千字的感受,改變了我對這本書標題的側面評價,書中的理念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孩子說到底,對的家長才有對的孩子!
  •   孩子的命運,家庭的幸福在我們手中,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手是父母的手,這雙手是別人無法替代的。衷心祝福家長通過閱讀、內化、提高,變夢想為現(xiàn)實,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
  •   一個媽媽用看似很簡單的方法教育出不一樣的孩子??偨Y下來就是好的習慣加堅持吧。希望隨著孩子的長大,能常溫習“高媽媽”的育兒方法。隨后還找到于珺在網(wǎng)上的視頻資料,真的寫一手好的毛筆字啊,贊贊啊。此書值得新手媽媽們看啊,孩子越小應該越受益。
  •   關于孩子教育方面有很多困惑,之前也買過很多書都覺得很空洞,看了看前面就沒有在想看下去的必要,這本書越看越想看下去,而這本書不睡覺一直堅持看完,非常值得看的一本好
  •   感覺主人公沒有怎么教他的女兒,是女兒很聰明
  •   作者不浮夸,只是講自己是如何培養(yǎng)女兒的,很有借鑒性。不錯的書。
  •   沒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好,畢竟臺灣的情況跟大陸還是有很多不同
  •   拿到書迫不及待地粗讀了一遍,合上最后一頁時感覺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油然而生。孩子剛上一年級,總感覺作為家長,自己的步伐太匆匆且沒有方向感,略讀完這本書突然有了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有了些方向感,也放輕松了不少心里負擔。教育不能急于求成,真的需要循序漸進和因勢利導,孩子都是純真的,在他們成長的每個階段家長不能以自己的思想意志來過度約束,拔苗助長和寵溺無度都不可取,要相信自己的孩子,要給他們力量、信心和關懷,適時指引他們前進的方向。陪孩子讀書,長大是個人,給孩子正確的觀念,長大是個人才。同時家長也要不斷學習充電,內外兼修,等孩子長大才不至于跟他們沒有交集或者產(chǎn)生不可逾越的代溝,與其亡羊補牢,不妨現(xiàn)在就為自己的人生功課打開篇章吧!
  •   這本書雖然沒有特別有用,不能說每個媽媽都能做到但是一些方法可以借鑒。最有體會的是孩子小時候需要培養(yǎng)一種習慣,大人要以身作則
  •   孩子不一定要送進名校,書中的某些觀點還是可以接受的
  •   孩子的成功與否,與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正確息息相關。重視家庭教育,改變教育觀念,才能成就孩子一生的幸福!
  •   如果也能有一個這么出色的寶貝多幸福呀,不過就算女兒不出色,也是我最親愛的寶貝喲
  •   很喜歡,此書告訴我言傳不如身教,培養(yǎng)孩子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需要耐心、愛心、細心、該狠心也得狠心,從小多陪孩子,原則性的事嚴格要求,先緊后松、、、、、、但愿我能盡力做到吧。此生,不求孩子光宗耀祖,只要她快樂一生!
  •   一個孩子一個教育方法,作者教育方法很實在,值得借鑒,符合大多數(shù)家庭的實際情況,不虛偽,有什么說什么,培養(yǎng)一個身心健康況且這么優(yōu)秀的孩子,看來早期教育確實很重要。
  •   閱讀中感覺如同現(xiàn)場在傾聽作者的訪談,親近自然,沒有距離感;
    作者的教育觀點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深刻領悟到——只有做個熱愛生活、有思想、擅于動腦筋的家長,才能教育好孩子。
    是本家庭教育的好書,只是教育觀點是否對自己孩子的路,全靠家長自己啦。
  •   這本書類似于《好媽媽》,但是因為作者生活在臺灣,所以教育的角度與方式都有所不同,很具啟發(fā)性,值得一讀。
  •   每讀一篇都很有感觸,深有同感呀。讓我想到了自己小時候媽媽教育自己的情況,對比妹妹和弟弟的狀況,明白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給予充分的關注,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對待自己孩子的問題上還有待學習和提高。
  •   培養(yǎng)女兒不容易!
  •   該書讓我愛不釋手,對于我來說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對于教育女兒方面我沒有經(jīng)驗。感謝作者有這么好的經(jīng)驗提供給大家。
  •   誰都想有個既漂亮有聰明的女兒。
  •   如何表達我對作者和作家出版社的敬意,只能來這里發(fā)表一點看法。我以前從不寫圖書評論,但這本書一定要寫。我向周圍所有的家長和準家長們推薦這本書,雖然我知道受益的人最后只是一部分,我周圍的人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家長們能從書中受益,有三分之一的人不以為然(正好是這部分人的孩子都教育得不怎么樣,家長實際上也不肯自我反思,不想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但這已經(jīng)是“受益匪淺”了啊。
  •   每個孩子有每個孩子的特點,里面有值得學習借鑒的地方,但不是所有都適合自己的孩子,陪養(yǎng)及教育孩子是一個逐漸摸索的過程,家長也是在學習的過程。書的內容很好,就是紙張的質量不是很,印刷不太好。
  •   看完這本書,收獲很多,我女兒剛上一年級,對于我教育女兒很有啟發(fā)!
  •   與其說是在閱讀這本書,不如說在實用操作這本書的某些指南和寶典。真是受益匪淺。慶幸能及時擁有這本書,使在教育女兒懵懵的道上有了一盞明亮的燈塔指引,不再茫然
  •   父母的堅持孩子的成功
  •   正在閱讀,感覺文字比較平實,沒有那種轟轟烈烈的感覺,作者也是把一些真實的做法育有女兒的家長分享,多少也是一種收獲
  •   想把孩子這樣培養(yǎng)得看家長的素質以及孩子的性格,自律性強的孩子發(fā)展空間很大。書中有兩個孩子,姐姐和弟弟的性格完全不一樣,姐姐發(fā)展進步空間很大,弟弟比較傷腦筋,很像現(xiàn)在的孩子們,需要精心調教呀!
  •   兒子喜歡閱讀,但是在教育兒子上,也經(jīng)常會跟他發(fā)生沖突。因此,我也很矛盾,一方面怕自己放縱會錯過兒子學習最佳時期,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錯誤管教會束縛兒子興趣的延伸。昨天下午收到書后先讀了一部分,剛好今天是“6.1”,兒子放假在家,我跟他講,今天完全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早上出門上班時跟兒子說BYE-BYE時,告訴他,我買了一本不錯的書(兒子特別喜歡閱讀,作業(yè)不寫也要看書),放在桌子上。
    祝各位小朋友節(jié)日快樂,也道一聲:天下父母辛苦了
  •   給父母們一些啟示,教育孩子確實要用心。
  •   父母教育孩子的參考手冊
  •   我現(xiàn)在把這本書已經(jīng)差不多翻閱一遍了,內容不僅講了女兒的成長經(jīng)歷,而且會在不經(jīng)意間傳達出些學習必須注意的事,比如專心。我現(xiàn)在基本天天看,看過的繼續(xù)再看,覺得受益很多
  •   看了這本書,知道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真的可以說是因材施教。作者有一兒一女,所用的方法因人而異。雖然整體上的大思路是一致的,但是具體的教法確實不同。作者教育孩子很有系統(tǒng)性,很多家長可以借鑒其中的一些理念和做法。
  •   個人認為,這本書比較貼近生活,里面提出的很多見解,我覺得比較實用。相對于很多一味要求寬松環(huán)境的書來說,我比較贊成這本書的意見。作者提出倒吃甘蔗理論,小時候嚴,隨著年齡增長慢慢放手,喜歡這種管理模式。孩子畢竟是孩子,太過于寬松了,會越來越管,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喜歡這本書。
    只是這本書書名比較俗,為這本書減分不少。
  •   這本書讀一遍是不夠的,需要反復思考,反復體會。我想當把書中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行動中以后,每個媽媽、每個家庭都能培養(yǎng)出杰出的孩子來。
  •   這本書非常非常好,不是單純的表揚表揚,書中介紹了作者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等,很值得我們借鑒。
  •   適合初生兒到高中畢業(yè)的孩子們的父母
  •   內容豐富,對父母和孩子都有一定的幫助
  •   非常勵志的一本好書 梁女士介紹的育兒方法有一些還是蠻值得借鑒的 但是他的教育對象有點單一 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哦 不過他書中提到的復習功課的方法倒是非常值得一試的 對我很有啟發(fā)哦 如果您的寶貝不是很叛逆 愿意看一看勵志的圖書 這本其實也很適合孩子親自讀讀看的
  •   對如何指導孩子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很有啟發(fā)。同樣是家長,一比嚇一跳,不在孩子小時對其用心栽培,光期待孩子能自行開好花結好果是不現(xiàn)實的。
  •   很希望能借鑒到孩子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習習慣,希望能培養(yǎng)好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學習輕松些。
  •   值得每一位家長閱讀,特別是家有女兒的。
  •   適合0-18歲孩子父母閱讀 ,整體都很不錯!
  •   能感覺到有這樣一位媽媽的孩子是何其的幸福啊,感覺自己平時經(jīng)常都是用愛的理由在傷害孩子,自己也想改善只是不知從何做起。真希望能早一點看到這本書,這樣就能少走很多彎路,要改變孩子必須先改變自己!
  •   是真正的教育孩子的切身實踐,語言可能不太有文學色彩,但是教育孩子的理念非常好。
  •   孩子是千差萬別的,不管是個體還是成長的環(huán)境,我們從這一類書里學的不僅僅是方法,更是一種教育的理念,尊重孩子,引導孩子,讓孩子快樂的生活。
  •   不僅是教孩子,也是教育了一回自己
  •   此書值得一讀,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好的方法可以借鑒,重要的是孩子不僅取得了學業(yè)上的成功,還健康快樂地成長,這是最重要的。推薦閱讀。
  •   是一本很實用的教育方面的圖書,對于日常教育孩子,尤其是良好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比較有用,推薦購買。
  •   感覺這本書挺適合我的.孩子即將讀一年級了,只要書里一條對我有用,我都高興,但是讀了以后,感覺是很多條對我有用,.
  •   還不錯,至少讓我現(xiàn)在有了明確的目標,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最后是學習的方法!
    受益頗多!
  •   看了不少教育的書,這本是臺灣式的,喜歡旅行的媽媽,先緊后松的教育,有收獲。
  •   強烈推進,一般不錯的好書!
    親子教育經(jīng)典讀書,提升孩子的素質 成就孩子的幸福。
    決定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你給予的財富和地位,而是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
  •   對于每一位家長來說,孩子是我們的一切。孩子的教育成功了,就是100%的成功,孩子的教育失敗了,再多的成功,也是失敗。這是一本讓你走出教育誤區(qū),值得一讀的家教枕邊書。
  •   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樣好, 甚至更勝一籌. 作者視野更開闊, 更國際化.絕對值得推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