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11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作者:張瑞賢,紫軒 主編 頁數(shù):160
前言
序草木蟲食谷是中醫(yī)養(yǎng)生的本源,中華的國醫(yī)素有“食藥同源”之理念食物的性能與藥物的性能一致,包括“氣”“味”“升降浮沉”“歸經(jīng)”“補瀉”等內容,并在陰陽、五行、臟腑、經(jīng)絡、病因、病機、治則、治法等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這對我們當代人在日常生活保健中運用百草養(yǎng)生有著科學的指導意義。本書旨在讓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認識百草,了解百草,從而科學利用百草養(yǎng)生,通過運用中醫(yī)百草養(yǎng)生的方式來調養(yǎng)自身,使肌體陰陽平衡,五臟調和,氣血暢通,從而達到身體健康延年益壽本草正名:主要依據(jù)《本草綱目》等文獻。本草藥方:主要參考多種中醫(yī)藥學的譜濟方及歷史文獻,其中有驗方和奇方等。中醫(yī)藥方主治病癥分類包括內科、外科、男科、婦科、兒科和五官科等。藥膳養(yǎng)生:主要參考歷代養(yǎng)生的中醫(yī)藥學文獻,如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宋代《太平圣惠方》《養(yǎng)老奉親書》,元代飲膳大臣忽思慧著的營養(yǎng)學專著《飲膳正要》到明清時期飲食保健的著作大量涌現(xiàn),并出現(xiàn)了一些野菜食療類著作,擴大了食物來源。如《本草綱目》和明末宮廷插圖本《補遺雷公炮制便覽》等重要文獻。它們包括了中藥本草的使用、藥方的使用、炮制技術,總結了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中醫(yī)藥使用、養(yǎng)生保健、食療的科學方法,這就是編寫此書的意義所在。
內容概要
草木蟲食谷是中醫(yī)養(yǎng)生的本源,而中華國醫(yī)素有“食藥同源”之理念。食物的性能與藥物的性能一致,并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應用于實際生活之中,這對我們當代人在日常生活保健中運用百草養(yǎng)生有著科學的指導意義。 本系列叢書旨在讓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認識百草、了解百草,從而科學利用百草養(yǎng)生,通過運用中醫(yī)百草養(yǎng)生的方式來調養(yǎng)自身,使機體陰陽平衡、五臟調和、氣血暢通,最終達到身體健康、延年益壽之目的。
書籍目錄
瀉下藥 攻下藥 掌葉大黃(大黃) 狹葉番瀉(番瀉葉) 庫拉索蘆薈(蘆薈) 芒硝(芒硝) 潤下藥 松子仁(松子仁) 大麻(火麻仁) 郁李(郁李仁)祛風濕藥 祛風濕散寒藥 重齒毛當歸(獨活) 威靈仙(威靈仙) 風藤(海風藤) 家蠶(蠶沙) 石松(伸筋草) 油松/馬尾松(松節(jié)) 貼梗海棠(木瓜) 青藤(青風藤) 黃瑞香(祖師麻) 楓香樹(路路通) 祛風濕清熱藥 粉防己(防己) 海州常山(臭梧桐) 刺桐(海桐皮) 絡石(絡石藤) 穿龍薯蕷(穿山龍) 絲瓜(絲瓜絡) 祛風濕強筋骨藥 細柱五加(五加皮) 金毛狗脊(狗脊) 桑寄生(桑寄生) 鹿蹄草(鹿銜草) 千年?。ㄇ杲。? 石楠(石楠葉) 水母雪蓮花(雪蓮花)化濕藥 茅蒼術(蒼術) 凹葉厚樸(厚樸) 廣藿香(廣藿香) 佩蘭(佩蘭) 陽春砂(砂仁) 白豆蔻(豆蔻) 草果(草果)利水滲濕藥 利水消腫藥 茯苓(茯苓) 豬苓(豬苓) 薏苡(薏苡仁) 玉蜀黍(玉米須) 葫蘆(葫蘆) 薺萊(薺菜) 冬瓜(冬瓜皮) 赤小豆(赤小豆) 利濕退黃藥 過路黃(金錢草) 葉下珠(珍珠草) 虎杖(虎杖) 廣州相思子(雞骨草) 利尿通淋藥 車前(車前子) 通脫木(通草) 瞿麥(瞿麥) 地膚(地膚子) 冬葵(冬葵果) 燈心草(燈心草) 海金沙(海金沙)理氣藥 柚(化橘紅) 橘(陳皮) 橘(青皮) 川楝子(川楝子) 酸橙(枳實) 白木香(沉香) 檀香(檀香) 木香(木香) 莎草(香附) 烏藥(烏藥) 荔枝(荔枝核) 土木香(土木香) 北馬兜鈴(天仙藤) 檳榔(大腹皮) 刀豆(刀豆) 柿(柿蒂) 佛手(佛手) 枸櫞(香櫞) 玫瑰(玫瑰花) 梅(綠萼梅)驅蟲藥 使君子(使君子) 龍芽草(鶴草芽) 大果榆(蕪荑) 榧(榧子)附錄:“本草綱目附方”用藥劑量對照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編輯推薦
《國醫(yī)堂養(yǎng)生百草:祛濕強筋、利尿消腫篇》: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專家主編,內容權威可靠。2.四色銅版全彩印刷,圖片精美。3.用圖文結合的形式生動介紹養(yǎng)生百草的動植物名稱及中藥名稱,全面介紹中藥的性味歸經(jīng)、產(chǎn)地等信息。4.豐富的四季藥膳養(yǎng)生方法,為你提供簡便的養(yǎng)生路徑;輔助經(jīng)方名方,古為今用,展示中藥神奇療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