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年10月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韋政通 頁數(shù):617 譯者:王冰 注解
Tag標簽:無
前言
我編寫這部辭書,完全沒有任何堂皇的理由,例如要為中國哲學界盡一份應盡的責任,或是要為這類工作的荒原上開辟一塊綠地之類。我從事這一工作的動機,純是個人的。我的《中國的智慧》寫完以后,下一步打算在中國思想史方面做點工作,這是我蓄之已久的愿望,如不趁精力旺盛的年歲,做這一繁難的工作,將來恐怕就很難著手。十五年來,我斷斷續(xù)續(xù)地在研讀這方面的著作,每讀完一本書,就編制一冊分類觀念索引,原先準備在二十年內(nèi),要讀完一百部書,可是十五年下來,經(jīng)由仔細閱讀并編有索引的,僅三十二種,其他的只是選讀,不夠徹底。前年夏天,為了想使這一百冊名著觀念索引的工作早日完成,曾邀請了幾位學哲學的朋友一齊來商量,打算花二三年功夫,把它做出來出版。后因這一工作,從稿費到出版,需要一筆很大資金,一時找不到出版人合作,只好作罷。但我個人為思想史所做的預備工作,卻不能停頓,決心先把多年來讀過的書,做一番整理,這時候才開始想到,如果用一部辭書的方式,把這些資料分條分類地羅列出來,不但便己,也可以利人。于是和出版社簽約,這樣可以迫使自己在一定期間內(nèi)完成這件工作。辭書的內(nèi)容,雖以資料為主,但因經(jīng)過一番設計,并予以細心分類,有些重要觀念和哲學問題條文內(nèi)的分類標題,無異就是一篇論文的架構,這樣對初學者,不僅可以提供資料線索,且有助于對一個問題的思考。這一點也許就是哲學辭書和一般辭書不同的地方。
內(nèi)容概要
本辭書是中國當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臺灣地區(qū)資深學者韋政通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中國哲學辭典》以辭書的形式,把中國哲學思想史上重要觀念和資料分條分類羅列,內(nèi)容豐寓全面,包括中國哲學的學派、人物、著作、概念、學說及事件等432個條目,涵蓋了中國哲學大部分的重要觀念?!吨袊軐W辭典》語言平實流暢,結構清晰便于檢索,突出了通俗性、條理性,既是專業(yè)人士不可多得的哲學工具書,又是哲學愛好者的良師和益友。
作者簡介
韋政通,1927年生于江蘇丹陽。著名學者。以《中國思想史》奠定學術地位,著有《中國十九世紀思想史》、《中國哲學辭典》、《中國的智慧》、《中國文化與現(xiàn)代生活》、《傳統(tǒng)的更新》、《中國哲學思想批判》、《倫理思想的突破》、《先秦七大哲學家》、《孔子》、《中國現(xiàn)代思想家胡適》等近三十部著作。其中許多以嶄新的視角解讀中國文化與歷史,對學界有廣泛的影響。
書籍目錄
一畫一氣一以貫之一本一曲之士二畫二程十七世紀思想十義十六字傳心十倫十翼七去(七出)七教七情卜筮八卦人人口論人文人文化成人為萬物之靈人心人本人師人倫人極人的形成人性論人定勝天人理人禽之辨人道人爵人官幾九惠之教九疇三畫三才三不去三從三世三代與漢唐三達德三至三年之喪三綱三表三事三教合一士大一統(tǒng)大丈夫大義滅親大心大同大學之道大理萬物皆備于我才義義利之辨亡天下小人小國寡民小康習鄉(xiāng)原四畫歷史進化觀歷史退化觀歷史循環(huán)觀王與霸王學王學之弊王道開物成務井田天天人之分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天下一家天下為公天子親耕天生人成天倫天論天運天志天和天命天命靡常天鬼天理天理、人欲天道天德天爵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治無用之用無極而太極無君無欲五倫或五教五行五行相生五行相勝五官五常五德終始不動心不朽太太極太和太虛止謗日新由中行中體西用中國哲學起源的問題中和中庸內(nèi)圣外王見聞之知與德性之知仁仁與孝仁與智仁與富仁政化育化性起偽仇從周今文學派分分理公氣氣質(zhì)之性反求諸己反君主專制六先生六府六經(jīng)注我文藝復興文理文德方士為道日損心心與性心與意心學心齋以吏為師引蔽習染引儒人釋水五畫節(jié)用正心正名正統(tǒng)術數(shù)平等四維四端四德仙生之謂性生生生死觀白馬論樂教讓訓詁明則義理明漢宋之爭漢學禮禮義之統(tǒng)禮與樂禮與法玄玄學圣賢氣象民本民生民族思想六畫樸機遇權考亭學派有與無達臣道成心托古改制至人至善夷夏之辨師剛柔剛健同異因竹林七賢先天學先立乎其大者先知先覺先秦諸子朱陸異同倫理自化自然血氣心知全人全盤西化雜家名名士名實名家名理名教……七畫八畫九畫十畫十一畫十二畫十三畫十四畫十五畫十六畫
章節(jié)摘錄
之愈嚴,則其發(fā)之愈勇。孟子所謂浩然之氣者,蓋斂然于規(guī)矩準繩不敢走作之中,而其自任以天下之重者,雖賁、育(孟賁、夏育,古勇士)莫能奪也,是豈才能血氣之所為哉!老兄視漢高帝、唐太宗之所為而察其心,果出于義耶,出于利耶?出于邪耶、正耶?若高帝則私意分數(shù)猶未甚熾,然已不可謂之無。太宗之心,則吾恐其無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義以行其私,而當時與之爭者,才能知術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義之可借,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若以其能建立國家,傳世久遠,便謂其得天理之正,此正是以成敗論是非,但取其獲禽之多,而不羞其詭遇之不H{于正也。千五百年之間正坐如此,所以只是架漏牽補過了時日,其間雖或不無小康,而堯、舜、三王、周公、孔子所傳之道,未嘗一日得行于天地之間也。若論道之常存,卻又初非人所能預,只是此個自是亙古至今常在不滅之物,雖千五百年被人作壞,終殄滅他不得耳。漢、唐所謂賢君,何嘗有一分氣力扶助得他耶”《朱文公文集》卷三六)(二)陳同甫的反駁陳亮《甲辰答朱元晦》:“自孟荀論義利王霸,漢唐諸懦未能深明其說。本朝伊洛諸公(指程顥、程頤兄弟),辯析天理人欲,而王霸義利之說于是大明。然謂‘三代以道治天下,漢唐以智力把持天下’,其說固已不能使人心服,而近世諸儒,遂謂三代專以天理行,漢唐專以人欲行,其間有與天理暗合者,是以亦能久長。信斯言也,千五百年之間。天地亦是架漏過時,而人心亦是牽補度日,萬物何以阜蕃,而道何以常存乎?故亮以為漢唐之君,本領非不洪大開廓,故能以其國與天地并立,而人物賴以生息。
編輯推薦
《中國哲學辭典》由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