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 作者:應奇 等 頁數(shù):23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當代政治哲學中最具爭議的政治概念為線索,從中文世界享有聲譽的《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中選取十余篇文章,組成一個專集。其中既有對于若干基本政治概念的系統(tǒng)而不乏原創(chuàng)性的探討,又有對于羅爾斯政治哲學這一當代顯學中涉及的根本問題以及引發(fā)的爭論的見解,還有對于政治概念的歷史演化以及自由主義內(nèi)外對于政治概念的不同看法呈現(xiàn)。本書除了能夠使讀者對臺灣地區(qū)政治哲學學者所主要關心的問題及其研究水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還可手此一編,對于當代政治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脈絡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和把握。
作者簡介
應奇,1967年生,浙江諸暨人,現(xiàn)為浙江大學哲學系暨外國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著作有《社群主義》(臺北:揚智,1999年)、《概念圖式與形而上學》(上海:學林,2000年)和《從自由主義到后自由主義》(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3年);另有個人譯著多種,并支持
書籍目錄
政治權力、政治權威與政治義務 一、政治義務 二、三種正當性 三、理論權威與實踐權威 四、正當權威與自主 五、政治義務與正當性原則 六、結論論權利的概念 一、權利概念與其規(guī)范性意義 二、Hohfeld-Thomson的權利概念 三、許可權利的依據(jù) 四、權利的規(guī)范性:再反省 五、擁有權利是占有道德地位 六、結論價值中立:實然與應然之間的糾葛 一、引言 二、實然與應然 三、經(jīng)驗研究的價值中立 四、邏輯推論的價值中立 五、自由主義的價值中立 六、結語羅爾斯與社會正義的場域 一、前言 二、羅爾斯的政治性正義觀 三、社會基本結構與差異原則 四、Cohen的批評 五、個人的責任與社會的責任之合理劃分 六、目的論式的詮釋與合理契約論式的詮釋公共理性的功能及其限制 一、前言 二、政治自由主義 三、公共理性的功能 四、公共理性和社會穩(wěn)定 五、公共理性的限制 六、結論羅爾斯與全球正義中的人權問題自由主義與政治的局限 一、政治與道德 二、自由主義的政治道德 三、政治的局限 四、松綁政治的局限?(代結論)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什么樣的社會是合理的社會?依據(jù)羅爾斯的說法,合理的社會是能夠接受全球正義原則的社會,這個答案似乎并未回答問題,為避免論文太過復雜冗長,我們可以簡化的說,合理的社會必然是接受人權原則的社會。自由民主社會會接受人權原則,這應該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人權要求與自由民主社會的基本價值有相合之處,雖然,現(xiàn)實上自由民主社會不見得能完全落實人權要求。但非自由民主的社會不接受人權原則,這是事實的問題(Donnelly2003:71-88)。不過,如果因而就斷定這樣的社會就不是合理的,羅爾斯不接受這樣的說法。羅爾斯認為,如果人權必然以全面性的自由主義理論如康德式的自由主義理論來說明的話,那么,很可能非自由民主社會可以合理地不接受人權原則??墒?,為何人權只能如此來理解?政治人權觀的提議是,人權應理解為,在全球正義秩序的觀點下用來規(guī)范國家(民族)之作為的原則,而且人權這個規(guī)范是具有政治正當性的國家(民族)能夠合理接受的。這個回答能否成立的關鍵在于,政治正當性的看法。羅爾斯并不堅持滿足自由主義之政治原則與價值是唯一能實現(xiàn)政治正當性的方式,他相信,非自由主義的政治價值也能作為政治正當性的根源。他所提的“合宜的階層社會或民族”(decent hierarchical societies orpeoples)(1999a:62-70)的說法正是要描繪不同于自由主義政治原則與價值所規(guī)范的良序社會。如果羅爾斯的“合宜的階層社會或民族”的主張可以成立,那么,政治正當性的判準以及社會正義的原則就不必然是自由主義式的。果真如此,如果人權原則也能被合宜的階層社會所接受,那么,羅爾斯至少提供了說明人權之普遍性的可能性條件。然而,前面提及,非西方或非自由主義社會并不接受人權原則,這是事實。那么,羅爾斯要如何說明非自由主義社會也接受人權原則?要說明羅爾斯的論證,我們需先了解,人權理論是一種規(guī)范理論,其有效性并非可以單純的被有些社會不尊重人權這樣的事實所抹滅,這是規(guī)范理論不同于描述理論的重要面向。
后記
《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可謂當前中文政治哲學和政治思想領域水準最屬上乘,而作者陣容又最為齊整的學術刊物之一。自2002年6月創(chuàng)刊,至去年3月剛好出滿20期。當其時也,我正在宜蘭佛光大學客座。應《評論》主要發(fā)起人蔡英文教授和江宜樺教授之邀,我和邀我訪臺的張培倫教授一道參加了刊物編輯部在臺灣大學召開的讀書紀念會。身臨其境,臺灣政治哲學社群的討論氛圍和作業(yè)方式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紤]到由于受各種因素制約,大陸讀者還不易看到這份期刊,經(jīng)與培倫兄商議,我們共同向該刊編委會和與會的巨流出版公司總編輯陳巨擘先生提出,希望從已刊之20期中選出若干有代表性的篇目,總成一集,介紹到大陸出版,一方面旨在向同屬中文寫作圈的內(nèi)地讀者尤其是對政治哲學和政治思想有興趣的青年學子較為系統(tǒng)地呈現(xiàn)臺灣地區(qū)學者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借此對其勞作和經(jīng)營其實亦頗艱辛的辦刊同仁略表敬意,而這雖不乏“自作多情”的成分,但或許在刊物的發(fā)展歷程中亦不無小小的紀念意義。我們的設想得到了刊物編委會和出版方的支持。
編輯推薦
《厚薄之間的政治概念(卷1)》:公共哲學與政治思想系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