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100傳世名畫

出版時間:2008-10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圖說天下.圖學(xué)書院系列》編委會  頁數(shù):223  
Tag標簽:無  

前言

  畫是人類凝固的歷史,無聲的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以漢族為主,包括各少數(shù)民族在內(nèi)的畫家和匠師們,創(chuàng)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樣的繪畫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從遠古的巖畫、新石器時代的地畫、壁畫和陶畫,到周、秦、漢、唐的綿帛畫,到宋、元、明、清的紙本水墨畫,再到近現(xiàn)代中國畫與油畫的接力和融合,數(shù)千年來中國畫壇高潮迭起,名家輩出,并在發(fā)展中形成了體現(xiàn)中華民族個性特征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對東亞其他各國的繪畫藝術(shù)影響深遠,在世界藝術(shù)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內(nèi)容概要

  繪畫是人類凝固的歷史,無聲的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在以漢族為主,包括各少數(shù)民族在內(nèi)的畫家和匠師們,創(chuàng)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樣的繪畫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tǒng)繪畫。從遠古的巖畫、新石器時代的地畫、壁畫和陶畫,到周、秦、漢、唐的綿帛畫,到宋、元、明、清的紙本水墨畫,再到近現(xiàn)代中國畫與油畫的接力和融合,數(shù)千年來中國畫壇高潮迭起,名家輩出,并在發(fā)展中形成了體現(xiàn)中華民族個性特征的獨特藝術(shù)風格,對東亞其他各國的繪畫藝術(shù)影響深遠,在世界藝術(shù)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中國,繪畫是國粹之一,有“丹青”之雅稱,反映了中國人的生活理念、交往方式,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待社會與自然的態(tài)度,代表著中國人心靈與人性的流變。因此,對于中國畫的了解、欣賞與理解,就成為我們繼承與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把鑰匙。本書精選了中國魏晉以來的100幅中國名畫,以這些有限的名畫來反映中國繪畫的藝術(shù)魅力并非易事,因此我們在篩選條目時認真考慮了收錄作品的時代、地域、風格、流派、題材等方面的典型性、代表性,以圖文結(jié)合的形式,把具有高水平的欣賞與收藏價值的傳世國畫呈獻給讀者,引領(lǐng)讀者以輕松的方式進入東方古老的藝術(shù)殿堂?!  扒лd寂寥,披圖可鑒”。時至今日,當我們重新面對這些偉大畫作的時候,內(nèi)心依然會升騰起無限的震撼與感嘆,依然能在大師丹青的線條飛揚中,尋得靈魂深處的一份寧靜,品味遠去時代的歷史煙塵……

書籍目錄

國畫的開卷之作——女史箴圖妙筆傳神頌婦德——列女傳仁智圖凄美纏綿的曠世名卷——洛神賦圖洗心革面從善圖——五百強盜成佛圖天下第一山水畫卷——游春圖唐蕃和好的見證——步輦圖興廢之鑒帝王圖——歷代帝王圖青山綠水不掩塵——明皇幸蜀圖吳帶當風傳干古——送子天王圖價值連城的白描卷——八十七神仙卷盛唐宮女生活圖——搗練圖盛唐驕奢的寫真——虢國夫人游春圖閑散恬靜貴婦圖——調(diào)琴啜茗圖閑來紈扇愁似煙——紈扇仕女圖稀世珍品牧馬圖——牧馬圖丹青妙筆五牛圖——五牛圖不事王侯醉山林——高逸圖全景山水丹青卷——匡廬圖關(guān)家山水傳世圖——關(guān)山行旅圖古代寫生畫的典范——寫生珍禽圖其樂融融會棋圖——重屏會棋圖南方山水開山之作——瀟湘圖淡墨輕嵐寫趣真——秋山問道圖工筆人物畫之珍品——韓熙載夜宴圖煙波浩渺漁人圖——江行初雪圖舉案齊眉傳佳話——高士圖煙林清曠山水卷——晴巒蕭寺圖北宋畫中的無尚神品——雪景寒林圖春山淡冶而如笑——早春圖富貴傳神花鳥圖——芙蓉錦雞圖清幽開闊山水卷——漁夫圖詩畫一律的典范——漁村小雪圖江南山水煙雨奇——天降時雨圖墨竹之宗祖圖——墨竹圖北宋畫壇的變革之作——寒雀圖宋道教壁畫的典范——朝元仙杖圖逼真?zhèn)魃駥懮鷪D——寫生蛺蝶圖白描鞍馬畫的范本——五馬圖繪畫史上的稀世神品——清明上河圖體味民情的佳作——紡車圖大好河山錦繡圖——千里江山圖氣勢縱橫松壑圖——萬壑松風圖再現(xiàn)歷史的畫卷——晉文公復(fù)國圖西湖歌舞幾時休——四景山水圖豐年樂歸踏歌行——踏歌圖獨領(lǐng)風騷水波圖——十二水圖空靈疏秀山水卷——溪山清遠圖豪放筆墨寫禪意——潑墨仙人圖風急浪湍帆正鼓——遠浦歸帆圖宋風俗畫中的杰作——貨郎圖夜色隨波好懷古——赤壁后游圖院體花鳥畫的巨作——楓鷹雉雞圖形神俱佳花鳥圖——果熟來禽圖水墨白描畫的杰作——水仙圖北方草原畫派之精品——卓歇圖鞍馬畫中的杰作——昭陵六駿圖離子歸鄉(xiāng)兩難全——文姬歸漢圖墨筆鐘馗繪遺恨——中山出游圖遺民墨蘭示志節(jié)——墨蘭圖東籬把酒好采菊——歸去來辭圖秋色怡人馬自歡——秋郊飲馬圖山水勝景寄鄉(xiāng)愁——鹋華秋色圖以書入域的典范——秀石疏林圖元氣淋漓君子風——云橫秀嶺圖筆意獨特示貪廉——二馬圖繪畫史上的《蘭亭序》——富春山居圖中國文人畫的典范——漁莊秋霽圖筆墨丹青慕仙隱——葛稚川移居圖只釣鱸魚不釣名——漁夫圖博采眾長繪杰作——秋江待渡圖元士人內(nèi)心的寫照圖——陸羽烹茶圖仲夏閑庭好消暑——消夏圖只留清氣滿乾坤——南枝早春圖無限風光在險峰——華山圖深山草廬邀賢隱——聘龐圖大雪紛飛訪重臣——雪夜訪普圖寫意花鳥畫之杰作——三友百禽圖吳門山水傳杰作——潭北草堂圖浙派繪畫的代表作——鐘馗夜游圖古稀之筆愈老道——南屏雅集圖灞橋風雪離人愁——灞橋風雪圖草廬寐中不覺春——春泉小隱圖吳門畫派的山水杰作——廬山高圖神游千古憶湘目妃——湘君湘夫人圖山幽林靜避世塵——綠陰清話圖商女不知亡國恨——孟署宮妓圖千古佳句憶才俊——落霞孤鷲圖尺幅之間有仙境——桃園仙境圖潑墨寫意繪人生——圣葡萄圖筆墨如口抒心胸——黃甲圖宋元繪畫技法的盛宴——秋興八景圖冊高古渾拙仙子容——女仙圖山高云深居賢隱——藏云圖高僧水墨吊準揚——淮揚潔秋圖悲情水墨寫丹青——荷花水烏圖逸筆草草出凡塵——金農(nóng)自畫像妙手畫竹亮高風——竹石圖千古佳話水墨中——風塵三俠圖古艷絕倫傲寒雪——梅花圖蝦趣丹青天下聞——八蝦圖

章節(jié)摘錄

  國畫的開卷之作  ——女史箴圖  顧愷之作畫,主張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以及提出的“六法”,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發(fā)展奠定了基礎(chǔ)。中國畫史上將曹不興、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合稱為“六朝四大家”?! ∶倚鳌 ☆檺鹬?,(約345~406,又說348~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屬江蘇)人,東晉時期著名畫家。顧愷之博學(xué)多才,善作詩賦、書法,精道繪畫,當時就有“三絕”之稱,“三絕”指他的“才絕、畫絕、癡絕”。他著有畫論三篇:《論畫》、《魏晉勝流畫贊》和《畫云臺山記》。  名畫鑒賞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早期人物畫中的杰作,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極高的地位。這幅珍貴的名畫自誕生以來就被歷代宮廷收藏。該圖原作早已丟失,世界上現(xiàn)存的兩個絹本摹本,一本為宋人臨摹,由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另一本傳為唐人摹本,在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珍藏?!  杜敷饒D》的名稱有其來歷。在晉代,“女史”指宮廷婦女,“箴”為規(guī)勸之意。據(jù)史書記載,晉惠帝時,皇帝無能,賈后依仗外戚勢力弄權(quán)專政。賈后為人多妒忌,而且擅行權(quán)術(shù)、荒淫無道。為此,司空張華采集歷代賢德婦女的事跡,撰寫了《女史箴》一文來諷諫賈后。其意在于通過歌頌古代宮廷婦女的“忠、孝、節(jié)、義”來宣傳儒家的“女德”,以此作為規(guī)勸的箴言,被當世奉為“苦口陳箴,莊言警世”的名篇?!  杜敷饒D》畫卷依據(jù)西晉張華諷諫賈后,宣揚封建女德的《女史箴》一文向作。《女史箴》原文共有12節(jié),畫卷也分為12段,前3段已佚,尚存9段。所存的9段畫卷,據(jù)各段空隙所書箴文,其順序依次為:馮媛當熊、班姬辭輦、世事盛衰、修容飾性、同衾以疑、微言榮辱、專寵瀆歡、靖恭自思、女史司箴,其中“馮媛當熊”及“班姬辭輦”表現(xiàn)的是封建宮廷婦女忠于君主的道德操守?!榜T媛當熊”描繪漢元帝游樂遇險,婕妤——馮媛挺身而出,衛(wèi)護皇帝的情景;“班姬辭輦”表現(xiàn)的是漢成帝女官班婕妤,為使君主不致貪戀女色而忘朝政,辭謝與成帝同乘一輦的故事。其余各段也以可視形象來解釋箴文的抽象說教。畫卷中人物神態(tài)宛然,細節(jié)描繪體物精微,所畫婦女端莊嫻靜,符合封建箴規(guī)。筆法細勁連綿,設(shè)色典麗秀潤。卷末款署“顧愷之畫”,應(yīng)是后人添加。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中國學(xué)問界,是千年未開的礦穴,礦苗異常豐富。但非我們親自絞腦筋絞汗水,卻開不出來。翻過來看,只要你絞一分腦筋一分汗水,當然還你一分成績,所以有趣。所謂中國學(xué)問界的礦苗,當然不專指書籍,自然界和社論實況,都是極重要的……我們對于書籍之浩瀚.應(yīng)該歡喜謝他,不應(yīng)該厭惡他。  ——梁啟超  一種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來文化。唐朝民間佛經(jīng)數(shù)十倍于儒經(jīng),但中國文化并未變成印度文化,因為我們有那么強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論上為什么沒有什么發(fā)展,因為它已經(jīng)融化在我們的文化中間了。今天我們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須很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  獪唤?/pre>

編輯推薦

  一杯香茗,一幅華美古卷,于無聲處,品名家傳神之筆,慕古人境界之遠?! ≈袊鴮W(xué)問界,是千年未開的礦穴,礦苗異常豐富,但非我們親自絞腦筋絞汗水,卻開不出來。翻過來看,只要你絞一分腦筋一分汗水,當然還你一分成績,所以有趣。所謂中國學(xué)問界的礦苗,當然不專指書籍,自然界和社論實況,都是極重要的……我們對于書籍之浩瀚,應(yīng)刻歡喜謝他,不應(yīng)刻厭惡他?!  簡⒊ ∫环N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來文化。唐朝民間佛經(jīng)數(shù)十倍于儒經(jīng),但中國文化并未變成印度文化,因為我們有那么強有力的文化根基。宋朝佛教理論上為什么沒有什么發(fā)展,因為它已經(jīng)融化在我們的文化中間了。今天我們要吸收西方文化,前提是必須很好地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  ——湯一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最美的100傳世名畫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