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

出版時間:2008-01-01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張朋園  頁數(shù):517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中國人向往民主政治,以戊戌變法為起點,已經(jīng)超過百年,如果追溯到魏源、徐繼畬等的時代,則不下一百五十年。其實,先驅(qū)有意使中國民主化,曾經(jīng)有過四五次的嘗試;不幸他們碰到的都是無法克服的障礙,只有望民主而興嘆。本書介紹20世紀上半期的四次國會選舉,也就是中國人嘗試民主的一些經(jīng)驗,據(jù)此而觀察為什么民主政治在彼時中國不能生根發(fā)芽。

作者簡介

  張朋園,生于1926年。海內(nèi)外知名學者,從事中國近代史研究。曾任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臺灣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主任、所長等職?! ≈小读簡⒊c清季革命》、《立憲派與辛亥革命》、《梁啟超與民國政治》、《中國現(xiàn)代化的區(qū)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費正清、韋慕庭:臺灣與美國學術(shù)交流個案初探》、《知識分子與近代中國的現(xiàn)代化》、《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來歷屆議會選舉述論》等。

書籍目錄

黎序自序緒論 議會思想之進入中國第一章 咨議局及資政院議員選舉:中國試行代議政治一、清廷預備立憲,設立中央及地方議會二、咨議局議員選舉三、資政院議員選舉四、議員的出身背景五、議員的進取與保守第二章 第一屆國會選舉:政黨與政治精英一、革命共和,建立國會二、國會結(jié)構(gòu):議員定額與選民資格三、投票:復式選舉四、黨派競爭議席五、議員成分分析:精英分子的造型第三章 第二屆國會選舉:安福系與研究系一、安福國會的由來二、選民調(diào)查與名額分配三、選舉活動與派系競爭四、賄選及選舉結(jié)果五、議員背景六、余論第四章 國民大會選舉:國民黨與威權(quán)主義一、國民黨還政于民:三院制國會二、選民調(diào)查與候選提名三、競選與賄選四、派系之爭與退讓風波五、議員背景六、余論結(jié)論 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插圖附錄一 咨議局及資政院議員名錄一、各省咨議局議員名錄二、資政院議員名錄附錄二 第一屆國會議員名錄一、參議院議員名錄二、眾議院議員名錄附錄三 第二屆國會議員名錄一、臨時參議院議員名錄二、參議員名錄三、眾議員名錄附錄四 國民大會、立法院、監(jiān)察院議員名錄一、國民大會代表名錄二、立法委員名錄三、監(jiān)察委員名錄征引書目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咨議局及資政院議員選舉:中國試行代議政治  一、清廷預備立憲,設立中央及地方議會  清朝到了垂危的晚年,試圖以立憲改革來挽救其敗亡的命運,雖然諸種措施未能使得王朝政權(quán)延續(xù),中國卻嘗試了一些傳統(tǒng)政治上未有的經(jīng)驗。如宣統(tǒng)元年(1909)全國各省設立咨議局,宣統(tǒng)二年(1910)中央設立資政院,便是一項空前未有的創(chuàng)舉。這是我國首次體驗西方式的民權(quán)政治?! 」饩w三十二年(1906),清廷迫于革命形勢,宣布預備立憲,從光緒三十四年(1908)開始,要在九年之后(1917)召開國會,成為君主立憲國家。由于中國未嘗有過議會政治的經(jīng)驗,先從地方議會開始,再從地方議會中選出代表,成立中央議會,冀望步步為營,走上議會政治的道路。在正式議會尚未成立之前,以咨議局及資政院作為人民練習議政的場所,是一種臨時議會的性質(zhì)。咨議局及資政院的議員,是由選舉產(chǎn)生的,也有練習如何選舉、試行民權(quán)的意義,其重要性可以得見。惟預備立憲只推進至第四年(1911)就停止了,因為革命的爆發(fā),君主立憲成了泡影。但是咨議局及資政院議員都選舉產(chǎn)生了,票選議員的經(jīng)驗,在中國是前所未有的。  二、咨議局議員選舉  咨議局,相當于今日的省議會。按照清政府的計劃,原定在全國二十二省中成立二十三個咨議局,每省一局,江蘇因兩布政使分治寧、蘇兩屬,擬設兩局。但江蘇人士認為這種近乎分割的辦法,有礙他們的團結(jié),要求只設一局。又因為新疆省人民教育程度落后[1],地方官請求暫緩辦理,結(jié)果共設二十一局?! 《皇∽勺h局議員的定額,并非決定于人口比例的多寡。是時中國尚無人口普查,無法,改以舊日科舉取進學額的5%為標準。由于各省教育水準不一,中原省份,文風較盛,學額較高;邊遠地區(qū),文野雜處,水準較低,學額亦低[2],故各省議員名額因之不同。另外,江蘇省負擔的漕糧較他省為多,除依學額之外,又有增額。復因保障旗籍權(quán)利,京師及各省駐防,各專設議員1至2名?! 1] 據(jù)報導,新疆五千人中僅有一人認識漢字文意,見《東方雜志》第六年(1909)元月號《憲政篇》?! 2] “按學額多寡,視文風盛衰。州縣學各有額,府學則由州縣撥充,如其額而止。故于文理較優(yōu)之州縣,多取人數(shù),以備撥府之用。惟直隸州則自有學額,不由縣撥充也。學有廩增附諸生,皆仿自前明,我(清)朝因之?!保ā陡拭C通志》,《學校》第五,卷31,頁1。)  “每縣學額,按文風高下,錢糧丁口之多寡以為差。分為大、中、小學。順治四年定大縣學額四十名,中縣學額三十名,小縣學額二十名。十五年又定大府二十名,大州縣十五名,小州縣四名或五名??滴蹙拍?,大府、州、縣仍舊額;更定中學十二名,小學七名或八名?!保ㄉ萄荟蹋肚宕婆e考試述錄》,頁13。)  最多的是直隸,最少的是吉林和黑龍江。二十一省咨議局議員總數(shù)共計1643人。  議員系由選舉產(chǎn)生。按咨議局的選舉章程規(guī)定,作為一個選民,必須有下列條件之一:1.曾在本省地方辦理學務及其他公益事業(yè)滿三年以上著有成效者;2.曾在本國或外國中學堂或同等以上之學堂畢業(yè)得有文憑者;3.有舉貢生員以上之出身者;4.曾任實缺職官文七品武五品以上未被參革者;5.在本省地方有5000元以上之營業(yè)資本或不動產(chǎn)者;6.具有上列條件之一年滿25歲之男子;7.寄籍本省十年以上年滿35歲之男于,或在寄居地方有10000元以上之營業(yè)資本或不動產(chǎn)者。[1]作為一個候選人,必須具有上列條件之一,并年滿30歲之男子。凡有下列情勢之一者,不得為選民及候選人:1.品性悖謬營私武斷者(指宗旨歧邪,干犯名教及訟棍土豪而言);2.曾處監(jiān)禁以上之刑者;3.營業(yè)不正者;4.失財產(chǎn)上之信用被人控告實未清結(jié)者;5.吸食鴉片者;6.有心疾者(指有瘋狂癡髕等疾精神已異常人者);7.身家不清白者(指娼優(yōu)隸卒等賤業(yè)之人);8.不識文義者。[1]  此一選舉權(quán)與被選舉權(quán)之規(guī)定缺點甚多,最明顯的是財產(chǎn)條件及婦女之不具選舉權(quán)利。在西方民權(quán)政治發(fā)展的過程中,財產(chǎn)上之種種要求,婦女權(quán)利之受限制,系經(jīng)長時期之改革始得免除,中國初建選舉制度,仿效他人,未能免于歷史的覆轍,可以不必深論。所應注意者,是在這種規(guī)定之下,究有多少人合于選民資格?其選舉的經(jīng)過情形如何?  選舉系采用復選方式,是一種直接與間接民權(quán)的混合制度。先由選民選出若干候選人,再由候選人互選而產(chǎn)生定額議員。舉例而言,陜西省的議員定額為66人,初選時選出十倍于此數(shù)之候選人660名,再由這660人互選66名議員[2]。有的省份在初選中僅選出五倍于定額的候選人,如湖南即為一例[3]。很明顯的,初選為直接選舉,復選為間接選舉。此種方式,亦系仿效西方而來[4]?! ∵x舉區(qū)的規(guī)劃,與原有之行政單位相同。初選在州縣,復選在道府。各州縣經(jīng)初選產(chǎn)生候選人,候選人再集中道府所在地,互選定額議員?! ∵@種復式選舉,值得注意的是初選。究竟有多少人具有選民資格?在種種資格的限制下,各省公布有選舉權(quán)的人數(shù),多者十六萬余人(直隸),少者四千余人(黑龍江)。江蘇在當時稱為進步省份,選舉人大縣三、四千人,小縣四、五百人[1]。如果用人口總數(shù)來與之比較,便發(fā)現(xiàn)享有選舉權(quán)利者之百分比為0.39%,出人意料地低少,1000人中竟僅有4人獲有此項權(quán)利。(見表1-1)  何以合格的選民會這樣少?據(jù)當時人的批評,5000元資產(chǎn)的規(guī)定影響很大。西方在20世紀之前規(guī)定以資產(chǎn)為選舉資格,本為司空見慣。在中國則不然。第一、中國人向來財不露白,以為財富為人得知極為危險,尤其是怕將來被科重稅。第二、這次選舉為空前創(chuàng)舉,人民既無納稅為義務、選舉為權(quán)力的觀念,更不知財產(chǎn)要求是一項資格或權(quán)利,甚且懷疑其用意,故有財產(chǎn)資格的人大多沒有登記。兩廣總督張人駿說:“人民不知選舉權(quán)利,即備有資格之人亦往往不愿入冊。”[2]所指蓋為5000元資格問題?!俄樚鞎r報》有一則山東通訊:“具有五千營業(yè)資本及不動產(chǎn)者,則本人堅持不承認。即以選舉權(quán)利再三勸告,亦卒若罔聞。”[3]四川方面:“有些人由于怕露富,怕官府加捐稅,雖有資格也不愿去登記的?!盵4]西方觀察家也有類似的報導[5]。以5000元為資格的規(guī)定,無形中減少了選民的數(shù)量[6]。  到了投票的時候,各省的反應大多顯得極為冷淡[1]。原因不僅是選民對選舉沒有認識,全國上下,除了極少數(shù)知識分子,均不知何謂選舉。清廷在光緒三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諭令各省地方官切實籌備設立咨議局,但各督撫因不知從何著手,爽快來個相應不理。七月問憲政編查館的咨文到來,他們還是寂無動靜。及后中央再三催促,知道不能不虛應故事敷衍一番[2],才開始打聽著手之道。舉例來說:廣西巡撫張嗚岐于接到籌備咨文時,直是束手無策。然張氏向以開明進步自詡,不敢不立即因應;無法,只好函請負有盛名的廣西籍御史趙炳麟推介人才。趙氏旋推薦陳樹勛、唐尚光兩位編修及蔣繼伊檢事回籍幫忙,這樣廣西咨議局的籌備工作才有了著落[3]。河南巡撫吳重熹步張鳴岐之后,奏調(diào)該省編修杜嚴、主事方貞、彭運斌等回籍協(xié)助,咨議局也才籌備起來[4]。從這兩個例子,可知各省地方官對籌備憲政一無認識,難怪各省對籌備之缺少熱力[5],使這個破天荒的地方自治,自始即跛躓不進,難期成效?! ∮捎诨I備緩慢,預定在宣統(tǒng)元年四月問的投票,有若干省份競拖延到六、七月問方始舉行。投票情形至為消極冷淡。根據(jù)當時在華西方人士的記載,投票所門可羅雀,形同虛設。以廣東省廣州府為例,該府選民共1600余人,真正投了票的僅得399人。該府各屬計設85個投票所,其中僅有一所得十六票,算是得票最多的,其他三票五票不等,有60處竟各僅一票[6]。再以福建省城為例,有一則報導說:“福州初選舉,投票之日,城市各區(qū)到者僅十分之四,鄉(xiāng)村各區(qū),則十分不及一二,概皆自棄選舉權(quán)也?!盵1]廣州、福州本是沿海得風氣之先的城市,其情形如此,其他偏僻各地對投票的冷淡,已可想見?! ∮^察家謂這一次選舉,大多數(shù)是指導投票?!懊麨槊襁x,實自官派?!盵2]美國駐華公使的一則批評,說得更為深切:“各地的選舉未能刺激起人民的熱心。合格選民僅有極少部分真正前來投票。官府對議員選舉的影響極大,有些省份,跡近指派,此中以東三省最為明顯?!盵3]  這樣冷漠的選舉,應該是平靜無事的。但賄賂選票的中西通病,依然不免。據(jù)報導,廣東省選舉的行賄情形,一票價值在40至200兩之間[4]。杭州復選,“每票酬勞五十兩,犧牲三百金,議員即操券而得”[5]。安徽省懷寧縣未開票柜,即已知何人得票多寡。其弊病與廣州、杭州相似[6]。掌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儼忠曾有一折參劾各地之不良選舉。茲節(jié)引一段在下面,以見一斑:  風聞各省初選監(jiān)督,則有甚堪詫異者。如安徽懷寧縣開選投票……而票匭未開,即知有西門宋姓票數(shù)多寡。以至為嚴密之事,而姓氏即已諠傳,其辦理草率已可概見……而又有望江縣……辦理調(diào)查,任意延宕,及奉文飭催,遂草率造冊。冊內(nèi)所列被選人,競有久經(jīng)病故者。又有官階姓名不符者。其中賢否,毫無別白,尤可想見……而又有英山縣[劉知縣]辦理初選,更屬兒戲。當其初選,屆期各紳多未到局,遂各傳遞填名,或以一人代數(shù)人填名。名不及額,該局紳又置酒邀人填名,或由地保代為填名。名已逾額,該縣即以此局被選人挪入彼局,以足其數(shù),冀符具文。且選舉人多鄉(xiāng)曲無賴,致正紳恥與為伍。既投票后,名目封匭,實則未封。局紳互相攻訐,該縣悉置之不理。又以局費為名,遇案苛罰,案仍不結(jié)。民不聊生,怨聲載路,遂有劉好貨之名。[1]賄賂之外,尚有公然動武奪取選票者。直隸安肅縣在初選時發(fā)生械斗[2],廣西桂林東西兩區(qū)亦發(fā)生類似風潮[3]?! ‰m然一般人對此次的選舉十分失望,但也有稱許的好評。有幾種記載一致推崇江蘇咨議局辦理最為完善?!渡陥蟆分赋鲈摼志哂凶h院規(guī)模,乃由于得風氣之先,領(lǐng)導有人之故[4]。兩江總督張人駿謂江蘇咨議局開會時“秩序井然”,“議員中多通達時事之人”[5]。張孝若著《張季直傳記》中一段有關(guān)咨議局的敘述,雖不無渲染,亦有可信之處:  當時議員從各地當選,差不多完全是人民的意志,自動的認為優(yōu)秀可靠,就選他出來,拿最重大的代表責任和地位加在他的身上。勢力金錢的作用的運動,在那時競沒有人利用,也沒有受利用的人。那當選的議員,也人人目命不凡,為代表民意力爭立憲而來;那所有的心思才力都用在這帶來的責任上邊。[6]  直隸在這次選舉中,辦理選民資格調(diào)查,比較尚屬得法。其選民的百分比0.63%是全國之冠。有一種記載說直隸各州縣皆力爭選民資格定額。以定縣來說,全縣約6萬1千戶人家,合格者有千人之數(shù),比例高于他縣,但地方人士以為不如理想[1]??梢娪^念方面,直隸實較內(nèi)地各省進步?!  侗比A捷報》(North China Herald)對于山西和陜西兩省的選舉,稱道其有“卓越成功之處”。正當山西咨議局開會的時候,該報記者前往太原參觀,見其開會情形頗具議會之尊嚴,顯出了應有的重要性。議員們也有令人好感的外表(favorable appearance),他們的雍容風采顯示他們是有教養(yǎng)有智慧的。議長梁善濟在開幕詞中,還對英國的議會政治大大稱道一番[2]?! 『鲜〉倪x舉,有人嘉許競選者多謙謙君子之風,且謂選舉過程規(guī)矩守法,絕無舞弊情事。議員鐘才宏的回憶錄中說:  桂陽直隸州規(guī)定名額為議員三名,初選為五倍之。先由桂陽、藍山(著者家鄉(xiāng))、嘉禾、臨武等州縣初選十五名,再由此十五人互選三人,是為復選……在初選十五人中,桂陽州占十名,事實上可以壟斷選舉。然投票揭曉,余與桂陽某君同獲四票居第三位。依例應抽簽決定。但該州人士競自動宣布放棄,因該州已獲議員兩名,故以為第三名議員應讓與藍山人士,且囑事務人員依此呈報。而與余同獲四票之桂陽某君,亦未力爭其抽簽之權(quán)力??梢姰敃r謙謙君子之風未泯。后已獲七票膺選首名之陳士杰為老翰林,無意接受議員當選,堅持不就。桂陽某君仍復得遞補為正式議員。可謂皆大歡喜。當時之選舉頗為規(guī)矩守法,絕無舞弊情事,亦可謂人民尚未重視選舉權(quán)利之競爭。觀諸日后議員之相互傾軋,選舉之公然行賄,實令人對于清末民初風俗之醇厚,追念不已。[1]  廣東的初選弊端百出,但選舉議長時似乎又很得法,合于民權(quán)初步。革命黨的《民呼報》有一則記述:  各執(zhí)事分給議員選舉議長票,各議員乃分班到寫票處填寫,各自投筒既畢,……檢視票數(shù)符合。逐拆視,……易學清得四十五票,丘逢甲得三十五票,蘇元瑞五票,區(qū)贊森二票,趙宗檀、黃有恭、黃寶熙、崔鎮(zhèn)各一票。有兩票誤寫‘學’字為‘鶴’字者(官音鶴學不同,其誤頗甚)。不入計算。照章選舉,必得到場人數(shù)過半(四十七票乃合)方能作實,[民政使]王會辦乃對眾議員言,能否通融。各皆無言。已而命莫任衡對眾復陳說,請舉手決定。左邊多舉者,右邊坐則無。莫又至投筒處,請諸監(jiān)察到督憲前酌議。丘等遂前進。惟易不赴,似有避嫌意者。丘等與袁督言,辦事須遵定章,今事初辦,若可茍且,則事事皆可茍且矣。似宜再舉為合。眾監(jiān)察皆是之。乃再給票,分票再投。易得五十三,丘得二十九,其余蘇得五票,區(qū)少一票,趙與黃有恭無,而陳鼎勛、周廷勛兩人均得一票也。遂決定書之于黑板。王會辦乃請易學清登堂,……易乃上,各一揖。[2]

編輯推薦

  中國人向往民主政治,以戊戌變法為起點,已經(jīng)超過百年,如果追溯到魏源、徐繼畬等的時代,則不下一百五十年。其實,先驅(qū)有意使中國民主化,曾經(jīng)有過四五次的嘗試;不幸他們碰到的都是無法克服的障礙,只有望民主而興嘆。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民主政治的困境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