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的糧食

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作者:[法] 安德烈·紀德  頁數(shù):245  譯者:唐祖論  
Tag標簽:無  

前言

  《地糧·新糧》導讀  《地糧》的全名是《地上的糧食》,是相對于《圣經(jīng)》中的“天糧”或“神糧”而取的書名。在《福音書·約翰福音》中耶穌對眾人說:“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地糧》象征人類在大地上謀取幸福的精神食糧。在本書扉頁上紀德還引用了《古蘭經(jīng)》中的一句箴言:“這是我們在大地上享用的果實”,就更明確了這一主題?!  凹o德的《地糧》(1897)與先前出版的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1885)相仿,是一部福音書。福音從詞源意義上說,就是佳音。書中紀德向他深愛的弟子——拿塔納埃勒——發(fā)出關于人的幸福和人生意義的書簡”(法同作家莫洛亞語)?! 〕酥猓瑫羞€出現(xiàn)了一個假想的導師梅納克(他是英國唯美主義作家、享樂主義者王爾德的化身),與作者一起對弟子進行教誨,他們用和諧、溫馨而富有魅力的語言宣布:人,生來就是獨立不羈的,只要虔誠、熱忱,他就有權做任何事。感覺應當主宰理念,一切道德的、家庭的、社會的約束,必須統(tǒng)統(tǒng)摒棄。  《地糧》同時也是一部熱愛生活,謳歌人的門巾、解放,幫助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生活教科書?! ?927年,紀德特意寫了再版序言,向“向新讀者介紹若干想法,比較確切地擺正了這本書的位置,陳述創(chuàng)作它的理由……”他說,“某些人在這本書中,只見到或者只愿意見到一種對欲望和本能的贊美,我看這或許有點近視。我呢,當我重新展開這本書時,我在其中見到的,更多的還是對匱乏的贊美。正是由于對匱乏的贊美……我才皈依了福音的教義,以便在忘卻自身中找到最完善的自我實現(xiàn)……”  據(jù)此,作家莫洛亞評論說,“如果將《地糧》中的理論看作是個性自私,那就大錯特錯了?!币驗?,“紀德,放棄了自我,而去擁抱人和物的生命。他奉獻他們以愛心,用自己的力量使他們豐富起來?!?張若名語)  關于《新糧》  紀德在1925至1926年問,有一次赤道非洲之旅,隨即發(fā)表了《剛果之行》(1927)和《乍得歸來》(1928),憤怒揭發(fā)了殖民主義者的罪行,進而又多次出席進步團體的反法西斯會議。1935年,在《地糧》問世近四十年后,紀德出版了《新糧》。這可說是紀德與時俱進,向左“轉向”,向共產(chǎn)主義轉向的歷史見證。1936年,紀德應邀赴蘇聯(lián)訪問,發(fā)表了《訪蘇歸來》,引發(fā)了那場軒然大波,被稱為紀德的再次“轉向”?!  缎录Z》與《地糧》相對照,可以明顯看出來,經(jīng)過歲月的磨礪,紀德的思想成熟了,剛步入生活時的激越對立,已經(jīng)逐步轉向睿智、和諧、肯定勝過否定,建設超越破壞,更重要的是個人主義的紀德,終于發(fā)現(xiàn)了基督徒的利他主義也是人的原始本能之一?!皞€人的勝利在于個性的放棄之中”,這是戰(zhàn)勝個人主義獲借幸福的秘訣,也是基督教道德的神秘中心。也就是說,紀德最終相信基督教的個人主義超越并戰(zhàn)勝了尼采式的個人主義(超人主義)。(見張若名著《紀德的態(tài)度》)  在《新糧》中,宣揚享樂主義的導帥梅納克小見了紀德采納了倚蘭作家、共產(chǎn)黨人杰大·拉斯特的意見。“杰夫認為,在我的《地糧》中,梅納克的敘述是美中不足的,破壞了和諧,他有道理。”(見《紀德日記》1935年)除此之外,他心愛的弟子拿塔納埃勒的名字也不見了,紀德決定叫他“同志”。(見《新糧》卷末)  “同志,你勇敢,你獲得了新生!”  “呵,解放!呵,自由!我要一直走向我的愿望所能及的地方!我要一直把你帶到那里!”  “要在增進眾人幸福中去締造你的幸福……的確,建筑在貧窮之上的幸福,我不想要??縿兿鲃e人得來的財富,我不想要。倘使我穿的是剝奪剮人的衣服,那我寧可赤身裸體。……”  “一個沒有進步的境界,不管有多么幸福,我也不能指望它?!薄 τ谶@些進步思想,紀德說,“我必須要說明這樣一點,就是引導我走向共產(chǎn)主義的,并不是馬克思,而是福音書……是福音書的告誡在我內心中進一步加強了對任何個人占有,對任何強占的蔑視和厭惡?!?見《紀德日記》1933年)  不僅如此,紀德在《新糧》卷末的寄語:“不要去崇拜偶像!”更是發(fā)聾振聵,意味深長。這顯示作者不僅已經(jīng)超越了《地糧》中的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新糧》中的宗教的利他主義,而且已經(jīng)進入到一個更高的思想境界——發(fā)掘并依靠人類自身存有的獨立精神,去破除迷信和偶像崇拜,擺脫一切束縛,藉以探求真理,獲取自由和幸福?!  兜丶Z》誕生的社會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  在《地糧》中,作者借梅納克之口喊出了驚世駭俗的呼聲:“家庭,我憎恨你!”這是因為紀德本人從小飽受家庭和教會清規(guī)的禁錮之苦。他的祖父是牧師,父親是法學教授(在紀德年幼時病逝),母親是魯昂地區(qū)信奉天主教的名門望族,她在聯(lián)姻后也皈依了新教,但是她受天主教影響很深,對紀德的管教很嚴。紀德說他從小到大,沒見過母親笑過。加爾文教派的嚴格教規(guī)使他內心深為抵觸,她母親周圍那些信奉新教的女人都視性為罪孽。魔鬼式的邪念時刻存存,需要徹底清洗、紀德母親甚至禁止他進入已故父親的書房,唯恐他去讀那些誘人犯罪的詩歌和小說。(見勒巴普著《紀德傳》)在紀德眼里,天主教教義限制了人的自由,它不允許人按照人的本性——自己的方式生活,這并非上帝的旨意。他對此深惡痛絕,他甚至說過:“教會和家庭是進步的兩個最壞的敵人?!奔o德因此成了傳統(tǒng)道德的叛逆者。(見朱靜著《紀德研究》)  而在十九世紀中葉,實驗哲學統(tǒng)治了科學和哲學的全部領域,在文學方面,自然主義代替了浪漫主義,風行全國。世界沒有形而上的意義了。尼采叫喊:上帝已經(jīng)死了,人類失掉了自己內心與全部外界的聯(lián)系,只剩下了孤獨的自己。這一隔絕的結果就釀成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個人自尊自大的心理越來越高漲,相信自己可以完個征眼自然界。這一方面的極端代表,就是尼采的超人。這種自我膨脹的欲望,不可避免地同社會和教會發(fā)生沖突,對青年造成心理壓力,使他們苦悶彷徨。到了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zhàn)爭中戰(zhàn)敗,又經(jīng)過浴血的巴黎公社,舊的社會組織崩潰,于是人們的內心又漸漸活動起來。叔本華的意志哲學以及崇尚宗教與神秘的思想受到歡迎,被冷落多時的想象、靈感、夢幻等奇異的表現(xiàn)方式又回來了,這就是象征主義以及頹廢派的崛起,它力求探索人的精神現(xiàn)象,最后觸及到人的存在,就是自我?! 〉堑搅耸攀兰o末、二十世紀初,由于法國在相對穩(wěn)定中獲得繁榮,生活安定,年輕一代對于前輩們迷戀非現(xiàn)實,愛好有毒的花朵、黑暗和幻影感到厭惡,把他們稱作思想混亂和唯靈論等。他們要求從夢境中回到現(xiàn)實,最能代表這種趨勢的作品就是開一代風氣之先的《地糧》。紀德在1927年再版序言中,追述了1897年創(chuàng)作《地糧》的理由:“我是在文學使人感到萬分矯揉造作和窒息的時刻撰寫這本書的,在我看來,使文學重新接觸大地,讓她赤腳踩在泥土上,在當時是刻不容緩的?!薄  兜丶Z》的生命力和它深遠的影響  《地糧》開一代風氣之先,有很強的生命力,是法國好幾代青年醉心的讀物。它使他們掙脫了十九世紀末僵化的理想主義桎梏,給他們帶來了思想道德之解放。它的影響,不僅一戰(zhàn)后在馬丁·杜伽爾的巨著《蒂博一家》中可以見到:許多青少年在到處尋覓它,“這是一本你讀它時感到燙手的書”,該書的主人公雅克·蒂博說;而且在二戰(zhàn)后的1968年5月,在巴黎的街頭也可以見到成千上萬拉夫卡迪奧式的青年(紀德《梵蒂岡的地窖》一書的主人公),住墻上涂寫:“家庭,我憎恨你!”以及三十條紀德式教規(guī),勸誘他們反抗社會道德規(guī)范,拒絕一切束縛?!斑@就是紀德的福音書,它接連被三、四代的青年所吸收,而且也必然已經(jīng)注入到了時代的道德氛圍中。這就是紀德的影響:人們呼吸的一種空氣……”(見朱靜著《紀德研究》)。  《地糧》的影響甚至進入了法國政界,1981年法國社會黨人密特朗競選獲勝,當了法國總統(tǒng)。當時的媒體競相報道說,密特朗的枕邊讀物就是《地糧》,這是他生活的準則,行動的指南。這樣一部作品,為什么能在一個世紀中經(jīng)歷讀者和時代嚴峻的考驗,又超越國界和語言障礙,同世界各國人民對話,它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  其一,這是因為自由、解放、愛情、幸福,是人人所需的精神食糧,是普世終極的人性和人權思想。中國也不例外,上世紀20年代在“五四”民主和科學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下,魯迅和巴金寫了《狂人日記》、《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鼓舞青年沖破封建專制的禮教囚籠,爭取戀愛自由,婚姻自主;“三十年代,中國社會動蕩,青年處于思想困惑,尋求理想的生活時期,紀德作品要求尊重人,以人的態(tài)度對待人及其所為。這和中國青年的理想追求一拍即合”(張若名語)?! ‖F(xiàn)為法蘭西學院院士的程抱一先生,回憶上世紀40年代抗戰(zhàn)逃難途中苦讀《地糧》的情景,這樣寫道:“課停了,大家躲進山坡上的防空洞內……紀德的《地糧》我們看了又看。……紀德和一個中國人說話就像這個回頭的浪子在和弟弟懇切暢談。他勸告他要從心底汲取自身的能源,找回熱忱,敢于突破家庭和社會傳統(tǒng)鑄成的枷鎖,這正說進了所有在衰微古國里尋找理想的中國人的心坎?!?見朱靜著《紀德研究》)  其二,要歸功于它的作者不懈地追求真理,并在其書中以一貫之地堅持獨立思考和與時俱進的精神。在《新糧》中,紀德說:  “一個沒有進步的境界,不管有多么幸福,我也不能指望它?!娴模⒃谟廾翢o知上的幸福,算得上什么?”  “同志,沒有證據(jù),什么都別接受;什么都別信仰?!薄  安灰コ绨菖枷瘢 薄  拔乙棺约撼嗦愕哪_趾感受到這一點。任何不先經(jīng)過感覺的知識對于我都是無用的?!?見《地糧》卷一)  紀德的“熱愛真理的大無畏精神”終于獲得了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會的肯定和贊賞,他們向他表示崇高敬意。紀德為此在《費加羅報》上撰文回答:“假如我真的代表過某種事物的話,我相信這就是自由考察的精神,獨立的精神,甚至是對心靈和理智拒絕贊同之事提出抗議的精神?!薄 〖o德因健康原因未能親自去瑞典領獎,但他委托別人宣讀了他的答謝辭,再次強調了作家的獨立精神:  “各位先生,在我看來,你們的選票與其說是投給我的作品,不如說是授給那種使作品有了生命的獨立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這個時代從各方面都遭受攻擊。你們從我身上看出了這種精神,你們覺得有必要贊許它,支持它。這就使我心滿意足,信念更為堅定。然而,我無法不想到,僅在不久之前,法蘭西的另一位杰出人士,他比我把這種精神表現(xiàn)得更好。我想到的就是保爾·瓦萊里……”(見拙譯《瓦萊里散文選·導讀》)  其三《地糧》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還在于它擁有新穎獨特的文體——散文詩——以及與詩俱生的內在音樂美?! ∩⑽脑娊茏鳌兜丶Z》  1897年,《地糧》問世不久,一個慧眼獨具的年輕詩人亨利·熱昂就撰文宣稱:“這是一本值得加倍欣賞的書,因為它喚醒人們的思想,激起人們的感覺,現(xiàn)在已是法國偉大思想家和散文家的紀德先生,同樣應該是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睙o獨有偶,法國著名傳記作家莫洛亞也說:“……作者受到《圣經(jīng)》抒情性質的哺育,從中獲取節(jié)奏和詩意。”紀德本人則承認是從《圣經(jīng)·福音書》中獲得詩的靈感。他說,“人們從來都不試圖從福音書中引出審美的真理,我感到奇怪?!彼€認為只有通過音樂的形式,才能捕捉到自己心靈的詩思。他說:“我在寫作時,心靈充滿著詩思。它時時刻刻向外奔流,詞語無法將它表達出來?!彪S后,“情感在律動,強烈起來,平靜下去……”他反復強調這種內心音樂對于詩思的重要性,并且隱晦地談到這種自然發(fā)生的,只有直覺才能感受到,并與他的內心一起律動的深層音樂就是構成詩思的源泉。這當然與紀德所受的教育有關。紀德自小就是音樂和詩歌的愛好者,他自十歲起就學彈鋼琴,幾十年來音樂處處伴隨著他。二戰(zhàn)中,甚至伴隨他到遙遠的非洲?! ∨c此同時,紀德一進入中學就喜歡讀詩,他手不釋卷,到處誦讀。許多詩集他能倒背如流,就像他反復彈奏自己最心愛的肖邦或巴赫的練習曲一樣。他強調演奏高手能把理解化為效果,能把激情傳遞給感官。這當然也適用于文學和詩歌。散文詩《地糧》無疑就是這種啟迪下的嘗試?!兜丶Z》全書共計正文八篇、頌歌一篇,寄語一篇,由一連串富有詩意的斷想,揉入若干激情的詩篇、日記、輪舞曲、歌曲構成。它的架構有如一首交響樂曲,主旋律是“糧食,糧食!”伴隨著樂章、協(xié)奏曲、和聲。這是一目了然的、完全創(chuàng)新的文體?! ≡诩o德看來,自然只有在被他發(fā)現(xiàn)時才存在。在發(fā)現(xiàn)自然的過程中,他意識到了一同運作的雙重心理機制:在視覺中誕生的世界,引起了感情的不斷發(fā)展?!  拔易谶@花園內,看不到太陽,但是空氣由于散光而晶瑩發(fā)亮;藍天仿佛變得澄澈透明了,仿佛飄下了雨絲;一點不錯,我看到光的波浪,光的漩渦。苔蘚上閃現(xiàn)著一些水珠般的熒光;一點不錯,在這大路上,光就像在那里流動,而停留在那些樹梢上的,則是鍍了金的泡沫。”(見《地糧》卷三)引文里,隨著視覺的拓展,感情也在發(fā)展,激情像要沖破物質的束縛,但卻被它控制在確定的狀態(tài)下。再如:  “我看見過平原在炎夏中的等待,等待那一丁點兒雨水。那路上的塵埃已經(jīng)變得過分地輕盈,每一絲微風都會使它們飛揚。等待,這甚至不再是一種希望,而是一種膽戰(zhàn)心驚。土地干旱得龜裂了,仿佛為了容納更多的雨水?;脑系囊盎ǖ南阄稘獾脦缀踝屓巳淌懿涣恕r滉栂碌囊磺惺挛锒硷@得昏昏沉沉?!?見《地糧》卷一)  “紀德在《地糧》中一點點地表達感情,他把它分解成一個個的感覺,而每個感覺都很獨特,有具體的界限,以便它們會聚集起來,形成一股強烈的感情。一首流暢明快的詩會激活所有的感覺,引發(fā)讀者心靈的共鳴?!边@是上世紀30年代,中國第一位留法女博士張若名的博士論文《紀德的態(tài)度》中的“紀德對待感官事物的態(tài)度”。她的這一評析足以說明:  1.《地糧》是散文詩,因為它顯示詩的本質——情緒和想象,而且只有詩的語言、意象化的語言才適合傳遞在《地糧》中律動的感情和想象?! ?.符合散文詩的創(chuàng)作特點和過程:意象是注入了詩人情感的物象。散亂的意象按不同的方式(列舉、遞進、對比、象征……)聚集,組合成一個統(tǒng)一的有機體,就形成一股更強烈的感情,產(chǎn)生詩的意境?! ?.散文詩盡管脫去了詩的韻律之外衣,但它順乎詩人的內心情感的律動,能更自由地產(chǎn)生內在節(jié)奏,形成詩的內在旋律和音樂美?!兜丶Z》中還一再使用詩傳統(tǒng)的復疊手法,反復吟誦,一唱三嘆,用以增強內在的音樂美?!  兜丶Z》被譽為散文詩杰作,還在于它的思想格局宏大,內容深刻。它不停留于感覺,而是把詩情與哲理融為一體,“使詩歌創(chuàng)作成為一種完美的心智活動”。(瓦萊里語)它做到思想的“感性顯現(xiàn)”,“主體化”(里爾克語)靠詩歌本身的魅力來傳播思想。(例見《地糧·新糧》)另一方面,《地糧》的主題思想本身就參天入地,范圍很廣,但它始終以人為本,關注人的幸福和命運,探討人的本性,解剖人的靈魂?!斑@是有史以來,人類試圖認識自己、解剖自己最徹底的一次嘗試?!?見讓·德萊《紀德的青年時代》)散文詩的奠基人波德萊爾說得好,“詩的本質不過是人類對最完美的向往。”這或許就是散文詩《地糧》獨領風騷一百年,魅力經(jīng)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最后,我想趁本書付印之際,對二十年前的舊譯《地糧·新糧》的問世作一簡單的回顧。1986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紀德文集《藐視道德的人》,里面收錄了我這個譯本。這足我自1958年被迫輟學以來所出版的筇一本澤作我首先由衷感激原南京大學教授毛鳳仔對我的關愛和栽培,沒有他的推薦和悉心校閱,這個譯本多半不會問世。其次,我也感謝當年的責任編輯管筱明君,能不拘一格地給我翻譯的機會。1996年三聯(lián)書店出版了《紀德的態(tài)度》(張若名著,周家樹譯),其中關于《地糧》的譯文均引用拙譯。1997年這一譯作被選入柳鳴久主編的《世界散文經(jīng)典·法國卷》(春風文藝出版社),隨后還作為附錄,被選人彭燕郊主編的《散文譯叢》(湖南文藝版)。但是印象最深的反饋則來自兩位素昧平生的青年友人。他們見到《瓦萊里散文選》(與錢春綺合譯,百花文藝版)一書后,又輾轉打聽到我的住址,先后來訪。先是《薩特與加繆》的譯者章樂天,他說,“我們神交已久,在大學宿舍里我們經(jīng)常誦讀《地糧》……”初次見面競由《地糧》開始,這是意想不到的。隨后是胥弋從山東趕來,他是“中法文化之旅網(wǎng)”的創(chuàng)辦人,專程來滬搜集詩人瓦萊里等人的資料。他也提到拙譯《地糧》,說“有詩的韻味,印象深刻。”我因此得以了解《地糧》在中國知識青年中不乏知音,深感欣慰。作為一個譯者,我不禁想到詩人戴望舒對“詩不可譯”的著名悖論:“真正的詩在任何語言翻譯中都永遠保持它的價值。”信哉斯言,但愿我的這個導讀能彌補譯文的不足,有助于讀者更好的理解這·杰作。

內容概要

  本書時抒情多于冥想,詩意多于哲學。在《地上的糧食:地糧·新糧》里,否定的精神重于肯定的精神,破壞的精神重于建設的精神,到了《新的糧食》里,比例正好反過來。共計正文八篇、頌歌一篇,寄語一篇,由一連串富有詩意的斷想,揉入若干激情的詩篇、日記、輪舞曲、歌曲構成。

作者簡介

  安德烈·紀德(1869~1951),法國作家、評論家。主要作品有小說《梵蒂岡的地窖》、《窄門》、《田園交響曲》、《偽幣制造者》等。1947年作品《田園交響曲》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為了他廣泛的與有藝術質地的著作,在這些著作中,他以無所畏懼的對真理的熱愛,并以敏銳的心理學洞察力,呈現(xiàn)了人性的種種問題與處境”。

書籍目錄

《地糧·新糧》導讀
地糧
新糧
一位中法文化忠實的傳播者(代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地上的糧食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8條)

 
 

  •   國內紀德《地糧》的翻譯大約不下十幾個版本了,優(yōu)惠買的,好。
  •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紀德文集 1》中有羅國林和張冠堯翻譯的《大地食糧》,但文字似乎不如唐祖論的優(yōu)美。大家可對照閱讀。我不會法語,很多法國作家的作品只要有兩個一本我就都買來對照度,其樂亦無窮。
  •   譯文不錯
  •   拿在手里感覺很好
  •   一直找的東東,值得收藏
  •   建議買E文版的,,這個翻譯的讓人蛋疼好幾天
  •   便宜,就是到的時候有點臟,估計是存貨
  •   好書,翻譯也很好。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