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 出版社:岳麓書社 作者:梁啟超 頁數(shù):37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這部講義,是要說明清朝一代學術(shù)變遷之大勢及其在文化上所貢獻的分量和價值?!@個時代的學術(shù)主潮是:厭倦主觀的冥想而傾向于客觀的考察?!送膺€有一個支流是:排斥理論,提倡實踐。
作者簡介
梁啟超(1873-1929年),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17歲中舉人。會試不第,從康有為學,倡導維新變法,為戊戌變法領(lǐng)導人之一。變法失敗后,潛居國外,在日本創(chuàng)立《新民叢報》等。辛亥革命后,出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等職。后又與蔡鍔等組織護國軍討袁。后棄政治,治學術(shù),在清華大學任教,并著述不輟,臨終前還為辛棄疾做年譜。梁啟超大力宣傳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對晚清文學有許多方面影響。他的學術(shù)貢獻也很大。
書籍目錄
一 反動與先驅(qū)二 清代學術(shù)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上)三 清代學術(shù)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中)四 清代學術(shù)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下)五 陽明學派之余波及其修正——黃梨洲 附:孫夏峰 李二鑿 余姚王學家 李穆堂六 清代經(jīng)學之建設(shè)——顧亭林 閻百詩 附:胡聉明 萬充宗七 兩畸儒——王船山 朱舜水八 清初史學之建設(shè)——萬季野 全謝山 附:初期史學家及地理學家九 程朱學派及其依附者——張楊園 陸桴亭 陸稼書 王白田 附:其他十 實踐實用主義——顏習齋 李恕谷 附:王昆繩程綿莊惲皋聞戴子高十一 科學之曙光——王寅旭 梅定九 陳資齋 附:其他十二 清初學海波瀾余錄十三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一)——經(jīng)學、小學及音韻學十四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二)——校注古籍辨?zhèn)螘? 輯佚書十五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三)——史學、方志學、傳記及譜牒學十六 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四)——歷算學及其他科學、樂曲學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三 清代學術(shù)變遷與政治的影響(中)講到這里,當然會發(fā)生兩個疑問:第一,那時候科學像有新興的機運,為什么戛然中止?第二,那時候?qū)W派潮流很多,為什么后來只偏向考證學一路發(fā)展?我現(xiàn)請先解答第一個問題。學術(shù)界最大的障礙物,自然是八股。八股和一切學問都不相容,而科學為尤甚。清初襲用明朝的八股取士,不管他是否有意借此愚民,抑或誤認為一種良制度,總之當時功名富貴皆出于此途,有誰肯拋棄這種捷徑而去學艱辛迂遠的科學呢?我們最可惜的是,以當時康熙帝之熱心西方文物,為何不開個學校造就些人材?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因為這種專門學問,非專門教授不可。他既已好這些學問,為什么不找些傳人呢?所以科舉制度,我認為是科學不興的一個原因。此外還有很重大的原因,是耶穌會內(nèi)部的分裂。明末清初那一點點科學萌芽,都是從耶穌會教士手中稗販進來,前文已經(jīng)說過。該會初期的教士,傳教方法很巧妙。他們對于中國人心理研究得極深透。他們知道中國人不喜歡極端迷信的宗教,所以專把中國人所最感缺乏的科學智識來做引線,表面上像把傳教變成附屬事業(yè),所有信教的人仍許他們拜“中國的天”和祖宗。這種方法,行之數(shù)十年,卓著成效。無奈在歐洲的羅馬教皇不懂情形,突然發(fā)出有名的“一七○四年康熙四十三年教令”。該教令的內(nèi)容,現(xiàn)在不必詳述??偠灾?,是談前此傳教方法之悖謬,勒令他們改變方針,最要的條件是禁拜祖宗。自該教令宣布后,從康熙帝起以至朝野人士都鼓噪憤怒,結(jié)果于康熙四十六年(一七○七)把教皇派來的公使送到澳門監(jiān)禁。傳教事業(yè)固然因此頓挫,并他們傳來那些學問也被帶累了。還有一件附帶原因,也是教會行動影響到學界。我們都知道康熙末年因各皇子爭位鬧得烏煙瘴氣。這種宮闈私斗,論理該不至影響到學問,殊不知專制政體之宮廷,一舉一動,都有牽一發(fā)動全身的力量。相傳當時耶穌會教徒黨于皇太子允礽,喇嘛寺僧黨于雍正帝允禎,雙方暗斗,黑幕重重。后來雍正帝獲勝,耶穌會勢力遂一敗涂地。這種史料,現(xiàn)時雖未得有充分證據(jù),然而口碑相傳,大致可信。雍正元年,浙閩總督滿寶奏請,除在欽天監(jiān)供職之西洋人外,其余皆驅(qū)往澳門看管,不許闌人內(nèi)地,得旨施行。這件事是否于宮廷陰謀有關(guān),姑且不論??傊滴跷辶觊g所延攬的許多歐洲學者,到雍正帝即位之第一年,忽然驅(qū)除凈盡。中國學界接近歐化的機會從此錯過,一擱便擱了二百年了。其次,要解答“為什么古典考證學獨盛”之問題。明季道學反動,學風自然要由蹈空而變?yōu)楹藢崱芍饔^的推想而變?yōu)榭陀^的考察??陀^的考察有兩條路:一自然界現(xiàn)象方面;二社會文獻方面。以康熙間學界形勢論,本來有趨重自然科學的可能性,且當時實在也有點這種機兆。然而到底不成功者,其一,如前文所講,因為種種事故把科學媒介人失掉了。其二,則因中國學者根本習氣,看輕了“藝成而下”的學問,所以結(jié)果逼著專走文獻這條路。但還有個問題,文獻所包范圍很廣,為什么專向古典部分發(fā)展。其它多付闕如呢?問到這里,又須拿政治現(xiàn)象來說明。康熙帝是比較有自由思想的人。他早年雖間興文字之獄,大抵都是他未親政以前的事,而且大半由奸民告訴官吏徼功,未必出自朝廷授意。他本身卻是闊達大度的人,不獨政治上常采寬仁之義,對于學問,亦有宏納眾流氣象。試讀他所著《庭訓格言》,便可以窺見一斑了。所以康熙朝學者,沒有什么顧忌,對于各種問題,可以自由研究。到雍正、乾隆兩朝卻不同了。雍正帝是個極猜忌刻薄的人,而又十分雄鷙。他的地位本從陰謀攘奪而來。不得不立威以自固,屠殺兄弟,誅戮大臣,四處密派偵探,鬧得人人戰(zhàn)栗。不但待官吏如此,其對于士大夫社會,也極威嚇操縱之能事。汪景祺雍正二年、查嗣庭、呂留良俱雍正十四年之獄,都是雍正帝匠心獨運羅織出來。尤當注意者,雍正帝學問雖遠不及乃翁,他卻最愛出鋒頭和別人爭辯。他生平有兩部最得意的著作。一部是《揀魔辨異錄》,專和佛教禪宗底下的一位和尚名弘忍者辯論;一部是《大義覺迷錄》,專與呂晚村留良的門生曾靜辯論。以一位帝王而親著幾十萬字書和一位僧侶、一位儒生打筆墨官司。
后記
梁啟超(1873-1929),廣東新會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戊戌維新運動領(lǐng)袖之一。學術(shù)研究涉獵廣泛,在哲學、文學、史學、經(jīng)學、法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領(lǐng)域,均有建樹,以史學研究成績最著。一生著述宏富,有多種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飲冰室合集》較完備?!吨袊倌陮W術(shù)史》是梁氏任教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所編講義.約撰于1923年冬至1925年春之間。生前未成完璧。其中的《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曾于1924年6月至9月連載于《東方雜志》,并先后于1929年由上海民智書局、1936年由中華書局出單行本。1932年被收入中華書局版《飲冰室合集》之“專集”中。本書被視為“關(guān)于清代學術(shù)發(fā)展史的名著”,“一本具有較高學術(shù)水平的有關(guān)清代學術(shù)的百科全書式的好書”,“開創(chuàng)了學術(shù)史的新體例”。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二十五前,這是第一次用歷史眼光來整理中國舊學術(shù)思想,第一次給我們一個“學術(shù)史”的見解?! m當任公先生全盛時代,廣大社會俱感受他的啟發(fā),接受他的領(lǐng)導。其勢力之普遍,為其前后同時任何人物如康有為、嚴幾道、章太炎、章行嚴、陳獨秀、胡適之等等所不及。我們簡直沒有看見過一個人可以發(fā)生像他那樣廣泛而有力的影響。 ——粱漱溟
編輯推薦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shù)史》是梁啟超任教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等校所編講義。約撰于1923年冬至1925年春之間。生前未成完璧。其中的《清代學者整理舊學之總成績》曾于1924年6月至9月連載于《東方雜志》,并先后于1929年由上海民智書局、1936年由中華書局出單行本。1932年被收入中華書局版《飲冰室合集》之“專集”中?! ”緯灰暈椤瓣P(guān)于清代學術(shù)發(fā)展史的名著”,“一本具有較高學術(shù)水平的有關(guān)清代學術(shù)的百科全書式的好書”,“開創(chuàng)了學術(shù)史的新體例”。 本書詳細研究十七、十八、十九三個世紀的中國學術(shù)史,闡釋了學術(shù)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及其相互轉(zhuǎn)化的原因,從哲學和思想層面分析清代的學派、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提出了諸多新見解,是公認的空前佳作。
名人推薦
胡適:二十五前,這是第一次用歷史眼光來整理中國舊學術(shù)思想,第一次給我們一個"學術(shù)史"的見解。 粱漱溟:當任公先生全盛時代,廣大社會俱感受他的啟發(fā),接受他的領(lǐng)導。其勢力之普遍,為其前后同時任何人物如康有為、嚴幾道、章太炎、章行嚴、陳獨秀、胡適之等等所不及。我們簡直沒有看見過一個人可以發(fā)生像他那樣廣泛而有力的影響。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