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楚墓與楚文化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岳麓書社  作者:高至喜  頁數:41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楚人經過對湖南幾百年的經營,不但農業(yè)、手工業(yè)等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在文化藝術、繪畫、音樂等方面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雖然楚國的史書《□杌》沒有能流傳下來,大量豐富多彩的祠廟壁廁也無蹤跡可尋,但湖南楚墓中出土的帛書、帛畫、竹書、漆畫等,仍然使我們看到了原來這塊沒有文字的“群蠻”之地,卻由南楚人創(chuàng)造了高度發(fā)達的文化藝術,使當時的文學、書法、繪畫、音樂都已達很高的水平。當時的湘楚大地,如果沒有發(fā)達的經濟文化,就不町能孕育出偉大的詩人屈原和他不朽的文學作品。一起來學習《湖南楚墓與楚文化》吧!

書籍目錄

第一章湖南楚墓的發(fā)現與研究概況 第一節(jié)民國時期在長沙盜掘出土的楚文物 一、長沙近郊零星出土的楚文物 二、商承祚著《長沙古物聞見記》  三、蔡季襄著《晚周繒書考證》與楚帛書流失海外 第二節(jié)夏鼐來長沙首次科學發(fā)掘楚墓 一、首次科學發(fā)掘楚墓73座和《長沙發(fā)掘報告》出版 二、中南文化部派專家來長沙支援考古發(fā)掘 第三節(jié)配合基本建設在全省各地大規(guī)模清理發(fā)掘楚墓 一、春秋楚墓 (一)春秋中期楚墓 (二)春秋晚期楚墓 二、戰(zhàn)國楚墓 (一)湘北、湘西楚墓 (二)湘中、湘東楚墓 (三)湘南楚墓 第四節(jié)湖南楚墓研究的進程 一、湖南楚墓的分期年代研究 二、楚墓群的綜合整理研究 (一)《長沙楚墓》 (二)《益陽楚墓》 (三)《沅水下游楚墓》 (四)龍山里耶楚墓 第二章從湖南楚墓看楚墓的等級和禮俗 第一節(jié)湖南楚墓的等級 一、封君貴族墓 二、大夫級的墓 三、士級的墓 四、平民的墓 第二節(jié)從湖南楚墓看南楚地區(qū)楚人的習俗 一、楚人的生活習俗 二、楚人的喪葬習俗 三、楚人的信巫好祀習俗 第三章湖南楚墓的區(qū)域特征 第一節(jié)葬制的特征 第二節(jié) 隨葬器物的特征 第三節(jié)長沙楚墓與江陵、淮陽、壽州等地楚墓的比較’ 一、與江陵楚墓的比較 二、長沙戰(zhàn)國晚期楚墓與淮陽、壽縣等地楚墓的比較’ 第四節(jié)長沙楚墓與中原東周墓的比較 第四章楚人開發(fā)湖南的成就 第一節(jié)先進的冶鐵業(yè) 一、湖南開始使用鐵器的時期 二、湖南出土的楚鐵器大部分是仿自青銅器 三、楚人發(fā)展冶鐵業(yè),主要用于制作農業(yè)生產工具和手工工具 四、楚人鑄造了大量的鐵兵器,但仍以銅兵器為主 五、楚人發(fā)明展性鑄鐵甚早,主要用于鑄造工具 第二節(jié)青銅鑄造業(yè)的新發(fā)展 一、在鑄造技術上的新發(fā)展 二、鑄造了大量精美的日常青銅用具和新的器物 第三節(jié)迅速發(fā)展的髹漆業(yè) 一、品種繁多,使用廣泛,發(fā)展迅速 二、工藝進步,器形精巧 三、色彩艷麗,紋樣豐富 第四節(jié)異軍突起的玻璃制造業(yè) 一、器形和紋飾 二、璧和珠、管的用途 三、玻璃制造業(yè)為什么能在湖南地區(qū)“異軍突起”  四、湖南地區(qū)玻璃制造技術的來源和特點 第五節(jié)發(fā)達的商業(yè) 第六節(jié)高度發(fā)展的文化藝術 一、帛書、竹簡 二、音樂文化 三、繪畫藝術 第五章南楚文化與周邊文化的關系 第一節(jié)南楚文化與中原文化的關系 第二節(jié)南楚文化與巴、蜀、濮文化的關系 第三節(jié)南楚文化與越文化的關系 第六章南楚文化對秦和漢文化的影響 第一節(jié)湖南秦墓中的楚文化因素 第二節(jié)長沙西漢早期墓中的楚文化因素 一、葬制 二、隨葬器物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插圖:   陶豆在江陵楚墓中出土甚多,如雨臺山出土294件,九店出土250件,而在長沙的2048座楚墓中僅出豆445件。這一差異形成的原因,尚待進一步探討。長沙楚墓中新出的帶雙耳的晷形器,為江陵楚墓中所未見,白起拔郢以后即戰(zhàn)國晚期中、晚段,長沙楚墓中新出現的眾多形式的陶器組合和大平底鼎、異形鼎、平底平頂敦、碗形敦、瓶狀壺、盤口壺、有乳釘足的盒以及熏爐等的出現和流行,均為長沙楚墓所獨有,在江陵楚墓中是不可能見到的。 2.鐵器 長沙楚墓中出土鐵器較多,品種也不少。較常見的有工具鍤、斧、斤、鋤、刮刀、夯錘;兵器有劍、鏃、戟,還有帶鉤和鼎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出土有春秋晚期的鋼劍和鑄鐵鼎。而江陵楚墓中出土鐵器甚少,如雨臺山558座楚墓中僅出鐵鍤、鐵斧各一件;九店578座楚墓中也僅出鐵器7件,能看清器形的僅劍、錛、刀各一件。兩地出土鐵器的多少,并不能說明長沙的冶鐵業(yè)的發(fā)展程度超過了楚郢都地區(qū),因為在江陵的一些楚遺址和水井中出土有大量鐵器,如在紀南城遺址和水井中出土的鐵器有鍤、斧、鐮刀、削、鑿、矛、魚鉤、錐等,品類多,數量也不少。說明楚郢都地區(qū)的冶鐵業(yè)也是十分發(fā)達的。但長沙楚墓出土的鐵器卻反映了長沙、江陵兩地不同的風俗。長沙楚墓中出土的鐵器有一部分出于墓底是作為隨葬器物隨葬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是有意或無意丟棄在填土中的,特別是那些掘土的工具很多是有意丟棄的。這可能與沅湘間的楚人特別“信巫好鬼”有關。這一有意丟棄掘墓工具的習俗一直延續(xù)到西漢,如長沙馬王堆3號墓的填土中就出土有一件完整的木柄鐵鍤和一個圓形竹筐,木柄鐵鍤平放于靠近頭部的白膏泥與網紋紅土混合層中。 3.兵器 長沙、江陵楚墓中出土的兵器都很多,品種均以劍、戈、矛、鏃為主,還有戟、鈹、匕首、弓、弩和盾等,但在數量、形制和品種等方面仍有差異。如長沙出銅矛多達196件,矛鐓35件。而江陵矛少,九店僅出銅矛6件,雨臺山也只出15件;矛鐓更少,九店僅1件,雨臺山只有7件;銅戈鐏,長沙楚墓出土91件,有18個不同形式,而江陵雨臺山楚墓僅出5件,九店出土25件,但種類和裝飾均不如長沙戈鐏的豐富多彩。

編輯推薦

《湖南楚墓與楚文化》由岳麓書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湖南楚墓與楚文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民主,自由、憲政、公民權利等等,看完袁偉時的《告別中世紀》才知道,在1910-20年代,這些問題都已經討論爛了。雖然那時中國政治上還很亂,人民還很貧窮,但那是中國有史以來言論最自由的年代。
      
      現在我們一提民主,很多人就說,中國人素質低,一民主就亂了。100年前的很多中國人也這么看,陳獨秀駁斥道:“中國社會....上面是極專制的政府,下面是極放任的人民,自己卻有種種類乎自治團體的聯合:鄉(xiāng)村有宗祠,有神社,有團練;都會有會館,有各種善堂,有義學,有各種工商業(yè)的公所;像這些各種聯合,雖然和我們理想的民治隔的還遠,卻不能說中國人的民治制度,沒有歷史上的基礎”(當時的“民治”即指“民主”)
      
      100年前,國會對出版自由的一點點限制(對于當下而言,真的不過是一點點而已),找來了知識分子的群起而攻之,李大釗、胡適、高夢麟、蔡元培、陳獨秀等等,這些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名人們都挺身而出,文檄筆伐,當時的中華全國報界聯合會更是直接向國務院發(fā)表公開信,直斥政府妨害自由,公開信中白紙黑字聲明“不自由毋寧死”。這種盛況現在再也見不到了,知識分子們都成了鴕鳥。
      
      100年前,針對國會討論將孔教定為國教的問題,陳獨秀說,“無論何種學派,均不能定于一尊”。當今已經沒幾個人敢這么說了....
      
      
      
      
  •     《新青年》的核心就是對個人自由的追求。這包括司法獨立、教育獨立、輿論獨立、少數人的權利、公民權利的憲法保障。這些關于自由的主張由新文化運動的參與者反復申辯,贏得廣泛的認同,是五四運動最偉大的貢獻。
      
      運動關于科學的倡導比較實際。具體來說是指:1)理性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2)破除迷信。即憑借理性和良知自由地思考。
      
      五四的一代致力于改變人的觀念,造就一代新人。因為他們深知:“人是觀念的囚徒。真正的革命發(fā)生在人的頭腦中,這就是觀念的革命”。其中,以蔡元培改造北大為起點,我國教育在精神和制度上實現了教育獨立,學術自由。這是五四運動得以發(fā)展的真正原因。由此可見大學的作用。
      
      蔡元培先生在《不愿再任北京大學校長的宣言》中,說出了無數知識分子的心聲:
      
      - “我絕對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長”,因為那許多官僚的程序;
      
      - “我絕對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學校長”,因為舊的那方面只鬼鬼祟祟地想借著強權來干涉:教育部來了,國務院來了,參議院也來了;
      
      - “我絕對不能再到北京的學校任校長”,因為無論何等高尚的事業(yè),一到北京,都會沾上臭蟲的氣味。
      
      書中提到一點:即人文學者要有自知之明,要把法律的事留給法學家、把政治的事留給政治學家。很令人警醒。對于我個人而言,還是要專注于自己的本業(yè)。
  •     
      
      06年1月24日,北京《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被勒令???,直接原因是1月11日袁偉時先生的《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一文。
      
      聽說之后,頓時有親歷歷史的感覺,因為就在一個月前,05年12月底,我去深圳參加一個活動,就見到了袁偉時先生——七十多歲的老人,個子不高,一副眼鏡,慈眉善目,走路很慢,但腳步很穩(wěn)。
      
      12月27日午飯前,大家尚未入席,坐著閑聊,袁先生正坐在身邊,我問袁先生是否和唐昊很熟,他說是,然后問唐昊是否我朋友?我回答道04年夏天在江蘇寶應,與他有過一面之緣,當時他的講座很精彩,覺得他非常優(yōu)秀;另外曾經在網上見到袁先生與唐昊有過關于《走向共和》連續(xù)劇的對話,所以有這一問。
      
      我又問起,中山大學有位艾曉明教授,極有社會關懷與責任意識……袁先生微微點頭,說她是中文系的。
      
      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想想機會難得,最好能請袁先生簽個名,但是身邊沒有帶他的著作,只有一個筆記本,貿然要求,頗顯唐突。沉吟再三,覺得不能錯過,終于提出:“袁老師,能不能請你簽名留個紀念?”他一口答應。于是立即遞上本子和筆,他接了過去,卻并不動筆。正等待間,眾人招呼著要入座了,袁先生坐在遠處的那一桌,本以為他會很快地簽好名,未料他竟攜著本子和筆,走過去了。
      
      很是忐忑,因為打擾了袁先生用餐,但只一會兒,袁先生特地走過來,把本子還給我。我站起來連聲道謝,打開一看,上面這樣寫著:
      
      “傳承文化,學會思想,啟發(fā)思維!
      袁偉時
      2005年12月27日于深圳”
      
       恍然明白,袁先生之所以遲遲不動筆,還將紙筆帶去,是在仔細斟酌所寫的內容,并不想簡單簽個名了事。“傳承文化,學會思想,啟發(fā)思維”,這正是對中國新一代公民的最好要求。
      
      第二天上午,是袁先生的講座,題目是“為中國的長治久安必須改革歷史教學”。講座之前,他先發(fā)了一份講義,裝訂得很整齊,正是那篇《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問題》,總共十頁,在引文腳注后面的空白處,有補上去的一行手書,筆力蒼勁:“原載《東方文化》2002年第6期?!?br />   
      袁先生慢慢走上講壇,從19世紀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中國近代史談起,探討兩百多年來,中國為什么沒有完成現代社會轉型;更上溯到17世紀,分析中國傳統(tǒng)的制度文化對中國未完成這一歷史重任的影響。袁先生說,對待傳統(tǒng)文化的時候,不僅要宣揚其長處,也要分析它的缺陷,認識其負面影響。愛國主義并不局限在一個狹窄的范圍,應該更廣闊的視野、更豐富的內涵,使今天的人們更好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在歷史教學中,要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反對激進主義,反對民粹主義……
      
      袁先生在臺上緩緩宣講著歷史常識,聲音不大,語速也很慢,但是扎根于深厚學養(yǎng)中的濟世情懷,在場的每一個聽眾都能感受到,臺下非常安靜。一個古稀老人,以他微薄的力量,救正人們自小被灌輸的顛倒的歷史觀,令人感懷而且慚愧。
      
      因為急著趕飛機,未能聽完袁先生的講座,甚是遺憾。飛機上,細細讀了《現代化與歷史教科書問題》,覺得觀點清晰,論據充足,眼光深遠。文章主要陳述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與“義和團事件”的基本史實,指出人教版編的《中國歷史》初中第三冊的歷史論述,有不少是被扭曲與掩蓋的。
      
      袁先生對照了同屬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的中學歷史教科書,認為比大陸的編得高明,因為“符合歷史實際,無損中國國家利益,有利于年輕一代學會冷靜地分析歷史問題,顯示出編者是合格的歷史學家?!彼匀滩蛔栆宦暎骸跋愀鄣慕炭茣浑y找到,按常理大陸的編者應該看過。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么不向這些本國的同行學習呢?”
      
      袁先生繼續(xù)談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屢屢被我們批評的日本右翼編的教科書,“在日本選用的學校只有0.039%。而在中國,非此即彼,只能在基本觀點完全一致的兩套書中任擇其一。”
      
      在這篇長達萬字的文章里,有三句話顯得特別沉重,也正凸現出一個歷史學家的責任感:
      
      “這突出表現在我們的教科書在論述近代中國與外國和外國人的關系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自我反省的精神?!?br />   
      “如果我們的學校通過教科書不斷向小公民進行非理性的鼓動,與正確的抉擇背道而馳,說不定那一天一定會嘗到無法預料的苦果?!?br />   
      “中國的社會輿論對任何批判作為群體的中國國民或主體民族——漢族本性缺陷的努力,都十分不寬容?!?br />   
      05年4月《南方人物周刊》有對袁先生的專訪,引一段夫子自道:“自己的腦袋自己用,心熱眼明,俯覽紛繁世事。不怕鬼,不信神,遇事尋根究底,說話有根有據。這就是一個平凡人深知自己所知不多,卻流露自信微笑的奧秘!”一個謙卑而自信,深厚而可愛的長者,令人尊敬。
      
      聽說《冰?點》將在三月一日復刊,但主編李大同、副主編盧躍剛免職,改到中國青年報新聞研究所任職。而復刊的《冰?點》第一期,將發(fā)表一篇反駁袁偉時的文章。(http://www.takungpao.com/news/06/02/17/ZM-525706.htm)我想,在事實面前,再是大鳴大放,叫囂得震天響,也只是蒼白、虛弱、乏力而已。
      
      
  •   今天買了此書,因為看到這個名字---袁偉時。翻了幾頁,發(fā)現版式和編排的效果可能是本好書。只是封面比較挫~~
  •   我也有袁老師的簽名。我見過他3次了吧
  •   兄弟有幸上過袁老師一年的課。當時我們無知貪玩,并未能很有效率地吸收老師課上的精華。然后他那種獨立思考、敢于懷疑的自由思想,非常深刻地影響了我們那一幫人。而今回首,真可謂“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彰;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痹壬鷮嵲谑且粋€非??蓯劭删吹睦先思摇?/li>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