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 作者:曾國藩 頁數:346 字數:230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國學是什么?簡單地說,就是中國人之所以成為中國人的學問。因此,國學不僅包括數千年來積累流傳下來的經典,比如“四書五經”、《老子》、《莊子》、《孫子》、《史記》、《漢書》、唐詩、宋詞,也包含研究中國人思維方式、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乃至娛樂方式的各種學問。廣而言之,國學研究的對象不僅包括文獻,也包括實物;不僅包括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我國各民族的建筑、服飾、飲食、音樂、繪畫、醫(yī)藥、戲曲等等。
內容概要
《四庫全書》編定于清乾隆四十三年,共收中華典籍3461種。如此浩瀚典籍僅分經(儒家經典)、史(各類史書)、子(百家著述)、集(名家詩文)四類。其后《四庫》之名既具有中華經典集成的寓意,同時也具有古代圖書分類的含義。進入二十一世紀,中華經典所蘊含的智慧,越來越為世人矚目。叢書策劃者為了消除今人閱讀古代文言經典的艱澀,力求使用時人容易讀懂的版畫圖示和讀解心得的方式,讓讀者充分汲取古人成功的養(yǎng)分,使圣賢的智慧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所以叢書得名《家藏四庫》。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謚文正,漢族,湖南湘鄉(xiāng)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嘉慶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xiāng)荷葉塘白楊坪(今湖南省雙峰縣荷葉鎮(zhèn)天坪村)的一個豪門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國藩為長子。祖輩以務農為主,生活較為寬富厚堂(曾國藩故居)裕。祖父曾玉屏雖少文化,但閱歷豐富;父親曾麟書身為塾師秀才,作為長子長孫的曾國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輩的倫理教育了。6歲時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時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并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俱佳列為優(yōu)等,可見他自幼天資聰明,勤奮好學。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與歐陽滄溟之女成婚。連考兩次會試不中,隨后又努力復習一年,在實歲27虛歲28歲時,道光十八年(1838)殿試考中了同進士,從此之后,他一步一階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在京十多年間,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遷侍讀,侍講學士,文淵閣值閣事,內閣學士,稽察中書科事務,禮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曾國藩就是沿著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遷到二品官位。十年七遷,連躍十級,從七品一躍而為二品大員,咸豐二年(1852年),曾國藩因母喪在家。這時太平天國的起義已席卷半個中國,盡管清政府從全國各地調集大量八旗、綠營官兵來對付太平軍,可是這支腐朽的武裝不堪一擊。因此,清政府屢次頒發(fā)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革命勢力的發(fā)展,這就為曾國藩的湘軍的出現,提供了一個機會。咸豐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給予尋求力量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時機,他因勢在其家鄉(xiāng)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復雜的人際關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團練,稱為湘軍。1854年2月,湘軍傾巢出動,曾國藩發(fā)表了《討粵匪檄》。在這篇檄文里,他攻擊太平天國農民戰(zhàn)爭是“荼毒生靈”,“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此豈獨我大清之奇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接著號召“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故動員了當時廣大的知識分子參與到對太平軍的斗爭當中,為日后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國藩殘酷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用刑苛酷,史稱「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钢良磿r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不僅他自己直接殺人,他的父親和四弟也殺人,即有人責其殺人過多,稱呼為「曾剃頭」、「曾屠戶」。據說,南京小孩夜哭,媽媽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軍作戰(zhàn)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封官賞爵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養(yǎng)成湘軍兇悍領殘的本性。湘軍在軍事素質落后的清朝武裝力量中成為中國南方地區(qū)與太平天國軍事力量作戰(zhàn)的主力之一。曾國藩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一生著述頗多,但以《家書》流傳最廣,影響最大。光緒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國藩死后7年,傳忠書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鴻章編校的《曾文正公家書》。本人也善于運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鴻章都與他有密切關系。左宗棠、李鴻章等稱呼曾國藩為老師。曾國藩曾說“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蔭甫(俞樾)拼命著書”。太平天國失敗后,太平軍在江北的余部與捻軍匯合,清廷命曾國藩督辦直隸、山東、河南三省軍務。曾國藩帶領湘軍二萬,淮軍六萬,配備洋槍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針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點設防”等計劃,妄圖把捻軍阻擊在運河、沙河地區(qū),使捻軍無處可逃,然后加以消滅。但是捻軍突破了曾國藩的防線,進入山東,使曾國藩的戰(zhàn)略計劃全部破產。曾國藩被免職,由李鴻章接代。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隸總督任上的曾國藩奉命前往天津辦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數千名群眾因懷疑天主教堂以育嬰堂為晃子拐騙人口、虐殺嬰兒,群集在法國天主教堂前面。法國領事豐大業(yè)認為官方沒有認真彈壓,持槍在街上碰到天津知縣劉杰,因發(fā)生爭執(zhí)開槍射擊,當場擊死劉杰仆人一人,民眾激憤之下先殺死了法國駐天津領事豐大業(yè)及其秘書西門,之后又殺死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國領事館人員、2名法國僑民、3名俄國僑民和30多名中國信徒,焚毀了法國領事館、望海樓天主堂以及當地英美傳教士開辦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發(fā)生后,英、美、法等國聯合提出抗議,并出動軍艦逞威。曾國藩到天津后,考量當時局勢,不愿與法國開戰(zhàn),“但冀和局之速成,不問情罪之一當否”,在法國的要求下,商議決定最后處死為首殺人的18人,充軍流放25人,并將天津知府張光藻、知縣劉杰被革職充軍發(fā)配到黑龍江,賠償外國人的損失46萬兩銀,并由崇厚派使團至法國道歉。這個交涉結果,朝廷人士及民眾輿論均甚為不滿,使曾國藩的聲譽大受影響,引起全國朝野的垂罵,連他的湖南同鄉(xiāng),也把他在湖廣會館夸耀其功名的匾額砸爛焚毀。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歷: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贈太傅,死后被謚“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紀澤等。
書籍目錄
閱讀指南國學與我們同在編者的話蒙皇上天恩,得會試分差如能救焚拯溺,何難噓枯回生謹守父親保身之訓孫等在京,別無生計,不能備仰事之資寄回,不勝愧悚孫此刻在京,光景漸窘男等在京,身體平安,孫男孫女皆好家中費用窘迫念念改過,雖小必懲男亦常習小楷,以為明年考差之具男在京身體如常,家人皆好游子在外,最重唯平安二字寓內上下平善,但光景艱難,不能寄貨回家些小得失不足患,特患業(yè)之不精耳大器晚成,堂上不必以此置慮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yè)之事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唯愿諸弟發(fā)奮立志,念念有恒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伏望上大人俯從男等之請,即命六弟、九弟下省讀書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利用金竺虔南旋之便,請其捎帶物品、銀兩三月底盤查國庫于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大考喜信功課無一定呆法,但須專耳凡事皆貴專應酬更繁,幸身體大好所以汲汲饋贈,蓋以持盈保泰中無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壞事進德、修業(yè)二者由我做主苦言勸率五居鄉(xiāng),勤儉守舊,不必出外做官無論文章之工不工,總以看書為急人茍能自立志,則圣賢豪杰,何事不可為?何必借助于人吾人用功,力除傲氣,力戒自滿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恒為主得轉補翰林院侍讀若事事勤思善問,何患不一日千里托他人送銀兩、高麗參、六弟所要的書籍等物回家托帶物品,乞照單查收常存敬畏之心,則是載福之道情愿吃虧,萬不可與人構訟家中有人做官,則待鄰里不可不略松,而家用不可不守舊江岷樵不辭勞苦料理朋友喪事侄得升翰林院侍讀學士望祖父先換藍頂六弟文章極好,似明年納監(jiān)下場大人手示杜門謝客,男深為慶幸萬望家中勿以瑣事耽擱九弟、季弟交友需常常來往,不可太疏男只求平安,伏望大人勿以得差為望若能參以《和尚碑》、《郭家廟》二帖之沉著,直追古人不難矣六弟幸得成就功名望堂上大人不以男病為優(yōu),不以得差為望請敬接誥封軸滿則招損,亢則有悔特命四弟束裝出京,專送誥軸回家承大人之命一意服官十金換錢,分送戚族中最親最苦者予得超升內閣學士凡事不可占人半點便益大人千金之軀,誠宜珍重改路、架橋、栽樹,使包裹更為完緊,我家之氣更聚勸其痛著祖鞭,并心一往對盈虛自然之理,不必抑郁父親、叔父二大人年壽日高,精力日邁,正宜保養(yǎng)神氣,稍稍休息侄有銀數十兩,擬托張君經贊帶回家家中改屋余即補吾園先生侍郎之缺為國家辦照例之事,不茍不懈,盡就條理,亦所深愿也思為曾氏置一義田在闈較射,余闈幸無不符之人非道義可得者,不可輕易受此恭送大行皇太后上西陵予上一折,言兵餉事圣慈含容,余益當盡忠報國凡行公事,須深謀遠慮慘聞母大故,念京寓眷口尚多,特寄信到京,料理一切……
章節(jié)摘錄
插圖: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吾師道德功業(yè),固不待言,即文章學問,亦卓絕一世?! 铠櫿挛嵊诮?,獨服曾文正?! 珴蓶|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有十三套學問,流傳下來的只有一套《曾國藩家書》?! 蠎谚对鴩視肥且粋€思想者對世道人心的觀察體驗,是一個學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之談,是一個成功者對事業(yè)的奮斗經歷,更是一個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 ——唐浩明
編輯推薦
《曾國藩家書(插圖本)》精選篇章,近二百封曾國藩家書,濃縮精華,體味經典。經典手札,五十余幅精美曾國藩手札插圖,再現曾公精湛的書法造詣。選字注音,將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字反復標音,為讀者順暢閱讀掃清障礙。曾以一生的睿智和圓通之道。全在其家書中耳。若能深讀之,必可實現人生之勵志。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