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

出版時間:2007-10  出版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社  作者:周天勇  頁數(shù):366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十七大后,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怎么改,改哪些地方,改到什么程度?為此,中央黨校等各界熱心于此問題思考的一些學者,歷時一年多,多次討論,反復修改,通力合作,完成了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攻堅:十七大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獨特的時間,獨特的背景,獨特的課題,獨特的視角,決定著這本研究報告不一般的見解、不一般的分量、不一般的價值、不一般的反響。本書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給出了一個完整的、務實的、建設性的政治體制改革方案?! ≈鰴嗤裕哼@本能擺在中央有關決策部門案頭的研究報告,是由一支龐大的學術團隊用心血、汗水、智慧和膽識凝聚而成的著作。這個研究課題組的成員包括周天勇、王長江、李良棟、馬懷德、王安嶺、張占斌、吳旭東等中央黨校及各高校相關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在看完這份研究報告后,欣然作序?! ±碚撉罢靶裕汉\濤總書記作的十七大報告中,有許多內容與本課題研究的建議相吻合。比如,擴大黨內民主,人大代表城鄉(xiāng)人口同比例,發(fā)揮信教群眾在發(fā)展社會主義事業(yè)中的積極作用等等?! ≠Y政建設性:這本研究報告還沒有公開出版之前,本課題其中初步研究的八個分報告和全部報告就先后提供給有關參事決策部門參閱,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鐣舾行裕罕緯岢龅恼误w制改革方案,必然會觸及各級各類部門、機構、單位與階層各方面的利益,政治體制改革更是權力、資源和相關利益的一次大調整,不可能不遇到阻力,也不可能沒有一定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政治體制改革是社會中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的一次調整?! 諏嵅僮餍裕赫n題的主要負責人周天勇教授是我國著名的經濟學家、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更多地愿意從務實、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考慮,更多地愿意從經濟發(fā)展角度考慮,更多地愿意從成本、效率和風險角度考慮,更多地從人民能不能得到實惠角度考慮。所以,這本研究報告在立課題的時候,就圍繞“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怎么改,改哪些地方”而設計的。每一個分報告不僅提出問題、羅列設想,而且更加注重解決問題以及方案的實際可行性?! ”緯且槐局懈呒夘I導干部的案頭書,中心組學習的常備書,黨校干校學員的必備書。

作者簡介

周天勇,男,1958年生,經濟學博士,教授,中共中央黨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國城市發(fā)展研究會副理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研究領域為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宏觀經濟、經濟發(fā)展和增長、勞動經濟、中小企業(yè)、金融風險、城市化、國企改革、農業(yè)經濟等。在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有《勞動與經濟增長》《新發(fā)展經濟學》《城市發(fā)展戰(zhàn)略的研究與制定》《中國:經濟運行與結構轉換》《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和研究生用《高級發(fā)展經濟學》等十幾本專著和教材。2002年底至2003年底曾主持過政治體制改革研究項目。

書籍目錄

總論:建設一個民主和法治的現(xiàn)代化國家 一、政治體制改革:從務實的角度出發(fā)    (一)過去二十九年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    (二)適時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實現(xiàn)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三)政治上適當集中,經濟上向市場體制邁進    (四)堅持黨的領導不動搖    (五)重點改革阻礙經濟發(fā)展的政治體制    (六)沿著分權和放權的方向改革 二、中國共產黨的改革     (一)改革和完善黨的執(zhí)政體制和執(zhí)政方式    (二)推進黨管干部的科學化    (三)改善黨對新聞的領導    (四)發(fā)展黨內民主 三、形成權力制衡的框架結構     (一)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二)兩條腿走路:協(xié)商民主應和代議民主齊頭并進    (三)立法的民主化是時代的潮流 四、政府怎么改    (一)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應當關注的核心問題    (二)財政預算體制改革的原則和重點    (三)調整和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五、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    (一)建構現(xiàn)代法官和檢察官管理體制    (二)訴訟體制由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轉換    (三)建立相對獨立的司法執(zhí)行體制    (四)法院、檢察院人事和經費垂直管理    (五)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我國司法體制改革 六、發(fā)揮民間組織和宗教的積極作用    (一)培育和發(fā)展民間組織    (二)發(fā)揮宗教的積極作用 七、推進政治體制改革需要通盤考慮的幾個問題    (一)改革的緊迫性與漸進性的關系    (二)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成本和風險    (三)政治體制改革方案制定應該遵循的原則    (四)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階段劃分與未來展望 八、黨的十七大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戰(zhàn)略部署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一:中國共產黨的改革與提高執(zhí)政能力 一、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政治體制改革的著眼點    (一)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主體    (二)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內容    (三)考察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其他視角 二、改革完善黨的執(zhí)政體制的兩個關鍵問題    (一)堅持依法執(zhí)政    (二)理順黨政關系 三、推進黨管干部科學化    (一)黨管干部原則的含義    (二)科學地管理干部 四、改善執(zhí)政黨對媒體的領導    (一)執(zhí)政黨是怎樣影響媒體的    (二)如何改善黨對媒體的領導方式 五、推進黨內民主    (一)代表大會制度    (二)代表大會常任制    (三)黨內權力授受的創(chuàng)新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一、如何充分發(fā)揮人大代表的作用    (一)完善人大代表的組成與結構    (二)改革人大代表的選舉制度    (三)逐步實行人大代表專職化    (四)建立健全對人大代表的監(jiān)督機制 二、堅持以人為本的立法理念與取向    (一)大力推進人權法制建設    (二)完善稅收和收費等法制和審查、審批程序    (三)明確區(qū)分公權力與私權利    (四)處理好多數(shù)與少數(shù)的關系 三、健全監(jiān)督制度,增強監(jiān)督實效    (一)究竟該如何看待人大的監(jiān)督    (二)目前的政治體制改革有兩種傾向值得注意    (三)如何推進人大監(jiān)督的制度建設    (四)國家審計體制應向人大領導過渡 四、完善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會議制度    (一)全國人大會議的準備工作如何改革    (二)改革全國人大會議的會期制度    (三)全國人大會議的形式    (四)通過制度改革提高全國人大會議的審議質量    (五)如何改革全國人大會議的表決制度 五、加強和改進黨對人大工作的領導方式    (一)理順黨中央及地方黨委和人大的決策體制    (二)完善重大決策公開制度    (三)完善重大決策聽取意見機制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三:政協(xié)體制改革與地區(qū)協(xié)商民主 一、人民政協(xié)的歷史與現(xiàn)狀    (一)人民政協(xié)的發(fā)展演變    (二)人民政協(xié)的性質、地位與職能 二、協(xié)商民主視野中的人民政協(xié)    (一)代議民主的困境與協(xié)商民主的興起    (二)作為協(xié)商民主制度形式的人民政協(xié)制度 三、賦予人民政協(xié)區(qū)域利益協(xié)調的新內涵     (一)不同區(qū)域的利益需要協(xié)調    (二)人民政協(xié)的新內涵 四、現(xiàn)代西方國家治理結構中的上院制  五、政協(xié)改革:地區(qū)協(xié)商民主    (一)政協(xié)改革的方向:地區(qū)協(xié)商民主    (二)政協(xié)改革的具體制度設計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四:立法的民主化及其法律監(jiān)督 一、我國立法的現(xiàn)狀、問題與原因分析    (一)立法存在的問題    (二)立法問題的深層原因 二、實現(xiàn)立法的民主化    (一)立法的民主觀念和黨的領導    (二)民主立法    (三)降低立法成本,提高立法效率 三、強化立法的法律監(jiān)督    (一)設立人大專門立法監(jiān)督委員會    (二)發(fā)揮法院的司法能動作用 四、立法民主化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五:政治體制改革重心:行政體制的改革 一、八次改革    (一)第一次行政機構改革    (二)第二三次行政機構改革    (三)第四次行政機構改革    (四)第五次行政機構改革    (五)第六次行政機構改革    (六)第七次行政機構改革    (七)第八次行政機構改革 二、中國行政體制改革評析和前蘇聯(lián)改革的教訓     (一)中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進展    (二)改革開放以來行政機構設置的問題    (三)前蘇聯(lián)轉型中政府機構改革的教訓 三、政府行政體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點領域    (一)行政機構改革和職能設置的原則    (二)政府機構的設置和改革方案選擇    (三)行政、執(zhí)法與既得利益相分離    (四)用國家政權和事業(yè)人民供養(yǎng)法控制機構和人員膨脹    (五)近期政府和事業(yè)單位人員規(guī)模不宜再擴大  四、減少行政層級與形成三級政府架構    (一)政權設幾層合適    (二)中國五級政權體制的種種弊端    (三)三級政權體制的改革方向 五、省級區(qū)劃、省直管縣和鄉(xiāng)鎮(zhèn)綜合體制改革    (一)劃小省級區(qū)域,加強中央控制    (二)推進省直管縣改革    (三)深化鄉(xiāng)鎮(zhèn)黨政事業(yè)機構綜合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六:政治體制改革應從基礎做起 一、財政預算存在的問題及其改革的目的和原則    (一)目前財政預算體制存在的問題    (二)財政預算體制改革的目的和原則 二、形成統(tǒng)一和完整的國家預算體系    (一)進一步清理收費項目和完善部門預算    (二)社保基金費改稅,編制社會保障預算    (三)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預算制度    (四)重大建設項目資金來源和預算體制的改革    (五)國庫集中支付 三、支出結構向公共服務型財政轉型    (一)按照公共服務型財政體制確定預算科目    (二)經常性預算:取消建設項目支出和壓縮行政公務支出    (三)保證公共服務項目支出快速和穩(wěn)定增長 四、預算編制、執(zhí)行和監(jiān)督程序及其公開性    (一)中央財政一級預算編制和執(zhí)行分開    (二)改革預算編制和審批時間    (三)建立和完善人大和政協(xié)對預算的審查和批準體制 五、理順中央與地方的財政稅收關系    (一)向三級政權和財政預算體制改革和過渡    (二)中央與地方事務及支出范圍的分工和界定    (三)中央與地方的稅種和收入范圍調整    (四)地方債務的逐步化解    (五)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  六、財政預算改革需要聯(lián)動    (一)轉變宏觀調控的方式和職能     (二)相關的體制改革    (三)人大和政協(xié)的改革及立法配套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七:調整和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 一、  目前中央與地方關系的格局與問題     (一)世界國家結構與集權、分權的發(fā)展趨向     (二)我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調整過程    (三)中央與地方事務分工不明    (四)中央與地方機構設立方面的問題    (五)地方事務由中央、省條條管理的弊病    (六)中央與地方事務支出的互相推諉    (七)一級政權一級稅收不明確    (八)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不科學和不透明    (九)中央與地方的關系沒有法定化 二、劃分清楚中央與地方各自的事務    (一)中央政府事務    (二)地方政府事務    (三)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交叉性事務    (四)省以下地方政府間的事務劃分 三、根據(jù)各自的事務和職能設置機構    (一)調整中央和地方的機構設置    (二)處理機構設置中的條塊關系    (三)派出機制與政府間的相互委托代理    (四)具體微觀事務管理:民主和法治,還是中央集權 四、各級政府的事務與支出    (一)各級政府支出事務的界定    (二)各級政府的支出結構    (三)地方支出與中央支出的差異 五、固定各級政府的稅收    (一)中央政府稅收    (二)省級政府稅收    (三)市縣級政府稅收 六、轉移支付要科學和透明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八:建設一個公平和正義的司法體制 一、中國司法體制改革的漸進之路    (一)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實踐進程    (二)我國司法改革是漸進式改革 二、中國司法體制的主要問題    (一)司法的等級化    (二)司法的行政化    (三)司法的商業(yè)化    (四)司法的地方化 三、我國司法體制的改革和轉型    (一)建構現(xiàn)代法官和檢察官管理體制  (二)訴訟體制由職權主義向當事人主義轉換 ?。ㄈ┙⑾鄬Κ毩⒌乃痉▓?zhí)行體制 ?。ㄋ模┓ㄔ汉蜋z察院人事和經費垂直管理 ?。ㄎ澹┓e極穩(wěn)妥地推進我國司法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九:和諧社會中的民間組織與宗教 一、我國民間組織的發(fā)展現(xiàn)狀、結構及功能    (一)我國民間組織發(fā)展狀況    (二)制約民間組織發(fā)展的相關因素 二、我國民間組織發(fā)展背景和目標定位問題    (一)面臨的基本背景    (二)民間組織發(fā)展的目標思路和原則     (三)民間組織發(fā)展的重點 三、宗教信仰自由與和諧社會建設     (一)宗教的本質和社會功能    (二)我國宗教歷史和現(xiàn)實變化的新特點    (三)推進宗教改革發(fā)展需要把握的幾個關鍵問題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之十:1978年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歷程與反思 一、  改革開放以來民主政治建設四階段    (一)第一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至十二大    (二)第二階段:黨的十二大后五年    (三)第三階段:十三大至黨的十四大召開    (四)第四階段:十四大到十六大 二、近三十年來民主建設的基本成就    (一)切實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到恢復和健全    (三)政治協(xié)商制度不斷發(fā)展  (四)健全國家領導體制,推進機構改革 ?。ㄎ澹┙∪屯晟泼褡鍏^(qū)域自治制度 ?。┓e極發(fā)展基層民主自治 ?。ㄆ撸┓ㄖ平ㄔO的進展  (八)政治體制還需要進一步改革和完善附錄:一些國家中央與地方關系的主要模式 一、聯(lián)邦制國家的中央與地方關系 二、單一制國家的中央與地方關系    (一)單一集權模式    (二)單一分權模式 三、前蘇聯(lián)的中央與地方關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總論:建設一個民主和法治的現(xiàn)代化國家  一、政治體制改革:從務實的角度出發(fā)十七大后,我們需要問的是,中國政治體制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早在2002年底,我們就開始研究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方案,形成的成果,以《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為名在2004年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當時的想法是,在中國共產黨一黨執(zhí)政的前提下,如同東亞一些國家在其結構轉型期一樣,形成和保持一個政治上適度集中,經濟上向市場經濟邁進的體制,因而,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改革阻礙經濟發(fā)展的政治體制部分,即進行行政管理體制、財政稅收體制的改革,并且,發(fā)展民間組織,加大對地方領導的監(jiān)督和考核等等。十七大后,我們需要問的是,中國政治體制為什么要改,改什么,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國內比較激進的觀點是學習西方的政治文明,要實行普選制和多黨制,軍隊國家化,新聞自由等;另外,還有一些中改和小改的不同的思路。我們主張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應立足于中國國情,主要還是從促進經濟發(fā)展、維護國家安全、推動社會結構穩(wěn)定轉型的角度來考慮。胡錦濤同志2006年4月在美國耶魯大學演講,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現(xiàn)代化”。那么怎么樣實現(xiàn)民主呢?本研究報告擬從務實的角度,回答改什么、怎樣改等問題。其主要思路是:實行中國共產黨一黨執(zhí)政,黨管軍隊、干部和新聞,改革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方式,推進黨內民主;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構建人大及政協(xié)一政府一司法之間的權力制衡架構,形成一個公正和正義的司法體制;改革調整行政管理體制,構建職能合理、層次清晰、管理科學、規(guī)范有效的公共服務型政府,建立預算公開透明、公眾民主參與、社會有機監(jiān)督的公共財稅體制,形成效率較高、成本較低的三級政府格局;發(fā)展民間組織,探索形成國家、社會、公民三維良性互動的公民社會,并更大程度上發(fā)揮民間組織和宗教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通過十四年時間的改革,在進入本世紀2021年時,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民主和法治的現(xiàn)代國家。為此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中國近三十年的政治體制改革歷程?! 。ㄒ唬┻^去二十九年的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開始起步,是在改革開放大背景下不斷推進的?!笆聦嵭坜q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發(fā)展社會主義、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是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是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而不斷取得新成績。正如十七大報告所說,“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實現(xiàn)國家現(xiàn)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fā)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chuàng)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fā)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把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fā)展同保持社會穩(wěn)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fā)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鞏固和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概括地說,二十九年的政治體制改革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9年。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政治體制改革開辟了道路。1980年鄧小平明確提出了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要求。鄧小平指出:“從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干部制度方面來說,主要的弊端是官僚主義現(xiàn)象,權力過分集中的現(xiàn)象,家長制現(xiàn)象,干部領導職務終身制現(xiàn)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權現(xiàn)象?!备鶕?jù)鄧小平的指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逐步展開。首先是黨中央不設主席,而設總書記和書記處,以逐步解決權力過于集中的問題。其次是改革國家領導干部職務終身制問題,規(guī)定了任期制和退休制,領導干部按照規(guī)定的年齡退休、離休,但是沒有規(guī)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任期制和退休制。再次是進行機構改革,以克服官僚主義。最后是部分地實行了黨政職能分工,減少了黨政兼職,基本取消了對口設部;加強政府與人大的工作。同時開始推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建立、基層的民主選舉、干部的“四化”建設以及加強法制建設等。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在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進展。第二階段是1989年至1997年。1989年發(fā)生的政治風波,一定程度中斷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全國加強意識形態(tài)教育和經濟調整。在此期間,雖然有鄧小平的“南方談話”,但強調的是經濟體制改革,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根本沒有涉及政治體制改革;江澤民發(fā)表“講政治”的談話,主旨是為了講紀律,要求服從中央,樹立中央權威,也不是講政治體制改革。所以1989年至1997年,是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比較沉悶的階段。第三階段是1997年到現(xiàn)在。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政治體制改革要繼續(xù)深入。報告闡述了政治體制改革的具體內容,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三項:一是“依法治國”,加強法制建設;二是健全民主制度,擴大基層民主選舉;三是“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的作用”,完善民主監(jiān)督制度。2002年召開了黨的十六大,根據(jù)新的形勢,對政治體制改革作了進一步的闡述,提出“要繼續(xù)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其中比較重要的工作部署包括: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zhí)政方式、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司法體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等。在實踐方面,這一階段政治體制改革的廣度和深度也都超過以往時期。2004年1月,胡錦濤同志在訪問法國時在法國國民議會發(fā)表演講,指出:“中國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等各個領域。我們不僅進行經濟體制改革,也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我們明確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我們積極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制度,保證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權利。這些年來,我們在國家領導制度、立法制度、行政管理體制、決策制度、司法制度、人事制度、基層民主制度、監(jiān)督制約制度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果。中國人民的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和基本自由依法得到維護和保障?!被仡欀袊恼误w制改革,我們可以作兩點評價。一是二十九年來中國走了一條漸進式的改革道路,在政治體制方面有了很大進步。漸進政治改革的特點是:改革的指導思想是“摸著石頭過河”;改革過程是一個通過試點糾錯,積累經驗,循序漸進的、分階段的、由局部到整體逐步展開的過程;改革進程是先易后難、先外圍后中心、先微觀后宏觀的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不可逆的進程。形成漸進政治改革的原因主要有:其一,改革的發(fā)動者能夠始終保持對改革的領導權;其二,漸進改革的阻力較小,能減少改革的摩擦成本;其三,漸進政治改革適應社會結構變遷和政治文化演進的速度,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二是政治體制中存在的一些重大問題還沒有解決,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廣大干部群眾的期望相比,政治體制改革的力度還很不夠。改革開放前存在的許多重要問題,如權力集中的問題,官僚主義的問題,機構臃腫的問題,家長制的問題,現(xiàn)在依然嚴重存在。另外,還出現(xiàn)了一些新的問題,如權力腐敗的問題,跑官賣官的問題。其基本特征仍然是:在權力結構中,過度集權仍是主要傾向,表現(xiàn)為黨委對政府機關的集權,中央對地方的集權,政府對企業(yè)的集權,國家對社會的集權;在組織結構中,層級和部門化仍是主要表現(xiàn);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結構中,地方雖然獲得了一定的自主權,但仍體現(xiàn)了中央集權的傾向。中國政治體制的這種狀況及其基本特征,與快速發(fā)展的經濟社會文化不相適應,面臨著來自經濟的、社會的和黨內民主的多重壓力和挑戰(zhàn)。胡錦濤同志提出,中國共產黨要民主執(zhí)政。他說,民主執(zhí)政,就是堅持為人民執(zhí)政,靠人民執(zhí)政,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程序化,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支持和保證人民當家作主。要牢牢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真正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要進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充分發(fā)揮人民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共同做好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各項工作。要不斷完善和擴大黨內民主,加強對權力的監(jiān)督,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這是我們中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的宗旨和目標。(二)適時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實現(xiàn)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政治體制改革的緊迫性,來自于經濟體制改革的先行和政治體制的滯后,使得滯后的政治體制影響經濟的發(fā)展。比如農民、城市居民、個體工商戶、企業(yè)等等,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最直接的是政府的服務和管理,在許多方面是中國共產黨的意志通過各級政府的服務和管理而體現(xiàn)。反過來說,政府服務和管理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也很容易被服務者和管理者歸咎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我們的政府,建國后很長的時間內,實際是一個抓革命、抓階級斗爭和實施無產階級專政的政府。改革開放后的一個較長時間內,又是一個以經濟建設為主要任務的“企業(yè)家”政府,人民群眾和企業(yè)需要的服務沒有得到有效提供,許多社會需要的管理沒有到位,而管了許多不應該管的事。承擔了許多不應當承擔的責任。20世紀90年代以來,首先,政府及所屬部門的權力日益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個人和部門利益相結合,公共權力部門化、壟斷化,經濟生活的審批和許可增多,利用權力進行尋租腐敗的案例層出不窮,其結果,諸多的審批和許可大大降低了經濟生活的效率,并加大了投資者投資、經營等方面的成本和風險。其次,部門權力利益化、剛性化,各部門都想方設法設立收費事項,甚至許多部門的收費通過立法形式合法化。特別是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削弱了地方的財政能力,催生了許多地方政府以合法合規(guī)形式出現(xiàn)的收費和罰款,甚至出現(xiàn)了屢禁不止的亂收費和亂罰款現(xiàn)象,最后不得不進行農村費改稅的改革。普遍出現(xiàn)的地方行政性收費以及亂收費亂罰款,一是加大了居民、個體戶和企業(yè)的負擔,許多能大量吸收就業(yè)的自由職業(yè)、個體勞動和中小型企業(yè),由于政府各部門的各種收費和罰款而不堪重負,發(fā)展動力受阻,地方政府的收費罰款,實際上抑制了大量的就業(yè)機會,擴大了社會失業(yè)的矛盾;二是過度的收費罰款,使一些低收入階層反應強烈,特別是對教育、醫(yī)療等服務行業(yè)的亂收費社會反響集中,擴大了社會心理失衡。因此,即使從未來我國以億計的勞動力就業(yè)和社會民生的需要看,也急需通過加快政治體制改革,改變目前公共權力部門化、壟斷化的狀況,建設一個體現(xiàn)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要求的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這樣既能有效抑制公共權力壟斷化,盡可能減少腐敗,更重要的是提高經濟生活的效率,解決由政府無為或亂作為導致的社會關系失衡問題。當前,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社會結構的不斷分化,公民民主意識的逐步增強以及黨政官員中存在的嚴重腐敗現(xiàn)象,使得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如果我們在政治上不能適時地推進改革,導致政治改革步驟與經濟改革、社會發(fā)展進程相脫節(jié),或者政治改革措施不能有效地解決舊體制舊機制的弊端,使新的正義的政治力量的形成和壯大趕不上腐敗政治力量的蔓延和滋生,那么我們的經濟改革最終必將使社會主義政治垮臺,也將使經濟改革本身背離初衷。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政治體制改革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相互依賴,相互配合。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搞不通,因為首先遇到人的障礙?!彼€指出,“我們所有的改革最終能不能成功,還是決定于政治體制的改革?!笨梢?,政治體制改革,既是一項長期的戰(zhàn)略任務,也是當務之急。(三)政治上適當集中。經濟上向市場體制邁進政治體制改革的取向,有一個與經濟體制改革模式搭配的問題。在《中國政治體制改革》一書中,我們曾分析了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搭配的四種模式。我們認為,在未來三十年,甚至更長一點的時間內,要使經濟在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環(huán)境中健康快速成長,中國還是要實行適度集中的政治體制與較為分散的經濟體制搭配的模式。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地區(qū)在它們經濟發(fā)展的轉型時期,都曾經實行過這樣的搭配體制。我們的理由是:第一,解決二元結構轉型時期諸多復雜經濟社會問題的一個保證,就是實行較為集中的政治體制。未來二三十年中,中國處于二元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既是快速發(fā)展階段,也是問題出現(xiàn)最多的時期;既需要用分散決策的市場經濟體制來加速經濟的發(fā)展,也需要較為集中的政治體制來調控和解決一些轉型期市場不能解決的難題(如收入差距拉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和治理等等)。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體制,我們不可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第二,較為集中的政治體制是保證國家平衡發(fā)展和加強民族親和力的制度條件。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國,地區(qū)發(fā)展差距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縮小,在今后二三十年內可能還會拉大。只有一個較為集中的政治體制,才能保證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下由政府實施中西部開發(fā)戰(zhàn)略,進行財政轉移支付,實行一些特殊的政策,使一部分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盡可能逆市場收益取向而流動,促進中西部的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維護民族團結和邊疆穩(wěn)定。第三,較為集中控制而又穩(wěn)定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是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基本條件。未來二三十年,經濟發(fā)展處于關鍵時期,需要有一個寬松、穩(wěn)定的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政治體制上保持連續(xù)性,才能使從事投資、貿易、科技開發(fā)等活動的企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者有安全感,使其避免風險、規(guī)避損失。不講政治上的適度集中,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體制,一些小的事件就會引起大的社會動蕩,影響正常的經濟運行和經濟發(fā)展。第四,政治體制的構建,要融于基本國情和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文明之中,不考慮這一點,實行一種與內源文化不相融合的政治體制,容易使社會陷入混亂。

媒體關注與評論

擺在大家面前的這份研究報告,是中央黨校和社會上部分學者在比較系統(tǒng)、全面、深入地思考我國政治體制方方面面問題的基礎上形成的,提出了許多實踐中尚未進行的設想。民主政治是一個實踐和探索的過程,面對這樣一項復雜而偉大的事業(yè),誰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一套完美無缺的方案。恰恰相反,符合中國國情的、能夠使政治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相適應的主張,只能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我本人對這種探索持鼓勵和支持的態(tài)度。                 ——李君如(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博士生導師)

編輯推薦

《攻堅:十七大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版。十七大后,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是什么,怎么改,改哪些地方,改到什么程度?為此,中央黨校等各界熱心于此問題思考的一些學者,歷時一年多,多次討論,反復修改,通力合作,完成了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攻堅:十七大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獨特的時間,獨特的背景,獨特的課題,獨特的視角,決定著這本研究報告不一般的見解、不一般的分量、不一般的價值、不一般的反響?!豆裕菏叽蠛笾袊误w制改革研究報告》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給出了一個完整的、務實的、建設性的政治體制改革方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攻堅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9條)

 
 

  •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路線圖 (1) 我國自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至今已經30年。30年來經濟發(fā)展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政治體制方面卻是進展緩慢。而今,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核心--政治體制依然磐石一塊。有段時間,我對未來感到無比困惑,因為干打雷不下雨的政治改革在10年之間躊躇不前,與此同時,由于政治經濟社會摩擦造成的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積聚。我感到無助,沮喪,不安,因為這持續(xù)積聚的能量無法宣泄,終有一天會如火山一樣爆發(fā),燒毀我們30多年以來創(chuàng)造的幸福。 2007年中共中央17大召開,重啟政治體制改革,大篇幅的宣言讓人看到希望。但是,歡喜之余,心中的疑慮沒有多少減輕,這個沒有時間表,沒有全景圖的政治宣言,能夠走多遠呢?有幸讀到剛剛出版的由周天勇,王長江,王安領主編的《攻堅-十七大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報告》。本書是我讀到的針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最全面,最具體,最具可操作性的研究報告。讓我高興的是,本書清晰地描繪出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路線圖。與其說這是一個智庫的研究報告,不如說它是我國政治體制改革的項目執(zhí)行書。 首先,讓我們認識一下主編: 周天勇,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導,中共中央黨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2002年底至2003曾主持過政治體制改革研究項目。 王長江,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黨建教研部主任,中央黨校世界政黨比較研究中心主任,博導。 王安領,中共無錫市委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教授。 從他們的資歷看得出,他們都是中共高層的智庫,他們出書不是干時髦,而是潛心研究多年的結晶,同時也是被中共中央認可的政改方向。在此書中,他們提出的政改路線圖如下: “本研究報告擬從務實的角度,回答改什么、怎么樣改等問題。其主要思路是: 1. 實行中國共產黨一黨執(zhí)政,黨管軍隊,干部和新聞,改革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方式,推進黨內民主; 2.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構建人大及政協(xié)-政府-司法之間的權力制衡架構,形成一個公正和正義的司法體制; 3. 改革調整行政管理體制,構建職能合理,層次清晰,管理科學,規(guī)范有效的公共服務型政府,建立預算公開透明,公眾民主參與,社會有機監(jiān)督的公共財稅體制,形成效率較高,成本較低的三級政府格局;4. 發(fā)展民間組織,探索形成國家,社會,公民三維良性互動的公民社會,并更大程度上發(fā)揮民間組織和宗教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作用?!? 在本書中,作者們還給出了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從2008年開始,通過十四年時間的改革,在進入本世紀2021年時,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民主和法治的現(xiàn)代國家?!薄拔覀冋J為,從2008年到2020年可分為三個子階段: 1. 2008年到2010年,重點是改革行政管理體制,財政稅收體制和理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也進行一些國家權力和司法機構,人大,政協(xié)和司法體制的改革; 2. 2011年到2016年,用六年時間,重點是在前期改革的基礎上,完善人大,政協(xié)和司法體制,形成現(xiàn)代的權力制衡機制; 3. 2017年到2020年,在前兩階段培育社會組織和發(fā)揮宗教建設和諧社會的作用以及公民素質提高的基礎上,大力發(fā)展民間組織,包括對社會有益的宗教體系,形成現(xiàn)代的公民社會。”可以預見,這個中肯的時間表,相對于國內無比復雜的政治形勢,還是激進了些,要如期實現(xiàn)改革目標任務艱巨,挑戰(zhàn)巨大。
  •   政治體制改革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政治體制是我們整個制度的核心,隨著改革的深入,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也必然尖銳的擺在我們面前。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是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和推進社會公平正義的課題。
  •   想真正學習研究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晚輩們都可以來看看,很不錯哦!深受啟發(fā)!
  •   這是我截至目前讀到的一本關于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最切實際的好書,值得一看。
  •   一般咯 政治體制改革的
  •   是一本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好書。
  •   對今后中國政治改革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如能實行,則離政治現(xiàn)代化不遠矣。
  •   中國政府與政治的推薦讀書
  •   很好的政治類著作,思路新穎、清晰!
  •   希望故事可以按書中的套路來發(fā)展~~~
  •   非常棒的一本書,值得一讀,需要反復學習體會。
  •   希望最高領導層能夠讀到,如能付諸行動,則中國幸甚。
  •   不錯的思考
  •   物流給力,書不錯,
  •   觀點新穎,調查詳細,方向全面,是很好的一本關于政改的書
  •   早就在鳳凰衛(wèi)視見了這本書的推薦,看了一下,名不虛傳??!
  •   這本書對政治家,領導人或者對政治學的研究生,行政管理學的研究生是很有用的
  •   不錯哦,很實用,很好看。大家都來買吧。
  •   v滿意
  •   實在是太好了,幫同學又買了一本~~~
  •   這本書的觀點非常系統(tǒng)。作者作為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和經濟學者,在討論政治體制改革時,不僅考慮了傳統(tǒng)的因素,也充分考慮了改革方案的可行性和改革成本最小化問題,視角有一定的獨特性。政治體制改革的問題,重要的是凝聚共識,形成推動力。本書可以作為一個討論的基礎。希望關心國家大事的朋友都來閱讀本書,一起來討論,共同推動第三次思想解放的大討論。
  •   當我們面向藍天的時候,就需要思考它為什么會那么藍。因為不是每一個國家的天空都那么藍。同樣的道理,當我們面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時候,我們自然要思考,為什么其政治體制是如此設計的。中央黨校的若干專家學者們能夠靜下心來仔細研究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抑或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本身就已經很不容易。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話題,非一般人能夠言明;這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經過對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治體制改革的梳理,通過對未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展望,我們能夠看出,他們是費了心思的。但對于中國的事情,許多時候,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基層政權的運行狀況,了解民眾的需求和亟需改變的重要事項,我們的改革制度設計才能有市場,才能贏得公眾的支持,也才能獲得中央的青睞。至于將來如何發(fā)展。這個需要決策者作出判斷。很多時候,中國的事情還是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動。客觀而言,改革的共識應該大致形成,只是如何改革,可能仍然需要繼續(xù)去探討。
  •   這本書一改往日御用文人的筆鋒,在一些現(xiàn)階段我國政治體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上能夠直接的提出來不錯,值得一看
  •   還是站在一黨專政的視角提出的建議。對了解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很有幫助。
  •   這本書詳細的介紹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情況,對想了解這方面內容的朋友有很大的幫助!
  •   比較概括性的一本書,內容比較淺顯,專業(yè)人士可以了解政治體制改革的新動向,非專業(yè)人士也可以讀下來,不會覺得很枯燥。
  •   這是了解高層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構想的最新文本,應當讀一讀
  •   這書,不同的人絕對有不同的看法!對于比較保守的人而言,書里的觀點可能太超前了一點;而對于較為激進的人而言,卻又太滯后了。當前的體制下能夠出版諸如此類的書,或許已是一種進步。至少還有一部分學者希望能夠在不出現(xiàn)太多可怕現(xiàn)象的情況下做最大的改革?,F(xiàn)實就是現(xiàn)實。不過書中有些地方給人的感覺就是作者好像一直在重復他的某些觀點。有點啰嗦的感覺。當然,有些觀點還是很值得我們深思的,比如建立公共財政的問題。
  •   還是不錯的,很多制度設想很超前。改革需要這樣大膽的設計i
  •   關心政治的人必讀
  •   書不錯,包裝也很好,收到書完好無損.只是,如果陪送時間再快點就更好了.
  •   很多深層次的問題還是涉及不到
  •   理論有深度,有前瞻
  •   有最新的學術進展,總體不錯
  •   一直想買這書。。跑了全城的書店都沒買到。。。。
  •   書質量不錯,價格便宜,速度比較快,服務態(tài)度也還可以
  •   只是沒時間去看感覺應該會不錯能增加閱歷
  •   還沒開始看,正版,不錯。
  •   涉及面廣,很有用。
  •   發(fā)貨很快,很是喜歡
  •   政治體制改革在中國怎么執(zhí)行其實很敏感,轉眼明年就是十八大了,現(xiàn)在政治體制改革還是沒有實質性的進展。
    這本書很專業(yè),我只看了一小部分。
    不方便做太多評價。
  •   考博士嗎?請您買這本書!學術味太濃了,看著不輕松!看著玩,打發(fā)時間嗎?請您買別的書!
  •   主流觀點、主流評論
  •   寫的又大又空,不好。和想象的有不少差距。
  •   沒意思,就是是既得利益者自說自話。
  •   周天勇教授的一些對于政治改革的想法相當完善,值得一讀
  •   值得一看,增加政治知識!值得一看!
  •   一本講述我國政治改革未來發(fā)展趨勢的好書!
  •   這本書是黨校的持續(xù)至今不斷“呼吁”的系列成果。很多問題都提出來了,但是缺乏力量支持,恐怕每一版都會束之高閣吧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