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作者:梁龍 頁數(shù):261 字數(shù):220000
前言
自古以來,古代中國人講究“學而優(yōu)則仕”,又強調(diào)“仕而優(yōu)則學”,一旦入學或者入仕,就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這既是古代中國入學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古代中國“官道”文化的核心。 如果追溯古代中國官文化的起源,則可以上溯到西周。公元前11世紀,周公姬旦為了鞏固剛剛建立的周政權(quán),參酌夏商兩朝的禮儀,為新興的周政權(quán)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敬天、孝祖、保民”為核心,以禮樂刑政為具體內(nèi)容的官道文化,禮樂刑政的具體內(nèi)容就是“禮節(jié)民心,樂和民心,政以平之,刑以齊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的完整體系,這就是中國可以確切考證的官文化的起源?! ≈袊糯俚牢幕c世界任何國家都不盡相同,尤其迥異于西方現(xiàn)代文官制度。中國官文化中充滿親情、鄉(xiāng)情、師生情,彌散著溫情脈脈的人性,實際上是一種社會道德觀的濃縮。這是因為,以“禮樂刑政”為核心的官文化最終形成了內(nèi)容龐大詳細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官場道德學、制度學,是中國官文化的精粹。它強調(diào)的是先做人后做事,做人要從學習、修身和內(nèi)省做起,所謂“見賢思齊”,“吾日三省吾身”,“克己復(fù)禮”,“慎獨”,“發(fā)乎情,止乎禮”,“誠于內(nèi),形于外”,“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等。在此基礎(chǔ)上,實踐中庸之道,仁、義、禮、智、信,要忠恕,仁者愛人,安貧樂道,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要敏于事而訥于言,達到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和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境界?! ≡谶@種官道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古代的官道可以濃縮為“忠君、愛國、保民”。這就使得在任何時候,忠貞的官員始終以國家和民族利益為重,無論是商朝太宰伊尹放逐皇權(quán)的繼承者太甲,還是宋朝范仲淹提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最后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官箴,中國古代的官員始終是以“國家”為重,以為君分憂為己任?! 〉搅嗣鞒S著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官員認識到,僅僅“忠君”,局限于一國視野,不是官員的全部天職,從而提出了“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的箴言;隨著對高度集權(quán)皇權(quán)的質(zhì)疑,逐步提出“天下為公、君為客”,指出“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m然古代的貪官污吏不能夠有效的杜絕,歷史上也出現(xiàn)了很多臭名昭著的貪官酷吏,但是,清正廉潔的官員在每個朝代都有,他們聲名遠播,留下了令后人欽佩的業(yè)績。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優(yōu)秀官員始終抱著為國為民的樸素理念,既能夠在關(guān)系到國家命運、民族氣節(jié)面前做到“舍生取義,殺身成仁”,能夠時刻以“仁、義、禮、智、信”自律,表現(xiàn)出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官員職性,又能夠在困境面前靈活應(yīng)變、舍小顧大,做到“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虼?,這就決定了中國古代的官道、官文化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外延,有著獨特的中國特色。
內(nèi)容概要
中國古代的官場文化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和外延,更具有獨特的中國特色。官場文化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中國古代的官場一直就是一個風波不斷的地方,即便是承平盛世。自古以來,有清官就有貪官,有循吏就有酷吏,透析和解讀中國古代官場文化的本質(zhì)特征,才能使我們真正了解中國古代官場與官場文化的諸多現(xiàn)象。
書籍目錄
為官·從政·做人 為公情結(jié)——官員的職性 大道之禮——官場的本性 仁者人心——官場的起點 百姓情結(jié)——為官的人性 忠于職業(yè)——官員必備的氣節(jié)官場生態(tài)學 勤政巧干——為官的本分 寬與嚴都是雙刃劍——為官的掌控力度 學會太極拳——官員的行為藝術(shù) 防微杜漸——為官的風險意識為官需要一種境界 中庸不是平庸——官員心中要有桿秤 注意取舍——官場中的進退之道 保持平常心——做官的心靈意境 治大國如烹小鮮——為官的執(zhí)政藝術(shù) 和而不同——為官的最高境界 仕途:向上走和向下走的道路 田會郎、終南捷徑和天子堂——鯉魚躍龍門 扭曲的人生——四書五經(jīng)和八股文 從門客到師爺——準官員的官場人生 寵辱不驚——在其位和不在其位的官場氣節(jié)歷代權(quán)相的典型經(jīng)驗 綿里藏針——“攝政王”的進退哲學 以柔術(shù)求生存——做個幕后操盤手 贏得生前身后名——以小博大的智慧 耿直更懂進退——官場不倒翁的權(quán)謀 忽視細節(jié)——就是宰相也會無法自救 不要觸及“紅線”——宦海沉浮藝術(shù) 官場中的制度與規(guī)則 血統(tǒng)論當?shù)馈y(tǒng)決定職位 從文武兼?zhèn)涞铰氊煼置鳌奈浞旨? 正義的眼睛——行政與監(jiān)察的博弈 完美制度下的噩夢——官制的完備與殘酷的懲罰 低薪防腐和高薪養(yǎng)廉——泥飯碗和金飯碗 官聲·官望·官譽 權(quán)勢是一種春藥——貪權(quán)官吏的時代解讀 閣樓人生——追求虛名的宰輔 指頭難以一般齊——官吏百態(tài) 固守的底線——清官與貪官的言行藝術(shù) 制定者與破壞者——無法遵循的游戲規(guī)則 性善與性惡——人性之間的抉擇 官箴:古代官員的智慧結(jié)晶 心中有德——宮箴文化的形成……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為官·從政·做人 為公情結(jié)——官員的職性 天下為公,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規(guī)范,既是個人修養(yǎng)之要,也是社會公德的最高原則。它所要求的是關(guān)心他人、扶危濟困,是孟子所追求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追求平等、公正,視公共利益高于一切。它的最高境界是在義與利相矛盾、相沖突的情況下,以“義”為重,“先義后利”乃至“公而忘私”、“大公無私”的自我犧牲。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里,官員作為社會的一個精英群體,從一開始就自覺或者不自覺地要求把“為公情結(jié)”作為自己的職業(yè)屬性,并貫徹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實際中去?! 〈呵飼r,當時晉國國君晉悼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長,你看應(yīng)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悼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悼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過了一些日子,悼公又問祁黃羊說:“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钡抗制婀制饋砹?,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
編輯推薦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官道”文化的核心,自古以來,中國人講究“學而優(yōu)則仕”,“入仕”一直是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的人生目標。于是,圍繞著“入仕”,在中國官場的大舞臺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人生大戲?!爸揖?、愛國、保民”是很多為官者的“官場理念”,當然這也并不是所有的為官者都能做到的。中國古代的官場,是一個巨大而復(fù)雜的人性試驗場,是忠是奸,是善是惡,官場百態(tài)亦是人生百態(tài)。 千姿百態(tài)的中國古代官場文化,從古至今就是人們關(guān)注和津津樂道的話題。官場中的各色面孔、各種言行。構(gòu)成了一幕幕生動而又難以預(yù)料的“官場大劇”。這些官場文化中的人和事,是現(xiàn)代人解讀中國官場文化的一個入口。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