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 出版社: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作者:吳寶安 頁數(shù):49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核心詞研究叢書:西漢核心詞研究》采用語義場理論,應用數(shù)理統(tǒng)計和典型例證相結合的方法,對西漢核心詞進行封閉的、窮盡式的研究,這對系統(tǒng)了解西漢核心詞匯的面貌、深入認識西漢詞江的特點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簡介
吳寶安,女,1978年生,湖南漣源人。1997年至2001年就讀于湖南科技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1年至2007年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中文系,先后獲文學碩士和文學博士學位。2007起至今任教于湖北大學文學院,主講現(xiàn)代漢語、中國語言學史、語用學等多門語言學相關課程。先后在《語言研究》、《古漢語研究》等重要語言學刊物上發(fā)表論文十來篇。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詞匯史、對外漢語詞匯教學。
書籍目錄
《核心詞研究叢書》序內(nèi)容提要Abstract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研究對象第二節(jié) 研究概況第三節(jié) 研究意義第四節(jié) 研究材料及研究方法第二章 名詞一:身體類詞第一節(jié) 頭部第二節(jié) 軀干第三節(jié) 四肢第四節(jié) 內(nèi)臟第五節(jié) 人體組織第六節(jié) 西漢身體類核心詞的特征第三章 名詞二:生物類詞第一節(jié) 與人有關第二節(jié) 動物第三節(jié) 植物第四節(jié) 西漢生物類核心詞的特征第四章 名詞三:自然現(xiàn)象類詞第一節(jié) 天象第二節(jié) 地理第三節(jié) 燃燒介質(zhì)第四節(jié) 西漢自然現(xiàn)象類核心詞的特征第五章 數(shù)詞第一節(jié) “一”第二節(jié) “二”第三節(jié) 西漢核心數(shù)詞的特征第六章 動詞第一節(jié) 進食行為第二節(jié) 知覺行為第三節(jié) 肢體行為第四節(jié) 起居行為第五節(jié) 社會行為第六節(jié) 西漢核心動詞的特征第七章 結語第一節(jié) 西漢核心詞的特征第二節(jié) 與核心詞研究相關的一些問題參考文獻引用書目附錄Ⅰ 已發(fā)表論文目錄附錄Ⅱ 西漢核心詞詞目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二)常用語義場及其演變研究用語義場的理論來對常用語義場進行研究,其先行者是蔣紹愚先生,他在《近代漢語研究概況》一書中曾說:“在我們還無法描寫一個時期的詞匯系統(tǒng)的時候,只能從局部做起,即除了對單個的詞語進行考釋之外,還要把某一階段的某些相關的詞語(包括不常用的和常用的)放在一起,作綜合的或比較的研究?!笔Y紹愚所說的“把某一階段的某些相關的詞語(包括不常用的和常用的)放在一起,作綜合的或比較的研究”實際上就是語義場研究。他自己的專文《白居易詩中與“口”有關的動詞》就是這方面的很重要的成果。該文運用了判別新詞和舊詞的兩種基本方法——統(tǒng)計使用頻率和考察詞的組合關系,探討了與“口”有關的四組動詞從《世說新語》到白居易詩到《祖堂集》的發(fā)展演變情況,為以后的相關研究提供了比較好的范式。蔣紹愚先生的高足也有不少在從事常用語義場的演變研究,已經(jīng)發(fā)表的成果有呂東蘭的《從、等看漢語“觀看”語義場的歷史演變》、崔宰榮的《漢語“吃喝”語義場的歷史演變》、杜翔的《支謙譯經(jīng)動作語義場及其演變研究》等。除了蔣紹愚先生外,還有許多學者也做了語義場演變方面的研究,如解海江、張志毅先生的《漢語面部語義場歷史演變——兼論漢語詞匯史研究方法論的轉(zhuǎn)折》;李宗江先生收入《漢語常用詞演變研究》一書中的單篇論文有四篇跟語義場的演變研究有關。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