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楊文斌 頁數(shù):257
內(nèi)容概要
五代亂世,中國佛教處于存亡與興廢的困境之中。吳越高僧永明延壽從“一心”出發(fā),“以心為宗,以悟為則”,盛倡“圓頓”之教,主張“禪教一致”、“萬善同歸”,強調(diào)“頓悟圓修”、“圓信圓證”,力求以新的“圓教”教義來迎合變化了的客觀環(huán)境。這種佛教融合思想集中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特點和佛學主旨,為宋代及爾后的佛教,特別是禪宗的演變定下了基本格調(diào),開啟了后世中國佛教多元發(fā)展的歷史格局?!兑恍呐c圓教——永明延壽思想研究》以延壽佛學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宗鏡錄》所立“一心”范疇為考察基點,系統(tǒng)辨析延壽佛學的核心精神和理論特征,客觀評述延壽在禪宗思想史乃至整個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書籍目錄
序緒論一 本書的研究對象、范圍和意義二 與本書相關(guān)的研究現(xiàn)狀與存在的問題三 本書研究的基本思路和目標第一章 永明延壽及其佛教思想的生成一 永明延壽的生平與著作二 佛教的發(fā)展與永明延壽思想的生發(fā)第二章 永明延壽的“一心”說一 唯心與唯識二 心體與理體三 心性與解脫第三章 永明延壽的圓教觀一 以心為宗以悟為則二 以心判教以教照心三 禪教合一萬善同歸——“頓悟圓修”的圓教模式第四章 永明延壽與隋唐佛教之比較——以永明延壽與圭峰宗密的比較為中心一 延壽與宗密在理論向度上的分歧二 延壽與宗密在華嚴禪上的分歧三 延壽與宗密分歧的根源第五章 永明延壽對宋代及其后世思想的影響一 延壽的“圓教”模式與中國禪宗的發(fā)展二 “萬善同歸”與“人間佛教”的興起三 永明延壽“一心”說與宋代儒學的糾葛結(jié)語——對永明延壽思想的反思主要參考文獻后記
編輯推薦
《一心與圓教:永明延壽思想研究》以永明延壽的佛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并以《宗鏡錄》所立“一心”范疇為考察基點,在對延壽佛學的核心精神和理論特征展開系統(tǒng)辨析的同時,客觀評述延壽在禪宗思想史乃至整個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兑恍呐c圓教:永明延壽思想研究》的寫作建立在對佛教思想史綜合認識的基礎(chǔ)上,試圖通過對延壽思想中核心范疇、基本命題的辨析,闡釋佛教思想的演變與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特定歷史條件下重要思想家對佛教經(jīng)典的選擇方式,以及他們的思想如何影響爾后思想史、哲學史的進程。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