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zhèn)髅揭暯窍碌?/h1>
出版時間:2010-9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謝明香  頁數:354  字數:300000  

前言

  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是現代社會賦予大學的三大功能。雖然人才培養(yǎng)是大學最根本的任務,但是科學研究在大學中的地位卻越來越重要。大學老師固然要以“育人為本”,但是沒有通過科學研究對自身的提高,沒有對教學和學科領域的不斷探索,教書育人和服務社會就會是無源之水。因此,開展學術研究就成為現代大學教師的應盡義務?! 〕啥夹畔⒐こ虒W院文化藝術學院源自原社會科學系。其時,在已有的社會工作和漢語言文學兩個專業(yè)的基礎上,中國語言文學的學科建設也已著手進行。自2008年獨立建院后,又新增了藝術設計和對外漢語兩個專業(yè),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更是擺到學院發(fā)展的突出位置。因為專業(yè)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離不開這個龍頭。為了促進專業(yè)建設、加強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提升師資隊伍的學術水平,學院全面制定了中國語言文學、社會學、藝術學的學科規(guī)劃。以語言文化研究所、文學文化研究所、社區(qū)工作與發(fā)展研究所、新媒體藝術與設計文化研究所作為學科建設的平臺,各學科的建設全面展開。

內容概要

本書從傳播學角度全面審視《新青年》雜志的產生、演變和發(fā)展。從技術和方法層面探索《新青年》如何在思想內容、整體構思、欄目設計上成功運作以及如何致力于新思想新文化傳播,同時,對其類型、性質、功能和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分析,并就陳獨秀等怎樣通過《新青年》這個傳播媒介、運用了哪些方法策略、傳播了什么樣的內容、其成功運作策略是什么等展開論述。通過對《新青年》雜志本身運營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其傳播要素如同人作者群的演化、讀者定位與信息反饋的分析、發(fā)行渠道與廣告營銷,以及對“文學革命”的議題設置、傳播效果等展開研究,并闡述《新青年》的文化傳播及文化影響力,以及《新青年》在新文化傳播中的價值及貢獻,旨在深刻呈現新文化運動如何從知識精英內部的學理探討,逐步延伸至公眾輿論層面的表達和學生群體中的傳播,最后又從公共論壇轉變?yōu)檎h機關刊物的這一歷程。

作者簡介

謝明香,女,1968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文學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與傳媒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曾在CSSCI等期刊發(fā)表《將創(chuàng)作主體的文學感受作為文學闡釋的基礎——以梁啟超與新文體創(chuàng)立之關系為例》、《從(新青年)的整體裝幀看其文

書籍目錄

出版前言緒論    一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科發(fā)展新趨勢    二  《新青年》研究多元格局“    三  《新青年》研究的傳媒視角第一章  《新青年》出版?zhèn)鞑サ钠鯔C  第一節(jié)  《新青年》創(chuàng)刊前的歷史背景    一  《新青年》創(chuàng)刊前的社會環(huán)境    二  《新青年》創(chuàng)刊前陳獨秀的辦刊實踐    三  《新青年》創(chuàng)刊前的精心準備  第二節(jié)  《新青年》的淵源與承繼    一  “新民”到“新青年”    二  承繼與淵源第二章  《新青年》的編輯策劃  第一節(jié)  《新青年》辦刊宗旨目的及定位    一  明確的辦刊宗旨    二  濃厚的政治意識    三  恰當的讀者定位  第二節(jié)  《新青年》作者群的凝聚與編輯陣營的組成    一  《新青年》作者群體的形成    二  《新青年》編輯陣營的組成  第三節(jié)  《新青年》傳播策略與傳播藝術    一  編輯技巧的靈活運用    二  獨樹一幟的欄目策劃    三  議程設置    四  操作策略與藝術第三章  《新青年》媒介話語權的控制  第一節(jié)  《新青年》媒介話語權    一  主編及主撰的地位    二  陳獨秀個性特質與文化傾向    三  革命家與學問家的共襄盛舉  第二節(jié)  《新青年》話語權的控制與形成    一  編者把關與引領    二  編者對受眾引領與控制    三  《新青年》控制話語權的策略與方式    四  《新青年》話語權的爭奪與形成第四章  《新青年》辦刊流變史  第一節(jié)  上海初創(chuàng)期的艱難生存    一  《新青年》為何創(chuàng)刊于上海    二  《新青年》上海初創(chuàng)期的生存策略與文化蘊涵  第二節(jié)  北京繁榮期的繁榮輝煌    一  形成了強大的作者隊伍與編者陣營    二  北大成為《新青年》的輿論宣傳陣地    三  《新青年》成為新文化傳播的搖籃  第三節(jié)  遷返滬惠期思想轉向與馬克思主義傳播第五章  《新青年》的發(fā)行經營  第一節(jié)  《新青年》的經營與銷售    一  重視商業(yè)運營    二  建立有效的發(fā)行網絡機制    三  實施多種發(fā)行營銷策略    四  廣告營銷    五  裝幀設計    六  整合營銷理念  第二節(jié)  在文化理想與商業(yè)利益之間:群益書社的艱辛歷程    一  出版的雙重屬性及社會意義    二  《新青年》為何選擇群益書社    三  群益書社的出版理念及文化追求    四  《新青年》與群益的合作    五  《新青年》與群益的終結  第三節(jié)  亞東圖書館的出版理想與文化認同    一  《新青年》與亞東的關系    二  亞東與群益之關系    三  亞東圖書館的出版理想和文化認同  第四節(jié)  群益與亞東文化形象自塑及其文化社會意義    一  出版機構與作家、讀者之關系    二  群益與亞東出版實踐與文化自塑第六章  《新青年》傳播效果及影響力  第一節(jié)  《新青年》和“新文化”在全國各地傳播進程    一  《新青年》在全國各地的傳播    二  《新青年》傳播方式與途徑    三  《新青年》傳播的特點  第二節(jié)  《新青年》傳播的影響效果    一  《新青年》傳播接受    二  《新青年》積極傳播效果結語  第一節(jié)  《新青年》的出版?zhèn)鞑ヒ饬x    一  借助媒介傳播新思想    二  推動了五四新文學的誕生與發(fā)展    三  對中國現代報刊業(yè)的影響    四  為知識分子搭建了重要的言論空間和公共平臺  第二節(jié)  《新青年》對新文化文學傳播的推動與重塑    一  《新青年》和陳獨秀在新文化傳播中的貢獻    二  從工具改造到信源革命:白話文運動的傳播學意義    三  《新青年》在新文化運動傳播中的地位及意義    四  《新青年》對于新文學的推進與締造  第三節(jié)  《新青年》出版?zhèn)鞑⒌吓c反思    一  《新青年》出版?zhèn)鞑サ某晒⑹?   二  對《新青年》出版?zhèn)鞑ゾ窒薜姆此紖⒖嘉墨I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中國現代文學的傳播媒體與西方及古代文學傳播媒體的不同特征。本書的研究,就是想通過這一研究視角對《新青年》有一個更全面的、新的解讀,從而體現出《新青年》雜志的獨特性。從傳播學的角度上,本書選擇“五四”時期一個具有標志性及里程碑意義的雜志——《新青年》作為研究對象,目的是想通過對這一具有代表性的雜志的研究從而更好的把握五四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價值及意義。通過個案作為透視整個社會的窗口,其優(yōu)勢是,可以避免宏大敘事的疏漏,通過對資料的精細處理,逼真地展示社會的某一現場,揭示出期間隱含的諸種文化動態(tài),考察其出版?zhèn)鞑ヅc中國新文化的產生發(fā)展之關系,從而更加深刻地、細致地的把握五四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新青年》在文化學、傳播學上的特殊價值及意義。  由于《新青年》在中國近現代史中具有的經典性價值及重要意義,使它成為革命史、思想史、文化史、文學史、新聞史等學科研究的顯學。但是,從傳播學理論的角度來考察《新青年》雜志的理論還沒有形成體系,而運用傳播學理論分析《新青年》雜志出版?zhèn)鞑ゼ捌鋫鞑バЧ麑χ袊挛幕漠a生與發(fā)展及對20世紀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與發(fā)展的課題研究顯然還不夠。從前面列舉的很多關于《新青年》研究的文章,可以發(fā)現:大多數是基于思想史文化史的角度來探討,且多從《新青年》及其新文化運動產生的“結果”的探討,而對《新青年》及由此而形成的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生發(fā)展進程的分析較少;有些研究者也試圖運用傳播理論從傳播視角來闡述傳媒與文學的相互關系,是一種關聯研究視角,而真正從文化傳播及其傳播策略角度研究者卻很少;有些即使是從《新青年》傳播影響效果來解讀《新青年》的,但這些研究要么是從地域影響著手,要么從傳播內容歸納,都是從比較單一的維度來解讀《新青年》,很少將之與社會背景環(huán)境結合起來分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出版?zhèn)髅揭暯窍碌?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