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1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雷漢卿 頁數(shù):71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釋迦牟尼佛拈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佛以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古今禪宗以為宗門第一之口實,以心傳心之根據(jù)大事也。傳至菩提達摩,乃為西天二十八祖。南朝梁普通(520-527)年間,菩提達摩乘桴南來東土,北上嵩山少林壁觀九年,倡為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其付法偈曰:“我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華開五葉,結(jié)果自然成。”嗣是六代傳衣,五宗競出,乃為禪宗法嗣“四七二三”諸祖師。由唐歷宋,其化大焉。但佛教史上的禪宗,雖說在思想傳承上與達摩禪學有密切關(guān)系,在法統(tǒng)上也有“血緣”之情,然而禪宗的基本思想構(gòu)架則成于六祖慧能。達摩禪沒有“頓悟”法門,盡管也沒有否定打坐參禪的要求,但本質(zhì)上依然是印度禪的翻版。慧能禪宗是以中國人自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創(chuàng)立起來的,有別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禪學,與南北朝時期的禪學有本質(zhì)區(qū)別。
書籍目錄
序緒論 第一節(jié) 禪籍方俗詞研究概況 第二節(jié) 禪籍概貌 2.1 燈錄 2.2 語錄 2.3 傳記 2.4 拈頌 2.5 偈頌 2.6 論議 2.7 筆記 2.8 清規(guī) 第三節(jié) 禪籍方俗詞研究方法 3.1 審辨字形 3.2 方言佐證 ……第一章 禪籍方俗詞研究的價值第二章 方俗詞名義及判定方法第三章 禪籍方俗詞的范圍第四章 禪籍方俗詞的衍生第五章 禪籍方俗詞義演變的途徑第六章 禪籍方俗詞研究新義例釋詞目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說到禪宗語言的研究,不能不提到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周裕鐺說:“由于在宋代禪宗流傳到日本,成為中曰共同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禪宗語言研究早在數(shù)百年前就成了一門國際的學問。五山時期已有大量禪籍的抄錄,而到了江尸時期,日本禪林出現(xiàn)一股博學的傾向,訓釋禪籍一時蔚然成風,如白隱禪師的《寒山詩闡提記聞》、廓門禪師的《注石門文字禪》等等,而文獻解讀中自然涉及禪語的討論”,并指出其基本的方法“就是述而不作,通過追溯原典來解釋禪錄中含有的疑難語句。這種出典主義的方法,在解釋俗語時,必須追溯到唐宋最典型的基礎(chǔ)文獻;牽涉到教義方面的術(shù)語,都要從經(jīng)律論的大藏中找到根據(jù)”。其中值得稱道的是一生著作等身的禪僧無著道忠(1653-1745)?! ∪毡緦W者柳田圣山在《無著道忠的學術(shù)貢獻》一文中說:“他不僅僅是研究禪宗或江尸時代臨濟宗妙心寺派教義的學者,甚而可以說是在整個佛教史乃至東方人文史上留下最大功績的學者之一。他二百五十五部、八百七十三卷巨著的數(shù)量與質(zhì)量就雄辯地證明了遣一點。并且,他的學術(shù)成果,即使以當今世界性的東方學水平來衡量亦毫不遜色,其中甚至遺含有今天的科學研究尚未涉足的領(lǐng)域。”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