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苗族志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四川苗族志》編委會 編  頁數(shù):305  
Tag標簽:無  

前言

  2008年12月,《四川苗族志》編纂委員會給我寄來了《四川苗族志》送審稿一本,征求我的意見,并邀我在志書成后,為本志書作序,我非常高興,欣然命筆,寫下我的感受?! ∥议L期從事民族研究,對民族工作和民族研究的進展極為關心。因此,《四川苗族志》的問世,也引起我由衷的敬意。但由于我到苗區(qū)的時間少,對四川苗區(qū)的情況知道不多,在這種情況下,與其說是為《四川苗族志》作序,不如說是向編篆本志書的主編、副主編和本志書作者學習更為確切。本志書的主編、副主編、作者雖不是專業(yè)的民族研究者,但他們都是新中國建國以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下,長期從事四川苗族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建設的實際工作者,對黨的民族政策在苗族地區(qū)的具體實施和貫徹,具有深切的體會和實踐的經(jīng)驗,且他們均為苗族,精通本民族語言文字,熟悉自身風俗習慣,對苗區(qū)的情況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對寫好《四川苗族志》具有一般學者無法取代的優(yōu)勢。通過他們多年的努力,現(xiàn)在終于完成了這一蔚為壯觀的專著,這是件極可稱道的事?!端拇缱逯尽返膯柺溃粌H填補了四川沒有苗族志的空白,而且為全面研究苗族的歷史和現(xiàn)實,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缱迨侵腥A人民共和國大家庭中的一員,川渝分治前,四川苗族主要分布在川南、川東南和川西南的廣大地域。分治后,目前四川全省苗族人口14.8 萬多人,位居四川少數(shù)民族人口第四位。但是由于歷史文獻、包括歷史所修的官私著述及各種地方志在內,對四川苗族的記載,始終十分簡略,根本談不上有什么真正的民族志,即使在這十分簡略的記載中,又多為軍事戰(zhàn)爭之事。致使我們今天研究四川苗族的歷史狀況感到十分困難,這是數(shù)千年來民族壓迫制度造成的結果。本志書根據(jù)民族平等原則,將其中的有關苗族的事跡加以梳理勾陳,旁征薄引,終于形成洋洋大觀的《四川苗族志》專著,確是一個歷史性的創(chuàng)舉與業(yè)績。

內容概要

正如本志書在“凡例”中所說的那樣,在編寫中力求突出時代特色、地方特色、苗族特色。它在各個方面都有別于舊志,讀后確是給人以新感受、新啟示。人們不但可以從書中看到四川苗族地區(qū)歷史上的政治經(jīng)濟變遷和興衰治亂之更迭,而更為重要的是,在黨和國家為實現(xiàn)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這一偉大目標中,五十多年來,在四川苗區(qū)做了何等重大的努力,從政治上、經(jīng)濟上直至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工作,取得了歷代王朝所不能取得的成就。在這一成就中,四川各族人民關系得到根本好轉,各民族友愛團結日益增強,民族平等權利得以實現(xiàn),并日益充實完善。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中,出現(xiàn)了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書中本著詳今略古,實事求是的原則,通過眾多事實,確實使人們處處能看到五十多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下的新時期的新方針、新政治、新氣息、新氣象。盡管四川苗族地區(qū)幾千年來所形成的滯后狀況,不可能在建國后五十余年的短暫時間內完全改變,但人們可以從五十多年欣欣向榮發(fā)展中,看到四川苗族地區(qū)的光輝未來和美好希望,這是本志書的精華之所在。

書籍目錄

總述大事記第一篇 歷史沿革 第一章 族源、族稱及遷徙  第一節(jié) 族源  第二節(jié) 族稱  第三節(jié) 遷徙 第二章 時代概況    第一節(jié) 遠古時期的苗族  第二節(jié) 古代時期的苗族  第三節(jié) 近代時期的苗族  第四節(jié) 現(xiàn)代時期的苗族     一、民國時期苗族的社會生活     二、苗區(qū)解放,建立政權     三、土地改革     四、社會主義改造     五、人民公社     六、“文化大革命”     七、改革開放 第三章 建置與人口   第一節(jié) 建置     一、元代以前的建置     二、元朝至民國年間的建置     三、解放后的建置   第二節(jié) 人口第二篇 自然環(huán)境第三篇 綜合經(jīng)濟第四篇 社會事業(yè)第五篇 反帝反封建斗爭第六篇 政治第七篇 文化藝術篇第八篇 民風民俗第九篇 人物附錄:重要文存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民國二十一年(1932),美國學者葛維漢從珙縣王武寨邀請3位苗族歌手及習俗傳承藝人到成都,記錄他們演唱的古歌、講述的故事,寫成《川苗的故事和歌謠》、《川苗神話》、《川苗的宗教習俗》,分別在《華西邊疆研究雜志》上發(fā)表?!洞绲墓适潞透柚{》后由美國國家博物館斯密森內?;饡?lián)合在華盛頓特區(qū)出版?!  駠辏?933),古藺縣蔓嶺福音堂向當?shù)孛缱褰掏椒职l(fā)坡拉苗文印刷的《馬可福音》、《新約全書》、《贊美詩》等宗教書籍,坡拉苗文開始傳人古藺?!  駠辏?934)七月,紅三軍在貴州沿河縣鉛廠壩召開黔東特區(qū)第一次工農兵蘇維埃代表會議,會議通過了《關于苗族問題的決議》,四川、貴州、湖南境內之苗族,宣布執(zhí)行“八條”綱領?!  駠哪辏?935)一月,遵義會議結束,中央紅軍從貴州習水縣土城猿厚渡過赤水,進入古藺、敘永等四川苗族、彝族居住地區(qū),開始了聞名世界的四渡赤水。  ▲同年一月二十八日,中央紅軍分左中右三路縱隊從貴州土城猿厚渡過赤水河,在古藺太平、石屏、魚岔、龍山、株溪、鐵廠、丫叉、養(yǎng)馬嘶、馬蹄、海螺堡、水潦以及敘永縣分水等苗族地區(qū)轉戰(zhàn)。二月四日,分別從普占、后山、海壩進入云南扎西(威信)?!  暌辉露湃?,紅軍中央縱隊渡過赤水河,經(jīng)麻柳灘、落用、印合山、石峽口、魚岔、龍山、銀莊、回龍場、白撒、海螺堡。二月三日,繞雪山關、阿利堡,下午4時到達水潦石廂子。二月九日到達云南扎西,沿途均為苗族、彝族居住地區(qū)。  ▲同年一月二十九日,紅軍左路縱隊自猿厚渡河,翻蓮花山、龍爪店子壩、香楠壩、桂花場,繞大寨、合樂、三岔。二月二日下午,九軍團通過敘永、兩河、黃泥、分水向扎西轉移;一軍團一師繞敘永城經(jīng)古宋縣金鵝、大壩、興文縣先鋒、簸峽、建武、珙縣石碑、曹營、洛亥進入扎西,沿途均為苗族居住地區(qū)?!  甓?,紅軍長征經(jīng)敘永枧槽鄉(xiāng),苗族婦女侯再芝用家中年貨款待紅軍,并為紅軍帶路和保護傷員?!  甓氯廖迦眨醒胝尉趾椭醒胲娢诠盘A縣彝族、苗族聚居的水潦鄉(xiāng)石廂子召開會議,討論中央紅軍的行動方針與蘇區(qū)的問題,確定由洛甫(張聞天)接替博古(秦邦憲)在黨內負總責,由毛澤東、周恩來負責軍事?!  甓滤娜?,紅軍在古藺水潦石廂子召開群眾大會,將當?shù)貎纱笸梁?、惡霸彭正楷、周世成的糧食、衣物分發(fā)給漢、彝、苗各族群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四川苗族志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