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像說

出版時間:2009-12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弘學(xué)  頁數(shù):398  
Tag標(biāo)簽:無  

前言

  佛教圖像作為一種專門的學(xué)科成立于日本,是研究佛教密教曼茶羅圖像的專門學(xué)問。佛教諸尊之形態(tài),并非依據(jù)制作者之自由意志,而系以一定之規(guī)則為基準(zhǔn)而造成。此一規(guī)則之基本,即是經(jīng)典與儀軌,顯教亦然。所謂儀軌,即是密教經(jīng)典所說之念誦佛菩薩與天部等之供養(yǎng)儀式與軌則;將此類儀式與軌則以圖式解說之,通稱儀軌。儀軌最初盛行印度、中國,直至唐代日本僧人最澄(公元767-822年)、空海(公元774-835年)、常曉(?~365年)、圓行(公元800-853年)、圓仁(公元794-864年)、惠運(yùn)(公元300-871年)、圓珍(公元814-891年)、宗睿(公元809-884年)等所謂“入唐八大家”之留學(xué)僧始將儀軌傳入日本。其后由安然(公元840一?)集其大成,成立《諸阿阇梨真言密教部總錄》即《九家秘錄》,共二十部一七五五卷,于日本佛教密教儀軌之整理極為發(fā)達(dá)、繁雜。由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成立諸種之儀軌詳載佛教諸尊之形象、色彩、種子、持物、供養(yǎng)法等,凡欲雕塑諸尊之圖像,均一一依照儀軌所示?! ≈T儀軌之分類方法有多種,或分灌頂部、胎藏界部、金剛界部等,總為二十部;或分七部、九部;或依修法之事、形象之事而順此分類,大別為佛教諸尊之圖像為如來部、觀音部、菩薩部、明王部、天部等五大類。但實(shí)際佛教的圖像并不限于日本之佛教密教,藏傳佛教之密教、漢傳佛教亦有多種造像,如藏傳佛教之各種金剛,漢傳顯教之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等,故應(yīng)將金剛并入明王部,另增加聲聞部、眷屬部則較為之完善。

內(nèi)容概要

  佛教以風(fēng)景之美、佛像之美映照出佛理佛法之美、佛教人格之美……佛教其實(shí)是一種美麗的宗教。佛教圖像作為一種專門的學(xué)科成立于日本,是研究佛教密教曼荼羅圖像的專門學(xué)問。佛教諸尊之形態(tài),并非依據(jù)制作者之自由意志,而系以一定之規(guī)則為基準(zhǔn)而造成。此一規(guī)則之基本,即是經(jīng)典與儀軌。中國參佛之人較多,但善男信女或者普通民眾走進(jìn)寺廟,往往對佛像知之甚少?!斗鸾倘腴T:佛教圖像說》概述佛教諸尊之常見佛像,取名為《佛教圖像說》,無論是信眾還是民眾,均可從中獲益良多。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佛教圖像之起源第二節(jié) 《造像量度經(jīng)》所說佛像之尺度第三節(jié) 佛像之種類及佛像在我國之嬗變第四節(jié) 佛像之威儀式第二章 佛部圖像第一節(jié) 釋迦牟尼佛第二節(jié) 大日如來與毗盧遮那佛第三節(jié) 阿彌陀佛第四節(jié) 藥師佛第五節(jié) 其他諸佛第三章 聲聞部圖像第一節(jié) 釋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第二節(jié) 十六羅漢與十八羅漢第三節(jié) 五百羅漢第四節(jié) 濟(jì)公塑像第四章 觀音部圖像第一節(jié) 三十三觀音第二節(jié) 六觀音第三節(jié) 其他觀音第五章 菩薩部圖像第一節(jié) 四大菩薩第二節(jié) 八大菩薩及二十五菩薩第三節(jié) 金剛薩埵、龍樹、馬鳴及其他諸菩薩第四節(jié) 金剛界曼荼羅之主要諸菩薩第五節(jié) 胎藏界曼荼羅之主要諸菩薩第六章 明王部圖像第一節(jié) 五大明王和八大明王第二節(jié) 其他明王及藏傳佛教之金剛第七章 天部諸尊圖像第一節(jié) 大梵天、帝釋天、四天王及韋馱天第二節(jié) 伊舍那天、羅剎天、焰摩天及日、月、水、火、風(fēng)、地等諸天第三節(jié) 大自在天等諸天部第八章 眷屬部諸尊圖像第一節(jié) 神將第二節(jié) 龍女、童子及羅剎第三節(jié) 天龍八部及千手觀音二十八部第四節(jié) 其他諸善神附錄一 漢傳佛教寺院殿堂諸尊之安置附錄二 曼荼羅淺釋

章節(jié)摘錄

  神王形:是穿甲胄的護(hù)法善神,如四天王?! 」怼⑿笊危毫_剎夜叉及天龍八部的相貌多為鬼畜二形?! 》鸾讨T尊的寶冠種類亦很多,如大日如來頭部所戴的五佛冠,虛空藏及彌勒菩薩的寶冠亦屬此類;觀音菩薩的寶冠多安置化佛;大勢至菩薩安置寶瓶;彌勒寶冠安置五輪塔婆;虛空藏安置三十五佛等。  在我國,隨著佛教之傳布發(fā)展,佛教造形亦顯現(xiàn)出時代性之嬗變。茲分七個時期概述如下:  一、五胡十六國造像(公元3至4世紀(jì)),當(dāng)時大多供奉容易搬動、堅固而小型之金銅佛像,與印度西北犍陀羅或中印度摩菟羅地方出土之石造佛像頗相似。典型遺物為“古式金銅菩薩立像”,乃我國最早之佛像,其造型系藉犍陀羅雕刻樣式表現(xiàn)出古樸粗獷之風(fēng)格,代表北方游牧民族之審美觀。  二、云岡期造像(公元460-493年),以“曇曜五窟”為中心雕造數(shù)十萬座佛像,其本尊雖仍保有犍陀羅與摩菟羅之風(fēng)格,然由極單純化的線與面,構(gòu)成豐滿臉形。長而銳利的眼睛、端正的鼻梁與鼻翼、微笑的厚唇、巨耳、寬肩、粗頸等,顯現(xiàn)偉岸剛毅而渾厚之大丈夫相貌及表情,充分表現(xiàn)拓跋游牧民族粗獷健碩之氣魄。但至末期,其表現(xiàn)形式已異于西域、印度,衣飾變?yōu)閷捫溟L裙,裝飾華麗,刻畫均勻整齊。 三、龍門造像(公元494-550年),由于石質(zhì)精細(xì),造形細(xì)膩巧微,臉部、身體均細(xì)長窈窕,殆由于社會之審美觀改變,瘦長造形乃時風(fēng)之所趨;佛像服裝傾向中國,為印度、西域所未見?! ∷摹R、周期造像(公元551一-580年),以天龍山與晌堂山之“天晌樣式”為代表。最大特色即是像容由瘦身長臉再度變?yōu)閳A臉,然不及云岡期明顯。又受印度笈多王朝以薄衲衣表現(xiàn)肉體之造形影響,表現(xiàn)出豐滿柔軟感覺,佛身之裝飾及寶冠之刻畫均極精細(xì)。  五、隋代造像(公元581-617年),造形輕快而富于流動性,其風(fēng)格一方面沿襲齊、周期造像,另一方面則在頸劃三道線條,目鼻與口唇構(gòu)成曲面,例如龍門石窟之藥方洞、天龍山之第八窟。造形大致依照人體本來形態(tài)加以寫實(shí)刻畫,此外在寶冠及身上裝飾頗為豪華絢爛。

編輯推薦

  佛教圖像作為一種專門的學(xué)科成立于日本,是研究佛教密教曼荼羅圖像的專門學(xué)問。佛教諸尊之形態(tài),并非依據(jù)制作者之自由意志,而系以一定之規(guī)則為基準(zhǔn)而造成?! ”緯鴦t主要向你介紹了佛教諸尊之常見佛像,包括聲聞部圖像、菩薩部圖像、明王部圖像、天部諸尊圖像等。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佛教圖像說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fèi)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