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當代意義

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劉麗 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2009-08出版)  作者:劉麗  頁數(shù):218  

前言

馬克思宗教批判發(fā)生于一百多年前,其理論與當代世界是否還存在著聯(lián)系?他的宗教批判對于當今社會是否仍有意義?對這些問題的疑惑引發(fā)了本書的寫作動機。一方面,不可否認,當代世界仍被某種“宗教”、“神話”所包圍,雖然現(xiàn)在“宗教”與“神話”的形式已有所改變,但其根本與基礎并未完全動搖。在馬克思所處的時代,基督教統(tǒng)治著歐洲,而現(xiàn)今某些權(quán)威宗教仍然施展其魔力愚弄著無知的民眾。更有甚者,有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宗教制造分裂與矛盾,西藏事件就是其中一例。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需要我們繼承馬克思的傳統(tǒng)對這類宗教進行無情的批判。另一方面,與宗教具有同構(gòu)性并作為“宗教”別名的形而上學仍占據(jù)著我們的世界。以宗教批判為起點的馬克思學說從哲學上清除了形而上學的統(tǒng)治。但是,對形而上學的批判說到底不是哲學的任務,而是對現(xiàn)實生活的改造。馬克思認識到,宗教批判對于解決社會歷史問題的有限性——正如馬克思所言,宗教批判不僅不能代替而且必須轉(zhuǎn)化為其他的批判,才能達到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目的。以宗教批判為起點的馬克思學說正是在“批判舊世界,創(chuàng)造新世界”的革命進程中,在對理論自身不斷批判、不斷完善的發(fā)展歷程中,達到其目的地——共產(chǎn)主義學說。

內(nèi)容概要

  革命思想或批判意識是馬克思學說的靈魂。宗教批判作為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在馬克思思想中有著令人矚目的影響力,盡管宗教批判不是馬克思哲學的中心。馬克思對黑格爾理性主義宗教觀、費爾巴哈人本主義宗教觀、施蒂納的浪漫主義及虛無主義宗教思潮進行了批判,這些批判顯示了馬克思對近代以來——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浪漫主義運動宗教批判的繼承與超越。近代宗教批判不僅開啟了宗教世俗化的大門,同時也催發(fā)了現(xiàn)代性的產(chǎn)生。現(xiàn)代性是在理性和主體性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而理性、主體性在近代西方價值文明核心地位的確立,宗教批判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與近代其他宗教批判思想的比較,彰顯出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的獨特性——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否定而是一個揚棄的過程:一方面,馬克思批判抽象的、虛幻的、與現(xiàn)實分離的神的世界及其世俗基礎;另一方面,以宗教批判為起點的馬克思思想還對現(xiàn)代理性和主體性進行了批判,提出了現(xiàn)實個人的價值目標——人的全面解放,從而在一定范圍內(nèi)給伴隨神的缺場而來的人類精神危機指明了出路。同時,馬克思的宗教觀也為社會主義國家制定宗教政策、處理宗教事務指明了方向。

書籍目錄

前言第一章 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背景一、近代宗教批判運動概述(一)文藝復興運動時期的人本主義宗教批判(二)啟蒙運動理性主義宗教批判(三)浪漫主義運動時期的宗教批判二、黑格爾和青年黑格爾派的宗教批判思想(一)黑格爾(二)施特勞斯(三)鮑威爾(四)費爾巴哈(五)施蒂納第二章 比較視野中的馬克思宗教批判一、馬克思對黑格爾、費爾巴哈和施蒂納的超越(一)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二)馬克思對費爾巴哈的批判(三)馬克思對施蒂納的批判二、馬克思宗教批判與近代宗教批判之比較(一)立場之比較(二)方式之比較(三)效應之比較第三章 以宗教批判為起點的理論展開一、哲學革命理論(一)宗教與形而上學的淵源(二)馬克思的宗教批判與形而上學革命二、宗教批判與“現(xiàn)實的個人”的建構(gòu)(一)對黑格爾“理性人”的揚棄(二)對費爾巴哈“自然人”的揚棄(三)對施蒂納“唯一者”的揚棄(四)“現(xiàn)實的個人”的內(nèi)涵三、社會革命學說(一)宗教批判與人類解放(二)人類解放與共產(chǎn)主義學說四、馬克思思想不是新宗教(一)關于馬克思思想的“先知”與“上帝之城”說(二)關于對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原罪”說理解第四章 馬克思宗教觀闡釋及其意義一、宗教的起源(一)宗教是人的意識的產(chǎn)物(二)意識的產(chǎn)物成為掌控人的宗教二、宗教的發(fā)展規(guī)律(一)宗教的發(fā)展取決于人類的物質(zhì)活動(二)宗教的消亡是一歷史過程三、宗教的作用(一)宗教是人類掌握世界的一種方式(二)宗教在文明起源中的作用(三)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四、馬克思宗教觀實質(zhì)——宗教批判五、馬克思宗教批判的走向六、馬克思宗教觀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二,馬基雅維利認為宗教不能作為政治基礎。馬基雅維利“決不拿基督教義上的或圣經(jīng)上的根據(jù)當作政治議論的基礎”,即他認為“合法”權(quán)力——所謂教皇和皇帝的權(quán)力——無法在《圣經(jīng)》教義中找到其“合法”性的根據(jù)。他認為權(quán)力歸于自由競爭中有手段抓到權(quán)力的人,其歸根到底是力量的問題。所以教皇或皇帝的勝利與否不在于其是否符合宗教的“真理”,而在于其力量的大小。宗教運動中的勝利也是由于力量的原因,宗教勝利是由于:“第一,抓到權(quán)力的人,能夠操縱宣傳使自己一派人顯得有道德?!诙?,有些個混亂時期,明白露骨的無賴行徑屢屢成功?!雹谶@些取得勝利的宗教并不是由于比其他的宗教更具有真實性,而是由于在力量上處于優(yōu)勢,所以馬基雅維利說:“一切武裝的先知勝利了,沒有武裝的先知失敗了?!雹鄣谌?,馬基雅維利認為宗教的價值取決于宗教對社會所發(fā)揮的作用。他認為,無論是基督教還是異教,都是“統(tǒng)一的和一致的”,都有“統(tǒng)一的準則和效用”,而這“統(tǒng)一的準則和效用”并不內(nèi)在于宗教體系自身,而在于宗教的對外作用。所以宗教的真正價值并不在于宗教體現(xiàn)了多少真理,而在于它是否對社會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在此,馬基雅維利是以實用主義為標準對宗教的價值進行評判。

后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訂而成的。這是三年學習的一個匯報與總結(jié),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原以為能輕松寫作,隨著寫作的艱難進程,每一個細節(jié),每一處字斟句酌,學術的浪漫情懷在現(xiàn)實面前不得不讓我抱有幾分遺憾——由于時間的倉促與自我能力的限制,書稿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特別是有些問題還有待于以后更加深入地研究與探討。遺憾只能等待以后去彌補,在此定稿之時,心中更多的是感激之情。本書的完成,第一個要歸功于我的恩師——余源培教授。從師于余老是我一生的幸運,他淵博的知識,嚴謹踏實的學術態(tài)度,敏銳的洞察力,寬以待人的高貴品質(zhì),使我受益終生。我還要感謝在這三年里所有教過我、幫助過我的老師們。在復旦大學的三年,雖不敢說已經(jīng)領略了哲學的真諦,但卻堅定了我繼續(xù)探索的信念。復旦哲學系良好的學術氛圍,廣泛的學術交流,老師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誨,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術精神,不僅極大地開拓了我的學術視野,給了我知識的養(yǎng)分,而且指引了我在哲學道路上的前進方向。我要感謝我的朋友和同學——包小震、夏巍、金瑤梅、王軍偉、宇海金、郝永剛……他們在生活上的細心和體貼讓我心存暖意,他們在學習上的督促和幫助是我不斷反思、前進的動力。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如果沒有他們,我不會過得如此充實,如此快樂。

編輯推薦

《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當代意義》為巴蜀書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馬克思宗教批判思想研究及其當代意義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