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學思想研究

出版時間:2009-4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鄭蘇淮  頁數(shù):301  
Tag標簽:無  

前言

近三十年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文化研究進入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春天。其中,對于“人”的思考,也有很大進展和突破。特別是對“人學”的研究,盡管目前學術(shù)界對“人學”這一概念有各種各樣的理解,但并沒有影響對它的深入研究,而且出現(xiàn)了許多研究成果。因此,它作為一門學科或新興的學術(shù)領域,也越來越受到學術(shù)界的關注。鄭蘇淮教授的《宋代人學思想研究》一書,即是對近幾十年來,關于中國人學思想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對人學或中國人學思想的繼續(xù)關注。根據(jù)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一般看法,人類自脫離動物而進化為人以來,至少已經(jīng)有200萬年的歷史,但直到目前為此,人類對自己的認識還處于相當模糊的階段。盡管人類把幾十億光年以外的宇宙和人類個體基因的研究,納入了自己的視野,但當我們把目光轉(zhuǎn)向社會、政治、經(jīng)濟、戰(zhàn)爭以及人的心理、精神、思想等領域時,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常常使人陷于尷尬境地的問題。比如“人”是什么?至今沒有一個能夠涵納古今中外人論的明確界定。

內(nèi)容概要

  根據(jù)人類學家、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一般看法,人類自脫離動物而進化為人以來,至少已經(jīng)有200萬年的歷史,但直到目前為此,人類對自己的認識還處于相當模糊的階段。盡管人類把幾十億光年以外的宇宙和人類個體基因的研究,納入了自己的視野,但當我們把目光轉(zhuǎn)向社會、政治、經(jīng)濟、戰(zhàn)爭以及人的心理、精神、思想等領域時,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常常使人陷于尷尬境地的問題。

作者簡介

鄭蘇淮,江西科技師范學院,教授。

書籍目錄

序   緒論 人學與宋代人學研究    第一節(jié) 人學研究對象與基本思路     一、人學研究對象的探討      二、人學研究要不斷拓展      三、入學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節(jié) 理學與宋代人學思想     一、宋代人學思想成立的依據(jù)     二、理學的產(chǎn)生、發(fā)展和特點     三、理學思想對人文環(huán)境的影響     四、理學對宋代入學發(fā)展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宋代之前的人學思想積淀     一、中國人學思想的產(chǎn)生與形成     二、中國人學思想的拓展與流變 第一章 李覯的人學思想   第一節(jié)  “本乎天謂之命,在乎人謂之性”    第二節(jié)  “性之品三,而人之類五也”     第三節(jié)  “焉有仁義而不利者乎” 第二章 邵雍的人學思想   第一節(jié)  “性非體不成,體非性不生”     第二節(jié)  “人之類,備乎萬物之性”   第三節(jié)  “邪正之由,系乎上之所好”     第四節(jié)  “樂時與萬物之自得” 第三章 周敦頤的人學思想    第一節(jié)  “人為萬物之靈”    第二節(jié)  “性者,剛?cè)嵘茞褐卸岩印薄 〉谌?jié)  “以先覺覺后覺”   第四節(jié)  “無欲而主靜”   第四章 司馬光的人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天之分”與“人之分”  第二節(jié)  “學者,所以求治心”  第三節(jié) 評告子與孟子的“性”論 第五章 張載的人學思想  第一節(jié) 以氣為本的人學形上學  第二節(jié)  “天與人有交勝之理”  第三節(jié)  “得天地之最靈為人”  第四節(jié)  “天地之性”與“氣質(zhì)之性”    第五節(jié)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第六章 王安石的人學思想 第七章 二程的人學思想 第八章 蘇軾的人學思想第九章 朱熹的人學思想第十章 陸九淵的人學思想 第十一章 陳亮、葉適的人學思想第十二章 宋代人學思想的特征及反思主要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一章 李覯的人學思想第一節(jié) “本乎天謂之命,在乎人謂之性”李覯不是理學家,但是李覯人學思想中功利性的基礎還是人性論。李覯從人的本源人手來討論人性,他在《慶歷民言·廣意》中對此進行了討論:人感陰陽氣以生。陽主動,陰主靜。動則為謀、為慮、為決斷、為事業(yè)。靜則為懈惰、為因仍、為逸樂。動勝靜則昭,靜勝動則聾,理必然也。在李覯看來,氣是人和萬物產(chǎn)生的根源。由于陰陽二氣的上升與下降,相感與相合,運動不息,變化不止,從而各得其宜,于是就產(chǎn)生了人和宇宙間的萬事萬物。由此可見人性可以分為“陽性”和“陰性”兩種。因為決定人性基本內(nèi)涵的是陰陽二氣。人是“感”陰陽二氣而誕生的,必不可少地受到陰陽二氣的制約。因為陰陽二氣分別主動與主靜,因此,一個人到底是偏于動還是偏于靜,是先天規(guī)定的,并不是人的后天努力的結(jié)果。對此,李覯還進一步分析了“動勝靜則昭,靜勝動則聾”的性格特點和擅長的事業(yè)。李覯說:升高居廣,出外行遠,明視達聽,博覽詳問,親賢臨眾,講禮播樂,如是者,宜于陽,陽得其宜則勝陰。

后記

在《宋代人學思想研究》一書出版之際,我想將寫作的緣起和過程向讀者做一個說明,以便讀者對此書有一個基本的了解。1991年5月,應北京大學葉朗教授的邀請,我赴山西太原參加《中國歷代美學文庫》的編撰工作會議。會議結(jié)束之后,在去北京的火車上,我與北京大學哲學系的李中華教授同行。一路閑聊的內(nèi)容主要是討論學術(shù)問題和社會問題。在即將到達北京站的時候,李中華教授問我是否有時間參加《人學大辭典》的編撰工作。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接觸“人學”這個概念。李中華教授約我第二天去北京大學蔚秀園他的住所具體討論這個問題。第二天,李中華教授詳細地向我介紹了人學研究的現(xiàn)狀以及正在籌備撰寫的《人學大辭典》的體例、格式和要求,并鼓勵我參加此項工作。

編輯推薦

《宋代人學思想研究》為巴蜀書社出版發(fā)行。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宋代人學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還沒有開始看
  •   此書作者是我的老師鄭蘇淮教授,極力推薦!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