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美學基礎

出版時間:2008-12  出版社:巴蜀書社  作者:韓振華  頁數:329  
Tag標簽:無  

前言

王船山美學是中國古典美學,尤其是傳統(tǒng)儒家美學的重鎮(zhèn)。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陸學界對王船山美學進行了總體與細部各有側重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體現在葉朗、熊考核、吳海慶等學者的專著以及各種中國美學史撰述之中。對于這樣一位在中國哲學、美學等學科領域中已被大家“熟識”的哲學家、美學家,是否還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如果仔細研讀一下早出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那么我們很快就會發(fā)現,越是“熟識”的研究對象,越是需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探視、從一個個新的角度再次“走近”研究對象,以實現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顯然,“王船山美學”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在今天仍是很有闡發(fā)價值的課題,關鍵在于是否能夠在研究中體現出新意來。本書作者韓振華博士選擇從“身體觀”和“詮釋學”這兩個研究角度,重新探入王船山那卷帙浩繁的著作中,欲探賾索隱,推陳出新,這是很有膽量的一個選擇。細讀書稿,我覺得這確實是一部有相當學術分量的中國美學研究專著。

內容概要

王船山美學是中國美學史上的重鎮(zhèn),也是儒家美學的典型形態(tài)。本書立足于身體觀和詮釋學這兩個對于王船山生命哲學和學術實踐關聯至深的視點,闡明王船山美學的理論實質是一種生命超越論美學和儒家詮釋學美學。    本書始終站在哲學美學的高度上審視王船山的美學思想,旨在突破以往王船山美學研究多注重探討其文藝思想的“瓶頸”。論證過程緊扣王船山“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的生命理想,力圖在研究視域和研究結論上都實現創(chuàng)新。

作者簡介

韓振華,1979年生于山東。2004年、2007年分別獲得復旦大學文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美學、文藝理論、建筑美學與文化。曾在《學術月刊》、《社會科學輯刊》、《人文雜志》等學術刊物發(fā)表論文。

書籍目錄

序緒論  “身體”和詮釋問題的提出 一 船山生平及其思想學術的家學淵源   1.家世由武轉文   2.王朝聘不言之教和王廷聘隱士之志的熏陶   3.王介之性命觀、學問志趣與船山的合轍同調 二 船山美學思想研究綜述 三  “身體”的維度 四 詮釋學的視域 五  “身體”和詮釋之糾纏及其與美學思想之關聯上編  “身體”燭照下的美學思想 第一章 氣為根本  第一節(jié)  “希橫渠之正學”:氣論傳統(tǒng)中的船山哲學  第二節(jié) 實有、健動的太和本體與“誠”的美學境界  第三節(jié) 氣化之身與修身之前提:“命日受,性日成” 第二章 身心:兩翼與一如  第一節(jié) 氣質中之性  第二節(jié) 形色與踐形  第三節(jié) 威儀·禮·文質第三章 生死話題與生命超越的美學  第一節(jié) 氣之聚散屈伸與生死觀、鬼神觀  第二節(jié) 尊生、全身與安生安死  第三節(jié)  “死”的意象余論 身體觀視野中的船山美學  一 身受與身任:興作為身體基礎上的美、善之發(fā)生與顯現 二 文:性、命、形兼顧的修身美學 三 日生日動:生存的時間性命題 四 船山與王艮的身體觀——兼論船山與心學之關系下編 詮釋學視域中的美學知識及其意義生成 第四章  《易》為根本  第一節(jié) 船山易學概說  第二節(jié) “張子之學,莫非《易》也”:《周易》與詮釋 對象的視域融合…… 第五章 船山的《詩經》詮釋學 第六章 對老、莊、屈原的解讀與新詮結束語 船山的美學 參考文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另外,船山依《易傳·系辭傳》之旨還批判了魏伯陽的月體納甲說、李通玄與佛教華嚴宗之糾纏、陳摶摻入五行學說的圖書易說、邵雍先后天說與道家之牽扯并淪為“委巷之師”、程迥重之卦的古占法、蘇軾的沾染釋老等等。船山易學偏于義理之學,但考慮到船山早歲曾有《周易考異》、《周易稗疏》這兩種重考據的易學著作,而其他易學著述中亦常見字義之考釋、文句之浚通,融原文詮釋與義理闡發(fā)于一處,故仍可說船山易學在總體上呈現出漢學、宋學并重的特色,只不過“漢學”的考釋部分是為了“宋學”的闡發(fā)義理而已,所謂“致知之功則唯在心官,思辨為主,而學問輔之,所學問者乃以決其思辨之疑”(《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圣經》十)。船山的文字、訓詁之學多有穿鑿處,以至于章太炎譏評他“不通小學”,但這究竟不掩作為思想家的船山,“堅持著儒者人文主義的傳統(tǒng),把《周易》看成一部講立身處世崇德廣業(yè)的書,看成一部做人的藝術的書”。船山易學畢竟是重義理的。

后記

從寫下書稿第一個字時,我就開始盤算著這則“后記”該寫點什么。寫作過程中想好了很多話,后來又一次次推翻。有時覺得頗好笑,因為寫作變成了一個向“后記”而寫的過程。我想,這大概因為“后記”是一次思想歷程后心靈總的“交待”。本著“坦白從寬”的道理,我再在這里羅嗦幾句吧。思考中國思想的方法:讀西哲書,便似抓著華山險道上的纜繩向上攀升,怕一不留神跌落下來,還要如西西弗斯般從頭再來;讀中賢古籍,卻似“斷爛朝報”,零零碎碎,不成片斷,適可放在床頭,伴著生活體驗,日日讀上幾則,慢慢琢磨品咂,看看能否證會出一些興味來。生活在當代,中西之間的參照不可避免。讀過幾本西哲書,再來看中賢的思想記錄,常常會悟出古代中國也有許多跟西方相似甚或更高明的話題。不過,當懷著這樣的興致要為中賢拾掇出一些頭緒以“昌明國故”時,分明又感到中賢的情性——他的難以拾掇與擺弄。中西思想的“精微”、“高明”處,很多是相通的,但中西思想各自的“廣大”決定了它們的致思方式不會也不必相同。

編輯推薦

《王船山美學基礎》是由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王船山美學基礎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會認真學習一下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